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中国十九冶集团职工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胆道感染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根据结石的情况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菌种分析仪分离鉴定胆汁中的菌株.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受试者的抗生素使用史,胆汁菌株培养的阳性率、分布情况,胆汁中细菌的耐药情况等.结果 结石初发组55例,复发组50例.与复发组相比,初发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更高(P<0.05).初发组和复发组的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3.6%(46/55)和94.0%(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3,P=0.001).复发组革兰阴性菌为84.0%(36/50),大肠埃希菌为30.0%(15/50)高于初发组的63.6%(13/55)和23.6%(1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原菌分布初发组和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发组相比,病原菌耐药率在复发组中明显增高,耐药性明显增强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5).结论 初发和复发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相似,但复发组的病原菌耐药性高于初发组,临床医生用药应根据患者结石复发情况、耐药实验慎重选择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2021年某三级综合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指导。方法:从本院检验系统中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泌尿道感染患者的4 748例尿标本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4 748例尿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 0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12株(79.14%),革兰阳性菌210株(20.47%),真菌4株(0.39%)。病原菌占比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610株(59.45%)、屎肠球菌81株(7.89%)、粪肠球菌76株(7.41%)、肺炎克雷伯菌60株(5.85%)、彭氏变形菌51株(4.97%);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2%,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屎肠道球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等的耐药率>9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掌握本地区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可降低和控制细菌耐药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后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产后发生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脓毒血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并生产的产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9例产后患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产后脓毒血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呼吸系统,分别占28.28% (28/99)、26.26%(26/99);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占58.59%(58/99),其中以链球菌为主,占23.23%(23/99)。革兰阴性菌占38.38%(38/9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1.31%(3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 OR=2.643,95% CI 1.123 ~ 6.276)、合并生殖道感染( OR=7.542,95% CI 3.571 ~ 15.959)、阴道试产(转剖宫产)( OR=1.218,95% CI 1.008 ~ 1.493)、胎膜早破( OR=1.152,95% CI 1.019 ~ 1.449)、产后出血( OR=1.562,95% CI 1.263 ~ 1.881)及剖宫产分娩( OR=2.074,95% CI 1.442 ~ 2.993)是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影响产后脓毒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转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分娩,针对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防治产后脓毒血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原菌培养阴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病原菌培养阳性脓毒症(CPS)与培养阴性脓毒症(CNS)患者的特征和结局,以了解培养阴性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v0.4(MIMIC-Ⅳv0.4)中筛选出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脓毒症前后24 h内病原菌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CPS组和CN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及医疗操作等。在3个回归模型下,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NS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利用卡方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和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对CN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共8 587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CPS组5 483例,CNS组3 104例。与CPS组相比,CNS组患者年龄更小〔岁:68(56,79)比70(58,8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进行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和使用血管升压素比例更高〔SOFA评分(分):3(2,5)比3(2,4),机械通气:48.61%(1 509/3 104)比39.25%(2 152/5 483),肾脏替代治疗:13.69%(425/3 104)比9.68%(531/5 483),血管升压素:15.79%(490/3 104)比13.44%(737/5 483)〕,且ICU住院时间更长〔d:5(3,10)比3(2,6)〕,住院病死率更高〔25.00%(776/3 104)比18.53%(1 016/5 4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但两组在性别分布、入ICU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多种因素校正后,CNS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 OR)=1.441,95%可信区间(95% CI)为1.273~1.630, P<0.001〕。卡方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对CNS患者住院病死率升高没有显著影响,而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是CN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OR=1.683,95% CI为1.328~2.134, P<0.05),CNS在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及院内死亡中的中介效应显著( Z=5.302, P<0.001),中介效应占比为7.58%。 结论:CNS患者较CPS患者病情更重,预后更差。既往90 d内使用过抗菌药物可能与CNS患者住院病死率升高有关,但并不能完全解释CNS高病死率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 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1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1-2020.1新诊断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的糖尿病患者,均按专科规范行包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手术治疗,共计462例。