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病害对滇黄精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明确病毒侵染对滇黄精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滇黄精主产区曲靖和玉溪种植的4年生滇黄精田间抗病和感病植株为研究对象,比较病毒侵染后滇黄精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氧化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块茎生物学性状和药用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叶片细胞质中散布线状病毒粒子及其聚集形成的大量内含体,细胞内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部分已发生解体;(2)感病滇黄精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 22.97%和35.38%,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了 49.75%、11.25%和5.79%,光合作用效率明显减弱;(3)感病滇黄精叶片细胞膜发生强烈的脂膜过氧化反应,MDA含量升高了 117.17%,SOD、POD、PPO、PAL活性极显著升高,其中PPO活性平均升高了 61.81%;(4)感病滇黄精地下根茎的膨大和嫩芽的生长受阻,单株鲜质量降低了49.47%,根茎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减少了 6.97%,皂苷、黄酮、总酚含量分别减少了 23.31%、15.32%、11.07%.[结论]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抗氧化酶防御反应虽然被激活,但细胞膜仍严重受损,光合作用明显减弱,最终导致根茎产量和药用品质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AM真菌处理滇重楼中9种核苷和碱基含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滇重楼的优良AM真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对滇重楼新鲜根茎与28种AM真菌共同培养后采样,选取浸泡于FAA固定液中滇重楼根系30条,采用Philips J M等的方法染色、制片、镜检,根据Trouvelot等的方法统计菌根侵染率,以及用HPLC测定和比较分析各处理组滇重楼根茎中核苷(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和碱基(尿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的含量.结果:多数处理组滇重楼AM真菌侵染率均有所提高,其中Ga、Asc和Asp处理组的浸染率最显著(P<0.05);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核苷和碱基含量的影响有所差异;滇重楼根茎中核苷和碱基的积累可能同时存在协同和竞争2种效应.结论:施加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内AM真菌的侵染率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在人工栽培过程中接种Sde、Gd、Sca、Spe、Svi、Pb等6种优势AM真菌,能有效促进滇重楼的品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药用植物金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时空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究药用植物金荞麦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金荞麦合理采收、资源化利用和高价值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根茎繁殖不同生长年限的金荞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育时期采集根、茎、叶、花器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器官样品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结果:随着金荞麦生育期推进,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增加,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的含量最高;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根茎和茎秆(P<0.05).不同器官间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中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表儿茶素含量在茎秆中最低.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根茎不同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儿茶素和总黄酮含量在根茎不同组织部位表现为须根>韧皮部>根茎(不含须根)>木质部(P<0.05),儿茶素和芦丁分别在须根和韧皮部含量最高.1 年生与 2 年生金荞麦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考虑产量的前提下,根茎繁殖金荞麦种植 1 年即可采收,适宜采收期为 11 月上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知母种苗移栽施用基肥的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研究知母种苗移栽时适宜的基肥种类和施肥量,为指导知母合理施肥、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施用不同基肥种植收获的三年生知母的根茎干重、须根干重、产量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芒果苷含量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通过比较优选出知母种苗移栽时适宜的基肥种类和施肥量.结果:有机肥组合中施用鸡粪15 000 kg·hm-2可提高知母产量40.18%,芒果苷含量提高16.33%;复合肥组合中施用N∶P∶K(20∶8∶12)750 kg ·hm-2可提高知母产量47.28%,芒果苷含量提高45.95%;有机肥与复合肥混合组合中施用鸡粪7500 kg ·hm-2和复合肥450 kg ·hm-2可提高知母产量45.10%,芒果苷含量提高88.24%.结论:在知母生产中可选用适宜的有机肥混合复合肥施肥方法,提高知母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黄精生长及多糖含量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3个水分条件对2年生黄精的生长、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和多糖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水实验的方法,测定适宜水分(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5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35%田间持水量)水分条件下黄精的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多糖含量和光合作用指标.