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的福寿螺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福寿螺是世界范围内的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了我国的农业生产、生态和人体健康.为了评价福寿螺在国内的生境适应性,本研究通过数据库查询、文献检索和新闻报道等方式收集了 741个福寿螺在中国区县级的地理分布数据,使用方差膨胀因子和Pearson检验对19个生物气候因子筛选,获得5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结合全国海拔数据,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研究福寿螺现在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可能的适宜分布区域,以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当前时期,福寿螺在中国的适生区集中在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南方地区.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的适生区将大范围扩大,并向北方地区扩散.影响福寿螺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最湿月降水量和最湿季平均气温.利用组合模型预测福寿螺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将有助于管理其入侵和传播的风险,为相关地区及部门预防福寿螺扩散提前采取措施、监测和减缓该物种的入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因学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上皮细胞良性过度生长的病变,但其仍具有破坏性、复发性以及恶变趋向,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给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目前关于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并没有完全阐明具有因果关系的病因。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吸烟、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有关。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就关于近年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病毒感染、吸烟、慢性炎症、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TAMBP基因突变所致小头畸形-毛细血管畸形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例由 STAMBP基因突变所致小头畸形-毛细血管畸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2023年8月收治的1例 STAMBP基因突变所致小头畸形-毛细血管畸形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并用生物学软件预测其危害性。同时查阅并复习文献,分析并总结本例及文献中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 结果:患儿男性,2岁7个月,有特殊面容、小头畸形、难治性癫痫、重度全面性发育落后、毛细血管畸形。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患儿 STAMBP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NM_001353967:c.367delG[p.E123fs *27(p.Glu123fsTer27)和c.159A>C(p.Glu53Asp)],分别遗传于其母亲和父亲。该变异在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dbSNP,gnomAD数据库等中均未被收录。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提示 STAMBP基因的c.367del(p.Glu123Lysfs *27)和c.159A>C(p.Glu53Asp)对STAMBP蛋白的功能具有负面影响。 结论:STAMB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367delG(p.Glu123fsTer27)和c.159A>C(p.Glu53Asp)可能是该患儿的致病因素,进一步拓展了 STAMBP基因的变异谱及小头畸形-毛细血管畸形综合征的基因型,为家庭遗传咨询提供了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帕金森病重要致病基因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致病的生物学机制复杂,截至目前临床仍缺乏针对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相关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多数关于帕金森病的报道共同提示其发生发展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而线粒体功能损伤常常受到复杂基因调控的影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证明,单基因帕金森病基因位点与线粒体功能损伤相关。关于帕金森病致病基因如何调控线粒体功能损伤,进而影响神经元生理功能,最终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目前各类研究尚无统一认识。文中围绕帕金森病重要致病基因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生物学机制,对既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求为帕金森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提示方向,也为帕金森病的线粒体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年度进展2022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对2022年1月1日至12月10日国内外肺癌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随着肺癌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准医学的开展,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大规模人群队列和生物银行的建设推动了肺癌的病因学研究,阐明肺癌发病与吸烟、空气污染、慢性病共病、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联对肺癌一级预防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高通量组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罕见胚系变异、嵌合基因组变异、“表观时钟”、循环细胞游离DNA(cfDNA)甲基化和血浆代谢物等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优化肺癌个体化风险评估模型和提高肺癌早期筛查效果;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可揭示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诊疗数据之间的深层关系,提升肺癌的筛查效能。上述研究发现为肺癌精准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风险评估与防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势在必行。但各个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均不相同,即使从事相同的实验活动,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对从事的实验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达到检验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固体燃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对肺部疾病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固体燃料包括生物燃料及煤炭,使用固体燃料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是中低收入国家引起健康损失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受到广泛关注,室内空气污染显著提高呼吸道感染率,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患病风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固体燃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对肺部疾病影响的研究,为固体燃料烟雾颗粒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与物质成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物质成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物质成瘾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 channels,HCN)参与了许多大脑高级活动,与多种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HCN通道在物质成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正逐步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物质成瘾的研究证实: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情况下,多个脑区的HCN通道功能或表达出现异常,但至今尚未能全面了解其机制以及这种变化导致的行为学后果。因此,本文综述HCN通道在成瘾性精神活性物质(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酒精和烟草)成瘾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物质成瘾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长期以来生物因素职业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对相关职业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由于职业防护不当导致的医务人员感染也给存在生物性危害的从业人员敲响警钟。为进一步开展生物性职业危害问题的研究工作,本文对农、林、牧、渔业等多种行业的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3个方面提出深入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生物性职业危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健康管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间逐年上升,且危害性极大,部分青少年反复自伤,对其身心健康不利。该行为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病情迁延,治疗具有困难性。国内对NSSI的健康管理起步尚晚,目前尚无统一指南或结论,对青少年群体的干预也鲜有所见。从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来看,心理干预可能是该行为的有效治疗方式,改变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进行自身约束及学校和社会层面的综合性管理可能是该行为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