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SWE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不明确结节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意义不明确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FNA病理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的患者 85 例,共 98 个结节,均接受SWE测量、BRAF V600E基因检测和手术治疗,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分析SWE、BRAF V600E基因对该类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98 个结节中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 65 个,恶性结节 33 个,SWE、BRAF V600E基因及其联合应用诊断此类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 78.9%、78.8%和 85.6%,特异度分别为 72.7%、93.8%和 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和BRAF V600E基因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说明其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两种方法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结节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结节(TN)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遗传、体型、炎症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TN。本文对影响TN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为TN的科学防治、临床研究及患者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超声图像修复算法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对被遮挡的甲状腺超声图像进行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采集的甲状腺结节图像共358张,对图片进行随机遮挡后,使用DeepFillv2方法对上述图像被遮挡部分进行修复,比较修复前后图像的灰度值差异。邀请6位不同年资医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2位)比较修复前后图片是否存在形态差异,比较不同医师组判断的正确率及对图像差异的检出率。根据2020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图像进行超声特征提取(垂直位、实性、极低回声、可疑微钙化、边缘模糊及彗星尾伪像),比较修复前后图像中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的一致性。结果:图片修复前后的灰度值均方误差范围为0.274~0.522,各组医师的正确率及检出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总体正确率为51.95%,总体检出率为1.79%,其中主任医师与住院医师组内的正确率及检出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图像修复前后图像中各超声特征的一致性均高于70%,实性、彗星尾伪像的一致性均高于90%。 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超声图像修复算法可以有效修复被遮挡的甲状腺超声图像,同时可以保留甲状腺超声图像特征,有望扩大深度学习图像数据库规模,促进深度学习在超声领域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TIRADS指南的阳性超声征象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2020版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简称C-TIRADS指南)的阳性超声征象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5月—2023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66例(272个结节)超声提示有恶性征象并行甲状腺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FNAB)的甲状腺实质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216例,年龄18~87(55.5±3.5)岁。266例中,经手术切除223例(225个结节),其中男41例、女182例。分析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分析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以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C-TIRADS指南中微钙化、极低回声、垂直位、边缘模糊等阳性超声征象,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结节位置、结节体积等临床资料纳入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显示:272个结节中,80个恶性结节、192个良性结节;边缘模糊/甲状腺外侵犯60个结节中11个(18.3%)恶性,微钙化111个结节中27个(24.3%)恶性,垂直位68个结节中24个(33.8%)恶性,极低回声33个结节中19个(57.6%)恶性。(2)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225个结节中,恶性结节共81个(与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相同79个,97.5%),良性结节共144个(与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相同143个,99.3%),两者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971( P<0.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微钙化、极低回声、垂直位、边缘模糊在良恶性结节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比值比( OR)=0.965]、微钙化( OR=2.566)、极低回声( OR=5.487)是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值均<0.05),而垂直位、边缘模糊不是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值均>0.05)。 结论:基于C-TIRADS指南的阳性超声征象对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其中极低回声和微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纹理分析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CT纹理分析(computed tomography texture analysis,CTTA)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HT伴发甲状腺结节患者110例均行CTTA,统计CTTA参数(熵值、峰态及偏度),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一般临床特征及CTTA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检查,110例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43(39.09%)例,其中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3例、髓样癌6例、恶性淋巴瘤2例;良性67(60.9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HT结节20例、甲状腺腺瘤8例、局灶性炎症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钙化占比均高于良性患者( t/ χ2=13.167、18.364、20.180、17.621, P均<0.001);HT背景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峰态、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3、1.382, P=0.105、0.17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熵值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62, P<0.001)。经ROC分析显示,熵值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Cut-off值为6.28,AUC值分别为0.909,95% CI为0.839~0.955,灵敏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88.06%(69/67)。 结论:HT伴发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具有一定差异,且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结节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及结节性质术前诊断方法价值评估的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近年来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诊断结果,并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两种甲状腺影像与报告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2 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年份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构成比、临床及病理特点;选取FNAC及彩超资料全的433个结节,根据术前高分辨超声图像对结节进行Kwak的TI-RADS(Kwak TI-RADS)及美国放射学会的TI-RADS(ACR TI-RADS)分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超声模式及FNAC的诊断效能。结果:(1)2 1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743例、恶性1 389例,均以女性多见,年龄(48.7±11.4)岁。初诊良性结节中检查发现占67.97%(505/743),自己发现占32.03%(238/743);恶性结节中检查发现占48.67%(676/1 389),自己发现占51.33%(713/1 389)。(2)甲状腺彩超资料全的1 118例患者,直径≤1 cm结节的恶性率最低,恶性结节中直径≤1 cm者占比最低。(3)2017—2019年,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总例数依次为628、722、78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的占比依次为56.37%(354/628)、66.48%(480/722)、70.97%(555/782),良性结节的占比依次为43.63%(274/628)、33.52%(242/722)、29.03%(227/782);所有恶性结节中,乳头状癌占比最高95.18%(1 322/1 389),其后依次为滤泡状癌4.32%(60/1 389)、髓样癌0.43%(60/1 389)、未分化癌0.07%(1/1 389),良性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占比最高95.56%(710/743)。