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株伤口分离贪铜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从临床伤口标本中分离出的贪铜菌SZY C1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分析,了解其微生物学特性及明确分类学地位。方法:将菌株SZY C1复苏培养后,依次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基因组和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菌株SZY C1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可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培养24 h呈现灰白色、圆形、突起、不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SZY C1与耐金属贪铜菌( 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的相似度为98.52%。菌株SZY C1测得基因组大小为5 515 517 bp,G+C含量为67.87%,全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SZY C1与根际贪铜菌亲缘化关系最近,两者之间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84.76%,数字DNA-DNA杂交值为29.1%,低于原核生物物种的鉴定阈值。基因预测显示菌株SZY C1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抗重金属基因。 结论:根据表型和基因组分析,菌株SZY C1为贪铜菌属中潜在的新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株脓毒血症患者血液分离的罕见螺原体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一株自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罕见螺原体DGKH1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对DGKH1进行常规细菌培养、染色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相关指数分析,从而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参考人型副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株DGKH1可以在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嗜血巧克力平板上微弱生长,在含有四环素(4 μg/ml)、多西环素(1 μg/ml)、米诺环素(1 μg/ml)、交沙霉素(2 μg/ml)、罗红霉素(1 μg/ml)、克拉霉素(1 μg/ml)和特利霉素(1 μg/ml)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不生长。在商品化的支原体固体培养基上,DGKH1可形成"油煎蛋样菌落",与人型副支原体相类似。采用常规革兰染色,DGKH1不着色;以磷酸盐缓冲液为基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其菌体呈螺旋形。16S rRNA基因测序显示,分离株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CCTCC M 207170 T相似性最高(99.85%),但尿素分解试验阳性,与已知螺原体属菌种存在差异。全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CCTCC M 207170 T聚类为同一个小的分支,但两者之间的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和数字DNA-DNA杂交(dDDH)值分别为94.14%和56.00%,均低于原核生物的种鉴定阈值。 结论:分离株DGKH1隶属于螺原体属,是一种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亲缘关系密切的潜在新种,其部分微生物学特性与支原体相类似,但自然宿主来源和流行病学资料还有待于更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量元素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是牙髓及牙本质再生研究中关键的优选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微量元素对DPSC分化的影响是近年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一方面可直接调控DPSC分化、迁移和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改变支架材料的理化特性,间接影响DPSC分化。明确微量元素在DPSC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实现牙髓及牙本质再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对DPSC成牙向和成血管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株血液分离的油葫芦苍白杆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临床血液标本分离的细菌7712(=CGMCC 1.17031=NBRC 113783=KCTC 15766)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明确其分类学地位。方法:观察菌株的培养特性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子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和基因组测序鉴定,并构建基因组发育树以分析其分类学位置。采用在线毒力基因数据库和抗生素抗性数据库,分别对分离株及近缘菌株进行基于全基因组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比较分析。结果:分离株7712为脲酶阳性的需氧革兰阴性非发酵菌,VITEK GN鉴定为人苍白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7712与苍白杆菌属及布鲁菌属均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而基于全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株7712与油葫芦苍白杆菌LCB8 T和嗜血苍白杆菌CCUG 38531 T聚类成一个分支,并与其他苍白杆菌属细菌和布鲁菌属聚类成一个大的分支。基因组亲缘性指数分析显示,分离株7712和油葫芦苍白杆菌LCB8 T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为98.22%,高于原核生物物种的鉴定阈值95%。分离株7712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其中 OCH基因可能与头孢菌素耐药有关。 结论:确定了1例由油葫芦苍白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丰富了苍白杆菌属生物多样性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株临床分离的金黄杆菌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临床痰液和中段尿标本分离的SQ219和SQ220进行生物学特性、系统进化和临床意义分析。方法:观察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MALDI-TOF质谱仪鉴定细菌;利用相关软件对细菌16S rRNA和核心基因组作系统发育分析及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结果:SQ219和SQ220为革兰阴性杆菌,专性需氧,触酶和氧化酶阳性,无动力;在30℃、pH7和不含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SQ220可在血平板上产生黄色素但SQ219不产生;SQ219和SQ220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黏菌素耐药,与金黄杆菌属药敏表型一致。SQ219和SQ220总长分别为5.08 Mb和4.80 Mb,G+C含量分别为36.72%和36.36%,均预测到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 blaCGA)。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Q219、SQ220与啤酒神金黄杆菌DSM18014 T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93%和98.36%;核心基因组进化分析显示SQ219、SQ220与啤酒神金黄杆菌DSM18014 T的进化关系最近。然而,两株菌与啤酒神金黄杆菌DSM18014 T ANI值分别为92.49%和93.27%,低于95%原核生物种的阈值。 