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损毁下丘脑腹内侧核与弓状核致大鼠肥胖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两点法电损毁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弓状核构建下丘脑性肥胖大鼠模型。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使用1根25 GA(0.45 mm)实心铁针,针体涂上绝缘层,尖端暴露0.5 mm导电区域,参照大鼠图谱在立体定向仪下以(AP:-2.6 mm,ML:±0.6 mm,DV:-9.6 mm)为坐标,1.5 mA电流持续通电25 s,损毁SD大鼠的双侧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VMH)和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实验期间规律记录两组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饮水量,术后28 d处死大鼠,检测肾周脂肪质量变化、体长距离,HE染色检测肝脏、脂肪组织变化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体质量[(427.5±17.7) g]、体质量增长[(208.5±14.8) g]较对照组体质量[(349.2±17.7) g]、体质量增长[(136.2±21.4) g]显著增加( t=7.661、6.806,均 P<0.001)。(2)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日摄食量[(44.2±6.6) g]较对照组大鼠[(23.0±3.6) g]显著增加( t=6.918, P<0.001),但模型组大鼠日饮水量[(37.5±12.1) ml]与对照组[(35.0±11.8)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61, P=0.726)。(3)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肾周脂肪质量[(13.4±2.7) g]较对照组大鼠[(6.3±0.9) g]增加( t=4.250, P<0.05),模型组大鼠体长[(21.8±0.4) cm]较对照组大鼠[(23.4±0.2) cm]减少( t=-6.788, P<0.01),模型组大鼠Lee指数(348.9±8.5)较对照组大鼠(305.5±4.3)显著增加( t=7.898, P<0.01)。(4)术后28 d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含量[(8 324.10±159.00) μg/L]较对照组大鼠[(2 705.31±407.10)μg/L]显著增加( t=25.712, P<0.001),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us area,LHA)LEPR蛋白表达量(1.3±0.1)较对照组大鼠(0.9±0.1)显著增加( t=4.932, P<0.01)。 结论:两点法电损毁SD大鼠的双侧VMH和ARC可构建下丘脑性肥胖大鼠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发作间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发作间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在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9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行术前评估的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9例患者,其中26例为儿童患者。术前根据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VEEG)、头颅结构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等评估致痫区。所有患者均行发作间期ASL检查,采用视觉阅片对ASL扫描获得的脑血流(CBF)影像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是否存在灌注异常及分布模式,分析异常灌注部位与多学科会诊和立体脑电图(SEEG)确认的致痫区的一致性。结果:29例患者中,术前评估28例(97%)致痫区明确,其中25例行手术治疗;1例(3%)不明确,行内科治疗。29例患者中,26例(90%)存在CBF影像异常,其中19例(66%)为局部低灌注,5例(17%)为局部高灌注,2例(7%)为局部低灌注与高灌注共存,3例(10%)无灌注异常区域。23例(79%)ASL结果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2例(7%)部分一致,4例(14%)不一致。4例存在发作间期近持续局灶性癫痫样放电的患者中,3例存在局部高灌注;25例无近持续间期放电的患者中,4例存在局部高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4)。19例CBF影像显示局灶低灌注的患者中,18例与术前评估致痫区基本一致,1例部分一致;7例CBF影像显示存在高灌注的患者中,5例与术前评估的致痫区基本一致,1例部分一致,1例不一致;CBF影像呈低灌注者与术前评估致痫区的一致率与呈高灌注者与术前评估致痫区的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7)。行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中,22例(88%)CBF影像显示的灌注异常部位与手术切除或损毁部位一致。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1~12个月),手术治疗的25例中,术后均无癫痫发作。 结论:发作间期ASL有助于识别致痫区,在术前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定位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EEG高频振荡分析在癫痫射频热凝损毁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高频振荡(HFOs)分析在射频热凝损毁术(RF-TC)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采用SEEG引导下RF-TC治疗的1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运用Matlab软件的自动检测算法计算SEEG各导联HFOs发生频率,利用HFOs发生频率生成非线性拟合曲线,根据拟合曲线制定HFOs阈值并划分HFOs区域(涟波区域、快涟波区域)。术后3、6个月根据有无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无癫痫发作组和有癫痫发作组,末次随访时根据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涟波热凝率、快涟波热凝率的差异。结果:14例患者的SEEG监测数据中,共检测到7 332个涟波,1 144个快涟波。术后6个月内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4.3%,永久神经功能障碍、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电极设备故障等情况均未发生。术后3个月患者的无癫痫发作率为71.4%(10/14),无癫痫发作组患者的快涟波热凝率显著高于有癫痫发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无癫痫发作率为57.1%(8/14),无癫痫发作组患者的涟波热凝率显著高于有癫痫发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8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涟波热凝率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FOs分析可以辅助定位致痫区。对涟波或快涟波区域热凝范围较大患者的短期疗效较好,对涟波区域热凝范围较大患者的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影像学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肾癌专家建议(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能够在损毁肿瘤细胞的同时保留周围重要生理结构的完整,适用于肾细胞癌不可外科切除或不愿外科切除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术后肾功能的良好,具有其他温度消融治疗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由于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对电极针布针和参数设定要求较高,不当操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提高肾癌综合治疗水平,规范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肾细胞癌的操作技术,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影像学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肾癌专家建议(2022版)”。