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治疗干眼症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干眼症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病情反复缠绵,严重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精粹,在治疗DES方面凸显优势.笔者检索近10年针灸治疗DES的相关文献,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ES的机制研究可知,无论是改善泪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眼表蛋白表达,还是调节性激素分泌,调节神经物质分泌,最终都是实现促进泪液分泌从而改善DES症状的效果;临床研究从单纯针刺、电针、火针、揿针、灸法、针灸联合、针药结合疗法等方面评价了针灸治疗DES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笔者指出了针灸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些许不足,其意旨在推动今后针灸在调治DES方面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1 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 80 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两组干预隔日 1次,均治疗 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相关指标(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指标[持续时间和平均振幅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75.00%)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咽收缩率以及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咽收缩持续时间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缓解症状,改善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五章:中医康复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章对脑性瘫痪的中医治疗进行了阐述,包括推拿、针刺、灸法、中药治疗及中药熏洗。具体涵盖了推拿手法及应用,针刺(包括头皮针、体针、电针、腕踝针、俞募穴速刺、揿针等)的操作及应用,灸法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中成药的应用、中药配合康复治疗,中药熏洗的方法及应用等。规范了推拿、针刺及灸法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规范了中药治疗及熏洗的分型辨证治疗,对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揿针治疗癌症相关性失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系统评价揿针治疗癌症相关性失眠(cancer-related insomnia,C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揿针治疗CRI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篇,共计5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揿针治疗可显著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MD=-2.31,95%CI(-2.84,-1.78),P<0.00001].同时治疗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揿针治疗CRI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RR=0.38,95%CI(0.26,0.57),P<0.00001],且在每日1~3次的中频次刺激下,可通过延长疗程来提高疗效[12 d:MD=-2.17,95%CI(-3.75,-0.59);28 d:MD=-2.41,95%CI(-3.15,-1.66)];在达到或超过15 d的较长疗程治疗下,每日1~3次的中频次刺激比低于每日1次的低频次刺激疗效显著[中频次:MD=-2.41,95%CI(-3.15,-1.66);低频次:MD=-1.50,95%CI(-3.38,0.38)].安全性方面,有2篇文献报道轻微不良反应,1篇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不明,其余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 揿针治疗可显著改善CRI患者睡眠,在提高睡眠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消炎与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6 d.治疗6 d后,评价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显效率为36.00%(18/50),对照组为14.00%(7/50),常规组为4.00%(2/5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50/50),对照组为100.00%(50/50),常规组为96.00%(48/50).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6、12、24、48 h,3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NE、5-HT、CGRP、SP、β-E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NE、5-HT、CGRP、SP、β-E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血清5-HT、CGRP、NE、SP、β-E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16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观察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PSD患者采用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穴取金津、玉液,双侧翳风和夹廉泉.金津、玉液穴点刺出血;双侧翳风向喉结方向深刺约50 mm;电揿针刺激两侧夹廉泉穴,刺激参数为1 Hz连续波,电刺激时间30 min,电揿针结束后揿针留针18 h.以上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时间参数和改良式钡剂吞咽障碍量表(MBSImP)、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ASA)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VFSS吞咽启动时间、舌骨运动时间和咽运送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01),MBSImP和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MAS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0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揿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PSD能有效缩短患者舌骨运动时间和咽运送时间,改善PSD患者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34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观察"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34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治疗."调神"即揿针治疗,选取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肾,双侧耳穴交替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疏通"即电针治疗,穴取关元、中极、双侧三阴交,每次30 min,每日 1 次;"固本"即隔姜灸,于T1-L5 水平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施灸,每次30 min,每日1次,均治疗 1 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期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时间(Vt)、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残余尿(RUV)]、排尿情况(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BSS),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Qmax、Qave、Vt、Pdet-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RUV、日均漏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NB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4.1%(32/34).结论:"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难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盆底超声评估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分析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其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宁波市中医院治疗的11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实验组应用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超声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DWT)、膀胱尿道后角(RVA)及尿道倾斜角(UTA),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BND)、RVA、尿道旋转角(URA),统计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及DWT、R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T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时,其BND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RVA和U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为87.27%(48/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0%(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2,P=0.019).结论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疗效更佳,更有利于降低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且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其康复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观察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5 例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联合组,每组 35例.对照A组采取揿针治疗,对照B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联合组采用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 3 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各功能区(A~E 区)评分、步态各项指标(步长、步速、步宽)、平衡控制能力各项指标(躯干前后标准差、躯干左右标准差及躯干总标准差)、表面肌电信号各项指标[内收肌及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及儿科生活质量量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PedsQL)各项评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3 组临床疗效.结果 3 组治疗前后GMFM-88 各功能区评分、步态各项指标、平衡控制能力各项指标、表面肌电信号各项指标及 PedsQL 各项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GMFM-88 各功能区评分及步长、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步宽及表面肌电信号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对照B组治疗后平衡控制能力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A组,PedsQL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 74.3%和对照B组的 6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疗效确切,可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改善患者步态,提高粗大运动及平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针刺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7个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为建库至2022 年 11 月 10 日.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应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应用Stata 16.0进行回归分析及偏倚风险分析,采用TSA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2 629例患者.干预措施包括手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温针、揿针.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可缩短患者术后首次耐受流质饮食时间(MD=-13.70,95%CI=[-17.94,-9.46],P<0.000 01)、首次排便时间(MD=-18.20,95%CI=[-22.62,-13.78],P<0.000 01)、首次排气时间(MD=-16.31,95%CI=[-20.32,-12.31],P<0.000 01)、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MD=-11.91,95%CI=[-14.01,-9.81],P<0.000 01)、住院天数(MD=-1.49,95%CI=[-2.27,-0.70],P=0.000 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类型、文献质量及针刺次数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偏倚分析显示可能存在一定发表偏倚风险.试验序贯分析显示研究已满足所需病例数,结论可靠.结论:针刺治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有效恢复措施,未来仍需要大样本量及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比较不同针刺方法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