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96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48只)和脊髓损伤组(48只),每组分为1、3、7、14、21、28 d共6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假手术组将T 8~9棘突及椎板切除但不损伤脊髓,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BBB评分评估两组伤后各时间点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两组伤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观察两组伤后各时间点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E3泛素连接酶(Parkin)、多泛素结合蛋白(p62)共定位阳性细胞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各时间点线粒体LC3Ⅱ/LC3Ⅰ、细胞质Parkin、线粒体Parkin、细胞质p62、线粒体p62、细胞质细胞凋亡蛋白(Bax)、线粒体Bax、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 C)、线粒体Cyt C的表达情况。 结果:(1)假手术组伤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00±0.00)分,脊髓损伤组伤后1、3、7、14、21、28 d BBB评分分别为(0.94±0.50)分、(1.69±0.70)分、(4.13±0.99)分、(11.81±1.03)分、(15.06±1.12)分、(18.38±0.83)分( 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1、3 d脊髓组织结构明显破坏,可见大量出血灶,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肿胀,空洞形成;伤后7、14 d出血灶较前明显减少,神经元胞体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存在大量空洞;伤后21、28 d可见大量细胞参与修复,细胞排列紊乱。(3)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1、3 d VDAC1分别与LC3Ⅱ、Parkin、p62共定位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此后共定位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4)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伤后1、3、7、14、21、28 d线粒体LC3Ⅱ/LC3Ⅰ表达量分别为0.56±0.05和1.00±0.05、1.19±0.11、0.86±0.05、0.80±0.08、0.66±0.13、0.51±0.11,细胞质Parkin表达量分别为0.80±0.13和0.47±0.08、0.29±0.06、0.57±0.07、0.70±0.05、0.97±0.09、0.88±0.12,线粒体Parkin表达量分别为0.67±0.09和1.07±0.18、1.27±0.15、0.82±0.12、0.59±0.09、0.53±0.13、0.57±0.14,细胞质p62表达量分别为1.25±0.08和1.04±0.04、0.94±0.05、1.09±0.05、1.19±0.06、1.20±0.04、1.27±0.05,线粒体p62表达量分别为0.61±0.06和0.88±0.07、1.09±0.09、0.98±0.07、0.70±0.08、0.68±0.08、0.60±0.09,细胞质Bax表达量分别为0.92±0.08和0.67±0.07、0.36±0.08、0.48±0.08、0.69±0.06、0.88±0.11、0.94±0.08,线粒体Bax表达量分别为0.57±0.04和0.74±0.04、0.91±0.05、0.76±0.05、0.63±0.08、0.61±0.05、0.57±0.05,细胞质Cyt C表达量分别为0.28±0.05和0.81±0.07、1.12±0.08、0.64±0.07、0.67±0.13、0.60±0.11、0.37±0.06,线粒体Cyt C表达量分别为1.02±0.07和0.91±0.14、0.37±0.07、0.73±0.06、0.91±0.11、0.95±0.13、1.10±0.15。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线粒体LC3Ⅱ/LC3Ⅰ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细胞质Parkin在伤后3 d表达最低,线粒体Parkin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细胞质p62在伤后3 d表达最低,线粒体p62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细胞质Bax在伤后3 d表达最低,线粒体Bax在伤后 3 d表达最高,细胞质Cyt C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线粒体Cyt C在伤后3 d表达最低。 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及凋亡均增强,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胞质Parkin、p62转移至受损线粒体以增强线粒体自噬,而Bax从细胞质转移至受损线粒体内,促使线粒体中大量释放Cyt C以增强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泌体负载的KV11通过VDAC1和自噬机制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负载的抗新生血管短肽KV11在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EXO锚定肽CP05将KV11结合到血管内皮来源的EXO膜表面,形成EXO-KV11。通过Apogee纳米流式分析EXO负载KV11的效率和最佳浓度比。选取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其中10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在建立碱烧伤诱导CNV大鼠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EXO-KV11组、KV11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各30只。从碱烧伤后第1天开始每隔1天,各组分别结膜下注射100 μl EXO-KV11(25 μg)、KV11(25 μg)或生理盐水。观察第1、4、7、14天时CNV的生成情况;采用荧光素心室灌注、角膜血管造影法计算CNV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CNV管腔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CD31的表达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和内质网应激、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pogee流式分析确定KV11与EXO最佳浓度比为4∶1,EXO负载KV11效率高达87.5%。碱烧伤后7 d和14 d,各组CNV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613、15.590,均 P<0.05),其中碱烧伤后7 d,EXO-KV11组CNV面积小于KV11组和生理盐水组;碱烧伤后14 d,EXO-KV11组和KV11组CNV面积均小于生理盐水组,EXO-KV11组CNV面积小于KV1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角膜荧光铺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KV11组和EXO-KV11组CNV相对荧光面积分别为(8.3±1.7)%、(5.2±1.6)%和(3.4±0.