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与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10日。由本文前2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质量评价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计701例患者。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吞咽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经过吞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 RR=1.82,95% CI:1.51~2.19, P<0.000 01)、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RR=1.91,95% CI:1.34~2.72, P=0.000 4)、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 MD=-6.47,95% CI:-8.42~-4.52, P<0.000 01)、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 MD=1.50,95% CI:1.16~1.84, P<0.000 01)。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且异质性较高。 结论: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经过吞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但是生活质量是否提高还需要更多证据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侧小脑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双侧小脑高频(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时间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治疗2例,故最终3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小脑刺激组行小脑rTMS治疗,rTMS刺激参数为10 Hz,120%静息运动阈值,间隔9 s刺激1 s,共500脉冲;假刺激组行假rTMS治疗(刺激线圈与头皮呈90°),其余参数同小脑刺激组;然后在磁刺激结束后20 min,2组患者均由同一位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共训练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采用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评估2组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渗漏或误吸风险,记录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及吞咽各时间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以及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等吞咽时间参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小脑刺激组治疗后的PAS和FDS评分较假刺激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 P<0.05),其余时间参数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 P>0.05);而小脑刺激组患者治疗后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较假刺激组缩短更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侧小脑高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辨证针药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针药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且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使用中医辨证用药合并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估中医辨证针药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干预后研究组(90%)总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在干预2 w、4 w、6 w的洼田饮水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辨证针药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和痉挛状况,提高其吞咽能力,对患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况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评分和脑卒中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微型营养评定得分、血清白蛋与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采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较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在口腔癌根治术后早期吞咽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在口腔癌根治术后早期吞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根治手术患者104例,应用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指导患者饮食,比较两组干预后经口摄食功能评分(FOIS)、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VFSS)检查、吞咽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OIS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能改善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定量评估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超声技术与电视X射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影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招募45名吞咽功能正常的健康老年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均行VFSS和超声定量评估,超声定量评估评定2次,比较超声检测内部一致性.同时将超声检查与VFSS结果做相关性检验以验证超声定量评估的效度;以VFSS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两组超声半定量描述颏舌骨肌异常等级与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舌肌厚度变化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肌肉异常等级描述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0、运动时间为(1.743±0.235)s,运动距离(6.323±0.823)mm,运动速度(3.826±0.778)mm/s,其组内信度高度相关(ICC=0.90、0.82、0.87、0.85,P<0.01);组间肌肉异常等级描述、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运动速度组间信度高度相关(ICC=0.86、0.85、0.88、0.87,P<0.01).超声检测阳性与VFSS检查结果高度相关(r=0.91,P<0.01).病例组患者运动距离、运动平均速度及舌肌厚度变化均小于健康对照组,运动时间大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30.49、-7.02、22.69,P<0.05);病例组患者肌肉超声均存在异常.结论:超声技术可定量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相较于VFSS技术,超声影像可测定吞咽肌肉运动的相关数据,动态记录颏舌骨肌运动参数及舌肌厚度变化,同时可检测吞咽障碍患者肌肉异常等级,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肌肉的潜在病理机制,促进吞咽障碍患者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WST)的变化情况,以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FOI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WAL-QOL)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28例、观察组29例纳入统计.(2)2组患者WST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WST评级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WST评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FOIS评级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FOIS评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VFSS、SWAL-QO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FSS、SWAL-QOL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29);对照组为3.57%(1/28);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吞咽言语诊治仪对老年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究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吞咽言语诊治仪对老年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进行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治疗的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吞咽诊疗组(41例)、生物反馈组(41例)、联合组(43例).吞咽诊疗组给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生物反馈组给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联合组给予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均治疗20 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测试(WST)、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低于治疗前,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SSA评分低于吞咽诊疗组和生物反馈组,VFSS评分高于吞咽诊疗组和生物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WST分级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优于吞咽诊疗组和生物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SWAL-QO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吞咽诊疗组和生物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吞咽言语诊治仪可改善老年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16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观察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PSD患者采用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穴取金津、玉液,双侧翳风和夹廉泉.金津、玉液穴点刺出血;双侧翳风向喉结方向深刺约50 mm;电揿针刺激两侧夹廉泉穴,刺激参数为1 Hz连续波,电刺激时间30 min,电揿针结束后揿针留针18 h.以上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时间参数和改良式钡剂吞咽障碍量表(MBSImP)、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ASA)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VFSS吞咽启动时间、舌骨运动时间和咽运送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01),MBSImP和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MAS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0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PSD能有效缩短患者舌骨运动时间和咽运送时间,改善PSD患者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通关利窍四步针法联合涤痰化浊利咽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四步针法联合涤痰化浊利咽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舌骨肌群表面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涤痰化浊利咽方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关利窍四步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舌骨肌群表面肌电图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80.95%(P<0.05).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SSA、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试验组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最大波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B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关利窍四步针法联合涤痰化浊利咽方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舌骨肌群神经传导速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