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体粒度及预烧结升温速度对口腔再生氧化锆陶瓷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预烧结工艺及粉体粒度对口腔再生氧化锆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口腔再生氧化锆粉体筛分为大颗粒(粉体粒度>50 μm且≤125 μm)及小颗粒(粉体粒度≤50 μm)两种,并分别压制成试样。将再生氧化锆粉坯依据预烧结升温速度分为A、B、C组,设置预烧结升温速度分别为2、5、8 ℃/min。以商用氧化锆预烧结体为对照,检测预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显气孔率及切削面边缘缺口宽度。按厂家终烧结参数对各组氧化锆预烧结体进行终烧结,比较终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显气孔率、线性收缩率及弯曲强度。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终烧结体断裂面形貌,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各组物相组成。结果:相同粉体粒度下(大颗粒或小颗粒),A、B、C组再生氧化锆预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及显气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终烧结体弯曲强度为(988.4±129.8)MPa,显著大于大颗粒A、B、C组[分别为(421.2±54.7)、(444.2±70.1)、(427.5±68.4)MPa]和小颗粒A、B、C组[分别为(750.1±74.1)、(777.2±95.5)、(746.7±73.0)MPa]( P<0.05);小颗粒A、B、C组弯曲强度均分别显著大于相应大颗粒A、B、C组( P<0.05)。 结论:与大颗粒再生氧化锆粉体相比,小颗粒再生氧化锆粉体可有效改善再生氧化锆终烧结体的弯曲性能,预烧结升温速度对再生氧化锆性能没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研究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切削、增材制造等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流程,提高了义齿生产效率,而且改变了义齿的设计和制作理念。关于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涌现了大量研究报道,包括选区激光熔化金属粉末等新材料的性能研究,义齿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等组件的创新性设计,支架、基托和人工牙的高精度成形,应用新材料、具有新结构的可摘局部义齿的精度、适合性和力学性能定量评价,以及对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评价等诸多方面,本文针对近年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研究应用最新进展进行系统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切削聚合物渗透陶瓷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聚合物渗透陶瓷(PICN)作为一种新兴的口腔修复材料,因其独特的陶瓷-树脂双相互穿网络结构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材料融合了陶瓷和树脂的优秀特性,能有效抵抗裂纹扩展,保护基牙及对颌牙,且具备出色的粘接性,在单冠、嵌体、部分冠和贴面修复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和临床效果.本综述围绕PICN材料的组成、结构、力学性能、粘接性能、耐磨性、光学特性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树脂基陶瓷光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树脂基陶瓷是一种由大量无机填料及少量树脂基质组成的新型可切削材料,其结合了树脂的韧性及陶瓷的硬度,有着独特的机械性能,近些年来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树脂基陶瓷可分为树脂纳米陶瓷和树脂渗透陶瓷.不同类型的树脂基陶瓷由于材料组成及结构的区别,颜色和透光率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树脂基陶瓷的光学性能还会受到多种因素例如:修复体厚度、表面处理方式、粘接剂颜色、基牙颜色、抛光及上釉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口腔修复美学需求的日益增长,修复体的光学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了解树脂基陶瓷的光学性能对于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根据现有文献分析树脂基陶瓷光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不同厚度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不同厚度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牙合贴面抗折能力,为全瓷牙合贴面咬合重建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完整离体下颌右侧第一磨牙,进行数字扫描,制取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上进行牙合贴面数字备牙,共四个厚度,分别为1.0 mm,1.5 mm,2.0 mm,2.5 mm.根据设计厚度,设计数字牙合贴面,使用CAD/CAM全瓷切削设备制作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牙合贴面,每个厚度8例,共32例.3D打印硬质树脂备牙代型,将玻璃陶瓷牙合贴面粘接到硬质树脂代型上,选取牙合贴面表面近舌尖,远舌尖,远颊尖3点形成加载平面,使用万能材料实验机进行垂直加压试验,直至贴面失效,记录牙合贴面断裂力值,观察失效模式.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加压试验显示4个厚度牙合贴面平均断裂力值分别为(2 309.13±127.66)N,(3158.38±154.72)N,(6170.00±208.50)N,(5306.25±174.81)N.牙合贴面的失效模式表现为裂纹,破碎和全层折裂.结论:特定厚度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牙合贴面具有足够的抗折能力,能够满足后牙区咬合重建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口腔材料与口腔数字化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9/2
