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免充气腔镜腋窝入路甲状腺切除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并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间浙江省中医院42例免充气腔镜腋窝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使用荧光显像技术(研究组)和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中发现的甲状旁腺数为(1.57±0.61)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0.56±0.59)枚( t=-5.472, 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血清甲状旁腺素值为(2.88±1.23)pmol/L,高于对照组的(2.16±0.10)pmol/L( t=-1.844, P<0.05);第3天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值为(3.22±1.31)pmol/L,较对照组的(2.55±0.81)pmol/L高( t=-2.041, P<0.05)。研究组术后发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少于对照组的5例,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42, 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低钙血症1例,对照组出现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31, P>0.05)。 结论: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辨识甲状旁腺是可行的、简便快捷并且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膜分层解剖法与传统脱帽法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术后甲状旁腺素水平及血钙水平的比较,比较系膜分层解剖法与传统的脱帽法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行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纳入分析患者12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96例,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52岁。根据甲状腺上极系膜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系膜分层组63例,传统脱帽组57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水平及血钙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 M( P25, 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系膜分层组术后第1天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传统脱帽组[2.15 mmol/L(2.07 mmol/L,2.23 mmol/L)比2.10 mmol/L(2.01 mmol/L,2.18 mmol/L), Z=-2.019, P=0.043]。系膜分层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水平也明显高于传统脱帽组[23.8 pg/mL(16.2 pg/mL,34.8 pg/mL)比15.3 pg/mL(8.9 pg/mL,29.0 pg/mL), Z=-3.646, P<0.001]。同时系膜分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脱帽组(6.3%比21.1%, χ2=5.599, P=0.018)。术后1个月患者复查血钙,系膜分层组和传统脱帽组分别为2.31 mmol/L (2.23 mmol/L,2.41 mmol/L)比2.32 mmol/L (2.26 mmol/L,2.37 mmol/L)( Z=-0.657, P=0.648),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37.6 pg/mL(32.3 pg/mL,51.1 pg/mL)比35.8 pg/mL(27.7 pg/mL,48.9 pg/mL)( Z=-0.674, P=0.49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系膜分层解剖法处理甲状腺上极,较传统脱帽法能够减少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病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治疗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6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手术治疗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腔镜或开放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甲亢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结果:56例患者中,男6例,女50例;腔镜手术36例(64.3%),开放手术20例(35.7%);手术时间为(132.0±32.0)min;术中出血量为(32.4±27.8)mL;术后甲状旁腺激素为(27.8±18.3)ng/L;术后病理回报良性49例(87.5%);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例(25.0%),其中包括甲亢合并甲状腺癌7例(12.5%),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麻痹者。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随着甲亢术前准备方法更新、甲状腺外科技术日益成熟、新能量器械及新技术使用,对难治性甲亢或考虑恶性可能的患者,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1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95例。结果:腔镜手术组比开放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153±25)min比(116±17)min、(5.56±1.08)d比(5.08±1.04)d, t=11.827、3.083,均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14)ml比(37±16)ml, t=-1.851, P>0.05]。术后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比9%、9%比15%、1%比3%,均 P>0.05)。腔镜手术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6.12±3.54)枚,开放组(6.35±4.7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04, P<0.05)。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腔镜手术组术后瘢痕长度更小[(3.03±0.27)cm比(6.47±0.53)cm, t=-56.138, P<0.05]。所有患者术后短期随访均未发现复发转移。 结论: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治疗效果相当,但是有着更好的外观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髓样癌手术切除范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诊治的39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男13例,女26例,年龄26~72岁。术前基础降钙素均升高,21.5~20 000 ng/L。肿瘤分期:Ⅰ期35.9%,Ⅱ期23.1%,Ⅲ期25.6%,Ⅳ期15.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53.8%(21/39);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比例43.6%(17/39),与术前降钙素水平是否≥200ng/L相关。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生化治愈率达66.7%,解剖治愈率33.3%;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分别为2.6%、23%、2.6%。