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补牙周缓释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实验性牙周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制备连补牙周缓释凝胶,考察其基本理化性质、释放度及毒理学特性,并评估其治疗实验性牙周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实验优选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制备的处方工艺,获得黄连提取物与骨碎补提取物配伍的最佳质量比.制备载药率分别为 2%、4%、6%的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并对其形态、pH、稳定性、体外释放率等指标进行考察,优选最佳载药率.采用最大耐受量法按 20 g/kg给予昆明种小鼠灌胃进行急性毒理实验.构建SD大鼠下唇黏膜盲袋,注入缓释凝胶,涂抹区域牙龈黏膜进行局部黏膜刺激实验.SD大鼠连续灌胃90d进行长期毒理实验,观察血常规及组织病理学指标.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利用Micro-CT观察大鼠牙槽骨的三维形态,测算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CEJ-ABC)的距离.结果:黄连提取物与骨碎补提取物配伍最佳质量比为 1 ∶ 10.2%、4%、6%载药率的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均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pH均在中性范围,稳定性良好,其中 6%连补凝胶释放效果最好.给予小鼠 6%缓释凝胶,未见急性毒副反应.黏膜接触实验未见明显的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长期毒理实验显示,与对照组和空白凝胶组比较,6%连补牙周缓释凝胶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血液学均未见差异,各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说明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实验性牙周炎大鼠4 周后,Micro-CT影像结果显示,6%连补缓释凝胶组牙槽骨吸收显著改善,CEJ-ABC明显小于空白凝胶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所制备的 6%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及缓释性能,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透明质酸凝胶与米诺环素凝胶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凝胶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2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3组,A组(n =35),B组(n=35)在机械方法治疗后分别采用透明质酸凝胶和米诺环素凝胶局部治疗,C组仅采用单纯机械方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慢性牙周炎病情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自身对比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后A组与B组的结果均低于C组,另外在PLI和螺旋体构成比方面比较,B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治疗后A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而B组在胃肠道反应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为显著,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凝胶缓释剂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相近,米诺环素凝胶可更有效的抑制菌斑及螺旋体,而透明质酸凝胶用药安全性较高且无不良反应,两种药物均可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周炎治疗用原位凝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牙周炎的治疗及其新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牙周炎""原位凝胶""Periodontitis""In-situ gel"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1990-2017年国内外发表的牙周炎治疗用原位凝胶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获得有效文献38篇.原位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具有缓释时间长、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可节省临床治疗时间等优点.牙周炎治疗用原位凝胶目前主要分为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原位有机凝胶和聚合物沉淀型原位凝胶3类.药用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为原位凝胶的处方优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丰富的物质基础,使得原位凝胶尤其是聚合物沉淀型原位凝胶成为未来牙周炎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载重组人釉原蛋白水凝胶缓释系统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载重组人釉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amelogenin,rhAm)水凝胶缓释系统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DLFs)增殖、迁移、黏附及成骨、成牙骨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获取原代HPDLFs,传代培养后将第3~5代细胞分为对照组、蛋白组(20 μg/mL rhAm)、载蛋白水凝胶组(含20 μg/mL rhAm的PCLA-PEG-PCLA水凝胶).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与生长曲线的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的效果,以细胞计数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并检测细胞黏附的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LP、Runx2、CEMP1和CAP mRNA的表达,观察成骨能力的改变.结果 ·载rhAm水凝胶缓释系统对HPDLFs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影响,对其增殖有促进作用,第3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中,蛋白组迁移最快,其次为载蛋白水凝胶组.载蛋白水凝胶对HPDLFs的黏附有促进作用,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蛋白组与载蛋白水凝胶组的细胞伸展状态较好.HPDLFs经载蛋白水凝胶诱导培养后,ALP、Runx2、CEMP1、CAP 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点有所上调.结论 ·载rhAm水凝胶缓释系统可显著促进HPDLFs的增殖和黏附,对其迁移无显著影响,对其成骨及成牙骨质能力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米诺环素-锌纳米缓释凝胶治疗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锌纳米缓释凝胶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SD大鼠30只,构建上颌右侧牙周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派力奥组、米诺环素凝胶组各10只,派力奥组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力奥)注入牙周袋内,米诺环素凝胶组以米诺环素-锌纳米缓释凝胶注入牙周袋内,对照组以等体积0.9%生理盐水注入牙周袋内,均至充满为止.每周用药1次.治疗4周后,比较各组牙龈菌落数(包括牙菌斑总菌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数)、牙龈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测定牙齿松动度(GH)、牙槽骨丧失(ABL)情况.