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胎蛋白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及与免疫特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胎蛋白(AFP)的表达和预后以及与免疫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FP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FP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AFP在胃癌进展中的潜在机制.结果:胃癌组织中AFP高表达37例,低表达26例,胃癌组织中AFP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腺瘤组织,AFP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比例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x2=2.020、6.293,P<0.05).预后分析结果显示AFP高表达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FP低表达组(t=3.816,P<0.05),总生存期显著低于AFP低表达组(t=6.165,P<0.05).胃癌中高表达的AFP主要富集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并且与SNAIL1、STAT5、KRAS 为正相关(r=0.550、0.429、0.221,P<0.05),并且与 PD-L1、PD-L2、LAG3、CTLA4 和 TIM3 等免疫治疗检查点基因均呈正相关(r=0.373,0.643,0.233,0.271,0.620,P<0.05).结论:AF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EMT和免疫检查点等途径促进胃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腺癌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观察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roEXC和PRMT5的表达与宫颈腺癌辅助诊断及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2020年确诊的宫颈腺癌标本88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并进行分析。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ProEXC和PRMT5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基因通路。选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GSE39293数据集,对宫颈腺癌细胞株(HELA)经抗病毒药物处理前后ProEXC和PRMT5的表达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roEXC蛋白表达率(95.5%比4.6%, P<0.001)和PRMT5蛋白表达率(81.8%比26.1%, P<0.001)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均与肿瘤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 P<0.05)。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PRMT5和ProEXC中MCM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低(均 P<0.05)。在GSE39293数据集中,经西多福韦处理后细胞中MCM2的表达减少(9.34比9.68, P<0.001),PRMT5表达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比8.26, P=0.087),TOP2A表达无明显改变(8.54比8.42, P=0.056)。耐药组中PRMT5(8.42比8.16, P=0.002)和MCM2(9.51比9.34, P=0.029)表达增加,而TOP2A表达下降(8.06比8.54, P<0.001)。GSEA分析提示ProEXC高表达主要影响细胞周期通路,而PRMT5高表达主要影响RNA剪接体通路。本研究发现,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更差,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和RNA合成通路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宫颈腺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4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9例)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2例)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断为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年龄≤18岁的病例4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在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7.6岁和7.0岁。其中发生于脑干36例,非脑干部位5例。临床多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和肢体乏力等。影像学表现多变。组织学表现多样,从低级别到高级别胶质瘤形态均可见到,还可伴有神经元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H3K27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Olig2。基因检测显示76%(16/21)病例肿瘤细胞H3F3A基因突变,多伴有TP53(62%,13/21)的错义突变;5例为(24%,5/21)HIST1H3B基因突变,均伴有ACVR1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途径基因(PIK3CA占4/5和PIK3R1占1/5)的错义突变。该肿瘤预后较差,随访显示仅1例患者存活,其余均死亡,平均总体生存时间7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影像学肿瘤最大径、组织学级别和手术方式对患儿的总体生存时间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预后较差,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级别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需要新的特效药物和综合治疗方案来改善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孤立性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孤立性导管内癌(isolated 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IDC-P)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6—2022年间的3例iIDC-P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3患者年龄分别为61、67、77岁,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分别为7.99、7.99、4.86 μg/L。例1和例2包含前列腺穿刺和根治标本,例3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标本。镜下:例1穿刺标本仅1条组织见导管内癌(累及2个导管)、根治标本其中6张切片见导管内癌(病灶直径0.3~1.1 cm),其中1张切片见小灶低级别腺泡腺癌(病灶直径0.05 cm)。例2穿刺标本6条组织见导管内癌,根治标本其中13张切片见导管内癌(病灶直径0.5~1.6 cm),另外3张切片可见低级别腺泡腺癌(最大病灶直径0.6 cm)。例3电切标本其中5条组织见导管内癌。例1和例2导管内癌呈实性生长,导管-腺泡显著膨胀,核显著异型;例3呈致密筛状或疏松筛状结构,核显著异型,核仁明显。例2伴有粉刺样坏死,3例核分裂象均易见。导管内癌免疫表型:双标34βE12+P504s显示基底细胞表达34βE12/异型肿瘤细胞表达P540s,p63和CK5/6显示腺泡/导管周围基底细胞,肿瘤细胞表达NKX3.1、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不表达GATA3,导管内癌和腺泡腺癌均弱表达PTEN、不表达ERG。高通量DNA靶向测序:例2和例3伴有MAPK/PI3K通路基因改变(KRAS、MTOR和PTEN),例2伴有p53突变、例3伴有FOXA1突变。3例均未发现TMPRSS2::ERG融合,3例均显示微卫星稳定,肿瘤突变负荷低(2.1~3.1 muts/Mb)。随访16~91个月,均无生化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iIDC-P是一种特殊的前列腺导管内癌,不同于伴有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前列腺导管内癌,具有独特的分子改变,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类型前列腺癌的原位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抗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DM-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RPIL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科88例DM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抗MDA5抗体阳性率37%(32/88),阳性组溃疡性皮疹、Gottron征、关节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比例、ESR显著高于阴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显著低于阴性组(均 P<0.05);阳性组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100%、RPILD发生率34%(11/32)、病死率16%(5/32),显著高于阴性组(均 P<0.05)。②抗MDA5抗体阳性RPILD组的CRP水平、抗Ro-52抗体阳性率、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RPILD组[15.70(4.49,29.00)和3.22(1.66,7.15), Z=-2.440, P=0.014;91%和43%, P=0.011;46%和0, 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Ro-52抗体阳性[ OR=4.561,95% CI(1.797,11.580), P=0.001]是抗MDA5抗体阳性DM-RPILD的危险因素。③抗MDA5抗体阳性DM-RPILD中,死亡组铁蛋白、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1 931(1 377,7 379)和638(196,876), Z=-2.556, P=0.009;2 760(1 995,4 854)和985(533,1 588), Z=-2.379, P=0.017],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存活组[230(140,256)和309(262,382), Z=2.191, P=0.030]。