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肾养血蠲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GRO-α、OPG、COMP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益肾养血蠲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和血清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骨保护素(OPG)、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 年12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方剂组.西医组给予西药治疗,方剂组给予益肾养血蠲痹方联合西药治疗.记录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GRO-α、OPG、COMP、血沉(ESR)水平变化,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方剂组的总有效率为93.74%(60/64),高于西医组的81.25%(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方剂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WOMAC评分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两组OP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GRO-α、COMP、ESR、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方剂组OPG、SOD水平高于西医组(P<0.01),GRO-α、COMP、ESR、MDA水平低于西医组(P<0.05,P<0.01).结论:益肾养血蠲痹方可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因子、GRO-α、OPG、COMP等因子的表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小肠过表达Ski蛋白对扭体小鼠的抑炎镇痛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研究小肠过表达鸟类癌基因(virus sloan-kettering institute,v-ski)的细胞内同源物(Ski)蛋白对醋酸致扭体小鼠的抑炎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 8 周龄雄性ICR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现配的 0.7%醋酸溶液(0.1 mL/10 g)诱发扭体反应.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醋酸(acetic acid)组、醋酸(acetic acid)+布洛芬(ibuprofen)组、醋酸(acetic acid)+腺病毒空质粒(ad-EGFP)组、醋酸(acetic acid)+腺病毒ski质粒(ad-ski)-1组、醋酸(acetic acid)+腺病毒ski质粒(ad-ski)-2 组和醋酸(acetic acid)+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组,每组 10只.观察并记录第 1 次扭体出现的潜伏期,同时记录 15 min内的扭体次数.获取标记的小肠组织,鉴定腺病毒转染效果,检测促炎因子、疼痛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蛋白表达及其与Ski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 腹腔注射ad-ski腺病毒后,小肠成功过表达Ski蛋白.过表达的Ski蛋白延长了小鼠发生扭体的潜伏期,同时减少了扭体反应的频率,与布洛芬的效果相当(P>0.05).与醋酸组比较,过表达的Ski蛋白显著抑制了促炎因子和疼痛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表达(P<0.05).而且NF-κB p65 与Ski有复合物形成.结论 过表达Ski蛋白对醋酸引起的炎性疼痛有抑炎镇痛作用,且与Ski调节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与miR-125、GRO-α和MCP-1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与微小RNA-125(miR-125)、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1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为研究组,根据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病例数分别为:61例、240例;另选取同期非胎膜早破健康孕妇322名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miR-125、GRO-α、MCP-1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35周、破膜时间≥12 h、产后出血、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均是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OR=2.056;2.113;2.004;2.275;1.954,P<0.05);研究组 miR-125、GRO-α、MCP-1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miR-125、GRO-α、MCP-1表达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miR-125、GRO-α、MCP-1在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孕周<35周、破膜时间≥12 h、产后出血、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均是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细胞因子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2例处于不同临床时期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10例、免疫活化期22例、低HBsAg水平(HBsAg<1 000 IU/mL)的非活动期10例及10例达到HBsAg消失(HBsAg<0.05 IU/mL,持续24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6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分析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sAg消失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最低,免疫活化组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最高.其中,低HBsAg水平的非活动组CD40配体(CD40L)、CD3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30(sCD30)、重组人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1α(IL-1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Exotoxin-3的水平高于HBsAg消失组,免疫耐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M-CSF、IL-4、IL-15、IL-31、CD40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ro-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Exotoxin-3、Fractalkine的水平高于HBsAg消失组,免疫活化组IFN-γ、IL-2R的水平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组和低HBsAg水平的非活动组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2R、IP-10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IL-4、IL-15水平与HBsAg、HBV DN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达量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囊卵巢综合征肝经湿热证患者炎症微环境状态及补肾清肝法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肝经湿热证患者的炎症微环境状态以及补肾清肝法的改善作用.方法 招募健康育龄女性及PCOS肝经湿热证患者,采用蛋白芯片及ELISA技术分析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差异.予PCOS肝经湿热证患者补肾清肝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的妊娠及排卵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内分泌水平及差异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各有效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育龄女性相比,PCOS肝经湿热证患者血清黑素瘤生长刺激因子/生长调节致癌基因 α(CXCL1/GROα)、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IL-1F3)、人白细胞介素8(IL-8)、人白细胞介素16(IL-16)、人白细胞介素18(IL-18/IL-1F4)水平增加(P<0.05).