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体缺损微创修复的贴面类型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瓷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发展,使得贴面等牙体预备量少、以粘接固位为主的微创修复体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与全冠等传统修复体相比,微创修复体的适用范围更窄。缺损牙需存留足够量的牙釉质为修复体提供粘接固位,同时为修复体提供良好的强度支撑。因此,牙釉质存留量是决定牙体缺损微创修复适用范围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瓷贴面微创修复前牙缺损和邻面间隙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评估微贴面在前牙微创修复的效果。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瓷贴面关闭中切牙间隙或者前牙切角缺损患者15例(28个患牙),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18~44岁,平均29岁。微贴面组(12个患牙)和超薄瓷贴面组(16个患牙)修复后,28个患牙术后随访1年以上,在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和牙龈健康状况4个方面和患者自身满意度分别评估。所有患者的贴面均无脱落情况。两组患者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密合性、牙龈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比较美观度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瓷贴面技术均是前牙美学修复的可靠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美学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对比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修复前牙间隙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贴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共58颗患牙,采用微创超薄贴面)和对照组(36例,共62颗患牙,采用全瓷贴面).比较两组修复1年后的修复效果及两组修复前和修复1个月后的牙周指标[贴面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液炎症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修复1年后牙体美观度评分.结果:两组间牙面颜色、修复体完整性、牙面边缘自然和半透明度达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个月后,两组GI和PI均降低(P<0.05),两组MMP-2和IL-1β均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体美观度评分(质地、颜色、唇侧龈缘水平、软组织形态、牙槽外形、远及近中龈乳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均为修复前牙间隙的有效手段,但微创超薄贴面并发症少,且具有较高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前牙开牙合美学及功能性修复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对 1 例无法用正畸手段治疗的前牙开伴深覆盖患者,利用临时舌侧贴面进行诊断性治疗,通过个性化转移切道和髁道,利用全瓷修复体进行最终修复,患者对修复后美观和功能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CAD/CAM全瓷贴面修复体对活髓前牙的美学修复效果及牙龈牙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对比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贴面修复体对活髓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及牙龈牙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共153颗患牙)活髓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共78颗患牙)与试验组(n=42,共75颗患牙).对照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试验组采用CAD/CAM全瓷贴面修复.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沟龈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液量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 α(Inter leukin-1 α,IL-1 α)水平,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邻牙的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完整度、基牙敏感程度及牙髓状态、修复体边缘染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牙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牙PI、G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对牙PD、PI、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牙与健康对牙PD、PI、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修复牙PI、GI高于健康对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对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 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修复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 α水平高于健康对牙(P<0.05),试验组修复牙与健康对牙龈沟液量、龈沟液中IL-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全瓷贴面修复用于活髓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可靠,对牙龈及牙周组织健康有一定的优势,可改善龈沟液中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不同表面预处理对全瓷修复体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电绝缘性,耐酸蚀腐蚀,且接近人牙釉质的热传导系数,在临床上可用于制作贴面、桩冠、全冠、固定桥等修复体.全瓷修复体通过树脂粘接剂与牙连成一体,可为病人所期待的"永久"修复体奠定基础,而瓷表面处理可提高全瓷和树脂之间的粘接力[1].常见的瓷表面处理主要分为机械方法及化学方法.其中机械方法包括打磨、喷砂、酸蚀、激光蚀刻,而化学方法包括硅烷偶联剂的处理、硅涂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瓷贴面光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全瓷材料和黏结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修复美学效果要求的提高,瓷贴面已经成为前牙美学修复的最佳选择.瓷贴面修复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出色的美学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及对牙体组织损伤小等特点.然而,瓷贴面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有效的黏结.为保证良好的黏结效果,瓷贴面应黏结于釉质层,瓷贴面通过树脂水门汀黏结于基牙,瓷贴面的光学性能由基牙、树脂水门汀和瓷修复体共同决定.因此,在有限的厚度内实现理想的美学效果仍是瓷贴面修复的重大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AD/CAM瓷贴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CAD/CAM全瓷贴面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颗前牙,采用CEREC的椅旁CAD/CAM修复系统及IPS e.max CAD瓷块即刻完成修复体并粘结.参照改良Ryge评价方法,对临床使用1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贴面在颜色匹配、瓷表面完整度、边缘染色、边缘适应性、术后敏感、牙龈健康状况、继发龋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CAD/CAM全瓷贴面在这些方面的临床评级,90%以上达到A级.结论 用CEREC的椅旁CAD/CAM修复系统及IPS e.max CAD瓷块完成的贴面临床效果良好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切端设计的上颌中切牙瓷贴面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瓷贴面是一种新型微创修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金属烤瓷冠和全瓷冠,它采取不磨牙或仅磨除唇侧或切端少量牙体组织的方式,将瓷贴面修复体通过粘接材料覆盖于患牙表面,以恢复患牙美观及功能[1],具有牙髓刺激小、美学效果卓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义齿美学的首选修复方式和研究热点[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具体是指在没有或者极少量的牙齿预备基础上仅通过0.3~0.5 mm厚的瓷贴面来改善牙齿的美学效果,已成为前牙美学修复的主流,因其对牙齿的损伤极小而备受患者青睐,临床医生也越来越关注超薄瓷贴面的修复过程及远期疗效.该文将从发展过程、适应证、牙体预备以及瓷材料与粘接剂的选择方面对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