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生理盐水造影对新生儿环状胰腺的定量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参数在新生儿环状胰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间,于本单位就诊的十二指肠降段梗阻的新生儿56例,均经上消化道超声造影检查.测量超声参数包括十二指肠降段扩张段外径(dilated duodenum diameter,DDD)、十二指肠降段扩张段肠壁厚度(dilated duodenum thickness,DDT)、十二指肠降段狭窄处外径(stenotic duodenum diameter,SDD).据术中诊断情况分为环状胰腺组(A组)28例、十二指肠降段闭锁组(B组)3例、十二指肠降段隔膜组(C组)25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的三种超声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如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通过超声参数来诊断环状胰腺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截点值.结果 三组中的DDD分别为(23.2±2.4)、(25±1.0)、(19.4±2.6)mm,三组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06,P<0.001),两两比较显示A组、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P<0.05;t=3.793,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2,P>0.05).三组DDT分别为(3.0±0.6)、(3.2±0.4)、(2.4±0.3)mm,三组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7,P<0.001),两两比较显示A组、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5,P<0.05;t=2.778,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6,P>0.05);三组中的SDD分别为(1.9±0.3)、(3.6±0.8)、(5.5±0.7)mm,三组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556,P<0.001),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1,P<0.05;t=6.142,P<0.05;t=25.828,P<0.05).采用SDD≤2.3 mm来诊断环状胰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100%、100%、96.6%,曲线下面积为0.999.结论 SDD可用于诊断新生儿环状胰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脏MR评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结构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肺动脉高压(PH)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肺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增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随着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增高,发生右心室重构,最终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右心衰竭是导致PH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PH患者心室功能评价是目前临床的关注重点和研究热点。心脏MR(CMR)可以提供多种右心室结构、功能、应变、心肌组织特征及血流等多种参数,用于评估PH严重性及病因诊断、监测预后情况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评估心室功能的金标准。笔者就CMR在评价PH右心室结构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讨论CMR在未来评价、监测PH的一些重要发展,旨在提高对CMR评价PH的认识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械通气患者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可视化方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利用可视化方法展现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机械功率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v1.0(MIMIC-Ⅳ v1.0)中筛选出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并根据氧合指数(PaO 2/FiO 2)分为4个亚组,即>300 mmHg(1 mmHg≈0.133 kPa)组、201~300 mmHg组、101~200 mmHg组、≤100 mmHg组。收集不同患者人群的基线特征、呼吸机参数及预后指标。对每位患者均使用从低到高的机械功率阈值(5~30 J/min,以1 J/min为间隔递增)评估不同机械功率的暴露情况(高于设定阈值即记录为1次暴露),并根据其对应的持续时间,统计不同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的事件次数。根据患者28 d存活/死亡情况,分别计算存活者和死亡者在每种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下的暴露次数,并根据暴露次数计算不同机械功率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的生存优势比( OR)。以暴露持续时间为横坐标、暴露强度为纵坐标,生成二维表格,并利用热图及其相应等位线视图实现 OR值的可视化,从而评估死亡风险。 结果:最终共纳入5 37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PaO 2/FiO 2>300 mmHg组2 069例,201~300 mmHg组813例,101~200 mmHg组1 493例,≤100 mmHg组1 003例。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逐渐升高,合并症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在呼吸机参数方面,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机械功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0.4(7.8,13.9)、11.3(8.5,14.7)、13.6(10.0,18.2)、16.7(12.5,22.0)J/min, P<0.01〕;在预后方面,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28 d病死率逐渐升高〔分别为29.1%(601/2 069)、26.9%(219/813)、28.1%(420/1 493)、33.3%(334/1 003), P<0.05〕。在可视化热图中观察到,机械通气患者28 d死亡风险随着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增大和持续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表现为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靠近左下角的区域(机械功率暴露强度低、持续时间短)呈蓝色,代表生存优势大;靠近右上角的区域(机械功率暴露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呈红色,代表死亡风险大。根据 OR值拟合得到的等位线可见,在死亡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机械功率暴露强度较高时所需持续时间较短,而较低的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则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上述变化趋势在整体人群及不同氧合人群中均有类似体现。 