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融合术患者首次离床活动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调查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现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例腰椎融合术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首次离床活动情况等.结果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中32例(15.8%)进行了早期离床活动,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术后(44.0 士 4.2)h;术后24 h内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改变量、白蛋白改变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恐动症评分是腰椎融合术患者首次离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首次离床活动比例较低,医护人员须重点关注其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腰椎融合术患者离床活动方案,改善患者活动现况,促进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自我管理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LM)不仅危害母亲的身心健康,且与新生儿/婴儿获得乳汁的持续与否密不可分.因多发于产褥期,LM患者遭受乳汁淤积的痛苦被放大,患者自报告其疼痛程度甚至较分娩更为强烈[1].若多次复发,患者将对哺乳产生恐惧[1],LM也被视为母乳喂养中断的第三大原因[2].患者经历的母乳喂养困难作为中介因素,可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3].在世界范围内,LM患病率约为2.5%~40.0%[4],复发率约为8.5%[5].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推行,LM患者或将成为一个庞大群体.自我管理是患者通过保持或促进自身健康,监管疾病症状,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并坚持治疗的一种健康行为,包括疾病管理、角色管理及情感管理[6].高质量的自我管理能够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帮助乳汁淤积期的轻症患者实现自我治愈,但此过程中患者的复杂体验将影响自我管理效果[7].现有质性研究多注重LM患者的患病经历[1,8,9],忽视了自我管理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因此,本研究对LM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化访谈,旨在深入挖掘其患病期间的真实体验,分析问题所在,为完善或制订LM自我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强化认知干预对胆管癌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强化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强化认知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6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强化认知干预应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强化认知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及状态,而且还能提升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能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患者术后康复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灾难化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及体验,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疼痛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21年2—3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例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感受和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疼痛恐惧、对疼痛的持续负面思考、感知无法应对疼痛、情感期待、期待中医护理技术。结论:混合痔术后患者在疼痛体验方面存在诸多负担和需求,医护人员须建立完善的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体系,针对患者疼痛灾难化体验,纠正其对疼痛管理的认知水平,满足患者缓解疼痛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情感和家庭支持系统,提高其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现状,明确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改善运动恐惧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初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9例患者,其中97例患者存在运动恐惧,占44.3%(97/2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跌倒恐惧、家庭关怀度、疼痛灾难化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重要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月收入水平较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晚、存在跌倒恐惧的患者,同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重视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以减少或避免运动恐惧的发生,使患者从早期下床活动中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文版Orebro骨骼肌肉疼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验Orebro骨骼肌肉疼痛问卷(OMPQ)在急性与亚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参考Beaton跨文化翻译指南对OMPQ问卷进行汉化。选取186例急性或亚急性腰痛患者,采用编译后的中文版OMPQ问卷进行评价。使用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评价问卷的信度,使用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预测效度评价问卷的效度。结果:中文版OMPQ问卷的Cronbach′s α=0.804,ICC=0.833(95%CI为0.683~0.915),条目水平内容效度I-CVI范围是0.86~1.00,量表水平平均内容效度S-CVI/Ave=0.99。OMPQ问卷与恐惧回避信念问卷(FABQ)、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MD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等效标问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551、0.646、0.586。OMPQ问卷预测腰痛患者6个月后疼痛情况、功能障碍、病假缺勤至少1 d、病假缺勤30 d以上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1(95%CI为0.668~0.814)、0.723(95%CI为0.650~0.797)、0.810(95%CI为0.749~0.871)、0.809(95%CI为0.725~0.892)。结论:中文版OMPQ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评估腰痛患者的社会心理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期口腔正畸依从性心理特点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青少年期口腔正畸依从性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在依从性评估量表的借助下,将青岛市口腔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口腔正畸青少年期96例,分为治疗依从性好组和治疗依从性差组,每组48例,通过系统调查问卷方法对两组患儿临床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青少年期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好者心理恐惧(30.48±3.95)分、治疗依从性偏差者心理恐惧(46.73±4.35)分;性别、主要照看者文化水平、居住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自我保健教育经验、疼痛评估(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自我保健教育经验、VAS等均为影响口腔正畸患者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其中疼痛为危险因素,年龄、自我保健教育经验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护理人员应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口腔健康宣教、疼痛纾解等干预,提高患儿及其家属自身临床依从配合度,规范患儿日常口腔保健行为的专业性,降低疼痛对患儿的刺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速病人自控镇痛智能化临床应用研究的进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国麻醉与镇痛的发展,从华陀时期开始算起,已经有1 800多年的历史。西方则是1846年10月16日,Dr.Morton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圆型阶梯教室首次公开演示乙醚麻醉成功,拉开了现代麻醉科学发展的序幕,标志着手术摆脱了恐惧、科学战胜了疼痛、病人得到了尊严,标志着现代麻醉科学的开始。疼痛是一种自我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最大特点就是个体差异大,疼痛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谁都怕痛,尤其是创伤性手术后应激反应明显增高的情况下,疼痛更加明显。在现代麻醉学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急性疼痛治疗——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也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跑步机与平地步态训练对下肢烧伤患者影响的配对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研究旨在对比2种不同的的步态训练对下肢烧伤患者的步态对称性、运动功能和恐动症的影响。将28例烧伤患者根据烧伤部位、年龄、性别匹配后分为2组,地面组患者(14例)在常规烧伤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平地步态训练,跑步机组患者(14 例)在常规烧伤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跑步机步态训练,每周训练5 d,在患者入院时开始进行训练,直至出院。采用GAITRite步态分析仪、计时起立-行走(TUG)测试、恐动症Tampa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评估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恐动症和疼痛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近;训练后,跑步机组患者恐动症评分和TUG评分的变化均明显高于地面组(P 值分别为0.01、0.02)。在组内比较中,地面组患者训练前后步长(P=0.004)、转动(P=0.006)、站姿(P=0.008)、步行速度(P=0.001)、步频(P=0.001)、TUG评分(P=0.001)、恐动症评分(P=0.001)和疼痛评分(P=0.001)均差异明显;跑步机组患者训练前后的步长(P=0.01)、转动(P=0.01)、站姿(P=0.02)、步行速度(P=0.001)、步频(P=0.001)、TUG 评分(P=0.001)、恐动症评分(P=0.001)和疼痛评分(P=0.001)均差异明显。研究表明,跑步机训练和平地步态训练均能有效改善下肢烧伤患者步行速度、步频以及步态对称性,但跑步机训练在改善下肢烧伤患者步行能力和降低运动恐惧水平方面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与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0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初产妇均实施程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时给予硬膜外靶向会阴神经与骶神经镇痛,对照组给予单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局部麻醉方法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娩恐惧量表(childbirth attitudes questionnaire,CAQ)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以及母婴结局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前,两组产妇CA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EPDS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镇痛后,观察组在产妇胎儿娩出、会阴缝合以及产后2 h的VAS评分[(4.16±1.43)分,(2.76±1.55)分,(1.38±1.05)分]均低于对照组[(5.12±1.59)分,(3.74±1.31)分,(2.38±1.07)分]( t=3.175,3.424,4.729,均 P<0.05)。产后42 d,观察组CAQ评分总分[(31.12±2.85)分,(34.40±2.97)分]、对分娩时失去控制的恐惧维度[(6.82±1.30)分,(9.16±1.56)分]、对疼痛伤害的恐惧维度[(8.22±1.31)分,(9.32±1.27)分]、EPDS [(6.74±2.35)分,(9.20±2.11)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32.50(22.75,46.25)min,40.00(32.75,55.00)min]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以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第二产程靶向镇痛有助于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情绪,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