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县级医院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调查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专科建设情况和慢性病管理状况,为提升县域内高血压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9—11月,课题组按照自愿参与原则,纳入我国24个省份的597家县级医院,对医院的高血压专科设置、专业队伍建设以及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制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97家县级医院中,54家(13.5%)设置了独立的高血压专业科室,147家(24.6%)有高血压门诊,143家(24.0%)有高血压病床,294家(49.2%)有高血压专科团队;431家(72.2%)医院的门诊有高血压诊治流程,454家(76.0%)病房内有高血压诊治流程,535家(89.6%)的医院有高血压转诊流程;473家(79.2%)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建立了县域医疗共同体,其中紧密型167个;97.7%的医院配备基本的高血压危险分层筛查项目,63.8%可进行继发性高血压初筛。结论: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布局基本形成,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应重点加强高血压专业队伍建设,强化高血压诊疗规范化管理,畅通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以提升我国高血压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护士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现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与落实情况的现状,为减少病床相关跌倒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2018年2~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临床护理人员13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对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情况:7个条目的认知度均在30%以下,44.62%的护士完全不知道病床高度的标准,16.15%的护士十分清楚床垫的要求,27.69%的护士十分清楚病床之间距离,24.62%的护士十分清楚易致跌倒的药物因素;自测预防病床相关跌倒的24项措施中,75%能够完全做到即优良者有三项,分别是指导患者勿跨越床档下床(86.15%),发现床档床刹损坏及时维护(82.31%),对高危患者使用床档(75.38%);从未做到的前三项分别是夜间主动拉起床档(36.92%),床边备防滑垫28.46%,上下病床时提供脚蹬(27.69%)。结论: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现状令人担忧,在自测落实措施方面未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建议护理管理者重视护理人员对病床跌倒风险相关知识的需求,将病床安全评估纳入跌倒评估的内容中,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日常考核,从而提高护士认知水平,主动落实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保守清创联合病床上自体小皮片和/或微粒皮移植治疗4期压疮七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2017年6月—2018年10月,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7例压疮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75~86岁。共10个无骨外露4期压疮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4 cm~11 cm×9 cm;3个创面伴有潜行腔隙,潜行区域体表投影面积5 cm×3 cm~12 cm×8 cm。入院后进行保守清创治疗持续至皮肤缺损区肉芽组织鲜红、易出血、基底基本平整,于病床上取面积为创面大小1/4~1/2的大腿前侧刃厚皮片,制成微粒皮和/或边长1~3 mm的矩形小皮片,移植于肉芽创面,于术后继续保守治疗。7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3~6周愈合;1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6周潜行区仍残余窦道,患者出院;1个创面经2次移植,于第1次术后8周愈合。1例患者(1个创面)因基础疾病死亡。该方法创伤小、风险低、操作简单,在病床上就可进行,适用于不能进行常规手术、无骨外露的4期压疮创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口腔湿化仪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部分危重患者存在昏迷、张口呼吸或长期留置胃管的问题,由于不能经口饮水,口唇和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引起干裂、溃疡、疼痛、感染等,导致患者不适,加重其心理负担,甚至影响预后。为解决此类问题,嘉兴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口腔湿化仪,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9 2 0066979.0)。新型口腔湿化仪由喷雾装置和固定装置组成。喷雾装置包括壳体和水箱。壳体上设有喷雾口,可喷出纳米水雾;壳体上还设有电筒和电筒开关;壳体外侧壁上设有瞳孔对照图谱,方便医务人员更加快速和精准地评估患者瞳孔情况。固定装置由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组成。壳体可放置在固定架上;可调节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夹具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可弯曲变形。通过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可将壳体方便地安装在患者的病床上,并快速调整至合适位置。本实用新型口腔湿化仪,集喷雾和瞳孔照射于一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对危重患者护理的便利性,缓解了患者的口渴需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多院区公立医院肿瘤科运行效率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分析多院区医院肿瘤科的运行效率,为科室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某三级甲等医院为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多院区公立医院,本研究以其肿瘤科为研究对象,将该科位于不同院区的9个病区作为决策单元。自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肿瘤科2020—202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肿瘤科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决策单元的效率变化情况,并通过投影值分析识别未达到规模报酬固定病区的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选取医务人员总数和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为投入指标,病床使用率、出院人次和病例组合指数为产出指标。结果:2020—2022年肿瘤科超效率值>1的病区分别有0、2、4个,总体效率逐步增高。2022年,S3、S4、S7和S9病区的超效率值分别为1.001、1.005、1.113和1.112,均达到规模报酬固定;其他5个病区的投入冗余率均为0,但存在产出不足,其中S5和S8病区的病床使用率应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提高5%和4%,S1和S8病区的年出院人次应分别增加24%和1%,S2和S6病区的年度病例组合指数应分别增加21%和20%。2020—2021年,肿瘤科的Malmquist指数为0.959,2021—2022年则升至1.030,且各病区的Malmquist指数均>1。结论:通过实施多院区一体化管理,肿瘤科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科室运行效率具有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100例,采用病床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31.48±4.19)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2.32±1.62)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96±1.45)min]、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麻醉中Ramsay评分[(3.69±0.43)分]、麻醉中疼痛评分[(1.96±1.42)分]、术后立即Ramsay评分[(2.11±0.82)分]、术后立即疼痛评分[(2.31±0.43)分]均优于对照组( t=15.623、1.436、5.436,χ 2=5.432, t=1.187、1.528、2.136、2.431,均 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后立即的应激反应(皮质醇、血糖、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风险较大,可延长意识清醒时间,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应激反应,提高麻醉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某医院分院区创伤监护病床数量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严重创伤事件具有突发性、发生率低、无法预测,重症监护病房设置多少重症监护床位数量才能够满足严重创伤救治的临床需求,同时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目前指南并未给出精确建议。