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性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一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功能血压变化,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并接受溃疡清创+淤积性皮炎清理术。术后进行细致的创面处理与弹力袜加压支持、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溃疡明显缩小,淤积性皮炎得到改善,肢体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对于病史复杂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全身状态管理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健康状况。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和实施全面的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最佳证据进行检索、评价及汇总。方法:遵循循证护理学相关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对相关网站及数据库进行证据检索,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2年4月20日—2022年4月20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由证据小组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对证据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团体标准1篇、系统评价8篇。从团队教育、围手术期管理、功能锻炼、物理疗法、药物应用、首次穿刺时机及方案6个方面汇总了28条最佳证据。结论:促进MHD患者AVF成熟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规范管理MHD患者AVF提供参考。建议医务人员应用相关证据时结合医疗条件、临床判断及患者意愿制定个性化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模式。方法:2021年3月,对符合《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有明显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且愿意接受治疗的甘肃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分析治疗模式及效果。结果:甘肃省6 711例大骨节病患者个体化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9.76%(655/6 711)、74.70%(5 013/6 711)、15.54%(1 043/6 711),总有效率为84.46%(5 668/6 711)。不同临床分度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6.95, P < 0.001)。选择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最多(98.26%,6 594/6 711),物理疗法次之(23.60%,1 584/6 711),局部药物治疗(15.48%,1 039/6 711)、针灸(15.45%,1 037/6 711)、按摩(14.39%,966/6 711)的患者相对较少。患者多采用单一方法治疗(59.48%,3 992/6 711)或2种方法联合治疗(20.73%,1 391/6 711);不同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83.51, P < 0.001),以3种方法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最高(92.73%,816/880)。药物治疗与中医适宜技术+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6.43%(3 765/4 356)和81.13%(1 887/2 326);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对较低(55.17%,16/29)。59.29%(3 979/6 711)的患者单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其中80.32%(3 196/3 979)使用消炎镇痛类药物,63.94%(2 544/3 979)使用中成药,52.25%(2 079/3 979)使用软骨保护剂类药物,39.86%(1 586/3 979)使用维生素类辅助治疗药物。消炎镇痛类药物中,双氯酚酸钠(50.46%,2 008/3 979)和布洛芬(29.20%,1 162/3 979)使用相对较多;服用布洛芬不良反应发生率(24.96%,290/1 162)高于双氯酚酸钠(2.49%,50/2 008)。 结论:甘肃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个体化治疗规模大、方法多、药物选择性强、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决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退行性腰椎侧凸(DLS)是一种以腰椎异常侧凸为主要特征的脊柱畸形疾病,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个体。其发病机制涉及椎间盘退变、韧带和肌肉退化、遗传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在治疗上,非手术方式,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锻炼被推荐为首选。然而,对于病情严重的个案,个体化手术治疗也是可考虑的选择,合理的分型是手术决策的关键。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脊柱骨性结构,忽视了神经和肌肉等因素。未来的跨学科研究有望探索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恢复患者脊柱脊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夸磷索钠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纹眼线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钠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纹眼线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眼科门诊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纹眼线致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120例(24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120眼)。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观察组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滴眼。所有患者均联合物理疗法:即超声雾化后再进行每周1次的睑板腺疏通按摩治疗,共8次。记录2、4及8周的疗效指标:眼表疾病指数记录(OSDI)、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非侵入式泪河高度测量(NITMH)、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2、4及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OSDI、NIBUT、CFS及睑板腺缺失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7.41、3.91、5.21、6.52、6.46、4.20、5.14、6.63,均 P<0.05)。治疗2周两组间的OSDI、NIBUT、C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4及8周后两组间的OSDI、NIBUT、CFS及睑板腺缺失具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4.81、60.12、86.01、90.13,均 P<0.05)。NITMH、SIT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F时点=3.48、4.08,均 P>0.05; F组间=0.08、0.18,均 P>0.05)。 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结合物理疗法治疗纹眼线所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效果确切,干眼症状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力量训练联合物理疗法治疗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力量训练联合物理疗法治疗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从航空兵部队选取具有轻、中度非特异性腰痛表现的飞行员,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综合治疗组进行时长为3个月的治疗,包括力量训练和物理疗法;对照组不参与本次康复方案,按照日常情况进行生活与工作,不限制力量训练与物理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组飞行员的目测类比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评分及腰背部肌肉力量。结果:共纳入飞行员109人,其中自愿加入综合治疗组21人,对照组88人。治疗前2组飞行员的VAS疼痛评分、MP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VAS疼痛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8、2.31 ,P=0.048、0.021)。治疗前2组飞行员腰背部肌肉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飞行员腰背左侧屈、右侧屈和后伸最大力量增加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17、2.47、3.64, P=0.002、0.013、<0.001)。 结论:力量训练联合物理疗法可有效缓解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提升了其腰部肌肉力量,可在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对于RLS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共病情况等均取得新进展,但针对RLS诊疗仍有待规范化。因此,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本指南建议:(1)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 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2)优先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尽管α2δ钙通道配体类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RLS的治疗,但仍可作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3)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4)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疾病症状。综上,本指南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RLS领域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RLS的诊断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部物理疗法结合早期活动对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疗法结合早期活动干预对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并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胸外科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胸部物理疗法及早期活动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与指脉氧饱和度(SpO 2),肺部感染、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情况。 结果:术后1 d研究组患者RR与Sp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RR较术后1 d明显降低,SpO 2较术后1 d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RR与SpO 2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RR与Sp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早期活动开始时间、下床活动开始时间、胸管留置时间等显著短于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胸部X线片显示正常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胸部物理疗法结合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促进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肺部相关并发症风险,有利于其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renkel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小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联合梅花针叩刺对小脑性共济失调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小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每组患者15例。常规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梅花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梅花针叩刺疗法;综合康复组则在梅花针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Frenkel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评定量表(FA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3组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共济失调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ICARS、FARS、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治疗后的ICARS、FARS、HAMD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综合康复组治疗后的ICARS、FARS、HAMD评分分别为(27.23±10.31)分、(57.3±6.64)分和(8.57±0.62)分,亦显著优于梅花针康复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renkel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可显著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平衡协调功能和抑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腰背痛临床研究结局指标与测量工具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近年慢性腰背痛(CBP)临床研究特点,系统整理本病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及其对应的测量工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CBP临床研究文献。将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按6个条目评价结局指标报告质量;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局指标与干预措施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3 028篇。频次排名前7位的诊断分别是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间盘退变、非特异性腰痛和术后疼痛综合征。CBP临床研究中干预措施或对照措施频次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手术、针灸、物理疗法、推拿、运动疗法、西药止痛药和口服中(成)药。纳入文献共报告了47个结局指标和348个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结论:近年CBP临床研究存在结局指标报告不完整、报告质量低、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种类繁多且缺少统一的报告标准等问题;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了结局指标选择的共性特点,根据干预措施的特点还需考虑与干预措施相关的特异性结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