口腔临床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对口腔临床诊疗的质量、效率提供了有益支撑,一定程度地降低对临床经验的依赖,可为年轻医生的快速成长提供技术支撑和帮助,助力我国基层口腔诊疗的技术同质化.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辅助下的口腔椅旁诊疗也逐渐成为可能,可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提供更友好的诊疗体验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可切削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玻璃陶瓷因具有优良的机械学性能和美学效果,成为目前临床上用于牙体修复的主要全瓷材料.但由于陶瓷属于脆性材料,在切削和临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微小裂纹及表面缺陷都可能会造成日后修复体的折断,且其对天然牙的磨耗较重,而树脂对应力则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复合材料由于兼具玻璃陶瓷优良的机械、美学性能以及树脂材料的韧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研究仍不充分,文章根据现有研究文献对可切削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比切削与胶态成型工艺制作的氧化锆陶瓷的透光性与遮色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切削素烧瓷块法与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胶态成型法制作遮色效果不同的3种氧化锆陶瓷,对比其在不同厚度下的透光性及对异色离体牙的遮色效果,为临床口腔修复提供材料选择依据.方法:制备90片直径14 mm的A2色氧化锆圆盘试件,分成3组(n=30):(1)CZ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切削素烧瓷块法;(2)NZW组,采用3D胶态成型法,试件内表面无多孔遮色层;(3) NZY组,采用3D胶态成型法,试件内表面有多孔遮色层.3组试件根据厚度0. 6 mm、 1.0mm、1.5 mm再分成3个亚组(n=10).选用因牙周病拔除的中、重度异色前牙10颗,唇面打磨成大于 6 mm2 x6 mm2的平面.暗盒中用Crystaleye比色仪在黑、白背景下分别测量9组试件的色度值(CIE1976-L* a * b*),计算透光性[半透性参数(translucency parameter, TP)].将每组试件与牙齿唇面依次粘接并测量色度值.选标准比色片A2中1/3色度值作为对照,计算试件粘接后同对照色的色差ΔE.以One-way ANOVA和Bonferroni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组氧化锆试件在0.6 mm、1. 0 mm、l. 5 mm厚度下的TP值分别为:CZ组14. 09、 12.31和10.45,NZW组19.84、16.54和12.44,NZY组14.81、13.16和11.92.每组试件的3个亚组间透光性均显示为0.6 mm组>1.0 mm组>1.5 mm组,厚度相同的亚组间透光性均显示为NZW组> NZY组> CZ组.(2)3组氧化锆试件粘接后在0.6 mm、l. 0 mm、l. 5 mm厚度下与对照色的色差ΔE分别为:CZ组10.77、9.94和8.50,NZW组6. 84、5. 89和5.29,NZY组4.16、3.92和3. 67.每组试件的3个亚组间色差值均显示为0. 6 mm组> 1. 0 mm组>1.5 mm组,厚度相同的亚组间色差值均显示为CZ组>NZW组>NZY组.结论:3种氧化锆试件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透光性均为3D胶态成型技术制作的内表面无遮色处理组试件最好,而遮色效果均为3D胶态成型技术制作的内表面有遮色处理组试件最好,且其厚度在0.6 mm时即可获得较好的遮色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纯熟,与之配套的可切削材料也不断改进.本文就常用的几种CAD/CAM系统可切削陶瓷材料性能及其在口腔科中的应用做一些介绍,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瓷材料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依据国标和ISO相关标准制作CAD/CAM复合树脂陶瓷(UR)、CAD/CAM氧化锆(UZ)、光固化复合树脂陶瓷(SC)及各自与树脂粘接剂结合体标准试件(UR+、UZ+、SC+)的浸提液,并与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1、3、5d后使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评价各材料浸提液对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UZ、UZ+、UR和SC组细胞在培养各时间段内都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增殖率,在第5d分别表现为95.1%、81.2%、87.1%和75.1%.UR+和SC+在培养5d后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70.6%和58.4%,两组光吸收度值分别为1.161和0.960,与阴性对照组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C+组部分细胞镜下观察到边界模糊的形态.结论 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