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虫14-3-3家族及其免疫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而14-3-3家族在寄生虫感染、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14-3-3家族在寄生虫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故文中就近年来人体重要寄生虫14-3-3家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命全周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生命全周期中,营养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繁殖、疾病控制和健康至关重要。文章在简要回顾生命全周期营养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命早期营养与成年期慢性病的关系。指出生命早期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旺盛,是生命全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机制,此阶段营养供给欠合理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除生命早期外,生命全周期内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不仅保证机体的基本需求,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局部氧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慢性伤口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慢性伤口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创口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伤口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局部氧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局部氧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5 d、10 d、15 d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5 d、15 d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植皮术后的皮片及皮瓣生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局部氧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干预可有效抑制慢性伤口患者的创面细胞的死亡及感染细菌的繁殖,加快创面愈合进程,进而提升创面愈合率及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腔细菌代谢对全身疾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口腔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栖息地。因物理环境、代谢底物和关键酶等因素的影响,口腔细菌根据代谢特征划分为糖类化合物代谢型和氮源化合物代谢型,产物包括有机酸、二氧化碳、氨基酸、蛋白质和氨等,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影响口腔细菌生长繁殖,同时对牙周炎、口腔癌、以及肠道疾病、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口腔细菌代谢将有助于推进口腔微生物影响口腔乃至全身疾病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口腔细菌代谢特征及其与全身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氚水长期暴露对斑马鱼子代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氚水长期暴露对斑马鱼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所产胚胎暴露在0、1×10 2、1×10 5 Bq/L氚水中长期饲养作为亲代(F0代),待其性成熟后进行繁殖,所得子代作为F1代。F1代斑马鱼继续饲养在与F0代对应浓度的氚水中。观察F1代斑马鱼的生长发育情况,检测胚胎期的自主运动、心率,幼苗期的孵化率、体长、活性氧(ROS)荧光强度,幼鱼期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总氚含量,成鱼期的产卵量。各检测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方差齐)。 结果:F1代0、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斑马鱼的孵化率分别为(90.66±0.05)%、(85.63±0.10)%、(78.06±0.15)%,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孵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0.785、1.370, P=0.462、0.220)。F1代3组斑马鱼受精后24 h的自主运动次数分别为(12.93± 2.70)、(11.30±0.78)、(10.50±0.80)次/min,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受精后24 h自主运动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008、1.499, P=0.370、0.208)。3组斑马鱼受精后36 h的自主运动次数分别为(3.63±1.43)、(4.50±1.15)、(5.40±3.55)次/min,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受精后36 h自主运动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17、0.799, P=0.460、0.469)。3组斑马鱼受精后48 h的心率分别为(59.43±6.93)、(65.00±3.30)、(61.23±4.55)次/20 s,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受精后48 h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56、0.376, P=0.278、0.726)。3组斑马鱼受精后60 h的心率分别为(69.87±2.71)、(66.17± 6.97)、(69.77±9.08)次/20 s,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受精后60 h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57、0.018, P=0.440、0.986)。3组斑马鱼受精后72 h的体长分别为(3.20±0.22)、(3.32±0.08)、(3.29±0.06)mm,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受精后72 h体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0.614、0.178, P=0.525、0.868)。3组斑马鱼受精后84 h的体长分别为(3.42±0.07)、(3.46± 0.11)、(3.40±0.04)mm,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受精后84 h体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527、0.496, P=0.626、0.646)。F1代3组斑马鱼ROS荧光强度分别为(21.07±4.74)、(23.71±7.73)、(23.19±5.32),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幼苗ROS荧光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582、0.593, P=0.582、0.575)。F1代3组斑马鱼在45 d时的T-SOD含量分别为(41.84± 4.91)、(42.30±5.04)、(36.97±5.26)U/mgprot,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45 d T-SOD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12、1.171, P=0.916、0.307)。3组斑马鱼60 d的T-SOD含量分别为(36.93±1.91)、(34.07±3.02)、(33.54±1.87)U/mgprot,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45 d T-SOD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97、2.195, P=0.240、0.093)。3组斑马鱼45 d的MDA含量分别为(3.60± 1.56)、(3.59±0.44)、(2.95±0.58)nmol/mgprot,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MDA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07、0.677, P=0.995、0.536)。3组斑马鱼60 d的MDA含量分别为(4.00±0.52)、(4.19±1.37)、(3.01±0.32)nmol/mgprot,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60 d MDA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29, P=0.830),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60 d MDA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31, P=0.047)。F1代3组斑马鱼产卵量分别为(188±88)、(204±22)、(220±40)枚,与0 Bq/L氚水暴露组相比,1×10 2、1×10 5 Bq/L氚水暴露组F1代斑马鱼产卵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400、0.757, P=0.700、0.477)。1×10 5 Bq/L氚水长期暴露可导致F1代斑马鱼体内总氚含量的累积,鱼龄60 d时其体内总氚含量为(32.23±1.97)Bq/g。 