-
骶管注射联合爬行训练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爬行训练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LS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及骶管注射治疗(注射药物包括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 12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爬行训练。于入组时、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闭眼单脚站立测试、起立-行走测试及靠墙半蹲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CD-RISC评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长、起立-行走时长、靠墙半蹲时长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19.75±2.65)分]、CD-RISC评分[(79.37±5.70)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长[(9.69±1.54)s]、起立-行走时长[(5.10±0.47)s]及靠墙半蹲时长[(41.37±6.14)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骶管注射能迅速缓解LSS患者疼痛,如联合爬行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心理韧性、动静态平衡能力及下肢肌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体爬行运动信号检测与处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爬行是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运动障碍患者重要的康复训练手段,准确评价人体爬行运动状态对于了解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进程以及运动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尝试通过检测分析人体爬行过程中的运动生理信号来实现对爬行状态的量化评价,但目前缺乏针对人体爬行运动信号检测与处理的整理工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首先,从惯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表面肌电等角度介绍目前面向人体爬行运动信号检测的主流方法;然后,依次介绍针对人体爬行运动信号进行周期分割、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内容,其中立足于运动协同理论,详细总结人体爬行运动过程中关节协同运动、肌肉协同收缩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当前人体爬行运动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及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空间运动轨迹爬行训练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设计空间运动轨迹爬行训练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通过转动轮盘带动上肢把手做椭圆运动,同时带动腿部支撑绕一个可做直线往复移动的点做30°~0°之间的往复摆动,从而可辅助使用者完成整个爬行运动.方法 首先运用SolidWorks对装置的结构进行三维建模;然后通过SolidWorks Motion对整个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并通过计算完成动力学分析;最后从SolidWorks将主要受力部件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 设计的空间运动轨迹爬行训练装置可以辅助使用者完成预定的爬行运动,并且关键部件的强度校核满足强度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爬行训练的脊柱康复训练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开发了一种基于爬行运动的脊柱康复训练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支撑床体机构和上下肢爬行训练支撑机构,控制系统由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运动控制程序等组成.通过2个直流电机为爬行运动训练提供动力,1个步进电机为脊柱侧弯矫正训练提供动力,1个直线导杆电机控制床体旋转和2个步进电机控制腹部支撑上下、左右移动.上位机采用PCI-1240运动控制卡作为控制核心,实现爬行训练的距离、速度和运动时间等的控制;下位机使用单片机实现对训练位置和姿态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运动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控制脊柱康复训练仪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以满足脊柱患者康复训练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在痉挛型双瘫患儿康复中应用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Ⅰ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及徒手爬行训练,第Ⅱ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爬行架治疗,第Ⅲ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量)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适应性发育商(DQ)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治疗后,三组GMFM-88中总百分比及反映爬和跪的能区(C能区)百分比均显著改善(t>17.438,P<0.001),第Ⅱ组和第Ⅲ组优于第Ⅰ组(P<0.05),第Ⅲ组优于第Ⅱ组(P<0.05);三组MAS评分均改善(t>2.144,P<0.05),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199,P>0.05);第Ⅱ组和第Ⅲ组GDS适应性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3.040,P<0.001),第Ⅱ组和第Ⅲ组高于第Ⅰ组,第Ⅲ组高于第Ⅱ组(P<0.05).结论 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痉挛型双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及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徒手爬行训练及爬行架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推拿手法结合爬行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推拿手法配合爬行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科诊治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推拿基础上配合爬行器辅助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统计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为43.3%,观察组复发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结合爬行器训练治疗LDH患者较单纯推拿治疗在降低VAS评分及提高JOA评分上效果更加显著,且复发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强化腰腹肌康复护理对运动障碍患儿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效果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探讨强化腰腹肌训练对运动障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协调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运动障碍脑瘫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腰腹肌专项强化训练治疗,经3个月的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的A、B、C、D项对患儿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儿经3个月的强化腰腹肌训练后,翻身、坐位平衡、跪位平衡、四点爬行及站立平衡等粗大运动及平衡协调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腰腹肌训练可有效提高运动障碍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及平衡协调能力,提高脑瘫患儿的自身运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 (CST) 对痉挛型脑性瘫痪 (SCP) 患儿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CP患儿134例纳入本次研究,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6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 观察组则给予CST, 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爬行能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5.5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爬行能力评分均分别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评分均分别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CST对SCP患儿的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应用此种训练措施强化患儿的运动功能, 从而促进其获得更好的预后, 值得给予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推拿手法结合爬行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配合爬行器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科诊治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推拿基础上配合爬行器辅助训练.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总有效率86.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腰椎活动度上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爬行器训练治疗LDH较单纯推拿治疗在降低VAS评分及提高JOA评分上更加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俯卧式脊柱康复训练仪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改善现有脊柱康复训练设备的功能单一、结构复杂、训练模式不合理的现状.本研究通过对人体爬行运动进行建模,实现新型智能脊柱康复训练仪的设计.用Denavit-Hartenberg法对爬行训练仪进行运动学建模,得到其正逆运动学方程.使用MATLAB建模软件在预设康复轨迹下进行运动学仿真实验,对运动学求解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脊柱康复训练仪能在预定轨迹下按爬行训练的要求运动,验证了脊柱康复训练仪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由机械把手位置信息通过逆运动学方程计算得到的各关节的角度误差最大不大于3°,验证了所得运动学方程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