结论:更高暴露强度和(或)更长持续时间的机械功率与机械通气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同时考虑机械功率的暴露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助于评估机械通气患者肺保护的实施效果,并指导机械通气策略的调整,以达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后负荷校正的心功能参数建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后负荷校正心功能参数(ACP)建立脓毒症心肌病(SCM)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早期识别预后不良患者,积极寻找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24 h、经计算ACP<80%被诊断为SCM的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查SCM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危险因素与SCM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展示,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一致性指数(C-index)对模型进行区分度及校准度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SCM患者,30 d病死率为60.8%(62例)。102例SCM患者中,心功能轻度受损(60%≤ACP<80%)57例(占55.9%),30 d病死率为43.9%(25/57);心功能中度受损(40%≤ACP<60%)39例(占38.2%),30 d病死率为79.5%(31/39);心功能重度受损(ACP<40%)6例(占5.9%),30 d病死率达100%(6/6);3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56, P<0.001)。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筛选出的SCM患者30 d死亡潜在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测SCM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ACP〔APACHEⅡ:风险比( HR)=1.031,95%可信区间(95% CI)为1.002~1.061, P=0.039;VIS: HR=1.003,95% CI为1.001~0.005, P=0.012;CRRT: HR=2.106,95% CI为1.089~4.072, P=0.027;ACP: HR=0.952,95% CI为0.928~0.977, P<0.001〕。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和年龄建立列线图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 CI为0.795~0.935, P<0.001;C-index为0.797,95% CI为0.747~0.847, P>0.05。 结论:基于年龄、APACHEⅡ评分、VIS评分、CRRT和ACP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SCM患者30 d生存概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区分度和校准度良好,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外周血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sTIM3)构建的模型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作为观察主体。根据AP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进展情况,将轻症AP(MAP)及中度重症AP(MSAP)患者列为非SAP组,SAP患者列为SAP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入院48 h内血液生物学指标、外周血sTIM3水平、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以及预后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患者住院期间进展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及最小赤池信息标准(AIC)筛选出的最佳参数,构建基于sTIM3的SAP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99例AP患者,其中非SAP组80例,SAP组19例。与非SAP组比较,SAP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史比例、心率(HR)、呼吸频率(RR)、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sTIM3、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均明显升高,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直接胆红素(DBil)、IL-10均明显下降;且SAP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非SAP组明显延长〔ICU住院时间(d):1.0(0,1.5)比0(0,0),总住院时间(d):17.11±9.39比8.40±3.08,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优势比( OR)=1.059,95%可信区间(95% CI)为1.010~1.110, P=0.017〕、DBil( OR=0.981,95% CI为0.950~0.997, P=0.043)、sTIM3( OR=1.002,95% CI为1.001~1.003, P=0.027)是AP患者住院期间进展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基于sTIM3的SAP预测模型:Logit( P)=-14.602+0.187×BMI+0.057×HR+0.006×CRP-0.020×DBil+0.002×sTIM3;ROC曲线分析显示,单因素定量指标中以IL-6预测AP患者住院期间进展为SAP的效能最佳,但基于sTIM3模型的预测效能明显优于IL-6〔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 CI:0.957(0.913~1.000)比0.902(0.845~0.958), P<0.05〕。 结论:基于sTIM3构建的模型对于AP患者住院期间进展为SAP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直方图参数评估肝纤维化对肝脂肪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直方图参数评估实验兔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的价值,以及肝纤维化对PDFF直方图参数评价肝脂肪变性效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至12月,选取13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兔分为对照组(30只)、实验组(105只)。将CCl 4和橄榄油按体积比1∶1配成50% CCl 4油溶液,实验组连续皮下注射;对照组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35只、10只进行三维多回波mDixon-Quant扫描。选择全肝组织为感兴趣区进行PDFF直方图分析,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体积、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第25、50、75、90百分位数(20 th、50 th、75 th、90 th)、峰值、偏度、熵值、异质性。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兔,获得肝组织病理学脂肪分数(PSH)和纤维沉积分数(POF),并以中位数为界分为轻度肝脂肪变性组(61只)、中重度肝脂肪变性组(64只)和轻度肝纤维化组(63只)、中重度肝纤维化组(62只)。