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MPO-ANCA-glomerulonephritis,MPO-ANCA-G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72例MPO-ANCA-GN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肾活检病理特征,且对患者的肾脏预后进行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不同肾脏预后的临床特征及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的病理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影响肾脏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患者中男81例,女91例,年龄为66.0(59.0,72.0)岁,诊断时的血清肌酐为343.7(174.2,606.6)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15.81(7.61,38.04)ml·min -1·(1.73 m 2) -1。76例(44.2%)患者接受了初始肾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经过20(3,60)个月的随访,73例(42.4%)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依赖透析,其中包括6例(8.2%)随访过程中进入RRT的患者和67例(91.8%)初始即接受RRT的患者。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中,硬化型组进展为ESRD的患者比例最高(15/25,60.0%)。非透析依赖组的基线血清肌酐水平( P<0.001)、尿红细胞计数( P=0.012)和球性废弃比例( P=0.002)均明显低于透析依赖组,而eGFR( P<0.001)、血清白蛋白( P=0.002)和血红蛋白( P<0.001)水平均高于透析依赖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局灶型组患者的肾脏生存率最高( χ2=19.488, P<0.001),而硬化型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低于新月体型组( χ2=5.655, P=0.017);较高的血清肌酐(>320 μmol/L, χ2=77.229, P<0.001)和尿红细胞计数(>300个/μl, χ2=8.511, P=0.004)水平,较低的类风湿因子(<20 IU/ml, χ2=8.610, P=0.003)、血清白蛋白(<30 g/L, χ2=11.060, P=0.001)和血红蛋白(<90 g/L, χ2=21.921, P<0.001)水平与较低的肾脏生存率相关;在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加霉酚酸酯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 χ2=5.056, P=0.025)和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组( χ2=16.459,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清肌酐水平>320 μmol/L( HR=8.803,95% CI 3.087~25.106, P<0.001)和血清白蛋白<30 g/L( HR=2.566,95% CI 1.246~5.281, P=0.011)是患者进展至ESRD的影响因素。 结论:MPO-ANCA-GN患者诊断时的血清肌酐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胶体渗透压对婴儿体外循环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中不同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水平对患儿术后恢复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行CPB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8例,体重<8 kg。根据术中COP值分为低COP组(34例)和高COP组(33例)。统计术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术后液体量、延迟关胸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判断术中维持不同COP水平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CPB前COP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机后10 min COP值均降到最低,随后均缓慢上升。CPB开始10 min、注射心肌保护液后及停机时CO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白蛋白使用量低COP组小于高COP组[(3.18±4.29)g比(6.47±6.09)g, P<0.05);术后72 h乳酸值低COP组高于高COP组[(2.25±3.19)mmol/L比(1.16±0.66)mmol/L, P=0.05);术后24 h低COP组所需液体量多于高COP组[(558.18±220.23 mL比(442.00±156.25)mL, P<0.05);术后24 h低COP组更好的液体平衡量不如高COP组[(-73.36±170.26)mL比(-26.43±298.12)mL, 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二次手术率、延迟关胸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大于7 d率、腹膜透析率、肾替代治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COP组术后24 h肌酐值小于高COP组[(30.64±8.98)μmmol/L比(40.54 ± 25.24)μmol/L, P<0.05),低COP组术后72 h肌酐值小于高COP组[(26.14±8.95)μmmol/L比(39.85± 27.52)μmmol/L, P<0.05)。 结论:较高的胶体渗透压水平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液体平衡量,减少术后液体输入量,降低术后血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患儿肝功能、凝血功能损伤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的多中心回顾分析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12家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4例危重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例、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2例、黑龙江省医院5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0例、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9例、解放军第924医院12例、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浙江省台州医院4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例。统计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致伤因素、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伤后入院时间。根据伤后28 d内的存活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9例)与死亡组(35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与伤情(同前总体临床特征);伤后第1个24 h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伤后第1个24 h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伤后第1个24 h脏器功能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尿素、血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电解质指标(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镁及血磷)、尿酸、肌红蛋白、脑钠肽;伤后第1个24 h感染及血气指标,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pH值、氧合指数、碱剩余、乳酸;治疗情况,包括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否行抗凝治疗、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及液体复苏情况。筛选影响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60~97岁,体重指数23.44(21.09,25.95)kg/m 2,烧伤总面积54.00%(42.00%,75.0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25.00%(10.00%,40.00%)TBSA,主要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以火焰烧伤者为主,合并基础疾病者43例,以伤后入院时间≤8 h者为主。