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助牵引技术在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能完全切除消化道管壁深层的黏膜下肿瘤,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但复杂的手术操作和高危的手术风险限制了它的应用推广。各种辅助牵引技术有望降低EFTR的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各种辅助牵引技术在EFTR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钛夹丝线联合牵引法操作简单、应用较多,但其牵引力小,钛夹有脱落的风险;圈套器牵引法和钛夹-圈套器牵引法具有拉力大的优势,但其推力也受圈套器硬度影响;抓取钳牵引法牵引点灵活易调整,但需使用双钳道内镜、后屈位难操作;透明帽辅助牵引法和全层切除装置辅助牵引法用时较短、容易推广,但其可切除病灶受限,病灶的位置大小均可能影响其成功率;相比之下,缝合环-T型针组织锚辅助法切除范围大,但操作复杂、可行性未得到证实;机器人辅助法虽然有灵活操作、可视化优的长处,但其成本昂贵、难度较高。虽然目前还未有磁锚定技术在EFTR中的应用报道,但其在EFTR的辅助牵引中可能会有不错的运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橡皮圈组织夹内牵引辅助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橡皮圈组织夹内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ubber band and clip facilitat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AC-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1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5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依照ESD手术方式分为RAC-ESD组( n=34)及传统ESD组( n=81),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单位时间切除面积、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RAC-ESD组中位标本面积6.32(7.53) cm 2,中位手术时间40.0(55.0) min,中位单位时间切除面积0.14(0.20) cm 2/min。传统ESD组中位标本面积4.71(5.02) cm 2,中位手术时间50.0(50.0) min,中位单位时间切除面积0.09(0.07) cm 2/min。RAC-ESD组标本面积略大于传统ESD组,手术时间略短于传统ES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RAC-ESD组单位时间切除面积明显大于传统ESD组( P=0.008)。RAC-ESD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34/34)、100.0%(34/34)及97.1%(33/34),传统ESD组分别为100.0%(81/81)、96.3%(78/81)和91.4%(74/81)。两组均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经过(10.0±5.5)个月随访,两组均无局部复发。 结论:RAC-ESD治疗结直肠病变可提高手术效率,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提拉夹辅助牵引在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过程中采用新型提拉夹辅助牵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3月—7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42例结直肠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19例采用新型提拉夹辅助纳入观察组,其余23例未采用辅助方式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均成功行ESD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1.00(21.00,58.00)min比60.00(30.00,75.00)min, Z=-2.04, P=0.04],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00(1.00,2.00)d比2.00(2.00,3.00)d, Z=-1.99, P=0.04],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 331.42±3 481.20)元比(19 802.40±2 548.50)元, t=-0.49, P=0.63]。2组均未发生术中穿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0.00,5.00)mL比3.00(0.00,7.00)mL, Z=-1.42, P=0.16]。观察组术后腹痛1例,对照组术后腹痛2例、发热1例,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1/19)比13.0%(3/23), χ2=0.73, P=0.39]。 结论:新型提拉夹辅助结直肠ESD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ESD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且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钛夹联合尼龙绳牵引辅助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角癌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钛夹联合尼龙绳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角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1—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59例早期胃角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常规ESD组(对照组,n=28)和钛夹联合尼龙绳牵引组(试验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ESD手术时间、病灶面积、黏膜剥离时间、单位时间切除率、病灶完整切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2.3±1.1)次比(3.7±1.4)次, t=4.557, P<0.001];试验组的病灶面积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2.6)cm 2比(11.7±2.7)cm 2, t=1.485, P=0.143];试验组ESD手术时间[(72.4±24.7)min比(93.6±28.9)min, t=3.043, P=0.004]和黏膜剥离时间[(67.7±23.3)min比(88.2±28.3)min, t=3.054, P=0.003]短于对照组,单位时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20.2±3.2)mm 2/min比(14.3±3.4)mm 2/min, t=6.879, P<0.001]。两组患者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及术后出血等,试验组术中出血率低于对照组[19.4%(6/31)比35.7%(10/28), χ2=1.992, P=0.158]。 结论:使用钛夹联合尼龙绳牵引辅助技术可降低胃角ESD的技术难度、缩短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早癌超级微创非全层切除术中组织夹-牙线可变角度牵引法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牵引方法可加快胃早期肿瘤超级微创非全层切除的速度,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探讨采用组织夹-牙线可变角度牵引法作为胃肠早期肿瘤经内镜非全层切除过程中的牵引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开展的早期胃癌行超级微创病灶非全层切除术的18例患者,采用同级别专家进行操作,分为牵引组和非牵引组各9例,分别记录其黏膜下剥离时间(SDT)、黏膜下剥离速度(SDS)、术中固有肌层暴露、固有肌层缺损度分级(MPD)、术中出血量、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手术费用及手术器械使用情况。结果:9例采用可变角度牵引法,9例未采用牵引法。两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牵引组SDT为28.00(21.00,34.00) min,非牵引组为56.00(40.00,85.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牵引组SDS为(0.58 ± 0.21) cm 2/min,非牵引组为(0.23 ± 0.10) cm 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牵引组固有肌层暴露8例,非牵引组6例;牵引组术中固有肌层损伤MPD-0级8例,MPD-Ft级1例;非牵引组MPD-0级4例,MPD-Pt级1例,MPD-Ft级4例。