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TacP-sIPV或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百白破联合疫苗Tdap的体液免疫评价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观察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cP-sIPV)或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是否产生免疫加强效果,为候选青少年及成人Tdap疫苗提供临床前研究参考。方法:将自主研发的DTacP-sIPV和已上市的DTacP-IPV/Hib按0、1、2月3剂免疫程序分别免疫Wistar大鼠,检测免疫前和每剂次免疫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基础免疫完成10个月后,用候选Tdap加强免疫1次,并检测加强免疫前和免疫1个月、6个月后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结果:3剂次基础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抗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抗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和抗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Log2)分别为17.41、18.34、18.11、19.93、13.91,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基础免疫10个月后,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17、14.26、13.60、14.51、10.39,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9%以上。Tdap加强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抗体的GMT分别为16.49和17.26、16.80和17.63、16.70和17.74、18.48和19.26,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为13.07和11.00,血清阳转率为100%和88%,DTacP-sIPV组高于DTacP-IPV/Hib组( P<0.05)。Tdap加强免疫6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74和14.87、15.07和15.14、14.84和15.73、16.62和16.37、11.44和9.96,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8%以上。 结论:候选疫苗Tdap在基础免疫接种DTacP-sIPV和DTacP-IPV/Hib的Wistar大鼠模型加强免疫中可诱导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但抗体滴度随时间推移而衰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2019年深圳市南山区495名孕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孕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方法:于2019年1—3月,以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495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孕妇各抗体水平差异。结果:孕妇年龄为(29.23±4.08)岁。百日咳的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 M( P25, P75)为2.589(1.172,4.953)IU/ml,1.01%(5名)的孕妇百日咳抗体浓度≥40 IU/ml,75.15%(372名)的孕妇百日咳抗体浓度<5 IU/ml。孕妇白喉GMC值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24(0.009,0.065)IU/ml、72.53%(359名),破伤风GMC值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14(0.006,0.034)IU/ml、53.74%(266名);不同特征孕妇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以及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孕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保护自身免受疾病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以G蛋白偶联受体6为特征的表皮干细胞以神经依赖的方式参与创面再上皮化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尤其是再上皮化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们在皮肤损伤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该文采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6(Lgr6)标记了仅存在于小鼠皮肤部分区域的具有参与创面再生且需要与神经相互作用的表皮干细胞(ESC)。将特异性敲除白喉毒素A 亚基介导的Lgr6+干细胞作用于创面会导致愈合显著延迟。通过活体成像系统追踪损伤后的干细胞,结果显示Lgr6+干细胞的创面再生能力在背根神经节消融后变差。这导致了包含毛囊干细胞等在内的其他干细胞群的募集,以部分补偿创面闭合。单细胞谱系追踪和基因表达分析表明,Lgr6+干细胞在失去它们的生态位后转向分化而不是自我复制。因此,Lgr6+ ESC 可以通过损伤后的反应活化及与神经相互作用来调节其命运。该研究团队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成像工具观察到ESC 的独特亚群,并且首次揭示了周围神经可作为干细胞生态位的重要成员调控干细胞命运,这为调节创面愈合的再上皮化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分钟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陆续发生百日咳流行或局部暴发,被称之为百日咳再现。近年来,中国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百日咳疫情大幅回升,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参考“全球百日咳行动计划”工作模式,发起了“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并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形势,分析问题。在对国内外百日咳研究最新进展、流行趋势和免疫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指导当前中国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分钟前
-
2015—2019年成都市含无细胞百白破成分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分钟前