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第1个24 h PT、APTT、D-二聚体、FDP、INR、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素、血肌酐、血糖、血钠、尿酸、肌红蛋白、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37、5.49、5.26、5.97、2.18、1.95、2.68、2.68、2.51、2.82、2.14、3.40、5.31、3.41、2.35、3.81、2.16、-3.82, P<0.05);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9.44、28.50, P<0.05)。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伤后第1个24 h APTT均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7、1.10、1.10、1.09、1.2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1.40、1.04~1.21、1.05~1.19、1.05~1.17、1.07~1.69, P<0.05)。 结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多为火焰烧伤,常伴随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常伴有炎症反应增强、血糖升高、纤溶激活、脏器功能损害等,这与其预后相关。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和APTT是该群体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策略医师认知邮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师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策略的认知现状。方法:编制问卷,于2017年4至6月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368名儿童重症医师完成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邮件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68份(应答率45.1 %),单位应答率87.2%(68/78)。59.2%和77.7%受访者选择清创手术和体液引流等清除病灶;90.8%受访者选择休克1 h内使用抗生素;98.4%选择生理盐水,72.3%使用白蛋白,53.8%选择血浆进行液体复苏;休克复苏静脉通路开通困难时,57.1%首选开通骨髓内通路;79.3%和83.2%受访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等辅助治疗;96.7%受访者可提供氧气和机械通气支持,85.3%提供持续肾替代治疗,22.0%提供体外膜肺氧合等脏器支持。322名(88.7%)、188名(51.1%)和85名(23.1%)受访者符合液体复苏、正性肌力药物和缩血管药物的临床模拟病例的"最佳建议";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物模拟病例中,分别有69.3%和24.2%受访者选择液体复苏治疗;液体复苏病例中,49.7%(183/368)受访者进行液体容量和反应性评估,评估仪器包括重症床旁超声[39.4%(145/368)],生物阻抗监测器[10.3%(38/368)]和经肺热稀释装置[6.3%(23/368)];接受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 P=0.006)和重症专科培训中心培训( P=0.002)的儿科医生做出"最佳建议"选项的比例高于未参加培训者。 结论:我国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现状是积极的病灶清除、抗生素使用及脏器支持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意识增加,但可能存在过度液体输注,不合理使用血浆、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不同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可能促进合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征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医院新入血液透析、并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共61例,观察截止至2018年7月1日,死亡者以死亡为观察终点,按照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通过Cox回归法分析高龄老年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8个月,随访过程中有32例患者死亡(52.5%),死亡原因主要有感染13例(40.6%)和心脑血管疾病12例(37.5%);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46/61)、54.1%(33/61)、37.7%(23/61)、22.9%(14/61)和16.4%(10/6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其中80~84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7.5个月,85岁及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9个月。与生存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男性比例高[65.6%(21/32)比37.9%(11/29), χ2=4.678、 P= 0.031],血红蛋白[(85.4±13.0)比(95.0±17.6)g/L, t=2.867、 P= 0.019]和白蛋白[(30.3±5.0)比(34.6±4.8)g/L, t=3.039、 P= 0.001]水平更低。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生存率降低,85岁以下患者较85岁及以上患者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7.5个月比14.9个月,Log Rank P= 0.006);此外,进入血液透析前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生存率较未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更低(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比29.2个月,Log Rank P= 0.002);血白蛋白高组(≥33 g/L)的患者较血白蛋白低组(<33 g/L)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比18.9个月,Log Rank P= 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透析时的年龄( HR= 1.136、95% CI:1.005~1.285、 P= 0.041)、性别( HR= 0.409、95% CI:0.169~0.994、 P= 0.048)、血白蛋白水平( HR= 0.836、95% CI:0.772~0.906、 P< 0.001)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 HR= 6.161、95% CI:1.848~20.538、 P= 0.003)是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高龄老年透析人群病情复杂,预后差;患者首次透析时的年龄、性别和血白蛋白水平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内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60例和死亡组30例,记录其年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白蛋白(ALB)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SI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临床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SII、SOFA评分、APACHEII对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生存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的因素。结果:死亡组SII(2636.74)、C反应蛋白(CRP)[(92.45±29.74)mg/L]、SOFA评分(12.83±3.24)、APACHEII(28.30±7.51)高于生存组[(341.92)、(50.24±16.13)mg/L、(10.00±3.12)、(25.13±6.87)],ALB[(2.50±0.53)g/dl]低于生存组[(2.79±0.61)g/dl]( P<0.05)。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CRP、SOFA评分、APACHEII呈显著正相关,与ALB呈显著负相关( P<0.05)。SII、SOFA评分、APACHEII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827、0.736,其中SII预测AUC大于SOFA评分、APACHEII( P<0.05)。高SII组(23/46,50.00%)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生存率低于低SII组(37/44,84.09%)( P<0.05)。SII是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SII能较好地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风险,辅助临床评估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症监护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RD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提取MIMIC-Ⅳ v2.0数据库中老年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严重性评分、实验室检查、使用药物、医疗操作、终点事件信息。