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与非癌老年患者生命末期医疗状况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老年医学科因癌与非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肺复苏意愿以及生命末期医疗状况的异同,为不同老年人群开展缓和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查阅2014~2017年我院老年医学科≥60岁患者的死亡病历,记录临床特征、心肺复苏(CPR)签署、维持生命手段的应用及临终前医疗状况,129例根据死亡原因分为因癌死亡组(48例)和非癌死亡组(81例),比较组间临床特点及末期医疗状况的差异。结果:共129例患者,男性98例(76.0%),女性31例(24.0%),中位年龄87(60~100)岁,≥80岁110例(85.3%)。死亡原因主要为恶性实体肿瘤(48例,37.2%)和感染性疾病(47例,36.4%)。与因癌死亡组患者(48例)比较,非癌死亡组患者(81例)中≥80岁的比例高( P<0.05),95.1%(77例)比68.7%(33例);镇痛药物的使用率[5.0%(4例)比29.2%(14例)]和查尔森共病指数(5.7±2.3比8.9±2.7)降低( P<0.01);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重度失能、口服多重用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当日完成签署CPR意愿的比例70.9%(56例)比39.6%(19例)、呼吸机使用率38.3%(38例)比16.7%(8例)、呼吸兴奋剂的使用率71.6%(58例)比52.1%(25例)增高( P<0.05);不同意CPR、行心外按压、电除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比例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老年医学科生命末期患者情况复杂、终末期医疗负担重,急需开展老年缓和医疗;除了关注癌症患者外,非癌疾病终末期包括症状控制、早期探讨预先医疗计划、避免过度应用维生手段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致患者死亡的2个主要并发症。虽然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使用降低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但在功能性治愈方面仍收效甚微。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CHB的治疗策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策略分为感染相关治疗策略和免疫相关治疗策略,前者靶向病毒的生命周期,在病毒进入、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核衣壳组装、病毒释放等环节发挥作用,后者靶向宿主的免疫应答,在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等环节发挥作用。现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这些最新成果进行回顾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同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同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以及该方案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6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化疗组,各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性M2丙酮酸激酶(TuM2-PK)、脂肪酸合成酶(FAS)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水平,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简易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命质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细胞水平、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6.67%(14/30),高于常规化疗组的20.00%(6/30)( χ2=4.80, P=0.029)。治疗前两组间血清CEA、CA125、VEGF、CYFRA21-1、TuM2-PK、FAS水平及CD3 +、CD4 +、CD8 + T细胞比例、WHOQOL-BRE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6周的CEA、CA125、VEGF、CYFRA21-1、TuM2-PK、FAS水平及CD8 + T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CD3 +、CD4 + T细胞比例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周CEA、CA125、VEGF、CYFRA21-1、TuM2-PK、FAS水平及CD8 + T细胞比例均低于常规化疗组治疗后6周(均 P<0.001),CD3 +、CD4 + T细胞比例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常规化疗组治疗后6周(均 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受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NSCL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效果较常规化疗好,联合治疗能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不良反应与常规化疗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肠促胰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9年11月, JCEM发表了1篇题为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ndogenous Incretin Hormones and Exogenous Incretin- Based Medications in Sepsis[Faraaz AS, Hussain M, Teresa GM,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9,104(11):5274-5284]的文章,在获得该刊授权后,我们对该文做中文编译。目前脓毒症的准确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若合并血糖异常,会增加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的风险,作者认为需要寻找治疗脓毒症并维持血糖稳态的新靶点。肠促胰素可以调节各种功能,包括胰岛的激素分泌、血糖水平、脂质代谢、肠道运动、食欲、体重和免疫功能等,但目前对于肠促胰素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还很有限。在这个小型的回顾性研究中,作者利用医学主题词"肠促胰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抑胃肽" 、"炎症和脓毒症"在PubMed进行检索。临床前研究模型和临床试验的结果提示,基于肠促胰素的疗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仍需要设计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观察脓毒症人群中肠促胰素的作用。综上所述,肠促胰素激素轴可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思路,以期寻找到既能维持血糖平稳又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临床结果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命回顾疗法对晚期膀胱癌患者灵性安适和尊严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生命回顾疗法对晚期膀胱癌患者灵性安适和尊严感的影响,为提高患者优质死亡结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临终晚期膀胱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终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次生命回顾疗法干预。采用灵性安适量表和患者尊严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最终试验组纳入28例,对照组纳入29例。干预后,试验组灵性安适量表中平和、意义、信念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0.61 ± 2.23)、(11.14 ± 1.90)、(10.67 ± 1.79)、(32.36 ± 3.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4 ± 2.24)、(10.03 ± 1.49)、(8.66 ± 1.89)、(27.03 ± 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5 ~ 5.82,P<0.05)。试验组患者尊严量表中心理状态、依赖性、精神安宁、社会支持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8.64 ± 2.06)、(3.14 ± 0.89)、(4.21 ± 0.79)、(2.43 ± 0.69)、(28.46 ± 4.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 ± 2.93)、(4.17 ± 1.17)、(4.93 ± 1.33)、(3.17 ± 1.07)、(34.01 ± 4.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 ~ 4.28,P<0.05)。