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早期识别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产科急症,其早期识别、进入重症医学科前的紧急干预和产科处理是产科医生需要重视及关注的临床问题。妊娠和产褥期生理性变化使得脓毒症临床特征不易被识别。对于可能的脓毒症,可使用简单的床边筛查工具进行早期识别。如果脓毒症筛查呈阳性,怀疑或存在感染证据时,无论是否发热,需进一步评估器官损伤的证据进行脓毒症诊断。识别脓毒症后的1 h内启动集束化治疗:疑似或确诊脓毒症的孕产妇,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血液、尿液、呼吸道及其他部位体液)和血清乳酸水平测定;最好在1 h内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建议在脓毒症并发低血压或器官灌注不足时尽早给予1~2 L晶体溶液进行液体复苏;尽管进行了液体复苏,但仍伴有持续低血压和/或灌注不足,建议使用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当怀疑或确诊脓毒症时,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有效控制感染源。不建议仅以脓毒症为唯一指征而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应依据产科指征,根据孕周、母体及胎儿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考虑。若明确存在宫内感染,应立即终止妊娠。剖宫产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施行椎管内麻醉是相对禁忌。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的诊疗应在遵循指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胎盘特异性基因8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联合检测用于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胎盘特异性基因8(PLAC8)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2G7)联合检测在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189例发热疑似感染患者,根据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分为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并根据诊断标准进一步筛选出脓毒症患者和非感染性SIRS患者。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PLAC8与PLA2G7的mRNA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非感染性SIRS组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以及PLA2G7与PLAC8的循环阈值(Ct值)的差值[即(PLA2G7-PLAC8)ΔCt值]。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PLA2G7-PLAC8)ΔCt值对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189例发热疑似感染患者中,非感染患者80例,其中非感染性SIRS患者51例;感染患者109例,其中脓毒症患者53例。非感染性SIRS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CRP、IL-6、降钙素原和SOFA评分均低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70、-3.11、-2.16、-3.76、-2.33,均 P<0.05)。非感染性SIRS组(PLA2G7-PLAC8)ΔCt值为4.38(1.41),低于脓毒症组的8.1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93.50, P<0.001)。(PLA2G7-PLAC8)ΔCt值鉴别诊断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59,最佳截断值为5.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71.9%,其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AUROC为0.9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和70.6%。 结论:外周血(PLA2G7-PLAC8)ΔCt值对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尤其是与降钙素原联合使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维生素C治疗脓毒性休克: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在脓毒性休克中,维生素C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组织损伤。先前已有多个团队进行过研究,但其数据结果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在该试验中,研究人员将符合以下条件的成人患者随机分配至静脉输注(静注)维生素C(剂量为50 mg/kg)或配对安慰剂组,给药方案为每6 h 1次,至96 h,入组条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不超过24 h,经证实或疑似感染为主要诊断,正接受血管升压药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28 d内死亡或持续器官功能不全(定义为使用血管升压药、有创机械通气、新使用肾脏替代治疗)组成的复合指标。结果显示,总共有872例患者被随机分组(维生素C组435例,安慰剂组437例)。维生素C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44.5%(191/429)和38.5%(167/434)患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21,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为1.04~1.40; P=0.01〕。28 d时,维生素C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5.4%(152/429)和31.6%(137/434)患者死亡( HR=1.17,95% CI为0.98~1.40),分别有9.1%(39/429)和6.9%(30/434)患者存在持续器官功能不全( HR=1.30,95% CI为0.83~2.05)。在器官功能不全评分、生物标志物、6个月生存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3级急性肾损伤、低血糖发作等指标方面,两组间结果相似。维生素C组有1例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发作,1例发生严重过敏事件。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ICU中正接受血管升压药治疗的脓毒症成人患者中,与使用安慰剂相比,接受静注维生素C治疗的患者28 d内死亡或持续器官功能不全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儿童脓毒症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是PICU常见的危重症,其预后评估研究一直是儿童重症研究中的难点。2016年脓毒症3.0定义脓毒症为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失控,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以致危及生命。其诊断标准改为感染/疑似感染患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基线升高≥2分。然而,该指南主要针对成人。鉴于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应运而生。