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可变角度牵拉法加快了胃早癌非全层切除的SDT和SDS,固有肌层与黏膜层充分分离,剥离深度更深,固有肌层损伤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未增加医疗费用,该方法可以成为超级微创手术的辅助治疗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牵引复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l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指套悬吊牵引复位和传统双人徒手牵引复位两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l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共收治114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接受保守治疗患者,分为指套悬吊牵引复位组和传统双人徒手牵引复位组,两组在复位后均采用掌屈尺偏位石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表现(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Colles骨折患者在性别、年龄、部位、致伤原因以及骨折AO/OTA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14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两组患者复位前、后分别通过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与尺偏角,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位过程中和复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位前后腕部软组织肿胀评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和6个月复查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复位方式在Colles骨折保守治疗过程中均有效,指套悬吊牵引在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在牵引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比双人徒手牵引复位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骨转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及其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4月潍坊市人民医院12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肢牵引、旋转闭合复位治疗,若闭合复位失败,则行开放解剖复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恒古骨伤愈合剂。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随访9个月。随访结束后,行X线或CT检测评价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术后3、6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竞争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06±2.35)周、对照组为(17.75±3.56)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2, P<0.01)。随访9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93.3%(56/60)、骨折不愈合率为1.7%(1/60)、骨折畸形愈合率为5.0%(3/60),对照组分别为75.0%(45/60)、5.0%(3/60)、20.0%(12/60),2组骨折愈合率及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57、6.17, P值分别0.006、0.013)。治疗组随访9个月骨密度[(0.76±0.12)g/cm2比(0.71±0.06)g/cm2, t=2.89]较同组术前升高( P<0.01)。治疗组术后3、6个月血清β-CTX水平[第3个月(186.76±26.23)ng/L比(286.05±23.18)ng/L, t=21.97;第6个月(252.34±21.58)ng/L比(302.52±16.87)ng/L, t=14.19]低于对照组( P<0.01)、PINP水平[第3个月(37.52±7.59)μg/L比(27.59±5.36)μg/L, t=3.56;第6个月(30.54±5.63)μg/L比(25.63±4.98)μg/L, t=2.36]高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 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可有效调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骨代谢平衡,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骨折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鱼钩样装置的牵引金属夹在内镜切除术后胃部创面缝合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因胃部病变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鱼钩金属夹缝合组(A组),均应用带鱼钩样装置的牵引金属夹缝合术后创面;同时分析由同一手术医生操作、相似部位、类似大小创面且采用“荷包缝合法”缝合创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缝合率、并发症、缝合所需时间和金属夹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A组缝合时间短于B组[(7.83±2.41)比(11.00±3.31)min, P=0.002]。A组所用金属夹平均7.17枚,B组平均7.0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带鱼钩装置的牵引金属夹设计新颖,操作简便,对内镜切除术后创面有较好的缝合效果,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简易牵引装置在结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评估在结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金属夹联合丝线和橡皮圈作为简易内牵引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进行ESD治疗的56例早期结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软件随机分配,分为常规ESD治疗的对照组( n=28)和金属夹联合丝线及橡皮圈牵引的牵引组( n=28)。对两组患者的ESD手术总时间、黏膜剥离时间、黏膜下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病灶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牵引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短[(74.64±33.25)min比(117.18±35.75)min, t=4.61, P<0.001];牵引组黏膜剥离时间较对照组短[(51.61±24.87)min比(99.11±32.73)min, t=6.11, P<0.001];牵引组黏膜下注射次数较对照组少[(1.68±1.16)次比(4.96±1.41)次, t=9.57, P<0.001];两组患者在手术面积和完整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金属夹联合丝线及橡皮圈的作为牵引辅助装置,可以降低结肠ESD的技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半横断升主动脉暴露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总结一种半横断升主动脉暴露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半横断升主动脉暴露法具体实施方案是心脏停搏后纵行切开升主动脉,将主动脉窦部左、无交界上方2~3 cm处斜行切开,另一侧在窦部上方3~4 cm处将主动脉外膜略斜向上切开至离肺动脉交界2~3 cm处,3针进行悬吊牵引暴露根部结构。全组56例患者行升主动脉替换术6例,Bentall术4例,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15例,主动脉窦部重建+升主动脉替换和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22例,Bentall+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9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此方法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能良好显露根部结构,同期行Cabrol引流减少出血风险,明显降低死亡比例,方法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