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损毁下丘脑腹内侧核与弓状核致大鼠肥胖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两点法电损毁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弓状核构建下丘脑性肥胖大鼠模型。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使用1根25 GA(0.45 mm)实心铁针,针体涂上绝缘层,尖端暴露0.5 mm导电区域,参照大鼠图谱在立体定向仪下以(AP:-2.6 mm,ML:±0.6 mm,DV:-9.6 mm)为坐标,1.5 mA电流持续通电25 s,损毁SD大鼠的双侧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VMH)和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实验期间规律记录两组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饮水量,术后28 d处死大鼠,检测肾周脂肪质量变化、体长距离,HE染色检测肝脏、脂肪组织变化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体质量[(427.5±17.7) g]、体质量增长[(208.5±14.8) g]较对照组体质量[(349.2±17.7) g]、体质量增长[(136.2±21.4) g]显著增加( t=7.661、6.806,均 P<0.001)。(2)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日摄食量[(44.2±6.6) g]较对照组大鼠[(23.0±3.6) g]显著增加( t=6.918, P<0.001),但模型组大鼠日饮水量[(37.5±12.1) ml]与对照组[(35.0±11.8)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61, P=0.726)。(3)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肾周脂肪质量[(13.4±2.7) g]较对照组大鼠[(6.3±0.9) g]增加( t=4.250, P<0.05),模型组大鼠体长[(21.8±0.4) cm]较对照组大鼠[(23.4±0.2) cm]减少( t=-6.788, P<0.01),模型组大鼠Lee指数(348.9±8.5)较对照组大鼠(305.5±4.3)显著增加( t=7.898, P<0.01)。(4)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含量[(8 324.10±159.00) μg/L]较对照组大鼠[(2 705.31±407.10)μg/L]显著增加( t=25.712, P<0.001),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us area,LHA)LEPR蛋白表达量(1.3±0.1)较对照组大鼠(0.9±0.1)显著增加( t=4.932, P<0.01)。 结论:两点法电损毁SD大鼠的双侧VMH和ARC可构建下丘脑性肥胖大鼠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瘦素抵抗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正不断增加。肥胖者高胰岛素血症出现的同时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高,而机体对瘦素的反应减弱,引发了人们对于"瘦素抵抗"的关注。在前期的研究中,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血清瘦素水平与瘦素受体的表达。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瘦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因此,本文就目前瘦素抵抗发生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瘦素抵抗最新治疗措施作简要阐述。随着瘦素抵抗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增加瘦素敏感性将成为肥胖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83届年会会议纪要(一)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23年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Banting奖授予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席教授,慕尼黑亥姆霍兹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国亥姆霍兹公司协会副主席Matthias H. Tsch?p教授,以表彰他在糖尿病和肥胖研究领域取得的开创性发现。Matthias H. Tsch?p教授于1993年开始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担任医学科学家(physician-scientist),在那里他遇到了不少与肥胖及其并发症作斗争的患者,当时肥胖还没有任何合适的治疗方案。受饱腹感激素(satiety hormone)——瘦素发现的启发,Matthias H. Tsch?p教授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致力于寻找治疗肥胖的方法。2000年,他首次确认了胃饥饿素(ghrelin)是唯一一种循环饥饿激素,且该激素在大脑中的作用可促进肥胖。基于对胃饥饿素、肠道激素和大脑回路的研究,Matthias H. Tsch?p教授和他的合作伙伴Richard DiMarchi博士提出假设,特定激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会提供安全且前所未有的减重效果,从而逆转肥胖。他们开创了一系列单分子疗法(single-molecule therapeutics),通过同时激活两个或更多的激素受体,以达到减重、降糖、降脂的目的。这种新型的双/三受体激动剂包括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和胰高糖素(Glucagon,GCG)受体的激动剂。Matthias H. Tsch?p教授和DiMarchi博士研发的多个新型双/三受体激动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已经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瘦素受体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OBR)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年至2015年90例DLBCL和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组织中OBR和p-AKT的表达;应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检测瘦素对DLBCL细胞株SUDHL4和SUDHL5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瘦素培养后SUDHL4和SUDHL5细胞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OBR和p-AKT在DLBCL中的高表达率为47.7%(43/90)、27.7%(25/90),在20例RLH中均为低表达,OBR和p-AKT在DLBCL和RLH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27)。OBR和p-AKT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结外浸润、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均无关(均 P>0.05)。OBR和p-AKT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532, P<0.05)。瘦素可以提高SUDHL4和SUDHL5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内p-AKT的表达。 结论:瘦素和OBR可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促进DLBCL细胞的增殖,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肥胖是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脂肪因子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瘦素是重要的脂肪因子之一,与瘦素受体结合后不仅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与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及治疗耐药也有相关性。文章综述了瘦素及瘦素受体在乳腺癌中可能的分子机制、表达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一类新近发现的代谢调节因子,主要由肝脏分泌,与靶组织的FGF受体(FGFR)及共受体β-klotho形成的受体复合物结合,发挥减重、降血糖、改善脂代谢以及减少组织炎性反应等作用。实验证实,外源性给予FGF21能够通过诱导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质合成、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增加脂联素水平和改善瘦素抵抗等发挥减重、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胰岛和心肌细胞的作用。