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 131I标记的国际一类新药美珀珠单抗,通过测定14 d内不同时间点血样与尿样的放射性浓度,评价美珀珠单抗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试验1)。对6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 68Ga标记的核酸适配体Sgc8,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通过测定不同器官对 68Ga Sgc8的标准摄取值,评价 68Ga-Sgc8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试验2)。对9例疑似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静脉注射 99mTc奥曲肽,4 h后行单光子发射和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测定感兴趣区放射性摄取水平;结合患者活检组织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SSTR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评价 99mTc-奥曲肽对SSTR2的亲和性和靶向性(试验3)。 结果:纳入试验1的3名健康志愿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45和25岁; 131I-美珀珠单抗注射剂量分别为21.0、25.9和17.6 mg,放射性活度分别为364、420和304 MBq。纳入试验2的6名健康志愿者中男性和女性各3名,年龄(46±11)岁,范围35~63岁;放射性活度为(80±7)MBq,范围69~87 MBq。纳入试验3的9例疑似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54±10)岁,范围39~69岁;放射性活度为(777±74)MBq,范围740~ 925 MBq。静脉滴注 131I-美珀珠单抗后,受试者血液放射性浓度在1.5 h达峰值, 131I-美珀珠单抗主要与血细胞结合,其全血清除半衰期为420 h;尿液放射性浓度在16~24 h达峰值,24 h后逐渐降低。静脉注射 68Ga-Sgc8后即刻放射性信号由强至弱的器官依次为膀胱、肾脏、心脏、子宫、肝脏、脾脏、胆囊、大肠和肺;注射药物后3 h内心脏的清除速率最快,子宫、肾脏和肝脏次之,脾脏和胆囊的清除速率较慢,大肠和肺的清除速率最慢。9例患者静脉注射 99mTc-奥曲肽后4 h体内均有放射性异常浓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STR2呈强阳性表达,表明 99mTc-奥曲肽对SSTR2有良好的亲和性和靶向性。安全性测试结果显示,试验1中1名受试者静脉滴注 131I-美珀珠单抗后1个月出现碘相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干预持续监测8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余受试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无创、动态、可视化地评价生物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生物学分布及靶向性,安全性良好,在生物药的临床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肢端肥大症的死亡风险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2~3倍,既往传统的手术治疗并不能使死亡风险回归正常,术后仍有40%~50%的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未缓解,这和患者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随着治疗药物的增多,已证明长效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omatostatin receptor ligands,SRLs)、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GH receptor antagonist,GHRA)等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生长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本文对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及不同治疗方式对死亡风险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RLs)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或单纯使用SRLs治疗3个月的10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OC)、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及Ⅰ型胶原C端肽降解产物(CTX)的变化。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根据用药后GH下降程度,进一步将药物组患者分为药物敏感组和药物不敏感组。结果:药物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治疗后CTX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5(0.67,1.40)ng/mL对1.34(0.57,1.68)ng/mL, P<0.05]。手术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OC、N-MID、P1NP及CTX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0.01)。手术组治疗前后GH差值(ΔGH)与N-MID差值(ΔN-MID)呈正相关( r=0.454, P=0.026),IGF-1差值(ΔIGF-1)与CTX差值(ΔCTX)呈正相关( r=0.339, P=0.036)。治疗后,药物组平均动态GH、IGF-1指数、CTX、P1NP、N-MID均显著高于手术组(均 P<0.001)。药物敏感组CTX、N-MID在治疗后降幅显著高于药物不敏感组(35.3%对7.2%, P<0.001;24.1%对11.8%, P<0.05),且ΔGH与ΔCTX呈正相关( r=0.328, P=0.004)。 结论:SRLs治疗肢端肥大症可以降低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N-MID及骨吸收标志物CTX,从而改善其骨代谢高转换状态,该作用与降低GH和IGF-1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77Lu-DOTA-TATE治疗晚期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瘤的辐射剂量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 177Lu-DOTA-TATE)治疗晚期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瘤(NETs)的辐射剂量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的6例晚期转移性NETs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0.2±9.6)岁。给予患者静脉注射 177Lu-DOTA-TATE,单次给药剂量为(7 400±740)MBq,最多给药4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隔(8±1)周。