目的:评价成都市含无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DTaP)成分的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模块,收集2015—2019年成都市报告的DTaP-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Hib)以及DTaP-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IPV/Hib)报告AEFI的病例,对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成都市接种含DTaP成分联合疫苗4 232 248剂,报告AEFI共8 234例,报告发生率194.55/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为7 897例(186.59/10万剂),异常反应为234例(5.53/10万剂);DTaP报告AEFI共4 240例,报告发生率为140.63/10万剂,DTaP-Hib报告AEFI共2 490例,报告发生率为399.09/10万剂,DTaP-IPV/Hib报告AEFI共1 504例,报告发生率为253.49/10万剂。基础免疫(1、2、3剂)报告发生率86.94/10万剂,加强免疫(4剂)报告发生率548.67/10万剂,加强免疫报告发生率高于基础免疫( P<0.001);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报告发生率6.27/10万剂。 结论:成都市3种含DTaP成分疫苗的AEFI监测敏感性高,异常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分钟前
-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
编辑人员丨16分钟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6分钟前
-
广东省2株白喉棒状杆菌的鉴定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5分钟前
目的:对广东省2株 C. diphtheriae白喉棒状杆菌进行精准鉴定与分析。 方法:通过API Coryne棒状杆菌生化卡对2010年广州和2020年珠海分离的 C. diphtheriae进行生化及质谱鉴定;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CLC软件拼接,JSpeciesWS线上工具进行平均核苷酸同源性识别;BLASTN进行 narKGHIJ和 tox基因检测,使用MEGA-X构建wgSNP系统发育进化树。 结果:GD-Guangzhou-2010为Belfanti型,GD-Zhuhai-2020为Gravis型。棒状杆菌种间ANI值计算结果显示,GD-Guangzhou-2010与 C.belfantii间ANIb=99.61%,GD-Zhuhai-2020与 C. diphtheriae间ANIb=97.64%。BLASTN结果显示,GD-Guangzhou-2010硝酸盐还原基因 narKGHIJ均为阴性且未携带 tox基因,GD-Zhuhai-2020硝酸盐还原基因 narKGHIJ均为阳性,未携带 tox基因。 C. diphtheriae的wgSNP进化树显示两个主要进化分支,第一个分支包含所有Mitis型和Gravis型以及GD-Zhuhai-2020,第二个分支包含所有的 C.belfantii、 C.diphtheriae subsp. lausannense分离株及GD-Guangzhou-2010。 结论:广东省成功分离鉴定出两株非产毒性 C. diphtheriae,系统发生树提示GD-Guangzhou-2010和GD-Zhuhai-2020位于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5分钟前
-
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6分钟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陆续发生百日咳流行或局部暴发,被称之为百日咳再现。近年来,中国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百日咳疫情大幅回升,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参考“全球百日咳行动计划”工作模式,发起了“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并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形势,分析问题。在对国内外百日咳研究最新进展、流行趋势和免疫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指导当前中国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6分钟前
-
张绍修喉科著作版本考略
编辑人员丨28分钟前
张绍修,字善吾,清代喉科医家。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张绍修所作《时疫白喉捷要》共有35种版本,《新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基础上进行增删,共记载39种版本。查阅过程中在《新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现载版本的基础上又发现7种版本,另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鸿术堂刻本据载藏于国家图书馆,实地考察后未见。就所见的18种版本而言,此书可分为3个版本系统。此外,张绍修《喉症医案》应作于1863—1864年之间。《专治时疫白喉 痧经验良方》非为张绍修所作,刊行时间当为1903年以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8分钟前
-
海南省一例糖尿病患者足趾感染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的鉴定与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31分钟前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足趾感染的病因,采用微生物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的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足趾伤口分泌物培养分离出的白喉棒状杆菌溯源分析,为临床感染诊断提供参考。通过革兰染色、Albert法染色镜检、VITEK 2 Compat鉴定仪和MALDI-TOF MS质谱仪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溯源分析,同时开展 tox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镜检为革兰阳性杆菌,有异染颗粒,可发酵大多数糖类,符合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特性;16S rRNA序列与白喉棒状杆菌标准菌株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NCTC 11397 T(GenBank登记号:MW682323.1)同源性为100%; tox毒力基因阴性。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准确鉴定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临床认识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的感染风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1分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