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735, P<0.01),其中KV11组和生理盐水组CNV相对荧光面积均大于EXO-KV11组,生理盐水组CNV相对荧光面积大于KV1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碱烧伤后14 d,生理盐水组基质内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腔;KV11组基质内新生血管管腔数量较生理盐水组少;EXO-KV11组角膜结构趋于正常,少见新生血管管腔。生理盐水组角膜基质内可见大量CD31染色阳性细胞,细胞围成大小不一的管腔结构;KV11组角膜基质内CD31染色阳性细胞围成的管腔数量较生理盐水组少,EXO-KV11组管腔数量较KV11组少。EXO-KV11组、KV11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VDAC1、蛋白质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自噬接头蛋白(SQSTM1/p62)、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5.960、8.947、17.791、101.168,均 P<0.01),其中EXO-KV11组VDAC1、PERK、p62、cleaved caspase 3相对表达量高于KV11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各组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Ⅱ/LC3BⅠ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445, P=0.727)。 结论:与KV11相比,EXO-KV11可通过增加VDAC1表达、刺激PERK产生、抑制自噬流的发生等机制更有效地抑制CN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873-5p靶向调控VDAC1保护大鼠癫痫样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微RNA-873-5p(miR-873-5p)靶向调控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对大鼠癫痫样神经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无镁培养基诱导构建大鼠癫痫样海马神经细胞模型,将大鼠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con组及miR-873-5p组。对照组采用正常培养大鼠神经细胞;模型组采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大鼠神经细胞;miR-con组采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大鼠神经细胞并转染miR-con;miR-873-5p组采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大鼠神经细胞并转染miR-873-5p。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神经细胞miR-873-5p及VDAC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细胞中VDAC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含量;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神经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神经细胞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神经细胞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miR-873-5p对VDAC1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中miR-873-5p表达显著降低( P<0.05),VDAC1表达显著升高( P<0.05),Bcl-2表达下调( P<0.05),Bax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 P<0.05),GSH及MDA含量显著降低( P<0.05),而ROS水平显著升高( 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0.05);与miR-con组比较,miR-873-5p组神经细胞中Bcl-2表达明显上调( P<0.05),Bax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下调( P<0.05),GSH及MDA含量显著升高( 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 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873-5p能抑制VDAC1表达( P<0.05)。 结论:miR-873-5p能通过负向调控靶基因VDAC1表达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同时还能抑制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对受损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P 3R-Grp75-VDAC1-MCU钙轴分子高表达伴mTORC1过度活化参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 3R)-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钙轴分子在肾病蛋白尿时表达变化,探讨其上游调控路径。 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阿霉素(ADR)组(10只)。通过尾静脉1次注射ADR法建立肾病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肾小球钙轴分子表达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化标志物。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用ADR诱导足细胞损伤,分别予不同浓度依维莫司干预,分析钙轴分子和凋亡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大鼠蛋白尿时肾小球IP 3R(0.02±0比0)、Grp75(0.04±0比0)、VDAC1(0.04±0比0.01±0)、MCU(0.05±0.01比0.01±0)表达显著增强,mTORC1活化标志物增强(0.57±0.01比0.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在小鼠足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ADR组Grp75(1.89±1.17比0.16±0.08)、VDAC1(1.59±0.34比0.20±0.07)、MCU(1.56±0.38比0.46±0.35)表达显著增强,mTORC1活化标志物增强(2.12±0.08比0.3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ADR组比较,ADR+依维莫司(1.0 nmol/L)组足细胞Grp75(0.26±0.20比1.89±1.17, P=0.001)、VDAC1(0.40±0.26比1.59±0.34, P=0.014)、MCU(0.60±0.32比1.56±0.38, P=0.029)表达显著减少,线粒体钙显著降低[(2 664.00±140.57) U比(3 025.16±180.92) U, P=0.023],凋亡标志物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显著减少(0.55±0.28比1.48±0.45, 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P 3R-Grp75-VDAC1-MCU钙轴分子高表达伴mTORC1过度活化参与ADR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mTORC1抑制剂显著抑制足细胞钙轴分子表达,可能参与mTORC1抑制剂所致足细胞效应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肝消脂方调控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健肝消脂方(Jian'gan Xiaozhi Decoction,JGXZ)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小鼠的药效作用,并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的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 1)/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NAFLD),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组(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和JGXZ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另外5组均给予高脂饮食.