结果 米诺环素凝胶组牙菌斑总菌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数均低于派力奥组及对照组(P均<0.05),SBI、PLI均低于派力奥组及对照组(P均<0.05);米诺环素凝胶组GH、ABL均低于派力奥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米诺环素-锌纳米缓释凝胶能够有效抑制牙周炎模型大鼠牙龈致病菌落生长,减轻炎症导致的牙龈出血、牙龈松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氧化酶抑制剂辅助机械治疗方案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骨保护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抑制剂辅助机械治疗方案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炎症因子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牙周机械治疗,包括根面平整、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等,并在牙周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观察组患者在牙周机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结合布洛芬缓释凝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炎症因子和OPG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0例(21.74%),显效21例(45.65%),有效12例(26.09%),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分别为5例(10.87%)、15例(32.61%)、16例(34.78%)、10例(21.74%),总有效率仅为78.26%(P<0.05).观察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附着水平(AL)和牙周袋深度(PD)等牙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RANKL/O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布洛芬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机械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及重建,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牙周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雌孕激素缓释凝胶对去势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部位修复再生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缓释凝胶对去势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选取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假手术组,去势术后12周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和E2浓度.用0.2 mm结扎线于单侧第一磨牙牙颈部结扎,结扎4周后,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用 Micro-CT观察骨丧失情况.移除结扎线,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上药组,去势生理盐水组和去势上药组.将配制好的雌孕激素缓释凝胶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入大鼠牙周袋内,治疗8周后,进行 Micro-CT分析和 HE组织学染色.结果:去势大鼠骨密度降低,血清钙、磷浓度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E2浓度降低.牙周结扎后,假手术组牙槽骨有水平吸收,去势组牙槽骨不仅水平方向上的吸收,垂直方向上也同样有吸收,牙槽嵴高度降低明显,根分叉暴露.雌孕激素缓释凝胶联合应用后,牙槽骨骨密度(BMD)升高、骨小梁数量(Tb.n)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Th)增加、骨小梁连接数(Tb.Pf)增多,破骨细胞减少,新骨形成.结论:雌孕激素缓释凝胶能够促进去势大鼠牙槽骨吸收部位的修复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氯己定凝胶预防种植术后早期创口感染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氯己定凝胶预防种植术后创口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病例,随机分为氯己定凝胶组13例,派力奥软膏组12例和空白对照组15例,记录术后第3天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变化以及炎性反应情况.结果:3组间改良出血指数(mSBI)、改良牙龈指数(mGI)、改良菌斑指数(mPLI)和疼痛指数(PI)均存在差异,氯己定凝胶组和派力奥软膏组优于空白对照组且空白组炎症反应较其他两组重.结论:局部用药有利于种植术后消炎止痛,低浓度氯己定凝胶具有广谱抑菌性,且具有缓释功能,对预防种植术后早期软组织感染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载他克莫司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促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制备载FK506(他克莫司,tacrolimus)的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研究其在大鼠牙周炎模型中促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以壳聚糖(chitosan,CS)、β-甘油磷酸钠、明胶和FK506为原料合成为载FK506的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结构.建立Wistar大鼠牙周炎模型,分为空白组、牙周炎组、牙周炎+水凝胶组、牙周炎+载FK506水凝胶组及牙周炎+FK506组.应用Micro-CT观察牙周骨组织破坏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分析,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查水凝胶载FK50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的影响,评估其生物安全性.结果: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冻干水凝胶孔径大小均一;Micro-CT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水凝胶载FK506可以减轻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破坏;组织学分析表明,在牙周炎+载FK506水凝胶组中几乎没有炎性细胞浸润或牙槽骨破坏,并且在根分叉区及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之间可见少量新生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载FK506水凝胶组及牙周炎+FK506组中,COX-2和MMP-9阳性细胞数量较少;MTT结果显示水凝胶载FK506对BMSCs的增殖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缓释FK506可用于抗炎和牙周组织再生,在牙周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成骨诱导剂缓释系统对拔牙创骨改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凝胶为载体的成骨诱导剂(OI)缓释系统对拔牙创骨改建的影响.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PLGA+OI、PLGA和空白组各9只,拔除双侧下前牙后,各组拔牙窝内分别注入OI缓释系统,空载PLGA凝胶和不做处理.拔牙后2、4、8周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取下颌牙槽骨标本行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2、4、8周PLGA+OI组新生骨密度大于PLGA组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周时PLGA+OI组牙槽骨宽度(ABW)与牙槽骨高度(ABH)吸收值均小于PLGA组和空白组(P<0.001);PLGA+OI组术后新生骨形成早于PLGA组和空白组.OI缓释系统能促进拔牙创骨改建,减少ABW和ABH的吸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