结论:根据16S rRNA和全基因组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判断SQ219和SQ220为金黄杆菌新种,丰富了金黄杆菌的进化信息,为金黄杆菌属细菌新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伯特埃希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艾伯特埃希菌( Escherichia albertii)是一种新发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可引起以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疾病。自发现和命名以来,艾伯特埃希菌已造成多起食源性胃肠炎暴发,并广泛存在于多种禽类、野生动物中。由于目前常规的鉴定系统不能有效鉴定艾伯特埃希菌,该菌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可能被严重低估。禽类等是艾伯特埃希菌的重要储存宿主,但其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对艾伯特埃希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基因组特征、分离检测方法,以及艾伯特埃希菌在宿主动物、食品媒介及人群中流行情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艾伯特埃希菌的感染风险及进一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豆镰刀菌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镰刀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大豆生产上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为获得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方法]从健康大豆根际土壤分离细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胞外酶活性及促生特性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采用盆栽试验进一步测定菌株生防及促生效果.[结果]筛选出的 4 株芽孢杆菌和 1 株假单胞杆菌对F.graminearum的抑菌率均达到 60%以上,对F.oxysporum,F.solani,F.longifundum以及 F.equiseti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及挥发代谢物均会影响F.graminearum的生长.5 株拮抗菌具有产蛋白酶、纤维素酶以及葡聚糖酶的活性,解磷、解钾、固氮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综合以上测试结果,菌株 20-8 具有较强的抑菌及大豆促生效果.根据形态特征及 16S rRNA序列分析,将菌株 20-8 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可以破坏F.graminearum菌丝体结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室内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20-8 的稀释发酵液对F.graminearum引起大豆根腐病的防效可达 46.08%,并且促进大豆植株生长.[结论]筛选鉴定的暹罗芽孢杆菌 20-8 具有解磷、解钾、固氮以及产铁载体及多种胞外酶功能,其稀释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及大豆促生能力,菌株 20-8 可以用于防治F.graminearum引起的大豆根腐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病毒病害对滇黄精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明确病毒侵染对滇黄精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滇黄精主产区曲靖和玉溪种植的4年生滇黄精田间抗病和感病植株为研究对象,比较病毒侵染后滇黄精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氧化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块茎生物学性状和药用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叶片细胞质中散布线状病毒粒子及其聚集形成的大量内含体,细胞内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部分已发生解体;(2)感病滇黄精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 22.97%和35.38%,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了 49.75%、11.25%和5.79%,光合作用效率明显减弱;(3)感病滇黄精叶片细胞膜发生强烈的脂膜过氧化反应,MDA含量升高了 117.17%,SOD、POD、PPO、PAL活性极显著升高,其中PPO活性平均升高了 61.81%;(4)感病滇黄精地下根茎的膨大和嫩芽的生长受阻,单株鲜质量降低了49.47%,根茎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减少了 6.97%,皂苷、黄酮、总酚含量分别减少了 23.31%、15.32%、11.07%.[结论]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抗氧化酶防御反应虽然被激活,但细胞膜仍严重受损,光合作用明显减弱,最终导致根茎产量和药用品质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压缩感知成像技术在钠MRI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唯一能够对活体组织中钠浓度进行空间定量分析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与细胞活力和生存能力相关的生理和生化信息.钠MRI可以在组织细胞发生宏观变异之前,检测出代表细胞膜完整性及其活力的生物学信息,也能够为疾病治疗过程中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这些信息仅靠氢MRI是无法实现的.然而,与传统的氢MRI相比,即使在超高场下,钠MRI也面临着信噪比低和数据采集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成像技术可以通过非线性迭代重建从非相干欠采样的k空间数据中恢复已知变换域中具有稀疏特性的图像,能够大量节约钠MR成像时间并提高图像质量,目前CS成像技术已经在人体各部位钠MRI得到了应用.本文对CS成像技术在人体各部位钠MRI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CS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株链霉菌的鉴定及其产格尔德霉素的发酵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对链霉菌Streptomyce sp.FIM18-0592 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格尔德霉素产量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旨在提高产量并降低发酵成本.[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 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进一步使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的含量.[结果]通过对链霉菌FIM18-0592 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培养观察发现,其在ISP2 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气生菌丝旺盛,产黑色素.结合 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该菌为格尔德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geldanamycininus).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以及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宜菌株发酵的培养条件为转速 140 r/min、装液量 12%(体积分数)、接种量 7%(体积分数)、培养时间 144 h.最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黄豆饼粉和硫酸铵.采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其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 10.42%、黄豆饼粉 1.68%、硫酸铵 0.3%、乳酸 0.3%、甘油 4%、硫酸镁 0.1%、碳酸钙 0.4%,在此条件下,格尔德霉素的发酵效价达到 2 887 μg/mL,较原始发酵工艺效价提高了 66%.[结论]链霉菌FIM18-0592 为格尔德霉素链霉菌,通过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显著提高格尔德霉素的产量,为格尔德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