(4)2017—2019年,术前行FNAC患者占比依次为57.96%(364/628)、63.43%(458/722)、69.44%(543/782),术前FNAC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46.15%(168/364)、52.18%(239/458)、62.06%(337/543)。(5)FNAC及彩超资料全的433个结节中,FNAC、ACR TI-RADS、Kawk TI-RADS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1、0.74、0.5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CR TI-RADS、Kawk TI-RADS分类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84.34%、37.35%,特异度分别为56.29%、79.14%;Kawk TI-RADS分类较ACR TI-RADS分类灵敏度高(χ2 =77.02, P<0.001),曲线下面积小( Z=3.62, P<0.001),二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5);FNAC的曲线下面积比ACR TI-RADS分类( Z=5.16, P<0.001)、Kawk TI-RADS分类( Z=4.82, P<0.001)均大。 结论:2017—2019年,我院单中心甲状腺结节手术例数及恶性结节占比有增加趋势,术前FNAC的实施率及其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呈上升趋势;FNAC、ACR TI-RADS、Kawk TI-RADS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FNAC、ACR TI-RADS、Kawk TI-RAD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径≤1 cm高风险甲状腺结节主动监测肿瘤学结局的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报道长径≤1 cm高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主动监测的肿瘤学结局。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534例经超声评估为具有高风险甲状腺结节(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分层标准评估为高度可疑恶性结节)的患者,并进行主动监测,入组患者每6个月随诊1次,行体格检查及颈部超声检查。评估随诊过程中患者的肿瘤学结局(疾病进展、疾病复发/转移率等),同时探索了肿瘤体积变化对于评估疾病进展的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女413例(77.3%),男121例(22.7%),年龄(42.6±11.8)岁。在中位45.6个月(3.5~176.0个月)的随访期间,534例高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共26例(4.9%)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9例(3.6%)肿瘤长径增大≥3 mm,7例(1.3%)发现淋巴结转移。47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行延迟手术,其中29例原因为意愿改变。延迟手术患者中,疾病进展患者与改变意愿患者的病理结果与随诊结局无明显差别。年龄≤40岁患者的5年疾病进展累积发生率较>40岁患者高(4.9%比1.9%, P=0.060)。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和死亡发生。在可获得连续体积监测数据且结节长径增大未超过3 mm的595个高风险甲状腺结节中,多次测量中出现过体积增大超过50%和100%的结节分别有184个(30.9%)和79个(13.3%);在体积变化超过50%和100%的结节中,基线肿瘤长径≤0.5 cm结节的比例均明显高于>0.5 cm的结节,分别为(69.0%比31.0%, P<0.001)和(77.2%比22.8%, P<0.001)。 结论:长径≤1 cm的高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主动监测短期肿瘤学结局较好,可考虑作为手术的替代方案。由于病灶体积测量结果的变异度大,其并不适宜作为评估病灶增大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重复细针穿刺活检术对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临床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为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重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repeat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rFNAB)的时机及特征,并进一步优化穿刺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初次FNAB结果为Bethesda Ⅲ类,行rFNAB的71例(73枚结节)患者资料,女57例,男14例,年龄(45.7±10.4)岁。按照rFNAB结果将结节进行分组,BethesdaⅡ为良性组21枚、Bethesda Ⅴ/Ⅵ为恶性组39枚,以上两组统划为诊断明确组,其余分类为非明确诊断组13枚。记录rFNAB结果、穿刺间隔时间、术后病理、超声特征、FNAB特征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和数字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 ± s)表示,应用 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 结果:本研究对73枚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进行了rFNAB,结果显示60枚(82.2%)结节得到明确诊断,13枚(17.8%)结节未非明确诊断。恶性组的钙化特征与良性组、非诊断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恶性组中,29例接受手术治疗,初次FNAB后间隔时间超过3个月再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2例(8.0%),复发风险为中危。重新审查rFNAB恶性组的31个初次穿刺样本,其中9个(29%)镜下细胞轻度异型,22个(71.0%)取材不良,多以纤维及钙化成分为主。 结论:初次FNAB为Bethesda Ⅲ类的结节在超过3个月随访后,新增或持续存在可疑超声征象尤其是存在微钙化征象时应行rFNAB,但穿刺时应针对结节边缘非钙化区进行多点穿刺,以提高rFNAB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技术评价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4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64枚结节进行弹性超声检查,应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软件对所有病灶进行分析,获得11个参数,并对11个参数进行良恶性组间比较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参数与病理良恶性间的相关性,选择相关系数最高的参数构建ROC曲线,计算出诊断界点。结果:11个参数中,除了相关性(CORR)良恶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除CORR外,余参数与病理良恶性诊断有相关性(均 P<0.05),其中以蓝色面积比例(%AREA)相关系数最高( r s=0.818)。以%AREA诊断甲状腺癌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91,以74.83%为诊断界点,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89.8%。 结论: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理和超声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超声特征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评价病理疑似癌与单纯超声高度疑似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67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787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包括甲状腺超声特征(回声、边界、形态、纵横比、钙化)、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二次手术)、恢复情况(是否出现副损伤,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类型、送检标本内是否有甲状旁腺、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等。比较病理疑似癌和单纯超声高度疑似癌患者清扫中央组淋巴结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787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316个(40.2%),其中乳头状癌308个;良性结节471个(59.8%)。恶性结节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和微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90.5%(286/316)比38.9%(183/471)、52.5% (166/316)比11.5%(54/471)、53.8%(170/316)比11.5%(54/471)、30.4%(96/316)比5.5%(26/471)和65.5%(207/316)比8.7%(4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甲状腺结节符合病理疑似癌诊断26例,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17例)与未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9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和石蜡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石蜡病理均证实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符合单纯超声高度癌诊断57例,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23例)与未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34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发生饮水呛咳和声音嘶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标本可见甲状旁腺率和石蜡病理证实恶性率明显高于未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39.1%(9/23)比2.9%(1/34)和30.4%(7/23)比8.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 结论:甲状腺超声特征均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建议病理疑似癌患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单纯超声高度疑似癌患者仅在高度怀疑转移时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