结论:生命回顾疗法可提高晚期膀胱癌患者灵性安适程度和和减轻尊严受损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乳腺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乳腺癌放化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行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FMEA护理管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病情知晓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病情知晓率、满意度分别为98.33%、95.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81.67%(χ 2=8.107、5.175,均 P<0.05)。观察组FACT-B、SDS、SAS评分分别为(130.26±14.42)分、(42.35±4.32)分、(38.35±4.6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2.25±8.93)分、(59.24±6.95)分、(51.42±6.23)分( t=5.236、3.236、11.865,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χ 2=5.208, P=0.022)。 结论:实施FMEA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不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ASCC/ISOO/ASCO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与抗骨吸收药物或抗血管生成药物等相关的颌骨不良反应。随着癌症治疗过程中骨改良药物使用的增加,MRONJ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不仅干扰肿瘤的正常治疗,也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019年,癌症支持疗法多国学会(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MASCC)/国际口腔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ral Oncology,ISOO)及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对2003至2017年间癌症患者的MRONJ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研究及回顾性研究等132项,形成《MASCC/ISOO/ASCO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实践指南》。本文就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为诊治癌症患者的MRONJ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引导下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二〇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接受粒子植入治疗的43例骨转移瘤患者资料,共计52个病灶接受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根据疼痛缓解情况、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及全身骨显像结果评估疗效。 结果:43例骨转移患者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3、7、30、60、90、180 d疼痛缓解例数分别为19、32、39、36、36、34、31例,缓解率分别为44.19%、74.28%、90.70%、83.72%、79.07%、72.09%。术后7 d疼痛缓解率最高,且疼痛程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16,P<0.05)。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08,P<0.05)。术后3~6个月复查,45个骨转移病灶代谢减低、缩小,有效率为86.54%(45/52)。 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及胆道支架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 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首先给予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然后行外照射放疗(放疗剂量45 Gy,分25次),再给予 192Ir近距离放疗(放疗剂量20 Gy,分4次),并化疗4~6个周期。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CA19-9、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及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管留置时间。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损伤分级标准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完全缓解4例(15.4%),部分缓解20例(76.9%),病情稳定2例(7.7%),无疾病进展患者,客观缓解率为92.3%(24/26)。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0%、62.5%,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7%、26.9%。治疗结束1个月KPS评分为70.39±10.76,较治疗前60.00±10.58明显升高( t=-27.00, P<0.001)。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2个月、3个月CA19-9水平分别为(390.88±202.62)U/ml、(322.45±204.06)U/ml、(254.00±160.49)U/ml、(182.85±124.05)U/ml,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26.94, P<0.001);TBIL[(250.88±80.83)μmol/L、(153.98±61.74)μmol/L、(93.45±38.12)μmol/L、(53.82±26.75)μmol/L]、DBIL[(205.82±66.68)μmol/L、(133.23±58.53)μmol/L、(64.31±36.25)μmol/L、(40.55±26.16)μmol/L]、ALT[(163.92±54.12)U/L、(68.23±28.86)U/L、(45.73±21.94)U/L、(32.66±12.88)U/L]、AST[(177.69±58.68)U/L、(79.23±32.87)U/L、(49.77±25.45)U/L、(35.54±16.10)U/L]均呈进行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15.60, P<0.001; F=385.30, P<0.001; F=284.24, P<0.001; F=311.80, P<0.001),肝功能得以改善。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拔除PTCD管,拔管中位时间54 d(49~96 d)。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部胀痛、胆道感染等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发生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巩固化疗联合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巩固化疗联合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永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45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诱导化疗1~2个疗程后至完全缓解(CR)。其中,仅给予巩固化疗20例(单一组),巩固化疗联合微移植25例(联合组)。检测微小残留病(MRD)、WT1基因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生存质量评估简表(QOL-BREF)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两组患者随访至2020年11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MRD阴性率和WT1基因阴性率明显高于单一组[60.00%(15/25)比25.00%(5/20)和52.00%(13/25)比20.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单一组[10(8,12) d比16(13,20) d和14(11,17) d比24(19,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3.152和4.285,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联合组未出现与微移植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联合组治疗后QOL-BREF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组2年总生存率、PFS率明显高于单一组[60.00%(15/25)比35.00%(7/20)和52.00%(13/25)比25.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235和4.742, P= 0.040和0.029)。 结论:巩固化疗联合微移植治疗老年AML患者疗效较好且较为安全,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总生存率和PFS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