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174调控骨质疏松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174(LINC00174)调控骨质疏松分子机制。方法:选择烟台山医院4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47例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购自美国ScienCell公司。过表达LINC00174质粒(pcDNA-LINC00174)、过表达阴性对照(pcDNA-NC)、LINC00174小干扰RNA(si-LINC00174)、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转染至hBMS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两组间比较行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LINC0017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38±0.21比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908, P<0.05)。pcDNA-LINC00174组hBMSCs细胞LINC00174表达(3.01±0.25比1.00±0.08)、凋亡率[(23.25±1.42)%比(12.46±1.07)%]和活化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0.75±0.05比0.39±0.03)显著高于pcDNA-NC组,增殖活性(0.53±0.04比0.91±0.0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0.42±0.05比0.86±0.06)、碱性磷酸酶(ALP)(0.37±0.03比0.65±0.05)、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0.41±0.04比0.83±0.06)和骨钙蛋白(OCN)(0.27±0.03比0.72±0.0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pcD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671、20.877、9.564、12.431、17.498、21.652、18.932、21.774, P<0.05)。si-LINC00174组hBMSCs细胞LINC00174表达(0.38±0.04比1.01±0.09)、凋亡率[(8.46±0.78)%比(13.73±1.43)%]和cleaved Caspase-3(0.26±0.02比0.45±0.04)表达显著低于si-NC组,增殖活性(1.21±0.08比0.78±0.05)、Cyclin D1(0.78±0.06比0.54±0.04)、ALP(0.75±0.06比0.49±0.04)、RUNX2(0.89±0.06比0.53±0.05)和OCN(0.92±0.06比0.68±0.0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032、16.541、10.125、19.356、15.238、18.981、9.237、11.343, P<0.05)。pcDNA-LINC00174组hBMSCs细胞Nrf2(0.39±0.03比0.88±0.06)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0.24±0.02比0.59±0.0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pcD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238、14.045, P<0.05)。si-LINC00174组hBMSCs细胞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0.94±0.05比0.72±0.04)和Keap1(0.86±0.05比0.47±0.04)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032、16.541, P<0.05)。 结论:LINC00174可调控骨质疏松,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rf2/Keap1信号通路调控hBMSCs增殖、成骨细胞分化、凋亡及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烧伤后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衍生的亚油酸代谢产物能驱动病理性炎症并损伤关键先天免疫细胞功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西方饮食中,脂肪酸组成已从饱和脂肪酸转变为以亚油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过去50年中,亚油酸在饮食中含量逐渐增加,已成为人体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膳食脂肪酸。PUFA衍生出的氧自由基能调节多种生物功能。环氧脂肪酸代谢产物细胞色素P450形成的亚油酸(EpOME)可被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水解为二氢十八碳烯酸(DiHOME)。低浓度的DiHOME被认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较高浓度的DiHOME被认为是血管通透性和细胞毒性物质且与严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ARDS相关。此外,高EpOME水平也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然而,这些研究都未监测DiHOME水平。考虑到烧伤也存在类似的病理生理情况,该文作者研究了DiHOME在烧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13?DiHOME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成熟和活化,同时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烧伤小鼠的血清DiHOME浓度显著升高,且其可被1?三氟甲氧基苯基?3?(1?丙酰基哌啶?4?基)尿素(TPPU,一种sEH抑制剂)抑制;TPPU还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了烧伤小鼠的先天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坏死。该研究结果表明,DiHOME是严重烧伤后免疫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驱动因素,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损伤单核细胞的功能。因此,抑制sEH可能是一种改善烧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研究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靶点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及细胞实验方法研究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胰腺癌转录组数据集GSE62452、GSE28753,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PharmMapper Server协同分析获得大黄素作用靶点,将两者靶基因进行交叉筛选,获得大黄素在胰腺癌中的潜在靶点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做KEGG、GO功能富集分析,通过GEPIA数据库对潜在靶点基因做差异表达和生存分析.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大黄素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纤溶酶原激活剂(PLAU)、酪氨酸激酶受体(MET)、环氧化物水解酶2(EPHX2)、基质金属肽酶1(MMP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PHX2蛋白表达.结果:获得大黄素和胰腺癌17个共同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外空隙、细胞外来体、丝氨酸内切酶活性、蛋白质水解、钙离子结合等通路.差异表达分析显示:胰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MMP1、EPHX2、PLAU、MET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MMP1、EPHX2、PLAU、MET、TTR基因在胰腺癌中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胰腺癌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 μmol/L和40 μmol/L大黄素组PLAU、MMP1、MET、EPHX2mRNA表达水平升高,EPH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EPHX2可能是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山西人群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与其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建立适合山西人群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山西籍汉族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基因VKOR复合体(VKORC1)、细胞色素P450(CYP)2C9、γ-谷氨酰羧化酶(GGCX)、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多态性.记录患者临床信息,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计算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公式.结果 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包括VKORC1、CYP2C9、GGCX、EPHX1 及患者的身高等因素(R2=0.284);在模型中加入GGCX、EPHX1 基因型后,模型的总体R2 从0.257 提升至 0.284,GGCX、EPHX1 基因型在模型中解释了 2.7%的剂量差异.维生素K的日均摄入量未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有显著影响,但是男性每天维生素K摄入量明显低于女性.将服用华法林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分为低INR值组、正常组、高INR值组,显示随着INR值升高,患者日均维生素K摄入量降低.