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分为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non-MDRO)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组(MDRO)。根据变量类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计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优势比及95%可信区间。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28 d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1 237例,其中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26 03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组5 20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率16.7%。培养标本种类中尿液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数量最多,病原微生物中肠杆菌属占比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P=0.006)、男性( P<0.001)、冠脉疾病( P<0.001)、脑部疾病( P=0.042)、血红蛋白( P<0.001)、白蛋白( P<0.001)、有创机械通气( P<0.001)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保护因素;糖尿病( 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P<0.001)、慢性肾病( P<0.001)、白细胞( P=0.001)、简化急性生理Ⅱ评分(SAPS Ⅱ)( P<0.001)、曾经使用抗生素( P<0.001)、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P<0.001)、糖皮质激素( P<0.001)、免疫抑制剂( P<0.001)、镇静药物( P<0.001)、肾脏替代治疗( P=0.015)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non-MDRO组28 d死亡率为16.3%,MDRO组28 d死亡率为1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非感染患者高,曾经使用抗生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镇静药物、肾脏替代治疗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白蛋白替代治疗纠正脓毒症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作用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白蛋白替代治疗在纠正脓毒症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患者的电子病例信息,纳入符合脓毒症及低白蛋白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ICU期间用于低白蛋白血症替代性治疗的20%白蛋白总量,根据白蛋白总量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剂量组(<200 g)和高剂量组(≥200 g)。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筛选病情及白蛋白水平匹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筛选出44例低剂量组及44例高剂量组匹配患者,两组患者替代性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充白蛋白后高剂量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更高。高剂量组患者ICU病死率(29.5%)略低于低剂量组(4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患者新发急性肾损伤比例、ICU天数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低剂量组。结论:足量白蛋白替代治疗可纠正脓毒症合并的低白蛋白血症,降低新发肾损伤的比例,减少患者ICU天数及住院天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指南的AKI定义标准诊断术后早期AKI并进行分期。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将入选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早期AKI患者的预后。结果:600例心脏瓣膜术患者入选本研究,非AKI组403例,AKI组197例,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为32.83%。两组患者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AKI组患者中,Ⅰ期患者160例(81.22%),Ⅱ期33例(16.75%),Ⅲ期4例(2.03%),不同分期的AKI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重指数≥24.0 kg/m 2、有心脏手术史、基线血肌酐>115 μmol/L、血白蛋白<35 g/L、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术后入ICU血糖>11.1 mmol/L、术后48 h内最高血糖与术后0 h血糖差值≥2 mmol/L、术后入ICU血乳酸>4 mmol/L和术后48 h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9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心脏瓣膜术后48 h内AKI发生率>30%,男性、超重/肥胖、有心脏手术史、术前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水平波动大、高乳酸血症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是心脏瓣膜术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手术术后AKI严重影响患者早期预后,AKI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建立预测HFRS患者并发AP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确诊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P分成AP组(20例)和非AP组(89例)。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发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AP组的腹痛发生率为75.0%(15/20),高于非AP组的18.0%(1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09, P<0.001)。AP组肾脏替代治疗的占比为60.0%(12/20),高于非AP组的33.7%(3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7, P=0.029)。A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1.75(38.65,74.03) s,长于非AP组的43.10(33.05,55.80) s,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分别为21.50(14.75,60.00)×10 9/L、1.95(1.51,2.39) g/L和27.25(25.45,30.00) g/L,分别低于非AP组的41.00(25.00,68.50)×10 9/L、2.26(1.89,3.09) g/L和30.10(26.75,36.2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2.06、-2.22、-2.27、-2.36,均 P<0.05)。AP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为0.95(0, 2.13) s,高于非AP组的0(0,1.1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67, P=0.008)。经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入院时的白蛋白是HFRS并发AP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0.887,95%可信区间( CI) 0.795~0.990, P=0.032]。以入院时白蛋白、血小板计数、APTT和纤维蛋白原4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65,校正后为0.718。 结论:对于腹痛并发凝血功能异常、低白蛋白和低血小板的HFRS患者,应警惕AP的发生。构建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HFRS患者并发AP的风险。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可能是HFRS并发AP的有效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