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式高嵌体修复及全冠修复方案用于牙髓坏死患者中的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改良式高嵌体修复及全冠修复方案用于牙髓坏死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行修复治疗的牙髓坏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全冠修复方案,研究组接受改良式高嵌体修复技术,比较两组修复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修复有效率、牙齿问题发生率.结果 修复后7 d、3年后,研究组PLI、G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修复7 d后的优良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修复3年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后3年内牙齿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患牙齿外观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高嵌体修复方案较全冠修复在牙髓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更大,远期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CAD/CAM全瓷贴面修复体对活髓前牙的美学修复效果及牙龈牙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对比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贴面修复体对活髓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及牙龈牙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共153颗患牙)活髓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共78颗患牙)与试验组(n=42,共75颗患牙).对照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试验组采用CAD/CAM全瓷贴面修复.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沟龈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液量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 α(Inter leukin-1 α,IL-1 α)水平,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邻牙的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完整度、基牙敏感程度及牙髓状态、修复体边缘染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牙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牙PI、G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对牙PD、PI、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牙与健康对牙PD、PI、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修复牙PI、GI高于健康对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对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 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修复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 α水平高于健康对牙(P<0.05),试验组修复牙与健康对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全瓷贴面修复用于活髓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可靠,对牙龈及牙周组织健康有一定的优势,可改善龈沟液中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的定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微小小单胞菌的定植情况.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30颗患牙,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根管首次感染组(52例患者,68颗患牙)和根管再感染组(48例患者,62颗患牙).采用16s rDNA PCR分析微小小单胞菌和牙髓优势致病菌在患牙标本中的检出率、微小小单胞菌与牙髓优势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首次感染组患者根管内微小小单胞菌检出率为47.1%,再次感染组中根管内微小小单胞菌检出率为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感染组和再感染组患者微小小单胞菌与牙髓卟啉单胞菌检出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均有定植,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存在相关性,可能为共生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芦荟对感染根管内厌氧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中药芦荟对根管内感染的5种厌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取感染根管内的常见优势菌: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链球菌(Streptococcus)及中间普雷沃菌(Pse udomonas,P.i)的菌株,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不同浓度芦荟制剂对上述菌株的抑菌效果.设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为常规使用的根管治疗的封闭材料—氢氧化钙.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芦荟制剂的抑菌环大小.结果:不同浓度芦荟制剂均能明显抑制5种实验菌株生长,5种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不同,芦荟制剂对上述5种细菌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与氢氧化钙抑菌效果无显著差异;甲基红染色发现,不同MIC浓度的芦荟制剂使大肠杆菌变为淡红色,而使其他4种菌株均呈黄色;不同MIC浓度的芦荟制剂使5种菌株均产生抑菌环.结论:芦荟制剂抑菌效果较明显,可能作为根管内封药物的候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注射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指同一患牙牙髓、牙周组织同时病变,由于牙髓与牙周组织间有大量交通途径(牙本质小管、根尖孔),两者感染与病变可通过上述交通途径相互影响、扩散,最终导致联合病变.加之牙髓、牙周组织生理解剖结构复杂,常规药物治疗无法同时作用于两者,病情易反复发作,临床疗效不甚理想.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注射治疗不仅能避免传统治疗方式弊端,且能有效杀灭致病菌,修复根尖周与牙周组织,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Vitapex糊剂根管注射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卟啉单胞菌与原发性感染根管相关性及毒力作用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牙髓卟啉单胞菌与原发性感染根管相关性研究及毒力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医院诊治的原发性感染根管患者124例,其中伴牙髓炎62例、伴根尖周炎6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根管冠中段、根管尖部牙髓卟啉单胞菌检出情况,分析原发性感染根管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内毒素(LPS)、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及牙髓卟啉单胞菌感染与LPS、IL-6、TNF-α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感染根管患者牙髓卟啉单胞菌检出率65.32% (81/124),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3.33%(2/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1,P=0.030).其中原发性感染根管中伴牙髓炎患者牙髓卟啉单胞菌检出率高于伴根尖周炎患者(x2=4.150,P=0.031);牙髓炎患者根管冠中段牙髓卟啉单胞菌检出率高于根尖周炎患者,根管尖段牙髓卟啉单胞菌检出率低于根尖周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感染根管患者血清LPS、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牙髓卟啉单胞菌感染与LPS、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牙髓卟啉单胞菌是原发性感染根管的优势病原菌,其感染与原发性感染根管发生密切相关,可通过其毒力作用而损伤根管相关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多重置换扩增技术的胃癌患者胃内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与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胃癌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胃内微生物的组成特征.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胃腺癌患者4例,健康受试者4例,收集受试者胃液标本,经过标本预处理、DNA提取、MDA扩增提取的DNA、构建测序文库、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2组受试者胃内微生物的组成特征,寻找与胃癌显著相关的菌种,并评估该方法用于胃内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可行性.结果 MDA能显著扩增从胃液样本中提取的微量微生物DNA(207.27±33.17)倍,扩增后的DNA量能满足构建高质量测序文库的要求;总体上看,所有样本共鉴定出131个菌种,胃癌患者胃内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P<0.01,t=4.189);在细菌门水平,受试者胃液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组成;优势物种的组间差异分析表明,与健康受试者相比,牙髓卟啉单胞菌、口腔链球菌、干燥奈瑟菌在胃癌患者胃液中富集(P<0.05).结论 MDA能有效用于扩增胃内微量微生物DNA;胃癌患者的胃液菌群构成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口腔及上呼吸道条件致病菌与胃癌显著相关,是潜在的胃癌生物学标志物;通过全基因组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菌种甚至菌株的水平上寻找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微生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凝胶支架材料在牙髓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用于牙髓再生的支架材料逐渐被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水凝胶凭借一定的韧性、流变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中.水凝胶在调控干细胞命运、调节生长因子释放、装载抗菌抗炎药物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水凝胶支架材料在牙髓再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充填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评价及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不同充填方法对楔状缺损美容修复的疗效及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83例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3),牙数分别为58颗和64颗,对照组采用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充填修复,治疗组采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比较两组修复后成功率,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分级评价疗效,比较修复前后临床牙周检查和牙周生化指标.结果:两组修复后1年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年,治疗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两组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表面结构、继发龋、牙髓反应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两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龈沟液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龈沟液量、ALP、AST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和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后者远期美容修复疗效更佳,在减轻龈下牙周组织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声波超洁净系统GentleWave在根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根管治疗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对根管系统进行机械化学联合预备,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是根管治疗的重要环节.传统根管治疗术常常需要借助预备器械来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然而过多的切削根管壁可造成牙体抗折性能的降低,增加根管偏移、穿孔和器械折断等风险.另外,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难以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如何尽可能的保存牙体组织,同时提高治疗的效果,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最近,多声波超洁净系统GentleWave(GW)的问世,相比传统的机械化学预备,简化临床操作,避免了对根管的切削,在保存牙体组织的同时又提高了根管系统清理效果.本文将对此系统的原理及操作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其在根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