结论 基于6种基因多态性的剂量预测模型可以帮助预测山西汉族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sEH)在小鼠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及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将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EH抑制剂组、尿蛋白组及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sEH抑制剂组细胞给予1 μmol·L-1 sEH抑制剂;尿蛋白组细胞给予10 g·L-1尿蛋白;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细胞给予10g· L-1尿蛋白和1 μmol·L-1 sEH抑制剂;各组细胞均培养24 h.将RAW264.7细胞分为A、B、C、D组及干扰素-γ(IFN-γy)阳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4阳性对照组.A、B、C、D组细胞分别加入正常对照组、sEH抑制剂组、尿蛋白组、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培养24h的HK-2细胞培养基孵育24h;IFN-γ阳性对照组和IL-4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IFN-γ及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IL-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K-2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集落刺激因子-1(CS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及RAW264.7细胞中诱导型氮氧化物合酶(iNOS)、IL-6、精氨酸酶-1(Arg-1)及IL-10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和14,15-脱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水平,计算14,15-EET/14,15-DHET比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sEH抑制剂组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及MCP-1、IL-6、CSF-1、TNF-α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蛋白尿组HK-2细胞中sEH蛋白及MCP-1、IL-6、CSF-1、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显著降低(P<0.05).与尿蛋白组比较,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HK-2细胞中MCP-1、IL-6、CSF-1及TNF-α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显著升高(P<0.05).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与尿蛋白组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RAW264.7细胞中IL-6、iNOS、Arg-1及IL-10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IFN-γ阳性对照组RAW264.7细胞中iNOS、IL6 mRNA表达显著增加(P <0.05,P <0.01);IL-4阳性对照组RAW264.7细胞中Arg-1、IL-10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D组RAW264.7细胞中iNOS、IL-6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Arg-1、IL-10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sEH可上调诱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细胞因子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空气诱导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空气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诱导作用,建立非手术法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诱导技术.方法 利用小鼠非手术法胚胎移植器,通过子宫颈向30只假孕3. 5 d小鼠单侧子宫角移植2 μl空气,诱导子宫内膜蜕膜化,观察蜕膜化子宫形态并测量其直径和重量,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RT-PCR检测蜕膜化相关标记基因表达.结果 移植空气诱导25只假孕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蜕膜化现象.与对照侧子宫角相比,空气移植侧子宫角明显肿大、增粗、增重,子宫内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蜕膜化标记基因环氧化物水解酶-2(COX-2) 、泌乳素(Prl)3c1、Prl8a2等高表达,且细胞出现多核现象.结论 利用非手术法子宫内移植空气可以高效诱导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菜豆环氧化物水解酶的表达及其催化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光学纯环氧化物及邻二醇是一类多功能手性砌块.与化学合成法相比,环氧化物水解酶(EHs)介导的生物转化法因环境友好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目的]从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中克隆一种EH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重组酶催化环氧苯乙烷(Styrene oxide, SO)的水解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EHs的一级结构,推测一种菜豆来源的未知功能蛋白(PvEH4)可能具有EH活性.利用RT-PCR技术,以菜豆总RNA为模板,扩增编码PvEH4的基因pveh4,并实现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的表达.利用重组菌E. colilpveh4全细胞催化SO水解,分析PvEH4的对映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结果]一级结构分析表明,PvEH4具有α/β折叠型EH特有的保守区域.SDS-PAGE结果显示PvEH4的表观分子量为39.4kD.PvEH4针对SO的对映选择率(E值)为10.1,区域选择性系数αs和(B)R分别为99.5%和82.5%.当外消旋SO转化率达到68.1%时,可同时获得99.9% 和92.3% eep的(R)-苯乙二醇(Phenyl-l,2-ethanediol,PED),两者的产率分别为31.9%和65.6%.[结论]PvEH4的挖掘不仅增加了植物类Ehs的数量,同时也为Ehs的蛋白分子改造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PHX1基因多态性与COPD及合并PH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研究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基因rs1051740位点和rs22349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COPD合并PH患者54例,COPD非合并PH患者66例.招募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所有受试者EPHX1基因rs1051740位点和rs22349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EPHX1基因rs1051740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051740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更高的COPD患病风险,校正后OR=1.415,95%CI=1.196~1.630,P=0.000.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EPHX1基因rs2234922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34922位点A等位基因突变为G等位基因后COPD的发病风险并无显著改变,校正后OR=0.992,95%CI=0.477~1.476,P=0.999.EPHX1基因rs1051740位点T等位基因突变为C等位基因和rs2234922位点A等位基因突变为G等位基因并不显著增加COPD患者并发PH的风险(P>0.05).结论 EPHX1基因rs1051740位点C等位基因增加COPD的患病风险,rs1051740位点和rs2234922位点SNPs与COPD合并PH并无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多环芳烃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作为一类前致癌物,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后才能发挥致癌性.一般认为PAHs的代谢机制主要有3种:即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450)/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EH)机制、CYP/过氧化物酶机制和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AKR)机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环芳烃代谢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从代谢的物质基础和激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其代谢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代谢物在肾脏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肾脏微血管功能失调在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许多实验方法已被用来研究花生四烯酸的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450)代谢物对肾脏微血管功能的调控作用.在肾脏中,CYP450表氧化酶代谢物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主要在肾脏微血管产生.EETs可以通过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抗细胞凋亡、抗炎等多个方面发挥肾脏保护作用.CYP450表氧化酶代谢物EETs可作为肾脏疾病的治疗靶点.然而,在肾脏发生疾病时,肾脏微血管产生EETs的能力会显著降低.近来,用转基因动物过表达CYP450表氧化酶或用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抑制剂也均证实增加EETs水平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本综述将重点讨论花生四烯酸的CYP450代谢物EETs在肾脏生理及疾病状态下具体的调控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