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在创新医疗设备准入管理中的应用——以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围绕上海某三级医院引进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配套医疗设备的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经济性开展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B—HTA),探索该工具在创新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方法 以欧盟HB-HTA指导手册中的医疗设备新技术引进评估模板为框架开展研究.结果 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治疗患者FEV1%、SGRQ、6MWD得到明显改善,不良事件能够通过标准护理得到解决;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结合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设备具备人员场地条件,符合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具有技术适宜人群,设备乐观估计6年左右收回成本,单个人的疾病负担减轻.结论 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配置价值;能带动呼吸介入治疗中心发展,有助于提升重度肺气肿诊疗水平,该研究模式可为医院新技术引入提供决策证据,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粤港澳大湾区道路基础设施对生态网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退化,以及生态网络连通性和稳定性降低等问题.研究道路基础设施对野生动物生活和迁徙的影响,对区域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网络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野生动物的出现点位数据,利用MaxEnt模型评估粤港澳大湾区道路基础设施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并识别生态断裂点,同时,使用景观连通性指数与图论指数对比不同情景的生态网络连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部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对生境适宜性产生显著影响,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降低;受道路基础设施的影响,生态源地破碎化加剧,生态廊道的通行阻力增加,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明显下降;共识别生态断裂点536处,集中分布于生态源地附近.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网络连通性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混合方法研究在我国癌症患者护理领域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审查混合方法研究在我国癌症患者护理领域应用现状及不足,为规范设计、有效实施、完整报告混合方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Arksey和O'Malley范围综述方法为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A Cochrane Library、CINAHL 9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8 日,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分析.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研究设计以解释性顺序混合方法研究为主(4篇);疾病种类以乳腺癌为主(14篇);研究主题从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逐渐扩展到支持性照护、创伤后成长、体力状况等;研究内容涉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或主观体验分析、量表或方案构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纳入文献大部分对研究过程中的抽样、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报告较规范,但在研究设计、结果方面报告不足.结论 混合方法研究在我国癌症护理领域应用逐渐增加,研究对象以乳腺癌患者为主,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但研究报告质量不高.建议研究者应熟悉混合方法研究报告标准,在研究设计、实施阶段、报告研究结果时参照报告标准;思考混合方法研究的适宜性与实施细节,提高混合方法研究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麝香通心滴丸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采用文献研究及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麝香通心滴丸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方面的相关资料和证据,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模型对麝香通心滴丸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麝香通心滴丸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西医常规治疗加用麝香通心滴丸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有效性评为A级.不良反应多为一般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与说明书中不良事件、禁忌及注意事项中列举的已知风险一致,安全性评为A级.日费用7.74元,成本-效用分析显示为绝对优势方案,经济性评为A级.专家调研反馈麝香通心滴丸具有很好的临床创新性和服务创新性,创新性评为A级.无特殊保存条件、药材成分和其他限制条件,临床使用符合用药指南规范,适宜性评为A级.药品价格水平、可获得性以及可负担性整体较好,可及性评为A级.提示麝香通心滴丸的临床价值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景观基质对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冬季觅食地选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生态系统中生境斑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于周边景观基质中.生境内种群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不仅取决于生境本身,更与景观基质组成与结构紧密关联.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高寒湿地是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觅食生境.厘清该区域黑颈鹤觅食生境选择如何受景观基质组成结构的影响,对于青藏高原旗舰物种保护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遥感影像和实地黑颈鹤种群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基质多尺度缓冲区构建、相关分析以及Maxen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喀则片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觅食地生境特征及其与黑颈鹤种群的关系,探究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并利用关键生境因子模拟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分布.通过分析发现:(1)时间尺度上,雅江中游河谷耕地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滩地持续减少;空间尺度上,觅食黑颈鹤种群呈东多西少的集群分布特征,其分布范围与河谷内耕地分布基本吻合;(2)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影响显著.