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肾癌的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准备、操作基本原则、并发症及其相关处理和随访等内容,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电流强度刺激下单侧纹状体和单侧内侧前脑束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单侧纹状体和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以不同电流强度行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的行为学差异.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位点纹状体损毁组(n=12)和MFB损毁组(n=12).对两组大鼠模型分别以0、100、150和200μA逐步增加的电流强度行STN-DBS治疗,比较两组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步行实验和旋转棒实验中的不同表现.结果 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中,电流强度达到200μA时,MFB损毁组的旋转圈数降至(0.7±0.5)r/min,而1位点纹状体损毁组则完全停止了旋转(0 r/min),与150μA刺激时相比,两组模型的旋转症状都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在步行实验和旋转棒实验中,电流强度达到150μA时,与100μA刺激时相比,1位点纹状体损毁组和MFB损毁组启动时间分别显著缩短为(4.2±1.8)s和(18±2.3)s,平均步长长度分别显著增加为(14.6±0.6)cm和(14.8±0.8)cm,步伐调整数(前进)分别显著增加为(4.5±0.5)步和(4.2±0.4)步,步伐调整数(后退)分别显著增加为(11.2±0.3)步和(11.4±0.4)步;旋转棒实验综合成绩结果(ORP)分别提高为(3405±572)分和(2904±931)分;运动障碍症状都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 在PD大鼠模型STN-DBS治疗实验中,不同症状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的电刺激参数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行为学实验方法来筛选最佳电刺激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注射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动物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150 mg/kg)和复方地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75、3.5、7 g/kg),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共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神经行为学,HE染色观察黑质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损毁侧黑质内DA能神经元的线粒体结构,免疫组化、Western b1ot及RT-qPCR法检测DJ-1、IP3R、GRP75、VDAC1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加(P<0.01),游泳评分降低(P<0.01),悬挂时间减少(P<0.01),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受损,黑质内神经元出现线粒体肿胀变性,线粒体嵴消失等损伤,损伤侧黑质DJ-1、IP3R、GRP75、VDAC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及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减少(P<0.01),游泳评分升高(P<0.01),悬挂时间增加(P<0.01),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减轻,损伤侧黑质DJ-1、IP3R、GRP75、VDAC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复方地黄颗粒高剂量效果与美多芭相当(P>0.05).结论 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调控DJ-1、IP3R、GRP75、VDAC1表达促进内质网-线粒体稳态,减轻线粒体损伤,维持DA能神经元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微损毁效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对于专科医生而言,微损毁效应虽众所周知,但在多数文献只是简短提及.少数研究经过充分设计将其作为主要研究指标并对该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其潜在机制仍有广阔研究空间和价值.文中旨在对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相关的微损毁效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总结,提高对该现象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因网络机房蓄电池故障而导致部分硬件设施损毁,引起持续3d的重大信息网络故障.结果 故障期间医院启动了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保证了医疗秩序的稳定;在执行应急预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网络故障排除后,根据所收集的问题,重新设计了医院PIVAS的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演练.结论 PIVAS具有涉及科室多、劳动强度高、风险集中、时间紧迫、溯源精确等特点,是仅靠人力难以完成的工作,故应建立有效、可行的PIVAS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类风湿致使患者膝关节损毁的康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类风湿致使患者膝关节损毁功能锻炼的康复经验.方法:选取类风湿致使患者膝关节损毁患者40例,采取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条件下给予电话随访和网络平台使用延续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直腿抬高、滑墙、脚跟滑动训练等.结果: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后期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并可预防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BP-1300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柱血压计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临床中多应用水银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2种仪器.水银柱血压计主要采用“柯氏音法”测量血压,其测量的血压值被视作“金标准[1]”,然而水银柱血压计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汞,一旦损毁外泄,容易被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破坏中枢神经组织等[2],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可同时满足静态和动态验证标准[3],我们对HBP-1300电子血压计的动态准确性并与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