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护理配合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现代医学装备的发展,国内外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对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1].自1997 年Hüscher等[2]报道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此后微创无瘢痕的理念在甲状腺外科受到关注,目前国内腔镜甲状腺手术路径主要包括胸乳入路、经口入路、腋窝入路、锁骨下入路及机器人手术等[3-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术后完成5年随访的80例老年DT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及生存时间,比较不同基本情况患者病死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老年DTC术后5年长期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老年DTC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53±0.41)年,随访期间病死18例,病死率为22.50%(18/80),生存率为77.50%(62/8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滤泡状甲状腺癌)、手术方式(单侧腺叶切除术)、未经颈部淋巴结清扫、碘治疗剂量低均是老年DTC患者术后5年长期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 OR=5.888、5.795、6.753、4.923, P=0.004、0.004、0.002、0.003)。 结论:老年DTC患者5年长期生存状况可能受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颈部淋巴结清扫、碘治疗剂量的影响,临床应重视上述影响,针对可能的生存风险因素应针对性给出合适的干预方案,可能对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状况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TRAM)乳房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自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乳房重建手术方式分为LDF+假体组( n=75)和TRAM组( n=35);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学评价、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 结果:LDF+假体重建组与TRAM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3%与94.3%( χ2=0.63, P=0.426);美学评价优良比分别为84.6%与93.8%( χ2=2.56, P=0.4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F+假体重建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长为262min,低于TRAM组的284min( t=-2.04, P=0.044);LDF+假体重建组患者失血量平均值为92 mL,低于TRAM组的136 mL( t=-3.31, 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LDF+假体重建组的发生率低于TRAM组(10.7% vs. 25.7%, χ2=4.14, P=0.042),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也早于TRAM组(10.5 d vs. 21.2 d, t=-6.6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LDF+假体乳房重建术与TRAM乳房重建术均可获得较好的乳房美学效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均较少,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危和高危复发风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放射性碘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危和高危复发风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 RAI)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709例PTC的临床资料,男226例,女483例。根据初次术后是否行RAI治疗分为RAI组(中危253例,高危209例)和非RAI组(中危147例,高危100例),通过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危和高危PTC行RAI治疗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 结果:中危PTC患者RAI治疗率63.25%(253/400),高危PTC患者RAI治疗率67.64%(209/309)。中危PTC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双侧肿瘤、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分期、LNM数目和中危PTC患者RAI治疗密切相关( P值均<0.05)。中危PTC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5岁( OR=0.282, P=0.005)、LNM分期N1b( OR=19.245, P<0.001)、LNM数目≤5个( OR=0.322, P<0.001)是中危PTC患者RAI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 P值均<0.05)。中危PTC无复发生存曲线显示RAI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非RA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9)。高危PT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多灶肿瘤、双侧肿瘤、LNM分期、LNM数目和高危PTC患者RAI治疗密切相关( P值均<0.05)。高危PT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5岁( OR=0.382, P=0.020)、双侧肿瘤( OR=2.173, P=0.030)、LNM分期N1b( OR=11.215, P<0.001)、LNM数目≤5个( OR=0.389, P=0.004)是高危PTC患者RAI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 P值均<0.05)。高危PTC无复发生存曲线显示RAI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非RA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 结论:中危和高危PTC患者RAI治疗未观察到明显益处,建议严格筛选符合RAI治疗条件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外支(EBSLN)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开放甲状腺癌手术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 n=300)和未监测组(对照组)( n=200),对照组患者术中常规暴露EBSLN,肉眼观察;监测组患者术中给予EBSLN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VHI-10)评分、声带功能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 2+)水平变化。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EBSLN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监测组手术时间[(112.32±10.42)min]、术中出血量[(10.58±5.0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07±0.54)d]、术后第1天引流量[(10.55±3.58)mL]、术后住院时间[(3.03±1.03)d]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 t=18.68、15.09、15.24、32.98、27.3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标准化噪音能量(NNE)、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基频值均明显降低,谐波噪声比(HNR)值、VHI-10评分明显升高,且监测组术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显著( t=43.31、27.10、46.45、37.11、8.9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降低更显著( t=41.14、5.99,均 P < 0.001)。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钙血症4例(1.33%)、甲状旁腺损伤0例(0.00%)、EBSLN损伤8例(2.67%)]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73.41、74.17、76.29,均 P < 0.001)。 结论:开放甲状腺癌术中监测EBSLN,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及声带功能,降低EBSLN损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V区淋巴结清扫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颈部V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外科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例行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两例均为女性患者。术前甲状腺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均经细针穿刺病理确诊,术前完善彩超、CT及喉镜等检查。结果:两例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例1颈部V区检出1枚淋巴结,未见转移淋巴结。例2颈部V区检出7枚淋巴结,两例术后均未出现肩部功能障碍。结论:两例腔镜甲状腺癌手术颈部V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并可行的,后续需增加病例数量后进一步分析,并逐渐推广此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在甲状腺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在甲状腺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前瞻性纳入2023年12月—2024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28~76(47.8±12.1)岁。手术均由具有30年甲状腺手术经验的术者完成。以经验丰富的术者肉眼识别甲状旁腺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与术者肉眼识别的一致性;对切除标本中的可疑甲状旁腺,对比分析自体荧光检测识别、术者肉眼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的甲状旁腺、血清钙水平。结果:对3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115个组织(78个在体组织和37个离体组织)进行识别对比,术者肉眼和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分别识别到86个和87个甲状旁腺组织,25个离体组织标本均未识别到甲状旁腺。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识别甲状旁腺的灵敏度为96.5%(83/86)、特异度为86.2%(25/29),与经验丰富的术者肉眼识别甲状旁腺的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4)。在离体组织中,肉眼识别甲状旁腺9个,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识别甲状旁腺13个,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旁腺8个,肉眼识别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7),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与病理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5)。37例患者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32.32±18.14)ng/L和血清钙(2.21±0.17)mmol/L均低于术前的(48.73±17.36)ng/L和(2.37±0.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9、5.39, P=0.022、0.007);术后1个月的甲状旁腺素为(47.19±17.87)ng/L、血清钙为(2.40±0.10)mmol/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42、1.97, P=0.678、0.057)。 结论:接触式自体荧光检测是一种甲状腺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手段,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仍需要术者在术中仔细甄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10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术后情况。男性12例,女性95例;年龄(31.8±9.4)岁(范围:11~5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87例,均为乳头状癌。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和美容效果等。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5.6±2.7)mm(范围:2~15 mm);其中45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 M(IQR)]11(8)枚(范围:3~26枚),转移淋巴结数目1(3)枚(范围:0~13枚)。术后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8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1例,左颌下皮肤穿孔1例,皮肤烫伤1例,口角撕裂2例,口唇麻木1例。术后住院时间6(2)d(范围:3~11 d)。随访(22.6±10.0)个月(范围:1.0~37.4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患者的颈部美学效果评分为9.3(0.2)(范围8.4~9.6)。 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癌术后颈前区功能受损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导致的颈前区功能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甲状腺术后颈前区功能受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颈前区功能受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不应被过度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日,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的话题再次引发医疗学术圈的争议,也引发了来自患者以及普通人群的广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被过度解读了。本文从甲状腺外科医师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正确理解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进行详细论述。笔者认为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发生存在的两个要素为人体内存在大型的惰性肿瘤“沉默库”和提高检出率的医疗手段。近年来,甲状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增加最快的恶性肿瘤,指数型的增长方式使得甲状腺癌被过度诊断,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与甲状腺癌早筛早诊并不矛盾。关于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要被科学看待、理性思考,尤其要避免过度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