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价PDFF直方图参数与PSH、与POF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评估PSH及POF的独立PDFF直方图参数。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FF直方图参数评估轻度与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效能。在存在肝纤维化的实验兔中(POF>0,96只),对肝纤维化进行校正,比较校正前后最优参数评估轻度与中重度肝脂肪变性的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 结果:125只实验兔纳入本研究。PDFF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75 th、90 th、PSH、熵值与PSH有相关性( r=0.558、0.522、0.319、0.723、0.646、-0.589, P均<0.05)。PDFF 75 th及熵值为评估PSH的独立参数(β=2.347、-5.960, P=0.018、0.001)。PDFF 75 th评价肝脂肪变性的AUC最大,为0.915( P=0.001)。PDFF体积、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75 th、90 th、熵值与POF有相关性( r=0.355、0.393、0.376、0.298、0.485、0.426、-0.681, P均<0.05)。熵值、标准差及肝体积为评估POF的独立参数(β=-11.041、1.356、0.190, P=0.001、0.026、0.016)。PDFF熵值鉴别肝纤维化AUC最大,为0.771( P=0.001)。肝纤维化组与非肝纤维化组中,PDFF 75 th与PSH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 P=0.001)和0.751( P=0.002);在肝纤维化实验兔中,评估肝脂肪变性的AUC分别为0.895、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970, P=0.025)。 结论:肝脏PDFF直方图分析可用于实验兔肝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评估,肝纤维化的存在降低了PDFF 75 th评价肝脂肪变性的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高流量氧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生理参数指标对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截至2020年9月发布的2008至2019年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相关记录〔45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60 mmHg〕。根据接受HFNC或无创呼吸机分为HFNC组和无创通气(NIV)组。收集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生理参数等基线数据。根据HFNC组基线数据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 h和28 d插管率、28 d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治疗48 h内各时间段的生理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治疗4 h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HR/SpO 2)比值及ROX指数〔SpO 2/(吸入氧浓度,FiO 2×呼吸频率,RR)〕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准确性。 结果:共筛查524 520份住院记录,纳入患者153例,其中HFNC组37例,NIV组116例。根据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HFNC组患者31例,NIV组患者8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SAPSⅡ、CCI评分、生理参数等基线数据以及除ICU住院时间外的预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NC组ICU住院时间较NIV组明显延长〔d:4.6(3.1,10.0)比3.1(1.6,5.8), P<0.05〕。与0~8 h比较,治疗40~48 h HR、RR仅HFNC组明显降低〔HR(次/min):84.1±12.2比91.1±16.4,RR(次/min):19.8±4.9比21.6±4.1,均 P<0.05〕;而HFNC组和NIV组pH值均明显升高(7.42±0.08比7.36±0.05,7.41±0.06比7.36±0.05,均 P<0.05),PaCO 2均明显降低〔mmHg:46.3(39.5,51.0)比49.8(45.5,54.0),46.0 (40.5,51.5)比49.5(46.5,55.3),均 P<0.05〕。与HFNC组同期比较,治疗40~48 h NIV组HR、PaO 2均升高〔HR(次/min):91.1±15.4比84.1±12.2,PaO 2(mmHg):99.5(86.0,132.3)比85.8(76.5,118.0),均 P<0.05〕,PaO 2/FiO 2降低〔mmHg:223.8(216.5,285.0)比278.0(212.3,306.0), P<0.05〕。HFNC组治疗4 h HR/SpO 2和ROX指数对24 h与48 h插管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4 h HR/SpO 2预测24 h和48 h插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ROX指数(24 h为0.649比0.574,48 h为0.692比0.581,均 P<0.01);4 h HR/SpO 2和ROX指数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497~0.780、0.567~0.799、0.450~0.694、0.454~0.716。HR/SpO 2和ROX指数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敏感度均较高,分别为84.6%、92.9%、88.2%、94.4%,特异度均较低,分别为52.3%、23.7%、54.7%、29.6%。 结论:HFNC可用于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但不能完全替代NIV。HFNC治疗4 h ROX指数预测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插管的准确性不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碱性眼外伤致视网膜损伤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碱性眼外伤患者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的表现,明确FERG检查在碱性眼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化学性眼外伤及眼表热烧伤的患者22例(27只眼),其中男性20例(25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年龄19~60岁(中位数为41岁)。碱性眼外伤17只眼、热烧伤7只眼、酸性眼外伤3只眼;另纳入单眼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17只健康眼。选取碱性眼外伤患眼中有视力记录的14只眼按视力损伤程度进一步观察。所有受试者均依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在不同闪光强度的光刺激下行双眼明、暗适应FERG,比较其波形特征。不同类型患者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 q检验,不同视力的碱性眼外伤检查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0.01 cd·s·m -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b波振幅分别为(135±85)、(169±55)、(112±43)及(341±53)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1.38; q=8.94,5.70,5.45; P均<0.01)。