目前儿童脓毒症定义仍未像成人脓毒症更新至器官功能障碍的版本,pSOFA尚未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pSOFA的背景、内容和应用,并与其他评分系统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优劣和适用范围,最后总结pSOFA在儿童脓毒症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联合qSOFA评分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诊断脓毒症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价值。方法: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病房的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中途放弃治疗、入院后3 d内死亡患者。记录感染前48 h内至发病后24 h的基本生命体征、实验室化验结果、AGI分级情况,根据患者是否诊断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将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诊断模型A(qSOFA)、模型B(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以及模型C(多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参数)。在验证组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果,绘制校准曲线评价一致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净效益,并绘制各预测模型诊断的列线图。结果:共2 553例患者纳入研究,建模组1 789例,验证组76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共326例患者发生了脓毒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感染源、体温、心率、呼吸急促、意识改变、严重水肿、高血糖、白细胞数量、CRP、PCT、低血压、低氧、急性少尿、凝血功能异常、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充盈受损或皮肤花斑、AGI分级及qSOFA对脓毒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OR=1.027, P<0.01),感染源( OR=2.809, P=0.03),低血压( OR=35.449, P<0.01)、低氧血症( OR=57.018, P<0.01),AGI分级( OR=19.313, P<0.01)。ROC分析显示建模组中模型A、B、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944,0.971,敏感度分别为63.9%,89.5%,97.5%,特异度分别为90.8%,90.3%,88.1%,验证组中,模型A、B、C的AUC为0.832,0.975,0.980,敏感度分别为72.7%,90.9%,96.6%,特异度分别为92.2%,94.5%,92.8%。模型B、模型C的AUC明显大于模型A( P<0.01),而在验证组之间B、C( P=0.684)。模型A在验证组中的校准度较差,精确性低,有漏诊脓毒症的风险( P=0.04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B及模型C的净效益优于模型A。 结论: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和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诊断及对临床决策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疑似脓毒症、同时行mNGS及血培养检测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mNGS检出病原是否受抗菌药物影响及对临床治疗和管理的影响。结果:共收治35例疑似脓毒症、同时行mNGS和血培养检查的患儿,确诊脓毒症24例,其中病原体阳性12例(mNGS+血培养阳性3例,仅mNGS阳性8例,仅血培养阳性1例),确诊脓毒症新生儿中mNGS病原检出率高于血培养检出率(45.8%比16.7%, P=0.049),mNGS和血培养一致性为74.3%。21例(60.0%)检测前使用过抗菌药物,14例未使用过抗菌药物,检测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mNGS和血培养的病原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4/21)比4.8%(1/21), P=0.343;28.6%(4/14)比21.4%(3/14), P=1.000)。8.6%的患儿因mNGS结果调整了临床用药。 结论:mNGS可提高新生儿脓毒症病原检出率,与血培养有较好的一致性,值得应用于新生儿脓毒症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线粒体相关蛋白FAHD1和GDF-15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线粒体相关蛋白延胡索酰乙酰乙酸酯水解酶结构域含蛋白1(FAHD1)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一项基于脓毒症的早期预警及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的"脓毒症全过程预警及诊治管理数据库"中,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纳入的疑似感染的成人患者。分析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基础生命体征信息及确诊时主要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利用保存的血清样本,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AHD1和GDF-15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诊断中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入选132例患者,其中脓毒症76例,非脓毒症56例。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心率加快(次/min:116.4±17.8比97.4±19.1),平均动脉压(MAP)、血小板计数(PLT)、动脉血氧分压(PaO 2)显著降低〔MAP(mmHg,1 mmHg=0.133 kPa):65.8±9.7比74.7±10.3,PLT(×10 9/L):120(69,204)比163(117,239),PaO 2(mmHg):83.0(66.6,108.0)比108.0(84.4,130.0),均 P<0.05〕,直接胆红素(DBil)、血肌酐(SCr)、血乳酸(Lac)、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升高〔DBil(μmol/L):13.00(5.55,55.31)比6.20(2.20,21.90),SCr(μmol/L):118.00(70.00,191.73)比77.20(59.65,110.86),Lac(mmol/L):2.90(1.50,4.10)比1.90(1.20,2.80),APACHEⅡ(分):20.0(16.0,25.0)比16.0(10.0,21.0),SOFA(分):12.0(8.0,16.0)比8.0(5.0,13.0),均 P<0.05〕。