由于疫情影响导致 177LuCl 3原料供应困难,因此仅3例患者接受了完整的4个周期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3个周期治疗和2例患者接受了1个周期治疗后退出研究。分析 177Lu-DOTA-TATE在患者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计算辐射剂量学、药代动力学等相关参数,并进行安全性随访。接受辐射剂量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患者在首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SPECT图像、血液样本以及尿液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3例NETs患者完成了辐射剂量学研究, 177Lu-DOTA-TATE的吸收剂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肿瘤病灶>肾脏>脾脏>肝脏。3例患者同时完成了药代动力学研究,达峰浓度(C max)均值为16.61 μg/L,从0时至最后1个可定量浓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t)均值为57.11 μg/(L·h),从0时外推到无穷的血药浓度-时间(AUC 0-∞)均值为76.25 μg/(L·h),表观分布容积(V z)均值为222.55 L,清除率(CL)均值为3.44 L/h,分布相的半衰期(T 1/2α)均值为0.89 h,消除相的半衰期(T 1/2β)均值为48.94 h。 177Lu-DOTA-TATE主要经肾脏代谢,患者体内药物在给药后48 h内累积排泄率为61.05%。6例患者接受 177Lu-DOTA-TATE治疗后安全性随访期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尿常规等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37~1.378,均 P>0.05)。 结论:177Lu-DOTA-TATE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其体内清除速度快,肿瘤摄取高,在晚期转移性NET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支气管哮喘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筛选支气管哮喘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哮喘患者巨噬细胞基因芯片数据GSE22528,该数据集包括了10份人肺泡灌洗液的转录组信息,其中哮喘患者和对照个体各5份。采用R 4.0.4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对DEGs编码蛋白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核心模块并确定核心DEGs。结果:肺泡灌洗液标本均来自加拿大白种人,哮喘患者和对照个体年龄范围分别为20~37和18~36岁,各组男性均为3例。哮喘患者上调基因449个,下调基因47个。GO分析显示:哮喘患者上调基因主要涉及对未折叠蛋白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功能集中于未折叠蛋白和生长因子的绑定;下调基因主要涉及组蛋白脱乙酰作用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等生物过程,分子功能集中于组蛋白脱乙酰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通路主要由上调基因富集,涉及Hippo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雌激素信号通路、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基底细胞癌、神经活化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扩张型心肌病和黏附连接等信号通路。PPI分析共得到两个核心模块,筛选出14个核心DEGs,分别为促黑色素聚集激素(PMCH)、孤啡肽前体(PNOC)、鞘氨醇-1-磷酸受体2(S1PR2)、鞘氨醇-1-磷酸受体5(S1PR5)、CC型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Kelch样蛋白25(KLHL25)、泛素结合酶E2V2(UBE2V2)、F-box蛋白17(FBXO17)、味觉受体2型成员3(TAS2R3)、生长抑素受体2(SSTR2)、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GRM2)、李斯特E3泛素蛋白连接酶1(LTN1)、LIM域特有蛋白7(LMO7)和环指蛋白19A基因(RNF19A),其中LTN1和UBE2V2下调,其余均上调。结论:哮喘患者与对照个体存在DEGs、PMCH、PNOC、S1PR2、S1PR5和CCL21基因等可能为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核心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奥曲肽敏感试验预测长效生长抑素受体配体治疗垂体GH腺瘤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奥曲肽敏感试验预测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omatostatin receptor ligands, SRLs)治疗活动性肢端肥大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0年间76例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活动性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晨起空腹状态下皮下注射短效奥曲肽100 μg,分别在0、2、4、6和8 h采血测定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SRLs治疗至少3个月。SRLs治疗有效的标准为:治疗后血清随机GH<1 μg/L或GH较基线值下降>80%定义为GH有效;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1.3倍参考范围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ULN)或IGF-Ⅰ较基线值下降>50%定义为IGF-Ⅰ有效;同时满足GH和IGF-Ⅰ有效的标准定义为GH和IGF-Ⅰ均有效。结果:奥曲肽敏感试验中基线GH为15.00(6.38,34.20)μg/L,血清GH达到谷值的时间为(3.65±1.65)h,GH谷值为1.47(0.50,4.19)μg/L,GH抑制率为89.12%(72.71%,95.09%)。奥曲肽敏感试验中GH抑制率为89.32%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4,预测GH有效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66.00%;GH抑制率为93.14%时,AUC为0.64,预测IGF-Ⅰ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75.60%;GH抑制率为90.71%时,AUC为0.78,预测GH和IGF-Ⅰ同时有效的敏感度为83.30%,特异度为70.00%。GH/IGF-Ⅰ有效组较GH/IGF-Ⅰ无效组奥曲肽敏感试验中GH谷值更低、GH抑制率更高、IGF-Ⅰ下降率更高、治疗后IGF-Ⅰ/ULN比值更低( P<0.05)。 结论:奥曲肽敏感试验中GH抑制率可以用来预测SRLs治疗垂体GH腺瘤的疗效,诊断界值为90.71%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77Lu-NOTATATE的制备及初步生物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 177Lu标记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 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TATE)的最佳条件,评价标记物的生物学性质并行小鼠显像。 