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进型综合指数法在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讨改进型综合指数法在工程防护措施整改效果评价中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8年6至11月,以山东省某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水平,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工作场所化学毒物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计算风险指数( R),并针对综合指数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接触因素(接触浓度/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的权重值。对比分析综合指数法和改进型综合指数法的评估结果。 结果: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工程防护措施整改前工人接触的玻璃钢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高于整改后(中位数:5.67比1.63 mg/m 3, P<0.01);整改前工人接触的苯乙烯 CTWA高于整改后(中位数:62.9比7.3 mg/m 3, P<0.01)。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整改前后玻璃钢粉尘及苯乙烯风险等级均为中等风险( R=3)。改进型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整改前糊制岗位、调胶岗位接触苯乙烯及切割、打磨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风险等级均为高风险( R=4),其余岗位接触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 R=3);整改后调胶岗位接触苯乙烯及切割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风险等级均为中等风险( R=3);其余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苯乙烯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 R=2)。 结论:整改前后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估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玻璃钢粉尘、苯乙烯风险等级无变化,改进型综合指数法评估化学有害因素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职业健康风险提示(节选)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为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近日发布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健康风险提示.1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基本概念1.1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如金属冶炼、金属铸造、纺织印染、玻璃制造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2年长沙市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分析长沙市重点行业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情况及危害因素水平,为制定长沙市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收集2022年长沙市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情况和主动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监测的546家重点行业企业中,大、中、小、微企业数量分别为5、38、260、243家,其中小微型占92.13%,27 086名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行业企业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各类防护设施设置率、防毒与防噪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率、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均以小、微型企业较低(均P<0.05),防尘、防毒和防噪个人防护用品均以部分佩戴居多,分别为57.62%、58.84%和61.50%.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毒物的工作岗位合格率较高(均>95%),粉尘中矽尘和物理因素中噪声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3.70%和78.60%.矽尘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建筑用石加工、其他建筑材料、各类玻璃及制品制造和陶瓷制品制造等行业;化学毒物超标岗位主要在化学原料、印刷、家具制造、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汽车制造业;噪声危害较严重行业包括采矿、金属制品、通用设备、汽车制造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结论 2022年长沙市重点行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与能力,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重点加强重点行业矽尘和噪声等危害因素的监管,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同时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劳动者主动防护意识,从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佛山市某玻璃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佛山市某玻璃制品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明确其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效果.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碳酸钠、矽尘、噪声和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矽尘采集30个样品,22个超标,超标率73.3%;噪声检测15个作业工,14个超标,超标率93.3%;碳酸钠和高温检测均合格.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暂不完善,防护设施不足.矽尘和噪声超标率高,危害严重.