无术后出血、感染、乳糜漏,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建议采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至少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术前影像学怀疑或降钙素水平≥200 ng/L,需要进行侧颈淋巴结清扫,可达到较高的完全生化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肾移植后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对肾移植后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疗效及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PTX治疗的31例肾移植后PHPT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统计术后12个月时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PTX后血钙恢复正常和(或)PTH较术前下降>50%。结果:术前血钙为(2.78±0.18)mmol/L,术后1周下降至(2.19±0.34)mmol/L( P<0.01);术前血磷为(0.76±0.16)mmol/L,术后1周升高至(0.97±0.26)mmol/L( P<0.01);术前PTH为(276.00±200.60)ng/L,术后1周下降至(46.62±104.36)ng/L( P<0.01);术前碱性磷酸酶为(261.59±236.95)U/L,术后3个月下降至(154.90±117.37)U/L( P<0.01)。术后1年内血肌酐及eGFR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TX后12个月时手术成功率为90.3%,术后短暂性低钙血症、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声音嘶哑发生率分别为35.5%、3.2%、3.2%,未发生持续性低钙血症、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和手术相关死亡。 结论:PTX可快速、有效改善肾移植后高钙、低磷、高PTH和高碱性磷酸酶血症,是治疗肾移植后PHPT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且对移植肾功能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丝线悬吊方法进行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5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8例,男性2例,年龄为(38.7±8.0)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吞咽障碍评分(swallowing impairment score-6,SIS-6)、术后美观VAS评分、术后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10,VHI-10)、术后病理及并发症情况等。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18例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为甲状腺肿伴囊性变。甲状腺癌手术时间为161.50(152.75,182.50)min[ M( P25, P75),下同],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6.50 min;手术出血量为25.00(21.25,30.00)ml。18例甲状腺癌肿瘤直径为(7.22±2.02)mm,中央区清扫(6.56±2.14)个淋巴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11%。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3.00(2.25,4.00)分,术后引流量为(118.35±24.32)ml,术后住院天数为3.00(3.00,3.75)d,术后3个月SIS-6评分为(4.90±1.58)分,术后3个月VHI-10为7.50(2.00,11.00)分。术后3个月7例患者有轻度下颌麻木感,10例有轻度颈部麻木感,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皮瓣灼伤,并在术后1个月恢复;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观效果满意,术后美观VAS评分为10.00(10.00,10.00)分。 结论:采用悬吊法进行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术后美观效果好,可为部分经选择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后缘与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将胸锁乳突肌整体抬起的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用于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施行的46例经腋完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男性9例,女性37例,年龄(38.6±12.0岁)(范围:19~74岁)。14例采用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32例采用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分别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 结果: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组中央区完整显露率更高[11/14比34.4%(11/32),χ2=7.624, P=0.006],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4.2±2.9)枚比(2.0±2.5)枚, t=2.663, P=0.011]。两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14比3.1%(1/32), P=0.52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0比6.2%(2/32), P=1]等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术后疼痛、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有一定优势,手术方式较为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长期透析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常经历多种症状,生活质量低下。针对药物治疗不佳的严重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是效果确切的优选方案。而目前,PTX术后随访工作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尚不充分。鉴于此,我们系统梳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相关症状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开展此类患者的症状管理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钨针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微创钨针和高频电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微创钨针组( n=50)和高频电刀组( n=4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 结果:微创钨针组和高频电刀组在手术时间[(79.3±14.7 vs 73.7±13.9)min, t=1.914, P=0.059)]、术中出血量[(31.8±9.7 vs 30.3±10.6)ml, t=0.702, P=0.484)]、术后引流量[(67.3±13.0 vs 71.3±10.8)ml, t=-1.650, P=0.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钨针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 vs 17.8%,(χ 2=5.518, P=0.023)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8% vs 44%,(χ 2=7.810, P=0.005)发生率低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访期内无复发转移。 结论:微创钨针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效果优于高频电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