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及对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8月收治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患者7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龈沟液VEGF、bFGF的变化,观察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0.3%(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1, P < 0.05)。术前两组龈沟液VEGF、bFGF、牙根长度、牙根管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术后研究组VEGF、bFGF、牙根长度、牙根管壁厚度分别为(43.25±4.87)ng/L、(40.72±4.83)ng/L、(8.95±0.27)mm、(3.08±0.24)mm,对照组分别为(39.90±4.80)ng/L、(36.05±4.66)ng/L、(8.55±0.18)mm、(2.90±0.20)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6、4.18、5.67、2.88,均 P < 0.05);术后研究组根尖炎症、牙根发育、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7.61、4.83、9.47,均 P < 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8/37)(χ 2=5.79, P < 0.05)。 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改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BT直丝弓矫正治疗对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正治疗对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21年2-9月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范围13~18岁)、B组(年龄范围30~35岁)各45例,患者均给予MBT直丝弓矫正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患者分为100 g力组(A1组)22例和150 g力组(A2组)23例,B组分为100 g力组(B1组)22例和150 g力组(B2组)23例。观察年龄对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及咬合力的影响,结合施力后牙齿咬合力的改变及颌骨密度、高度的变化,评价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对不同矫形力施加过程中的拮抗作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骨膜蛋白、咬合力分别为(1 249.38±89.29)pmol/L、(1 038.37±79.54)N,均明显高于B组的(831.54±76.38)pmol/L、(921.45±81.36)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86、6.89,均 P < 0.05)。治疗1个月、3个月,A2组咬合力、颌骨密度、颌骨高度改善程度均优于A1组( t=2.92、6.39、0.64、1.30、1.07、2.48,均 P < 0.05)。治疗7 d、14 d后,B1和B2组患者骨膜蛋白含量均升高,B2组高于B1组( t=0.59、1.89,均 P < 0.05);治疗1个月时,B1和B2组咬合力、颌骨密度、颌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3个月后,B2组改善程度均优于B1组( t=0.27、4.02、3.07、1.52、0.06、1.57,均 P < 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牙齿松动3例、牙髓反应2例、黏膜溃疡1例、继发龋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结论:MBT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牙齿畸形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及咬合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矫正力可诱导骨膜蛋白表达的增强和活化,能改善牙周伤口愈合和再生,提高患者的咬合力、颌骨密度和高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软组织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软组织工程涉及口腔颌面功能和美学的修复重建。三维生物打印作为21世纪初的新兴技术,包裹细胞的生物墨水可通过模拟发育过程中组织的自组装促进再生,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巨大。口腔软组织既包括口腔特有的牙髓、牙周膜、牙龈、口腔黏膜和唾液腺,也包括颌面部涉及的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等组织。目前,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特有软组织修复中主要应用于牙髓再生领域,利用不同的生物墨水荷载牙髓细胞在牙本质基质中修复牙髓组织;三维生物打印在牙周膜重建和类唾液腺培养方面仅有少量体外研究;且尚未检索到三维生物打印在牙龈和口腔黏膜再生方面的应用。这应与牙周膜复杂精细有序结构、口腔的湿润环境、有限的操作空间以及持续的咀嚼压力相关。对于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的三维生物打印,虽研究较多,但大多无口腔针对性。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以细胞相容水凝胶为生物墨水的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软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再生性牙髓治疗、根尖诱导成形术与根尖屏障术常见临床问题解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根尖诱导成形术、根尖屏障术及再生性牙髓治疗(RET)均可消除伴或不伴根尖周感染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症状、体征,促进骨组织病损愈合。尽管RET可促进患牙牙根继续发育,但影响因素众多,结果难以预期,且术后常出现根管钙化。而根尖诱导成形术可增加根折风险、根尖诱导成形术和根尖屏障术不能促进牙根继续发育的观点存在一定偏颇,对某些病例而言,以上术式仍然是很好的选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患牙牙根发育程度、病因、病程、患牙剩余牙体组织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获得理想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髓干细胞用于牙再生的新进展和新方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获得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牙髓、牙本质和牙周再生一直是牙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以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与再生技术已初步实现类牙组织再生。如何提高再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实现精准、靶向和可控的功能性牙再生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牙髓干细胞在牙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归纳牙髓干细胞基本特性并浅析研究热点,为实现稳定高效的牙再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转化应用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及再生治疗新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关于牙髓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牙髓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飞速进展,一些基础研究已转化为临床实践。