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认知功能和情绪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太空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身体各系统造成的损伤,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分析太空微重力环境和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对认知和情绪的影响、潜在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相关研究,发现微重力环境导致学习、记忆、空间定向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引起焦虑和抑郁情绪。微重力环境相关的认知和情绪损伤机制复杂,包括神经元损伤、大脑结构改变、神经递质失调、突触功能异常、氧化应激损伤和能量代谢紊乱等。天然提取物等药物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干预及益生菌等新疗法有望减轻微重力暴露所致的认知损伤及情绪障碍。随着我国航天医学的发展,微重力环境对认知和情绪损伤的潜在机制及干预措施仍有待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康复护理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通过计算机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会、苏格兰学院际指南网、美国指南网、英国医学杂志、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由2~4名循证研究员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提取及综合关于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康复护理的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包括最高临床决策2篇、指南8篇、专家共识3篇。最终形成最佳证据22条,包括健康宣教、体位摆放、功能锻炼、疼痛瘙痒护理、瘢痕用药、物理康复以及心理康复7个主题。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为烧伤康复护理实践提供循证证据。在证据应用过程中需考虑临床实际情况,结合烧伤患者瘢痕类型和不同阶段特点,并且考虑成人与儿童康复需求的差异,审慎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最佳证据进行检索、评价及汇总。方法:遵循循证护理学相关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对相关网站及数据库进行证据检索,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2年4月20日—2022年4月20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由证据小组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对证据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团体标准1篇、系统评价8篇。从团队教育、围手术期管理、功能锻炼、物理疗法、药物应用、首次穿刺时机及方案6个方面汇总了28条最佳证据。结论:促进MHD患者AVF成熟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规范管理MHD患者AVF提供参考。建议医务人员应用相关证据时结合医疗条件、临床判断及患者意愿制定个性化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涉及充气加压装置(PCD)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检索PCD与其他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相比较的相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过程,采用AMSTAR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8篇中文研究、7篇英文研究。其中11篇发表在2012年之后,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3篇研究满足AMSTAR的11个评价条目,其他研究均在不同方面存在缺陷。中等质量的证据显示,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VTE有效,联合药物预防可降低单独使用药物预防引起的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IPC用于VTE预防时,应按照目前的临床指南使用。目前指导选择特定设备或设备类型的证据基础是有限的。结论:IPC在预防VTE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的论证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患者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09年分期标准为Ⅱ A、Ⅱ B和Ⅲ B期。外照射治疗45 Gy/1.8 Gy×25次。近距离治疗为MRI引导下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处方为28 Gy/7 Gy×4次。20位患者均制定两种计划,分为应用卵圆体组和未用卵圆体组。提取的患者近距离放疗治疗核磁模拟定位影像及原始治疗计划为应用卵圆体组,共80分次。未用卵圆体组在定位影像中,去掉卵圆体驻留模拟建立仅用宫腔管联合插植针的计划实验模型,由原计划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使未用卵圆体组的高危CTV(HR-CTV) D90%与应用卵圆体组相近。比较两组计划的HR-CTV D90%和 D98%,中危CTV(IR-CTV) D90%和 D98%,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 D2cm 3剂量差异。 结果: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HR-CTV 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R-CTVD 98%(6.99±0.60 vs. 6.78±0.76)、IR-CTVD 90%(4.71±0.58 vs. 4.26±0.57)和 D98%(3.77±0.58 vs. 3.26±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06、9.860、8.636, P<0.05);乙状结肠的 D2c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膀胱(5.29±0.67 vs. 4.92±0.74)、直肠(3.72±0.69 vs. 3.35±0.92)和小肠(3.05±1.37 vs. 2.98±1.34)的 D2cm 3,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58、7.543、8.059, P<0.05)。 结论: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合理的优化卵圆体和插植针的剂量权重比,可以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部表情识别技术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的观察是做出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患者面部表情的改变往往是微妙且难以察觉的,自动面部表情识别系统则可作为一种辅助识别某些精神疾病的手段。面部表情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且不受文化背景、先天性失明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面部表情识别方法亦在不断进步,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表情识别,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利用可训练的特征提取模型从图像和视频中自动学习表征来完成分类,极大地减少了对于面部物理模型和其他预处理技术的依赖。文章着重综述了面部表情识别系统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探索面部表情识别技术在精神科领域和远程心理干预方面的拓展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液透析护士动静脉内瘘物理检查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编制血液透析护士动静脉内瘘物理检查知信行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及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选取311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调查,用于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于2023年2—6月选取260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调查,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结果:血液透析护士动静脉内瘘物理检查知信行量表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分量表,5个维度,共33个条目。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867~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92。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分量表分别提取2个、1个和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0.114%、75.192%,67.46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0.943,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61~0.903,重测信度系数为0.824~0.874。结论:血液透析护士动静脉内瘘物理检查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血液透析护士动静脉内瘘物理检查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腰背痛临床研究结局指标与测量工具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近年慢性腰背痛(CBP)临床研究特点,系统整理本病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及其对应的测量工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CBP临床研究文献。将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按6个条目评价结局指标报告质量;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局指标与干预措施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3 028篇。频次排名前7位的诊断分别是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间盘退变、非特异性腰痛和术后疼痛综合征。CBP临床研究中干预措施或对照措施频次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手术、针灸、物理疗法、推拿、运动疗法、西药止痛药和口服中(成)药。纳入文献共报告了47个结局指标和348个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结论:近年CBP临床研究存在结局指标报告不完整、报告质量低、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种类繁多且缺少统一的报告标准等问题;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了结局指标选择的共性特点,根据干预措施的特点还需考虑与干预措施相关的特异性结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液肿瘤患儿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关于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国际癌症支持护理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协会、欧洲肿瘤协会、美国临床肿瘤协会、Cochrane Library、BMJ Journals、PubMed、Embase、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关于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及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1日。检索的指南由4名指南评价员独立完成评价,其余文献由2名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证据总结。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BMJ最佳实践1篇,JBI证据总结5篇,指南1篇,系统综述1篇。最佳证据包括基础口腔护理、护理评估、饮食预防、物理疗法、药物预防、真菌感染预防、多学科团队管理7个方面共1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实践准则。医疗机构应基于循证证据转化的观点建立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措施,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多学科协作及护理流程,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和评价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非药物干预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9篇、专家共识1篇;从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物理干预和中医技术5个方面,汇总了25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患者特点制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