治疗过程持续8周,每周统计小鼠体质量,8周后采集小鼠血液,分离血清,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小鼠肝脏称重后固定,取同一部位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与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以评估JGXZ对NAFLD小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20,TOM20)、细胞色素 C 氧化酶Ⅳ亚型(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Ⅳ,COXⅣ)、PINK 1、Parkin、苄氯素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3,LC3)以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prostacyclin 62,P62)蛋白表达,以评估JGXZ对NAFLD模型小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JGXZ干预明显提升NAFLD模型小鼠体质量,降低肝指数,缓解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病变,降低TC、TG、ALT、AST水平,降低IL-1β、IL-6、TNF-α及MDA的水平,提高了 GSH-Px、SOD活性,下调 VDAC1、TOM20、COXⅣ 以及P62蛋白表达,上调 PINK 1、Parkin、Beclin1、LC3 蛋白表达.[结论]JGXZ 可以通过促进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激活,缓解NAFLD小鼠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杜仲改善大鼠产后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杜仲改善大鼠产后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受孕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产后抑郁组和杜仲低、高剂量组(1.34、2.68 g/kg,以生药计),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运用孕期旁观电击法建立产后抑郁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及产后抑郁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持续21 d.观察各组大鼠实验期间的一般情况,通过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皮质酮(CORT)、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尿皮质素(UCN)、垂体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海马组织中CRF受体1(CRFR1)、CRFR2及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蛋白表达水平,海马组织凋亡细胞比例及JC-1高电位细胞比例,并观察海马组织形态.结果 与产后抑郁组比较,杜仲高剂量组大鼠食欲、精神、毛色均有所改善,体重有所增加;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自我梳理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第2~4天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每次穿越时间显著延长(P<0.05);孕20 d及产后30 d糖水消耗比率显著升高(P<0.05);CRF、UCN、ACTH、CORT水平,噬仔率,CRFR2、VDAC1蛋白表达水平,海马组织凋亡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JC-1高电位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神经元细胞周围水肿现象明显改善.结论 杜仲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激活,降低CRFR2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VDAC1的表达,并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产后抑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卡格列净通过PDGF/SIRT1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卡格列净通过PDGF/SIRT1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方法 使用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并设置以下组别:①对照小鼠;②STZ灌胃小鼠;③卡格列净处理的STZ小鼠;④BSA处理的STZ小鼠;⑤PDGF蛋白处理的STZ小鼠;⑥卡格列净与BSA共处理的STZ小鼠;⑦卡格列净与PDGF蛋白共处理的STZ小鼠.采集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和血清,分析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α-SMA)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指标(线粒体DNA拷贝数、关键调节因子SIRT1和电子传递链蛋白的不同亚基的表达水平)、血清中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 STZ显著增强了I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而卡格列净治疗后,这些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恢复到了正常水平.STZ降低了线粒体DNA拷贝数,而卡格列净可以阻止这种下降.同时,卡格列净纠正了STZ导致的SIRT1、抑制素1(PHB1)、热休克蛋白60(HSP60)、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HC)、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黄素蛋白亚基A(SDH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 Ⅳ)的降低.此外,STZ诱导的PDGF的上升因卡格列净的存在而恢复.相比于STZ处理小鼠,STZ与PDGF蛋白共处理的小鼠肾脏中SIRT1的表达水平更低、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的mRNA水平更高;相比于STZ与卡格列净共处理小鼠,STZ、PDGF蛋白与卡格列净共处理的小鼠肾脏中SIRT1的表达水平、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的mRNA水平无显著区别.