148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其中89例发生感染,之中的13例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比较淋巴囊肿感染者中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BMI、糖基化血红蛋白、手术切除的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囊肿最大直径及与辅助化疗的相隔时间;分析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和发病后首次血象、发病至引流穿刺的时间及最终转归;分析感染的淋巴囊液病原学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分类变量检验显示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相比,糖基化血红蛋白( P=0.018)、辅助化疗( P=0.014)和囊肿大小(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就诊时11例首发症状仅为轻中度的发热或腹痛;初次血象白细胞总数均在2万以下;从发病至穿刺的时间平均为33 h。13例患者中,有5例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有2例病情反复难以控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脓腔和周围脏器连通;12例患者好转后仅1例对残留的淋巴囊肿预处置,其中4例再发囊肿感染1-2次,之中2例进展为脓毒性休克,1例死亡。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及替加环素均为敏感药物,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50%以上。 结论:血糖控制不佳、化疗和较大的淋巴囊肿(d≥5 cm)是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大多数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及白细胞总数均没有显著的示警意义,导致从感染发生到穿刺引流时间较长,延误处置;早期诊断、及时穿刺引流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治疗效果欠佳时脓腔贯通周围脏器感染的可能性要被考虑。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后,应积极干预处置较大的残留淋巴囊肿,避免再次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降钙素原在AECOPD病原菌分类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96例感染引起的AECOPD患者,根据诱导痰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组,入院后24 h内检测患者PCT并完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间血清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CT水平在鉴别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的效能。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否存在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评估血清PCT、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796例感染引起的AECOPD病原菌培养阳性389例。细菌组与真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80(0.89,3.45) μg/L、0.15(0.06,0.35) μg/L,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水平分别为2.13(1.23,3.98) μg/L、0.77(0.54,1.05) μg/L;而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目组、非发酵菌组及其他革兰阴性菌组的PCT水平分别为3.17(1.73,5.81) μg/L、2.23(1.38,3.80) μg/L、1.25(0.86,2.13) μg/L。细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真菌组( Z=6.19, P<0.05);革兰阴性菌组高于革兰阳性菌组( Z=8.97, P<0.05);肠杆菌目组高于非肠杆菌目组( Z=3.98, P<0.05)。血清PCT判断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的ROC曲线,得到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细菌和真菌组0.56 μg/L(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9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组1.13 μg/L(敏感度为0.78,特异度为0.83);肠杆菌目组与非肠杆菌目组的最佳截断值为3.89 μg/L(敏感度为0.44、特异度为0.81)。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 r=0.62),采用ROC曲线分析PCT、APACHEⅡ评分及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PCT曲线下面积为0.70,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8。 结论:本研究表明,PCT水平可作为鉴别由感染因素引起AECOPD患者病原菌种类的标志物之一,但PCT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APACHEⅡ评分差,不能单独作为AECOPD患者的预后评价指标,联合使用PCT和APACHEⅡ评分相较于单一使用APACHEⅡ评分对预后评估无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人群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 045例中段尿培养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合并疾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共纳入1 045例泌尿系感染患者1 045份标本,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43例,革兰阴性菌为205例,真菌为97例。老年人群(65岁及以上)625例,占59.81%,老年人群尿培养真菌占比[11.68%(73/625)]为中青年人群(< 65岁)真菌占比[5.17%(24/420)]的2倍。在尿培养阳性结果中,合并糖尿病人群占比最高,为20.96%(219/1 045),其他依次为合并泌尿系统结石[16.08%(168/1 045)]、合并高血压[6.41%(67/1 04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7%(31/1 045)]。结论:尿培养病原菌种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老年人及合并糖尿病人群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存在复杂性,可根据近期尿培养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足患者骨髓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可疑DFO患者60例,入院后行骨活检明确病理学诊断,骨培养确定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此外,取患者创面基底部组织行细菌培养,与骨培养结果做对比。结果:60例患者行骨活检后确诊为DFO。在60例患者中,共有45例患者同时行骨培养及基底部组织培养,两者结果一致的共有24例,占53.3%。骨培养阳性率为55.0%,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最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6株)。骨培养阳性组中糖尿病足病程、白蛋白(ALB)、入院前抗生素使用率低于骨培养阴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骨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HbA 1C、肌酐(C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对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等较敏感。 结论:对可疑DFO患者应及时行骨活检及骨培养明确病原菌,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规范留取骨组织,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中段尿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中段尿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尿路感染发生率,根据尿路感染确诊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感染组采取中段尿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者共32例,感染率为14.55%(32/220),其中共鉴定出43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2.09%(31/43)],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20.93%(9/43)]和真菌[6.98%(3/43)]。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高。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年龄、住院时间、个人尿路感染史、妊娠期性生活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个人尿路感染史、妊娠期有性生活、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30 g/L、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8.5 mmol/L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复杂,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可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