目前,基于FGF21的药物研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人FGF21类似物和FGF21受体激动剂两种,已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应用于改善肥胖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有望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白藜芦醇改善高脂诱导老龄小鼠肥厚性肥胖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老龄小鼠肥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将32周龄和4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每天灌胃1次0.3 ml生理盐水;高脂饮食处理组进食高脂饲料(含有21%脂肪和1.25%胆固醇),每天灌胃1次0.3 ml生理盐水;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进食高脂饲料,每天灌胃1次白藜芦醇(22.4 mg/kg,分散于0.3 ml生理盐水中)。12周后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并进行脂肪组织取材及称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浆瘦素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小鼠肥厚性肥胖相关指标。结果: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老龄小鼠体重及皮下脂肪含量分别为(34.43±3.23)g和(3.21±1.58)%,较高脂饮食组老龄小鼠(53.16±2.16)g和(4.86±0.64)%有明显下降(均 P<0.01),并与普通饮食中年小鼠数据接近;与中年小鼠比较,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老龄小鼠瘦素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老龄小鼠血浆瘦素浓度(0.015±0.009)g/L,较高脂饮食组老龄小鼠(0.100±0.027)g/L明显下降,且低于普通饮食的老龄小鼠( F=19.85, P=0.001),与普通饮食中年小鼠相接近;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增加高脂饮食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 F=10.79、9.31、7.02, P=0.003、0.006、0.010)。 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显著改善老龄小鼠肥厚性肥胖,抑制瘦素分泌和上调PPARγ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关键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瘦素预处理对机械通气肺损伤大鼠NLRC4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瘦素预处理对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大鼠NLRC4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VILI模型组和瘦素组,每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气管插管并保留自主呼吸;VILI模型组连接小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40 ml/kg,容量控制通气4 h;瘦素组气管插管后腹腔注射外源性重组瘦素50 μg/kg,应用40 ml/kg潮气量行呼吸机机械通气4 h。机械通气结束时采集股动脉血样,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PaO 2。处死大鼠,收集剩余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浓度。取右肺上叶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损伤评分;取右肺中叶组织计算湿/干重比值;取右肺下叶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1、NLRC4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ILI模型组和瘦素组肺损伤评分、湿/干重比值、血清中IL-18和IL-1β、BALF中IL-18和IL-1β、肺组织中caspase-1和NLRC4表达明显升高( P值均<0.01),PaO 2明显下降( P<0.01);与VILI模型组比较,瘦素组肺损伤评分、湿/干重比值、血清中IL-18和IL-1β、BALF中IL-18和IL-1β、肺组织中caspase-1和NLRC4蛋白表达量降低( P值均<0.05),PaO 2升高( P<0.05)。 结论:外源性瘦素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VIL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C4炎症小体活化、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神经肽类物质在骨代谢与骨再生中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骨组织是神经系统重要的靶器官,神经元可整合机体内外环境因素从而调节骨的重建。神经系统在骨的正常代谢以及骨折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被认为在参与间充质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有丝分裂和(或)骨形成发挥重要作用。骨髓腔为各类调节因子提供发挥作用的生物环境,并且现有的研究已证实神经系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外周神经系统还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肽物质,如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瘦素(Leptin)以及5-羟色胺(5-HT)等,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并作用于特定的信号通路,从而调节人体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增殖分化,钙化及重吸收等生理作用,达到调节机体成骨与破骨之间的平衡。通过对相关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将会对临床治疗成骨/破骨相关疾病,骨组织工程研究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相关神经肽物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格列汀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血清细胞因子的特点和在西格列汀干预下的变化情况。方法:(1)细胞因子基线研究:收集2010至2011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30例LADA患者作为LADA组,3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血清标本。(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LADA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胰岛素(100 mg/d)(15例)及胰岛素组(15例),分别于0、6、12个月进行随访,采集各随访时点的一般资料、空腹和餐后2 h血浆和血清标本。(3)采用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LADA组和健康对照组各随访时点的血糖、C肽、脂联素、白介素-1受体拮抗体(IL-1RA)、瘦素、白介素-6(IL-6)和炎性蛋白-10(IP-10)等指标。各组内时间点及两组间各个时间点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ADA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浓度为1.11(0.99,1.28)ng/ml,IL-1RA的浓度为865.63(682.04,1 044.55)pg/ml,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DA患者的血清瘦素为4 832.72(1 751.39,9 084.2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的血清IL-6、IP-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DA的Leptin浓度与BMI呈正相关( r=0.535, P=0.002),与GADA滴度成负相关( r=-0.551, P=0.002)。在随访12个月时,西格列汀+胰岛素组以及胰岛素组LADA患者的IL-1RA浓度分别为602.13(527.82,768.57)、618.68(502.40,966.84)pg/ml,均较基线值的818.34(658.04,1028.12)、851.56(720.05,1 239.26)pg/m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3和0.027);而余细胞因子在两组随访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均 P>0.05)。 结论:LADA存在脂肪细胞因子和抗炎因子谱的异常,但暂未发现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LADA的炎症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