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3.00 cd·s·m -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a波振幅分别为(178±78)、(172±35)、(99±53)及(334±60)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4.33; q=7.04,5.60,5.80; P均<0.01)。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3.00 cd·s·m -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b波振幅分别为(354±79)、(342±77)、(352±201)及(600±78)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7.68; q=8.11,6.51,4.48; P均<0.01)。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3.00 cd·s·m -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振荡电位振幅分别为(97±54)、(107±41)、(45±22)及(206±32)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5.03; q=7.36,5.13,5.96; P均<0.01)。碱性眼外伤后,视力≥0.2和视力<0.2的患者FERG 6项反应振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碱性眼外伤FERG 6项参数的波形振幅普遍下降,提示碱性眼外伤可造成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损伤。FERG可客观判断碱性眼外伤患者的视网膜功能状态。(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14-5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肌肉超声和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脓毒症ICU获得性衰弱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超声参数和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每天对纳入患者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的肌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直至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连续2次且间隔24 h总MRC评分<48分的患者纳入ICU-AW组,≥48分者纳入非ICU-AW组。使用超声测量患者入ICU 1、4、7 d股直肌厚度(RF-MLT)、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及股中间肌厚度(VI-MLT);同期收集患者血浆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CP-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和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9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非ICU-AW组68例,ICU-AW组31例。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年龄更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性休克比例和血乳酸更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310(1.138~1.509)、0.232(0.072~0.746),均 P<0.05〕。脓毒症患者入ICU 1、4、7 d RF-MLT、RF-CSA和VI-MLT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7 d RF-MLT更低〔cm:0.32(0.22,0.47)比0.45(0.34,0.63), P<0.05〕,7 d RF-CSA萎缩率更高〔25.85%(10.37%,34.28%)比11.65%(2.28%,22.41%),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RF-MLT对脓毒症ICU-AW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8(95% CI为0.526~0.849),当临界值为0.41 cm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8.4%。ICU-AW组患者入ICU 1、4、7 d血浆MCP-1水平均较非ICU-AW组显著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1、4、7 d血浆MCP-1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诊断价值,AUC及95% CI分别为0.732(0.629~0.836)、0.865(0.777~0.953)、0.891(0.795~0.986);当临界值分别为206.3、410.9、239.5 ng/L时,敏感度分别为87.1%、64.0%、82.4%,特异度分别为54.4%、96.1%、86.2%。 结论:超声测量的7 d肌肉质量参数及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SAP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间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29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61例)和非AK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SAP并发AKI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SAP并发AKI的Nomogram模型。绘制模型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AKI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Ranson评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休克、机械通气例数及外周血乳酸(BLA)、肌酐(Scr)、尿素氮(BUN)、CRP、降钙素原(PCT)、胱抑素C(Cys C)水平均较非AKI组显著增高,血钙水平较非AKI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 OR=1.185,95% CI 1.074~1.308, P=0.001)、Ranson评分( OR=12.668,95% CI 5.102~31.456, P<0.001)、Scr( OR=1.028,95% CI 1.002~1.054, P=0.034)、PCT( OR=4.298,95% CI 1.379~13.395, P<0.001)及Cys C( OR=38738.38,95% CI 43.190~347459.41, P<0.001)是SAP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钙( OR=0.0001,95% 0.000~0.048, P<0.001)是SAP并发AK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以上述6项因素为参数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AKI发生的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7、99.0%和98.5%;在验证集分别为0.976、98.6%和94.2%。 结论:成功建立了SAP并发AKI的早期预测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AP并发AKI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