死亡组强化治疗延迟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14.0±2.6)与(4.5±1.4), t=7.899, P<0.01],且死亡组联用2种DMARDs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组(0与83%, P=0.015)。 结论:抗MDA5抗体可能与DM特征性临床表现、ILD、RPILLD及高病死率有关。抗Ro-52抗体可能是抗MDA5抗体阳性RPILD的危险因素。高铁蛋白、D-二聚体水平及低氧合指数可能与RPILD不良预后有关。早期、包括2种DMARDs的治疗可能改善RPILD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eosinophilic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kidney,EV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4至2020年间的4例EV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其中女性2例,男性2例。患者年龄44~63岁,平均年龄51岁。肿块最大径1.5~4.2 cm(平均肿块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境界清楚、无包膜,肿瘤内及周围可见厚壁血管,肿瘤细胞主要呈巢状结构、少量管状结构,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颗粒状,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大小不一的胞质空泡(通常为大的细胞质空泡)、核仁明显,局部间质疏松水肿或透明变。免疫表型:4例EVT均弥漫表达CD117,细胞角蛋白(CK)7均阴性,CD10和P504s均阳性,4例MTOR、S6和Cathepsin K均阳性,TFE3、碳酸酐酶9、Melan A和HMB45均阴性,SDHB阳性表达。高通量DNA靶向测序证实4例病例均存在MTOR基因突变,其中2例同时存在TSC2基因突变。平均随访46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EVT是一种罕见的嗜酸细胞性肾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特征,生物学行为惰性,识别这种新的罕见的具有独特特征的实体将更好的分类肾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胎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谱,为HCC的分子机制研究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公共数据库获得368例包含完整临床信息的HCC转录组数据,根据组织AFP mRNA表达四分位数将样本分为AFP高表达组和AFP低表达组,每组各92例。应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通过R软件GSVA包对特征基因进行富集评分,根据得分定义特征基因集表达情况。利用RNAseq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独立数据集验证和组织验证。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AFP高表达与HCC低分化、患者人种有关(均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 3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31个基因在AFP高表达组织中表达上调,45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附属肢体发育、肢体发育、骨架系统发育等过程有关,而低表达基因则与异源物代谢、类固醇代谢、细胞对异生物刺激反应等代谢相关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而低表达基因主要与视黄醇代谢、化学致癌作用、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鉴定出1个预后相关特征基因集,该基因集包括AURKB、TTK、CENPA、UBE2C、HJURP、KIF15,其高表达与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有关,且特征基因集富集分数与AFP表达呈正相关( r=0.475, P<0.001)。RNAseq数据验证结果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特征基因集中AURKB、KIF15和UBE2C在AFP高表达H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虽然与HCC患者的无病生存、总生存无关,但AFP低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均在AFP高表达组患者之上。 结论:AFP高表达和AFP低表达HC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的特征基因集可能协同AFP共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其对解释不同水平AFP HCC的作用机制有一定作用,并为HCC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信分析评价前列腺癌TP53表达和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生信分析评价前列腺癌(PCa)中TP53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公开数据库,分析TP5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间诊治的PCa 79例,复阅病理切片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79例PCa中PTEN及TP53的蛋白表达水平。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PTEN和TP53的相关性。 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TP5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01个比52个, Z=8 874.5, P<0.05);TP53表达水平(低表达250例比高表达251例)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表明,TP53与患者年龄( χ2=6.079, P>0.05)、T分期( χ2=0.338, P>0.05)、N分期( χ2=0.176, P>0.05)、PSA水平( χ2=0.016, P>0.05)和Gleason评分( χ2=3.999, P>0.05)在内的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前列腺癌总体生存期(OS)预测列线图,分析得出TP53不能作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PSA值与Gleason评分在前列腺有预后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TEN蛋白阳性(完整)者占73%,阴性(缺失)者占27%;TP53蛋白染色呈野生型突变模式者占81%,突变型表达模式者占19%。Pearson统计学分析,PTEN缺失与TP53突变型显著相关性( r=0.653, P<0.05)。 结论:TP53联合PTEN对前列腺癌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作用,且为临床前列腺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烟雾病遗传易患基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特征性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伴有颅底代偿性增生的异常血管网形成。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报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由于其具有种族易感性、家族聚集性特征,认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该文主要从烟雾病遗传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通过详细及全面的了解其遗传相关基因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更早、更准确的作出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患儿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诊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IL-35水平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测食管癌(EC)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35(IL-35)水平,并分析其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初诊EC患者为观察组,3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IL-35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P35和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mRNA水平,并分析IL-35与初诊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初诊EC患者外周血IL-35水平[(104.46±34.78)pg/ml vs (36.35±16.34)pg/ml]和P35 mRNA[(43.79±7.28) vs (20.62±6.76)]、EBI3 mRNA[(18.68±3.86) vs (7.76±2.8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IL-35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115.85±28.85)pg/ml vs (96.19±36.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79, 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EC患者,IL-35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19.83±29.74)pg/ml vs (92.23±33.6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12, P<0.01);28例EC患者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IL-35水平显著下降[(102.65±15.51)pg/ml vs (43.28±12.93)pg/ml; t=11.551, P<0.01]。EC患者IL-35水平与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 r=-0.45, P<0.01);高IL-35水平的EC患者OS明显短于低IL-35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IL-35水平是影响EC患者OS的不良因素(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IL-35水平是影响E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IL-35在EC患者中处于高表达状态,并且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