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春芝教授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我国传染病中属于常见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而引起的.HBV属于外感浊毒,可侵袭人体肝脏,肝失疏泄,横逆犯脾,气机郁滞,气血不畅,内生湿、痰、瘀等浊毒,日久形成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苏春芝教授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乙肝肝纤维化病位在肝,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并将乙肝肝纤维化的病机总括为"浊毒蕴肝、肝郁脾虚".强调以化浊解毒、调肝理脾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抗病毒药物与化浊健脾调肝方联合治疗,随证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癌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其中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防治,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迅速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原因,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肝癌筛查刻不容缓。现综述概括总结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关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因素,以及筛查监测手段,进而探讨肝癌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IB-4联合血清PCⅢ、ⅣC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无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2)以及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2)。检测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以及FIB-4指数,根据ROC曲线评价FIB-4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重度肝纤维化组患者FIB-4、血清PCⅢ及ⅣC水平均较轻度肝纤维化组高( p<0.01),FIB-4、血清Ⅲ型前胶原(typeⅢ procdlagen,PCⅢ)及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71.5%,特异性为89.8%。 结论:FIB-4与血清PCⅢ、ⅣC联合诊断HBV相关S2期以上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联合FIB-4和血清PCⅢ、ⅣC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的一种无创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一年集中监测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肝损伤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肝损伤(AHI)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研究设计为集中监测,监测对象为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并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所有患者,但在进行该药致AHI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时,排除患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肝癌或恶性肿瘤肝转移以及用药前肝功能异常者。对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并经主诊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判定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AHI者,由专人另行建立临床档案,并每个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当月应用该药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记录进行复核。监测期结束后,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监测对象的电子病历,记录纳入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用药总剂量,联合用药情况,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检测结果,用药至发生AHI的时间,以及AHI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AHI组和无AH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将组间比较 P<0.2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 OR及其95 %CI。 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71例,其中发生AHI者34例,AHI发生率为12.5%。AHI组与无AHI组(237例)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身高、体重、静脉用药总剂量、联用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抗凝血药物、激素类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HI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占比高于非AHI组[58.8%(20/34)比30.8%(73/237), χ 2=10.358, P=0.001]。2组患者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前ALT、AST、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用药后AHI组患者ALT、AST和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用药前[341(176,1 175)U/L比25(16,31)U/L, P=0.014;439(167,1 586)U/L比36(24,56)U/L, P=0.029;36.0(15.31,42.1)μmol/L比18.6(14.8,22.1)μmol/L, P<0.001],且均明显高于用药后非AHI组( P=0.006, P=0.026, P<0.001)。34例AHI患者中,用药第2、3和5天出现肝功能异常者分别为19、14和1例,均无明显临床体征和症状。诊断AHI后,29例患者停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3例改用利多卡因,2例分别继续用药1和3 d后停药。34例患者均接受保肝对症治疗,32例(94.1%)好转,至出院时25例(78.1%)肝功能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内,7例(21.4%)ALT、AST水平恢复至参考值上限2倍以内,TBil水平在参考值范围内;2例(5.9%)患者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救治后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3种基础疾病、联用≥3种药物是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AHI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209,95 %CI:1.537~6.704, P=0.002; OR=2.437,95 %CI:1.083~5.486, P=0.031; OR=3.172,95 %CI:1.507~6.677, P=0.002)。 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AHI多发生在用药3 d内,起病急,临床体征和症状均不明显,诊断主要依据肝功能检查;冠心病、合并≥3种基础疾病、联用≥3种药物是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AH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戊型肝炎的肝内外临床表现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全球急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HEV感染是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戊型肝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部分戊型肝炎为急性普通型自限性肝炎,临床症状轻微,但在罹患基础性肝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可发生重症化及慢性化,表现为暴发性肝炎乃至肝衰竭,不同慢性肝病背景基础上的HEV感染致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值得关注的HEV感染重症化的临床表型。此外,HEV感染可呈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肝外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膜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冷球蛋白血症及血小板减少症为代表的血液病等。迄今国内外尚无批准专门用于治疗戊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鉴于多数急性戊型肝炎可自发清除,临床上无需特殊治疗,但针对重症或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利巴韦林(RBV)单药治疗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取得一定的抗病毒疗效,亦有小分子化合物联合RBV抗HEV治疗尝试,但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尚显不足。研发新的高效抗HEV药物是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HEV感染重症化及慢性化的临床表型、预警、机制、干预及转归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疫情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收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辽宁省甲肝疫情资料和已有监测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综合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3月辽宁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 460例,较去年同期(871例)上升67.62%。病例主要集中在丹东和大连,2个市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3.35%。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16%,男女性别比为1.92:1;发病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分别占42.88%和32.88%。结论:应该采取健康宣传、漏种儿童及时补种、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的防控体制,降低甲肝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胆道癌栓的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均行手术治疗,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饮酒史、AFP≥200 ng/ml、肿瘤切除联合胆管切开癌栓取出、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病灶数目≥2是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是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九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第九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于2019年3月7日至9日在重庆市召开。本次会议特邀专家60余位,300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就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机制及其防治、新药研发、HBV相关肝细胞癌、肝衰竭、丙型肝炎、罕见少见肝病、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病、终末期肝病、肝性脑病、肝病免疫代谢,以及肝癌靶向药物等热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和总结了临床和基础实践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大多数垂直感染的儿童均无明显症状,但处于罹患慢性病毒性肝炎,并进一步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的高风险中。在过去的20~30年中,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抗病毒药物的不断研发,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取得长足进展。然而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对其诊断及抗病毒治疗仍需仔细判断及评估。现围绕儿童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中的难点总结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伴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重叠综合征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方案治疗,后因肝功能异常波动、乏力加重就诊,确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启动12周的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于第12、24周复查HC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确认治愈后再次针对PBC-AIH重叠综合征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现情况良好。本例报道为PBC-AIH重叠综合征伴发其他病毒性肝炎的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