结论 卡格列净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纤维化病变,并且依赖于PDGF/SIRT1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下调GSK3β通过抑制ITPR1-GRP75-VDAC1复合体功能减轻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衰老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RTEC分成为Young组即正常生长的年轻RTEC、Old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的衰老RTEC、Old+Ad-shNC+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再转染腺病毒阴性对照(Ad-shNC)后进行H/R处理,Old+Ad-shGSK3β+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后再转染靶向沉默GSK3β的短发夹RNA腺病毒(Ad-shGSK3β)后进行H/R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离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GSK3β、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MAM)相关蛋白肌醇1,4,5-三磷酸受体1(ITPR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表达及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分析GSK3β与MAM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Young组比较,Old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Ad-shNC+H/R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Young组比较,Old组ITPR1、GRP75和GSK3β总蛋白表达增多,ITPR1和GRP75磷酸化水平升高,而VDAC1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下降;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GSK3β蛋白表达不变,ITPR1和GRP75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升高,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增高;与Old+Ad-shNC+H/R 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GSK3β蛋白表达减少,ITPR1、GRP75和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均下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SK3β能够与ITPR1、GRP75和VDAC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GSK3β在衰老RTEC中表达升高,抑制GSK3β表达能够降低ITPR1-GRP75-VDAC1复合体磷酸化水平,限制线粒体钙离子超负荷,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再灌注时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大鼠VDAC1腺病毒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构建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 1(VDAC1)腺病毒过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 H9C2 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探究 VDAC1 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 ADV6-NC腺病毒及 ADV6-VDAC1 腺病毒,取第 6 代 H9c2 心肌样细胞用于转染.转染细胞分为 3 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 ADV6-NC腺病毒)和实验组(转染 ADV6-VDAC1 腺病毒).通过 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 VDAC1 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 ADV6-NC及 ADV6-VDAC1,实验组的 VDAC1 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腺病毒载体可使 H9c2 细胞在体外持续高效表达 VDAC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MAMs探究RVD1对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探究消退素D1(RVD1)对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心肌组织线粒体-内质网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 将30只18月龄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模型组、低剂量RVD1组、高剂量RVD1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6月龄SD大鼠作为对照组,低剂量RVD1组和高剂量RVD1组分别尾静脉注射50、100 ng/ml RVD1,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持续干预21 d;对-硝基苯酚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内胶原沉积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3(LC3)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内MAMs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及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RVD1组与高剂量RVD1组的大鼠心肌组织 β-半乳糖苷酶活性降低(P<0.05),心肌纤维断裂与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心肌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比例减少(P<0.05),LC3蛋白阳性率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MAMs结构较为紧密,占线粒体周长百分比也增加(P<0.05),GRP75、VDAC1及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5);与低剂量RVD1组比较,高剂量RVD1组大鼠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心肌组织未见明显损伤,胶原纤维沉积进一步减少,心肌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比例减少(P<0.05),LC3蛋白阳性率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升高且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MAMs结构更加紧密,其占线粒体周长百分比进一步增加(P<0.05),同时,GRP75、VDAC1及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 RVD1能够激活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与胶原纤维沉积,并促进线粒体-内质网偶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