为此,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分院区创伤重症监护病床需求数量评估为例,以期提出合理的监护床位数量。方法:提取本院某分院区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的严重创伤患者,统计每日所使用的重症监护床位数量。按照分布概率函数计算99%临床需求下的重症监护床位数量。结果: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共103名严重创伤患者接受了重症监护治疗,年龄(51.47±16.06)岁,年龄范围16~87岁,其中男性74人,女性29人。57人为车祸伤,26人为高处坠落伤,12人为跌倒摔伤,4人为重物砸伤,4人为锐器伤。ISS范围16~50。每日创伤重症监护病床使用数量为0~10张,其分布符合泊松分布。按照概率函数计算,当设置9张创伤重症监护床位时,可以满足99.19%的严重创伤的临床使用需求。结论:在严重创伤事件中,需尽快将患者转运到有空置重症监护床位的医院。对于该分院区而言,设置9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可满足99.19%的严重创伤救治临床需求。由此推论,按照创伤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具备创伤中心的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需要至少9张床位。需要注意,严重创伤事件无法预测,故床位数量需要定期评估,以及时发现临床需求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9年全国病理质量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为掌握各专业医疗质量状况,从2015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质量处每年均组织撰写包括病理在内各专业的全国质量报告。根据2019年抽查的资料完整的3 643家医院病理科质控指标,统计分析如下:(1)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量为0.55,约24.4%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二级医院中,46.3%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2)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为0.46;病理医师与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病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3)各医院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小活检标本诊断及时率及细胞学诊断及时率均在90%以上,同时发现由于工作量大、辅助检查项目多等因素,三级医院的诊断及时率低于二级医院。(4)免疫组织化学室间质控方面,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病理科未参加室间质评的比例分别为35.8%、86.4%及78.2%。(5)开展分子病理检测的三级公立医院中,约76.2%的病理科未参加过室间质评。(6)细胞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和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率均>96%;二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术中快速诊断开展率和平均数量,远远低于三级公立医院。2019年,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共举办了17个全国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的医院数量为2 431家次,专项培训人数12 286人次,发表分子检测指南1个。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制定了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工作量化考核方案,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32个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共开展各种室间质评180项,覆盖医院4 373家次;督导检查下级医院754家,专项质控培训14 869人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坡度调整床垫的设计及其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探讨坡度调整床垫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临床中PICU机械通气患儿维持有效体位的方法。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使用医院统一的儿童病床和传统体位管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适于人体工学的坡度调整床垫进行体位管理;比较2组患儿的舒适度、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体位下滑和非计划性脱管不良事件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2组最终各纳入21例。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31.43 ± 27.01)个月。试验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4.57 ± 24.20)个月。试验组在使用第24、72小时的舒适度评分分别是(13.57 ± 0.93)、(12.52 ± 0.60)分;对照组分别是(16.05 ± 1.72)、(15.81 ± 1.66)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2,8.52,均 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5.43 ± 2.48) d、PICU住院时间为(9.29 ± 3.04) d、体位下滑次数为(7.52 ± 2.06)次,优于对照组的(8.52 ± 4.65) d、(12.71 ± 6.76) d、(14.95 ± 6.8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9、2.12、4.75,均 P<0.05)。试验组非计划性脱管0例次,对照组4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7, P<0.05)。血气分析中,第2天对照组的PaCO 2为(56.90 ± 6.77) mmHg (1 mmHg=0.133 kPa),试验组为(48.67 ± 8.13) mmHg;第3天,对照组的PaO 2、氧合指数、PaCO 2为(91.19 ± 16.27)、(278.19 ± 71.54)、(51.62 ± 4.73) mmHg,试验组为(110.43 ± 21.73)、(347.33 ± 90.95)、(40.24 ± 5.57) mmH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50~51.00,均 P<0.05)。2组血气分析的时间交互、组间交互、时间与组间交互效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62~66.38,均 P<0.05)。 结论:坡度调整床垫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能维持有效体位,改善患儿舒适度,缩短P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体位下滑情况,降低非计划性脱管不良事件风险发生,通过改善换气和通气障碍来提升血气分析指标,该用具可作为体位管理的一种优化选择,有望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为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医院迅速行动落实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的[ 2018 ]477号函,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江西省随即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办公室,制定江西省1、2、3级创伤急救中心评审细则 [1],本院严格按照江西省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改建,新设外科诊查室1间、清创缝合室1间、留观病床10张、抢救床8张、外科病床25张,EICU病床8张、急诊专用手术室(2间),建立直升机停机坪,同时按功能区添置所有相应医疗设备。另外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委员会,院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主任,本人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27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急诊外科医生12名,含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专业,配备急诊科护士56名,医院同时成立急诊科党支部,通过党建全面引领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主要救治流程包括:安装紫云系统,运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 [2],创伤急救中心优先分诊,并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以实体化的急诊外科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团队化救治 [3]。患者到达时,第一时间按照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要求的ABCDE原则进行快速评估和复苏 [4],创伤救治团队快速决策,将患者直接送急诊手术室、急诊EICU或创伤病房。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到离开急诊科过程中的各个诊疗时间节点进行实时记录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