此外,脓毒症组血清FAHD1、GDF-15、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FAHD1(μg/L):3.96(2.25,5.92)比2.47(1.03,3.54),GDF-15(μg/L):8.46(4.37,19.68)比4.32(1.74,10.39),PCT(μg/L):3.79(1.37,11.32)比0.42(0.12,2.14),CRP(mg/L):154.43(61.33,283.20)比65.95(28.15,144.69),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AHD1〔优势比( OR)=1.13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45~1.234〕、GDF-15( OR=1.090,95% CI为1.029~1.155)和CRP( OR=1.007,95% CI为1.002~1.011)均是脓毒症诊断的风险因素(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脓毒症诊断中,血清线粒体相关蛋白FAHD1和GDF-15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95% CI为0.641~0.802)、0.677(95% CI为0.588~0.757),经典感染指标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767(95% CI为0.683~0.837)、0.680(95% CI为0.591~0.760),线粒体相关蛋白与经典感染指标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HD1、GDF-15、PCT与CRP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809(95% CI为0.730~0.874),其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0.00%。 结论:线粒体相关蛋白FAHD1和GDF-15在脓毒症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与PCT、CRP指标联合诊断效能会提高,可为脓毒症诊断标志物的筛查提供试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于改善儿童脓毒症诊治质量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儿童脓毒症诊断长期以来采用2005年国际儿童脓毒症共识会议制定的标准 [1],但以感染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核心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并不能有效识别具有重症风险的患儿。2024年1月,JAMA杂志刊登了危重病学会制订的新的儿童脓毒症诊断标准 [2],即对疑似感染的儿童若Phoenix评分≥2分,可诊断为脓毒症。这表明感染基础上需合并呼吸、循环、凝血和(或)神经系统危及生命的功能障碍才符合儿童脓毒症诊断。新标准将有助于全球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评估与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脓毒症患者胃镜下改良Lanza评分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胃黏膜改良Lanza评分(modified Lanza score,ML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60岁以上且因疑似消化道出血而行胃镜检查的5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胃镜检查后28 d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 n=32)与存活组( n=18),采用MLS系统对患者胃黏膜进行评分,分析MLS≥1分患者病死率;并将患者分为MLS=0~2分( n=23,即病灶范围<2个胃域)与MLS=3~5分( n=27,即病灶范围≥2个胃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MLS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及病死率的关系,分析MLS得分与病死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5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中,伴有胃黏膜病变即MLS≥1分的患者占68.00%(34/50),其中死亡组中MLS≥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中MLS≥1分的患者比例[84.38%(27/32)比38.89%(7/18), χ 2=10.593, P<0.001]。MLS=3~5分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高于MLS=0~2分组[(26.09±6.47)分比(18.57±7.66)分, t=3.527, P=0.001],且前者病死率高于后者[85.19%(23/27)比39.13%(9/23), χ 2=11.434,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LS得分与病死率显著相关( r=0.886, 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LS=4~5分是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7.055,95% CI:1.387~209.744, P=0.027)。 结论:MLS用于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判断的敏感度较为理想,胃黏膜病变≥2个胃域显著增加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qSOFA评分对不同年龄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对不同年龄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就诊的1 529例疑似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所有患者的qSOFA评分,回顾其诊治经过,以Sepsis-3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为脓毒症,并将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前期组(60~74岁)、老年组(75~89岁)和长寿组(≥90岁)。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疗情况。统计患者qSOFA评分的分布,计算不同qSOFA评分在不同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在不同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1 529例疑似感染患者中,青年组67例,中年组129例,老年前期组465例,老年组778例,长寿组90例。不同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血乳酸(Lac)、总胆红素(TBil)、肌酐(Cr)、qSOFA评分和SOFA评分较基础值的增加值(ΔSO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以qSOFA评分为1分的患者最多,且脓毒症患者比例较大;进一步分析显示,qSOFA评分≥1分在各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脓毒症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在青年组患者中敏感度为84.4%,特异度最高(为74.3%);qSOFA评分≥2分时诊断脓毒症的特异度均较高(均>97%),但其敏感度均较低(均<44%);qSOFA评分为3分者全部为脓毒症患者,在各年龄段的阳性预测值均为100%。ROC曲线分析显示,qSOFA评分在所有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95%可信区间(95% CI)为0.747~0.794〕;当最佳截断值为0.5分时,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45.6%。在各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qSOFA评分在青年组及长寿组诊断脓毒症的准确性相对较高,AUC(95% CI)分别为0.825(0.724~0.927)和0.837(0.756~0.917);当最佳截断值为0.5分时,敏感度分别为84.4%、92.2%,特异度分别为74.3%、56.4%。 结论:qSOFA评分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在年龄<45岁及≥90岁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脓毒症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用qSOFA评分≥2分来筛查疑似感染患者是否存在脓毒症易引起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