结论:1×10 5 Bq/L氚水长期暴露可导致F1代斑马鱼体内的氚含量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橙皮素抑制膀胱肿瘤细胞T24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橙皮素对膀胱肿瘤细胞T24细胞株生长繁殖的影响,探讨橙皮素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购自美国模式培养无集存库人膀胱肿瘤T24细胞株,将2.5、5.0、10.0、20.0、40.0、60.0 μmol/L橙皮素分别作用于T24细胞株24、48、72 h并通过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生长和增殖状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G 0期与G 1比值百分比的变化;并通过Transwell实验观察橙皮素对T24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及与内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比值的变化。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橙皮素可明显抑制T24细胞株的增殖,且经橙皮素处理24 h组的半抑制浓度(IC 50)[(20.79±1.82) μmol/L]与处理48 h组的IC 50[(21.34±1.64) μmol/L]相当,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62, P>0.05),而两组高于72 h组(10.28±1.16) μmol/L,有统计学意义( t=10.498、11.060, P<0.05);10、20 μmol/L组作用48 h后细胞周期G 0/G 1百分比分别为(70.12±5.21)%、(78.46±7.43)%,高于对照组[(57.86±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60、20.600, P<0.05);10 、20 μmol/L组作用48 h后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5.37±1.76)%、(41.31±1.86)%,迁移的抑制率分别为(21.23±1.09)%、(34.67±1.58)%,高于对照组侵袭抑制率[(0.21±0.02)%]和迁移抑制率[(0.2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170、41.110; t=21.030、34.470, P<0.05);10 、20 μmol/L组作用48 h后p-ERK、PI3K、p-Akt、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与内参的比值分别为(0.46±0.06、0.44±0.06;0.54±0.08、0.51±0.09;0.48±0.06、0.47±0.07;0.50±0.05、0.49±0.05)比对照组与内参比值(0.67±0.06、0.82±0.11、0.71±0.04、0.78±0.1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05、4.283、4.231、5.278; t=4.231、4.310、4.240、5.281, 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与内参的比值分别为(0.73±0.14、0.74±0.20)比对照组与内参比值(0.56±0.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81、7.183, P<0.05)。 结论:橙皮素对膀胱癌T24细胞株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和RAS/MAPK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spO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测 espO基因敲除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自杀质粒pCVD442-Δ espO介导的两步法构建 espO基因敲除菌株(Δ espO),pTrc99a质粒构建 espO基因回补突变株(CΔ espO),不同EHEC菌株感染HeLa细胞以了解 espO基因在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与致死作用。 结果:PCR和电泳以及基因测序结果表明,Δ espO和CΔ espO突变株构建成功。与野生株相比,Δ espO和CΔ espO突变株的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表明 espO基因不影响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此外,EspO可激活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而效应蛋白NleB能够抑制该激活过程。在细菌感染细胞试验中,EspO不能抑制TNF和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诱导的细胞死亡。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EHEC espO基因敲除和回补突变株菌株,初步探究了 espO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该基因在感染过程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后续深入研究细菌EspO蛋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以及体内感染过程中的致病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离子和储铁蛋白在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铁对问号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确定LA_2690与LA_3598基因产物为问号钩端螺旋体储铁蛋白及其亚铁氧化酶功能。方法:采用Petroff-Hausser计数法了解缺铁对问号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在EMJH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影响。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缺铁抑制问号钩端螺旋体DNA和ATP合成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问号钩端螺旋体LA_2690和LA_3598基因结构与功能。构建LA_2690和LA_3598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Lep2690和rLep3598。分光光度法检测rLep2690和rLep3598亚铁氧化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56601株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单核细胞(THP-1)时LA_2690和LA_3598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在缺铁EMJH培养基中,问号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能力、DNA和ATP合成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LA_2690和LA_3598基因产物分别为细菌铁蛋白(Bfr)和细菌DNA结合铁蛋白(Dps),均含有双亚铁氧化酶中心,但后者缺乏亚铁血红素结合位点和亚铁氧化酶核心。LA_2690和LA_3598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Lep2690和rLep3598,提纯后经SDS-PAGE检测均显示为单一的蛋白质条带。rLep2690和rLep3598亚铁氧化酶活性分别为1 238.619和60.052 U/L。感染细胞时,LA_2690和LA_3598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 结论:铁离子参与问号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DNA和ATP合成。LA_2690和LA_3598基因(Bfr和Dps)均为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细胞时所需,其中LA_2690基因产物具有较强亚铁氧化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脓肿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脓肿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填塞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比观察2组皮肤脓肿腔隙闭合情况,并定期行脓液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观察创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脓肿患者,男43例,女25例,年龄(47.66±15.71)岁。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6.96±16.23)岁;试验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48.35±15.18)岁。皮肤脓肿腔隙闭合时间,对照组为(27.79±1.97) d,试验组为(15.74±1.31) d;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至无致病性细菌生长的时间,对照组为(18.65±1.47) d,试验组为(9.76±1.28)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脓肿切开清创,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治疗,通过主动充分引流脓液,改变致病性细菌繁殖生长微环境,促进腔隙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可更有效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促进皮肤脓肿腔隙闭合,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功能正常原发性皮肤烟曲霉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烟曲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机会性感染真菌,通过生殖孢子得以传播与繁殖。通常烟曲霉感染常见于白血病、恶性肿瘤及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可引起侵袭性烟曲霉病,危及生命。烟曲霉营养要求不高,生长迅速,但可引起致命性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原发于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皮肤烟曲霉感染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由烟曲霉引起的原发性皮肤烟曲霉病,最终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