企业应继续加强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丝线结扎法建立大鼠牙周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改良丝线结扎法建立大鼠牙周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本实验创新一种新的手段,利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结合传统丝线结扎法建立大鼠牙周病模型,即在丝线结扎大鼠第一磨牙之后,在大鼠磨牙牙颈部丝线附近堆砌有黏着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制造利于丝线固定的外形高点并同时稍微垫高咬合面,制造咬合创伤,加快牙周病的发生发展.结果:改良丝线结扎法建立牙周病模型的成功率为95%,相比传统丝线结扎发的65%,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模型建立更稳定,相比现有各种改良方法操作更简便易行.结论:改良丝线结扎法相比传统丝线结扎法建立大鼠牙周病模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类瓷树脂及玻璃陶瓷(牙合)贴面疲劳实验前后的磨耗及表面粗糙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类瓷树脂和两种玻璃陶瓷(牙合)贴面在咀嚼和温度疲劳后(牙合)接触区的磨耗程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优选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牙合)贴面材料.方法:将24颗完整的离体人前磨牙预备成(牙合)面中重度磨耗的形态,轴壁釉质完整、牙尖斜度20°.制作1.5 mm厚的类瓷树脂、热压铸造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热压铸瓷)、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D/CAM)切削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CAD/CAM切削瓷)(牙合)贴面.使用树脂粘接剂将(牙合)贴面粘接到预备体(牙合)面形成试件,在水中储存72 h后在咀嚼模拟疲劳机上进行模拟5年口内温度疲劳和咀嚼疲劳的实验(5 ~55℃冷热水循环,模拟后牙咀嚼循环 120万次).用三维激光模型扫描和数字化分析法评价疲劳实验前后(牙合)贴面的磨耗程度,用三维形貌测量激光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及粗糙度变化.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咀嚼和温度疲劳实验后没有试件发生脱粘接或折裂.类瓷树脂组、热压铸瓷组、CAD/CAM切削瓷组的平均磨耗为(-0.13 ±0.03) mm、(-0.05 ±0.01) mm和(-0.05 ±0.01) mm,类瓷树脂组的磨耗量显著大于玻璃陶瓷两组(P <0. 001);疲劳实验前各组(牙合)接触区的表面粗糙度(Ra)为(1.24 ± 0.20) μm、(0. 75 ± 0.09) μm、(0.73 ±0.14) μm,类瓷树脂组的表面粗糙度显著高于玻璃陶瓷两组(P <0.001);疲劳实验后的表面粗糙度为(1.81±0.24) μm、(1.53±0.26)μm111及(1.77±0.23) μm,热压铸瓷组显著低于类瓷树脂组(P=0.005)及 CAD/ CAM切削瓷组(P=0.010).结论:从磨耗速度来看,类瓷树脂(牙合)贴面显著高于两种玻璃陶瓷,但更接近于对颌牙为天然牙时牙釉质的平均磨耗速度;从表面粗糙度来看疲劳实验前类瓷树脂的表面粗糙度显著高于两种玻璃陶瓷,疲劳实验后热压铸瓷(牙合)贴面的表面粗糙度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纯熟,与之配套的可切削材料也不断改进.本文就常用的几种CAD/CAM系统可切削陶瓷材料性能及其在口腔科中的应用做一些介绍,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瓷材料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砷中毒与非砷中毒以及脂肪肝患者其肝实质超声声像图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砷中毒的中毒源主要为砷化合物,其中正三价的砷化合物较正五价的毒性更强,其中又以毒性最大的AS2O3影响更大.AS2O3俗称砒霜,进入胃肠道0.01 ~0.05g便可出现中毒迹象,0.76~1.95 mg/kg的摄入量便可致死[1].但我国砷中毒常见为三硫化二砷、二硫化砷以及砷化氢等,这主要与职业有关.职业性砷化物中毒主要见于砷矿石熔烧、制造合金、陶瓷、玻璃、含砷医药、印染以及煤矿等行业.砷化物能够通过皮肤、创面以及呼吸吸收,长期接触便可造成慢性砷中毒[2,3].因此本文通过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砷中毒与非砷中毒脂肪肝患者其肝实质超声声像图差异,为砷中毒与脂肪肝的辨别以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纤维企业职工皮肤损伤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统一制订的调查表格,对南京市两家大型玻璃纤维企业的588名生产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由皮肤病专科医师检查皮肤损伤情况;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本市某车辆制造厂总装车间作业工人237名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9.86%,对照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0,P<0.01);接触玻璃纤维7d内出现皮肤损伤症状的占48.28%;与玻璃纤维粉尘污染点在同一车间内工作,未采取隔离板分开的作业人员皮肤损伤率为11.84%,采取了隔离板措施的作业人员皮肤损伤率为3.17%,与玻璃纤维粉尘污染点在不同车间内工作的工人皮肤损伤率为2.83%,不同组之间的皮肤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3,P<0.005);卷绕机、浸润剂、胶水配制岗位的作业人员皮肤损伤率为50.00%,拉丝、引丝、并丝、烘丝岗位的作业人员皮肤损伤率为20.37%,其它岗位作业人员的皮肤损伤率为6.22%,不同岗位之间作业人员的皮肤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4,P<0.005).提示玻璃纤维粉尘的污染状况、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作业人员的皮肤损伤有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型特种玻璃棒材制造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对特种玻璃棒材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显示,现场作业人员接触的各类粉尘和毒物浓度均低于行动水平,接触噪声8h等效声压级<85dB (A),但玻璃熔炼时接触高温的WBGT指数为33.9~35.4℃,属于高温作业岗位.该玻璃制造过程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玻璃熔炼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