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RETTSChina的急诊预检分诊现状与改进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诊预检分诊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的急危重程度进行优先顺序的分级与分流[1-3].目前国内急诊预检分诊尚未统一,各具特色[4].快速急诊预检分诊处置系统(rapid emergency triage and treatment system,RETTS)是瑞典的急诊预检分诊知识库[5-7].作者团队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汉化修订,最终形成的RETTSChina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为五级分诊系统,包括三部分,生命体征评估、ESS评估、护士经验校对[8].与国内外常用分诊系统相比,该系统整合信息全面,同时提供相应合并症状或疾病的平行评估,更准确地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分科[9].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RETTSChina运行现状,并探讨改进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大陵、中渚、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百会向后斜刺,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大都、太白当患者吸气时按照经脉循行的方向针刺进针,呼气时起针;针刺操作时间选巳时(9:00-11:00),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不宁腿严重程度量表(IRL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Ⅰ部分(MDS-UPDRS Ⅰ)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RLSS评分、PSQI评分、PDQ-39评分、MDS-UPDRS 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排螺旋CT在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在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腰痛症状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扫描,于患者L3椎体最长横突水平测定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以及CT值;观察组患者接受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指数(JOA)评估,其中患者依据JOA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患者一般资料及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结果 依据JOA评分,评分在17~23分之间27患者纳入为轻度组,评分在8~17分的20例患者纳入为中度组,评分≤8分的13例患者纳入为重度组.不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患者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及CT值均存在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CT值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CT值为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下的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与腰痛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湿热证患者血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KD湿热证患者,最终完成6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KD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证候疗效,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微炎症、营养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水平,eGF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lb、PA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Alb、PAB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营养不良状态,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icroRNA-21表达水平,靶向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气火并治探讨恶性肿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可激活抗肿瘤相关免疫,但同时还可引起非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认为ICIs生理情况下可归属于中医学补益剂,发挥温阳益气之效,但免疫应答过激时,ICIs则演变成病理之壮火,对机体具有破坏性.结合免疫治疗不同时期和症状发作程度,将irAEs分为症状发作期(壮火食气耗精)和治疗间歇期(伏火散气势危)两阶段,其中阳动为实火致皮肤、口腔黏膜毒性,气郁化火致胃肠毒性,气闭生火致心脏毒性,气阴两虚致火表现为ICIs相关糖尿病.提出"气火并治"为治疗irAEs的总原则,发作期泻火降气祛药毒以除实火,升阳散火透药毒使火郁发之,通阳行气截药毒使火闭可畅,培气清火制药毒以散虚火,从而达到清壮火、解药毒、缓急症之效;间歇期力图微微生火以温阳气、阻伏火、防复燃,最终通过恢复人体生理之"气"与"阳"的平衡以防治irAEs,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虎骨粉口服治疗.持续治疗5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MMP-3、TIMP-1、IL-1β及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总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MMP-3、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液TIMP-1、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MMP-3、IL-1β水平,升高TIMP-1、TGF-β1的水平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房分流术研究进展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虽然心力衰竭(心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心衰患者整体仍预后较差.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左心房压升高和肺淤血,既往研究表明降低左心房压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因此左心系统超负荷可能是心衰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心房分流术旨在制造一定程度稳定可控的左向右心内分流,将心衰患者失代偿的左心容量和压力负荷恢复至代偿状态,从而改善心衰症状及预后,目前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已有数据表明心房分流术可降低心衰患者静息或运动时左心房压,改善肺淤血,提高患者活动耐量和临床心功能,但尚无研究证实其可以改善心衰再入院和死亡等临床终点事件.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筛选能从心房分流术中获益的心衰患者,明确心衰病因、右心功能和肺血管阻力可逆性的评估以及依据射血分数的心衰分型可能是筛选患者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核心症状群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群,为医护人员开展个体化、精准化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2月-2024年1月便利抽取河北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4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收集资料.探索性因子析取症状群,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并通过分层回归明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的症状群,确定核心症状群.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83.5%)、担忧(80.6%)、恶心(75.7%),最严重的症状是疼痛(2.29±0.05),其次是恶心(1.93±0.06)、担忧(1.72±0.06).探索性因子分析出5个症状群,分别是病感症状群、功能障碍症状群、精神情绪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832%.症状网络中预期影响值最大的症状为疼痛(rs=1.17).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感症状群的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最大(β=-4.677,95%CI:-5.224~-4.131,P<0.001),对模型解释度为46.5%.结论 病感症状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核心症状群,医护人员可基于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开展症状管理,进一步提高症状管理的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云南女性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建立针对云南省多民族人群的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并识别预测因子.方法 于云南省某多民族聚居县对处于产后42天~1年的女性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进行产后抑郁筛查.以是否存在产后抑郁症状(EPDS ≥9分)为结局指标,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纳入人口经济学、社会心理学、产科学、新生儿、配偶及家庭、其他特征因素共52个影响因素,在训练集上构建云南多民族人群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该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分析的女性为459名,产后抑郁检出率为11.55%,其中汉族7.56%、壮族13.94%、其他少数民族13.92%.重要性评分位于前14的变量为:焦虑、既往不良情绪史、夫妻感情、家人支持水平、照顾新生儿身心疲惫、妊娠风险分级、母婴同室、喂养模式、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夜间照顾新生儿次数、民族、孕次、年龄.该模型准确率为92.74%,特异度为95.50%,灵敏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64.29%,阴性预测值为96.36%,AUC值为0.925.同时,分别以汉族、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群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稳定性好.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云南多民族人群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良好,可用于预测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产后抑郁风险因子,从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轨迹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纵向变化轨迹,分析心理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及炎症因子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纵向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周(T1)、术后3个月(T3)、术后6个月(T4)、术后9个月及术后12个月(T5)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调查患者5个时间点的PTSD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采用LCGM方法将19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PTSD的变化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PTSD低水平组(占41%)、PTSD下降组(占33%)、PTSD进展组(占26%);选择PTSD低水平组作为参考类别,采用逐步进入法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下尿路不适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下降组,炎症因子(IL-6、TNF)、恐惧疾病进展及侵入性认知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进展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PTSD存在异质性,有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尤其应重视初始分值较低的PTSD进展组.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术后早期的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重视心理因素如恐惧疾病进展、侵入性认知及炎症因子对PTSD轨迹的预测作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术后PTSD慢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