结果:3个水分条件下,黄精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形态指标的生长动态均呈“S”型;水分含量显著影响黄精根茎、茎、叶的生长,干物质和多糖积累;中度干旱水分条件对干物质和多糖含量的影响与适宜水分条件无显著性差异,但表现出更适合多糖积累的趋势;重度干旱水分条件能够促进须根的增长,但不利于黄精茎、叶、根茎的生长及干物质和多糖含量积累,且折干率和根冠比较低,同时减少根系总产量;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精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瞬时水分利用率(WUEi)变化规律相似,呈明显的双峰曲线,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均降低黄精对水分的利用率.结论:保持适当土壤干旱有利于黄精产量的提高,50%~75%的田间持水量更有利于黄精的生长发育及药用有效成分的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为白术的药用部位,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健脾、美容等功效.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药用成分,其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白术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其质量却参差不齐.对白术次级代谢产物挥发油中倍半萜的生物合成和转化途径进行综述,并从遗传和生态角度总结了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研究白术倍半萜的合成和转化途径提供参考,为提高白术挥发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重楼的形态多样性及其与单株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华重楼药材供应不足问题已严重制约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选育高产品种是生产上扩大华重楼药材供给的重要途径.合理株型是作物高产品种的生育基础和形态特征,也是品种选育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对99份华重楼野生种质资源的主要植物形态特征和根茎干重及其重楼皂苷含量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①华重楼野生种质资源存在广泛的形态变异,变异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皂苷含量、根茎干重、叶柄长、茎长、花瓣长、花梗长、萼片长、叶宽、叶长、萼片宽、叶片数、雄蕊数、花瓣数;②华重楼各形态性状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其大体上综合反映了华重楼的光合部位发育和生殖部位发育特征;③重楼皂苷Ⅶ,Ⅵ,Ⅱ,Ⅰ总量介于0.02%~0.87%,平均0.13%,与其他各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④华重楼高产选育应当重视具有大叶片、大萼片、高茎秆特征的种质资源的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滇重楼幼苗优良菌根真菌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菌根生活力、根茎生物量和活性成分为指标,筛选适宜滇重楼幼苗生长发育的优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方法 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采用室温盆栽试验,研究接种28种外源性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菌根生活力、根茎生物量和重楼皂苷产量(单株幼苗所含的重楼皂苷量、重楼皂苷含量与幼苗生物量的乘积)、根茎重楼皂苷与核苷含量的影响.结果 接种的28种AM真菌与滇重楼幼苗均形成了共生体系并且发育良好,并能提高滇重楼幼苗菌根生活力,但具有偏好性.大多数AM真菌处理组能提高滇重楼根茎生物量,促进了滇重楼幼苗重楼皂苷和重楼核苷的积累,表现为重楼皂苷含量和产量的提高.菌根形成对滇重楼幼苗次生代谢的影响还表现在重楼皂苷和重楼核苷的器官分配上,菌根化滇重楼幼苗须根中4种重楼皂苷总量具有高于根茎的趋势,而根茎中9种核苷总量明显高于须根.结论 本研究中不同AM菌株的表现,对进一步提高滇重楼幼苗生物量和品质的菌株筛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巨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沾屑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异配盾孢囊霉Dentiscutata heterogama、沙荒球囊霉Septoglomus deserticola、薄壁两性囊霉Ambispora leptoticha可望能作为培育滇重楼菌根化苗的理想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丛枝菌根真菌对掌叶大黄产量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对照试验,设不接种AM组为CK组,设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AM组,每处理组重复15盆,每盆播种掌叶大黄种子10粒,出苗后间苗3株.采用文献方法计算菌根侵染率和浸染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比较施加AM真菌后,掌叶大黄生物量、蒽醌类组分的变化.结果:AM组与CK组的侵染率分别为(96.96 ± 1.57)%和0,侵染强度分别为(62.07 ± 3.40)%和0;与CK组比较,AM组根和根茎产量提高了(42.96 ± 2.12)%,总蒽醌类平均值提高了1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AM组与CK组掌叶大黄蒽醌类在含量和成分间的比例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接种AM真菌处理并未导致掌叶大黄有效成分的根本改变.结论:接种AM真菌后,能明显促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生长发育,增加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在试验期间未造成掌叶大黄质量的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PLC法测定青海省海晏县沙化地人工种植菊芋绿原酸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青海省海晏县沙化地人工种植菊芋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价青海省海晏县沙化地人工种植菊芋根茎和植物不同部位的绿原酸含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色谱条件: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流速0.2 mL·min-1;进样量0.5μL.[结果]绿原酸在质量浓度0.00625~0.1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08%,相对标准偏差(sR)=0.39%.沙化地人工种植1个月后(6月份)时菊芋根中绿原酸平均含量0.13%;人工种植4个月后(9月份)时根中平均含量0.08%,茎、叶平均含量为0.98%.[结论]基于绿原酸含量,结合植株长势和生物产量,青海省海晏县沙化地人工种植菊芋的质量良好;建议综合利用菊芋茎和叶,用于绿原酸提取的原材料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