景观结构上,黑颈鹤偏好连通性好、优势度高的景观基质;景观组成上,偏好基质中耕地和水域类型,这与黑颈鹤的觅食习性及对环境安全的生态位需求有关;(3)景观基质结构组成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景观基质结构影响最显著的空间尺度为1500-2000m.但基质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等景观组成要素对黑颈鹤的影响具有不同空间尺度效应,分别为1500m、3000m和4000m;(4)通过模型模拟,揭示出黑颈鹤适宜生境面积先增后减,但总体较2000年呈上升趋势,且基质中觅食地与耕地的距离、水域斑块密度和偏好景观组成的优势度始终是生境适宜性解释率最高的景观因子.本研究揭示出,该区域乡村规划应该统筹优化黑颈鹤栖息生境及其景观基质中的作物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形成以黑颈鹤旗舰物种保护为核心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从而增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物种生境选择机制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药用维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为摸清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南药品种的生态适宜性,采用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对馆内药用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馆内保存有药用植物809种,隶属于156科589属,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唇形科(Lam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14个科,共347种,占总种数的42.89%,优势属不明显.药用植物生活型主要以草本为主,占49.44%.入药部位以全草、根和根茎、叶及果实种子为主.892种药材被2020版《药典》收载的有245种,药性以寒性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味药为主,合占92.61%.按功效分类,数量最多的是清热药,有274种,占比30.72%.系统总结了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现状,并综合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博物馆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建议,为后期开展南药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及家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及家长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患儿家长疾病知识认知评分、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闭塞消失时间、咽喉扁桃体充血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生活规律、周围环境卫生、常规性治疗方法、适宜性运动、急性发作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长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适宜性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疲劳和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适宜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疲劳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80例COPD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均予以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胆碱脂酶吸入剂,观察组加用EDP-II型体外膈肌起搏器,两组均治疗15d.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膈肌活动情况及肺功能,同时进行血气分析,评估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低于观察组,COPD相关生活质量评分(CAT)显著高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适宜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可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并有效缓解膈肌疲劳,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县域南京市六合区尺度空间分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是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热点.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通过对生态服务功能贡献、产业发展适宜性的单项与综合评价的集成,构建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空间布局的总体架构,实现了县域空间功能的整合与科学定位;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维护区、产业发展优化区及产业发展准入区四个类型,并针对每个类型区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关系,提出差别化的保护与管控要求,为实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融合共生、协调双赢提供依据,也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规划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识别及时空格局分析——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了“生产、生活适宜性和生态重要性”三生功能空间评价体系,揭示了1990-2014年甘肃白龙江流域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强生产功能空间主要集中在宕昌-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两岸、白水江两岸及文县中东部等人口密集区;大致以宕昌-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为界,东部为半生产功能空间,西部为弱生产功能空间.强生产、半生产功能空间的面积分别退缩了2434.54和294.07 km2,弱生产功能空间面积扩张了2728.62 km2.1990-2002年变化格局较为破碎,无明显块状集聚区;2002-2014年强化区集中于迭部西北部,弱化区分布于流域中下游.(2)生活功能空间与生产功能空间格局相似.强生活功能空间面积增加了119.32 km2,半生活功能空间面积在波动中减少了508.23 km2,弱生活功能空间则在波动中增加了388.90 km2.其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宕昌-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两岸及文县大部分区域,1990-2002年以强化为主,2002-2014年相对弱化.(3)生态功能空间整体呈现出“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强、中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的格局.强生态功能空间面积经骤降后剧增了3118.13 km2,半生态功能空间面积减少了508.23 km2,弱生态功能空间则在波动中减少了1566.08 km2.1990-2002年强化区主要位于流域西北角,弱化区集中于舟曲和迭部、武都交界区、武都南部和文县西南部;2002-2014年流域西北角功能退化,迭部和舟曲交界区、武都东南部功能得到改善.(4)毁林开荒和退耕还林还草过程导致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是流域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可为同类易灾型山地流域三生功能空间的识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