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实现 177Lu-NOTATATE的快速制备,确定最佳标记条件,测定其放化纯、体外稳定性、血浆蛋白结合率及脂水分配系数。取24只正常昆明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经尾静脉注射3.7 MBq 177Lu-NOTATATE后,分别于0.5、1、4、24 h及4、6 d处死,检测体内生物分布[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取6只正常小鼠,随机(方法同上)分为2组,分别给予11.1 MBq 177Lu-NOTATATE与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TATE注射,于注射后1、2、3 h行SPECT平面显像。另取8只小鼠分4组(3.7、7.4、18.5 MBq 177Lu-NOTATATE和生理盐水注射)进行毒性实验研究。 结果:反应温度95~100 ℃、反应时间15 min、pH值为5为最佳标记条件。在该条件下,产物 177Lu-NOTATATE的标记率>98%,在人血清中放置24 h后放化纯仍>95%。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8.6±1.9)%,脂水分布系数为0.048±0.014。在正常小鼠体内,放射性主要在肝、肾、脾浓聚,尤以肾浓聚较多[注射后0.5 h即达(29.120±1.204) %ID/g],在血液中分布少,并且迅速排泄。显像结果示,与 177Lu-DOTATATE比较, 177Lu-NOTATATE经肾排泄更快。毒性实验中,各组小鼠均未观察到明显损害,器官组织切片也未见明显损伤或炎性改变。 结论:确定了 177Lu-NOTATATE的最佳标记条件,标记产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能良好且安全,经肾排泄快于 177Lu-DOTATATE;该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转化研究打下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91种炎症蛋白与5种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和反向MR方法评估91种炎症蛋白与5种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冠心病、非风湿性心瓣膜病和风湿性心瓣膜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来自欧洲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利用MR方法和反向MR方法对 91 种炎症蛋白与 5 种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评估分析.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敏感性分析包括 Cochran's Q检验、MR-Egger截距检验、MR-PRESSO法和留一法.结果 共有16种炎症蛋白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相关性,分别为C-C趋化因子配体(CCL)20、CD5、CCL28、白细胞介素 20 受体α(IL-20RA)、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前体(LAP-TGF-β1)、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集(TSLP)、胱抑素D(CST5)、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翻译起始因子 4E结合蛋白 1(EIF4EBP1)、CCL4、白细胞介素 22 受体α1(IL-22RA1)、IL-10、IL-17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2/CCL8、神经秩蛋白(NRTN)、MCP-3/CCL7.此外,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导致 10 种炎症蛋白水平的变化,包括CCL11、IL-8、TN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白细胞介素10受体α(IL-10RA)、FGF-21、白细胞介素 10 受体β(IL-10RB)、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CD5 和MCP-1/CCL2.结论 多种炎症蛋白与 5 种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各种炎症蛋白与上述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Cys-C、ET-1、vWF、VEGF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CD62p、GPⅡb/Ⅲ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与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发病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并筛选出关键基因,以期为LGIN的精确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美国国立生物中心的基因表达汇总(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经挑选、核实后选择GES55696芯片数据集,应用GEO2R在线工具筛选慢性胃炎与LGIN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其筛选出关键基因.结果 获得数据集GSE55696,其中包括19个慢性胃炎样本、19个LGIN样本.共获取808个DEGs,其中524个表达上调,284个表达下调.慢性胃炎与LGIN之间的DEGs被富集在42个不同的基因本体(GO)子集中,包括生物过程(BP)、细胞成分(CC)和分子功能(MF)三个方面.DEGs主要富集在脂肪的消化吸收、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胃酸分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化学致癌作用的通路.10个关键基因为激肽原1基因(KNGl)(37 Degree)、血清淀粉样蛋白A1基因(SAAl)(27 Degree)、钙敏感受体基因(CASR)(24 Degree)、神经介素U受体2基因(NMUR2)(24 Degree)、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基因(CX-CLl) (23 Degree)、载脂蛋白B基因(APOB) (21 Degree)、胰高血糖素原基因(GCG) (19 Degree)、载脂蛋白A1基因(APOAl)(18 Degree)、速激肽受体1基因(TA CR1)(18 Degree)、生长抑素基因(SST) (16 Degree).结论 LGIN的发生、发展主要与脂肪的消化吸收、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胃酸分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化学致癌作用的关键通路及KNG1、SAA1、CASR、NMUR2、CXCL1、APOB等关键基因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