补肾清肝法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卵,有利于妊娠;改善患者月经不调、痤疮、经前乳胀、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症状(P<0.05);降低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游离睾酮(FT),胰岛素(INS)60、120 m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血清差异炎症因子IL-1ra/IL-1F3、IL-18/IL-1 F4水平(P<0.05);且IL-1 ra/IL-1 F3、IL-18/IL-1 F4均与FT成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结论 PCOS肝经湿热证患者存在炎症微环境状态;补肾清肝法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效应可能与降低患者雄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炎症微环境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6分钟步行距离(6MW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生长调节致癌因子-α(GRO-α)、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水平,统计两组治疗后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治疗后TNF-α、IL-8、CRP、GRO-α、MRpro-ADM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和6MWT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头晕、皮疹、腹痛腹泻、肝肾功异常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降低GRO-α和MRpro-ADM水平,改善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程度,降低急性发作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和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水平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调节致癌基因-d (GRO-α)和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水平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间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有COPD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比较三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GRO-α和MRpro-ADM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RO-α与MRpro-ADM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GRO-α与MRpro-ADM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法分析显示,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均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绘制ROC曲线,血清GRO-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可信区间为0.773 ~0.942,最佳截断值为86.54 ng/L,灵敏度为89.0%,特异性为82.0%,准确度为85.0%.血清MRpro-A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可信区间为0.745~0.919,最佳截断值为1.04 nmol/L,灵敏度为73.0%,特异性为84.0%,准确度为75.0%.结论 肺癌合并COPD患者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显著提高,可为临床辅助诊断与病情预测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白内障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iERM患者(iERM组)25例(27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3例(2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房水,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房水中48种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分析i E 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相关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体积(MV)和黄斑平均厚度(MT)的变化与房水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ERM组患者房水样本中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白细胞介素(IL)-2、IL-7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5).iE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明显改善,CFT、MV和MT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iERM组患者房水细胞因子CTACK浓度与BCVA(logMAR)变化(术后与术前的差值)呈正相关(r=0.445,P=0.043);细胞因子IL-4浓度与MT变化(术后与术前差值)呈负相关(r=-0.471,P=0.031).结论 对于iERM患者,房水中GRO-α、IL-2、IL-7和PDGF-BB可能参与了iERM的形成机制,CTACK可能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缓慢有关,而IL-4则可能与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增加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冠肺炎患者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差异,探讨新冠肺炎免疫病理机制,为新冠肺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收集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组)、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组各15份血清标本,进行48种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3组间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差异.检测10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标本中48种细胞因子表达,分析其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新冠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TNF-β在新冠肺炎组中上调(P均<0.05).而IL-10、IL-18、IL-2受体α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MIG)在细菌性肺炎组中上调(P均<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的第2周有明显的下调;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变化一致.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和细菌性肺炎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表达谱.M-CSF和MCP-1在新冠肺炎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胎膜早破患者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PROM)患者宫颈分泌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与生殖道感染、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69例PROM孕妇为PROM组,同期医院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均检测阴道分泌物与宫颈分泌液病原体[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水平;评价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水平对生殖道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不同感染类型PROM孕妇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 PROM组BV、UU、VVC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ROM组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ROM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PROM孕妇BV、UU、VVC、混合感染患者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宫颈分泌液MMP-9、MCP-1、GRO-α联合预测PROM生殖道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7.10%和94.10%;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及不良母体结局总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生殖道感染是不良母婴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ROM患者生殖道感染与不良母婴结局有关,其可能通过上调MMP-9、MCP-1、GRO-α水平影响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