牙髓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牙髓炎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间接或直接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再生术和根管治疗术等。针对牙髓炎的诊断理念、牙髓免疫防御和修复功能研究以及新型盖髓剂材料研究均有了较大进展,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对于难以实现活髓保存治疗的弥漫性冠髓炎或根髓炎,除根管治疗术外,牙髓血运重建、细胞归巢和牙髓干细胞移植牙髓再生等牙髓再生术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本文重点阐述牙髓炎治疗研究进展和相关的临床转化实践,旨在为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和牙髓再生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再生性牙髓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及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再生性牙髓治疗是基于组织工程学的一种治疗手段,目标是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促使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方法上与其他组织工程学治疗技术一样依赖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这3个要素。该技术提出至今20年来,文献中名称多样,内涵各有异同。本文就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名称演变、生物学基础、临床考量以及未来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以明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引导再生性牙髓治疗在临床上合理开展与规范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欧洲牙髓病学会牙髓病治疗S3级临床实践指南的介绍与应用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欧洲牙髓病学会于2023年10月发布了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S3级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通过一系列明确的专家意见和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当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策略,指南内容分为4个部分:牙髓炎的诊断和治疗,根尖周炎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根尖周炎的手术治疗和再生性牙髓治疗。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要点梳理和解读,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这一指南,提高我国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传统的“五官”指的是“眼、眉、耳、口、鼻”这五种人体器官,而五官科中的“五官”是指“耳、鼻、喉、口腔、眼”由于这五种器官暴露在外,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或感染疾病。五官科疾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会严重地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五官科疾病,特推出该病专题。本期中《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在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研究》就是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或缺失多年无法实行种植的正畸患者,探讨Piezocision 联合微孔技术加速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效果,敬请阅读。年轻恒牙的根孔呈开放、扩张的漏斗状,牙髓腔宽广,组织空间疏松,血供丰富,易感染扩散。如果部分牙髓感染,可能导致牙根周炎或牙根脓肿。如果在年轻恒牙的牙根未完全发育之前有严重的牙髓病变或根尖周病变,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临床常使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年轻恒牙的牙壁薄,根尖诱导成形术易造成继发感染。牙髓血管再生术是治疗年轻恒牙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本期《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认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改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上颌前牙美学区唇侧骨板菲薄,在进行前牙种植手术中易导致唇侧骨板吸收,唇侧骨量不足,进而加大种植体骨结合难度,影响种植效果。本期《根壁保留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及对牙龈形态的影响》这篇文章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认为保留根壁技术可有效解决唇侧骨量不足问题,避免唇侧骨量吸收,在恢复唇侧牙槽突形态及软组织水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即刻种植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ncRNA HCG18/miR-125b/TP53调控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旨在探讨LncRNA HCG18 通过负调控miR-125b上调TP53 对人牙髓干细胞(DP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正畸牙拔除术中获取的前磨牙中分离人DPSCs,将DP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q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不同阶段HCG18、miR-125b的表达.在DPSCs细胞中转染oe-HCG18、pc-TP53、miR-125b mimic及阴性对照,以 qRT-PCR及WB方法检测各组Nestin、β-Ⅲ tubulin、NSE的mRNA和蛋白,高尔基染色法评定各组树突棘密度以检测神经元发育情况.结果 与未经诱导的DPSCs相比,DPSCs诱导分化组细胞的Nestin在分化期间先增高后降低,NSE、β-Ⅲ tubulin及miR-125b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CG18 水平下调(P<0.05).HCG18 能抑制DP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而miR-125b mimic能部分逆转HCG18 对DPSCs神经分化的抑制,TP53 能部分逆转miR-125b mimic对DPSCs神经分化的影响.结论 HCG18 能够通过负调控miR-125b激活TP53,抑制人DP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