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体渗透压对婴儿体外循环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中不同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水平对患儿术后恢复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行CPB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8例,体重<8 kg。根据术中COP值分为低COP组(34例)和高COP组(33例)。统计术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术后液体量、延迟关胸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判断术中维持不同COP水平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CPB前COP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机后10 min COP值均降到最低,随后均缓慢上升。CPB开始10 min、注射心肌保护液后及停机时CO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白蛋白使用量低COP组小于高COP组[(3.18±4.29)g比(6.47±6.09)g, P<0.05);术后72 h乳酸值低COP组高于高COP组[(2.25±3.19)mmol/L比(1.16±0.66)mmol/L, P=0.05);术后24 h低COP组所需液体量多于高COP组[(558.18±220.23 mL比(442.00±156.25)mL, P<0.05);术后24 h低COP组更好的液体平衡量不如高COP组[(-73.36±170.26)mL比(-26.43±298.12)mL, 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二次手术率、延迟关胸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大于7 d率、腹膜透析率、肾替代治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COP组术后24 h肌酐值小于高COP组[(30.64±8.98)μmmol/L比(40.54 ± 25.24)μmol/L, P<0.05),低COP组术后72 h肌酐值小于高COP组[(26.14±8.95)μmmol/L比(39.85± 27.52)μmmol/L, P<0.05)。 结论:较高的胶体渗透压水平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液体平衡量,减少术后液体输入量,降低术后血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患儿肝功能、凝血功能损伤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极低预充技术在低体重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极低预充技术在低体重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本院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低体重(体重<5 kg)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血红蛋白(Hb)>100 g/L者分入观察组,Hb<100 g/L者分入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Sorin Kids100膜式氧合器,Wego200型血液浓缩器改良超滤套包,改良后直径为3/16英寸的CPB管道,术后行优化改良超滤;对照组采用TerumoFx-05膜式氧合器,RapidoBLS803超滤器,直径1/4英寸CPB管道,术后行传统改良超滤。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总预充量,库血使用总量,CPB开始前、转流中、改良超滤后的红细胞压积、胶体渗透压、乳酸值和血气指标,以及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转流时间、阻断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CPB红细胞预充量、术中红细胞的追加量及库血使用总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CPB转流期间及改良超滤后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转流期间及改良超滤后的乳酸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通过改良、升级CPB设备和管道及优化超滤方法在低体重CPB手术患儿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预充量,达到节约用血目的,并证实其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婴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与体外膜肺氧合切换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停机困难转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治疗的优化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3.1个月,年龄范围在1~8个月;身高为(65.43±8.56)cm,体重为(3.24±0.35)kg。患儿均ECC心脏手术后停机困难,切换为ECMO继续辅助治疗,运用ECC内血液动态预充至ECMO系统,切换完成后在ECMO系统中行超滤治疗,观察系统切换及超滤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等指标变化。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患儿术中ECC转流时间为(245.00±12.08)min,阻断时间为(105.23±13.06)min,ECMO准备时间为(8.34±1.16)min,系统切换时间为(5.12±1.46)min,置换期间动脉压维持在(35.23±5.34)mmHg(1 mmHg=0.133 kPa)。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超滤前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胶体渗透压均有所降低,分别为(26.6±0.2)%、(93±2)g/L、(23.4±0.5)mmHg比(23.6±0.4)%、(85±4)g/L、(21.3±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置换后超滤前相比,超滤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胶体渗透压包被蛋白均有所升高,(23.6±0.4)%、(85±4)g/L、(21.3±0.6)mmHg比(30.5±0.6)%、(102±6)g/L、(26.4±0.3)mmHg,pH值、血乳酸、碱剩余均有所降低,分别为(7.37±0.03)、(6.3±0.6)mmol/L、(-2.06±0.16)mmol/L比(7.32±0.04)、(3.9±0.4)mmol/L、(-3.47±0.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婴儿心脏手术ECC切换ECMO过程中,运用ECC中的血液动态预充ECMO系统结合改良超滤技术的优化处理方案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考糊精腹透液的临床优势及获益人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传统腹膜透析液(腹透液)安全、有效的特性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进入腹腔后易被吸收,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渗透梯度而致超滤下降,且生物相容性较差,长期使用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艾考糊精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3 000~19 000道尔顿的葡萄糖聚合物,不易被腹膜吸收。以艾考糊精为渗透剂的等渗腹透液通过介导胶体渗透压可在PD长留腹时维持稳定的渗透梯度而产生持续超滤。艾考糊精腹透液在国外已使用20多年,除显著的超滤作用外,其在生物相容性、腹膜保护、提高PD技术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艾考糊精腹透液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重点对其临床优势及获益人群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有效血容量不足时血压波动特征及其与透析开始时血压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超滤治疗过程中引发的有效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对症状形成时的血压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6例,共进行39 658例次血液透析。发生可确定的血容量不足出现的临床症状病例3 527例次。分析透析早期(>0~≤60 min)、中期(>60~≤180 min)、后期(>180~≤240 min)各时间段发生血容量不足时的临床症状特点。对透析中的低血压、高血压、维持血压进行定义,统计临床症状出现时各种血压发生率。将临床症状出现时测得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 )与其透析开始时的MAP进行比较,对MAP的演变过程进行分类。对透析间期干体质量增加量即≥5%或<5%在透析超滤中引发临床症状的发病情况给予统计。分析透析中超滤过速、过量外的其他导致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的因素。结果:血容量不足出现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9%(3 527/39 658)。有效血容量不足引发的临床症状在透析的各时间段均有表现,有其发病特点。血压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临床症状发生必有的相关联性。透析>0~≤60 min发生的有效血容量不足多与超滤量过多、过快有关,共发病493例次,其中低血压341例次,占69.1%(341/493);高血压79例次,占16.1%(79/493);维持血压73例次,占14.8%(73/493)。透析>60~≤180 min,临床症状发生率增加,与持续或过量超滤有关,共发病1 306例次,其中低血压1 003例次,占76.8%(1 003/1 306);高血压179例次,占13.7%(179/1 306);维持血压124次,占9.5%(124/1 306)。透析>180~≤240 min是临床症状的高发时间段,与持续的超滤并超出干体质量设置有关,共发病1 728例次,其中低血压1 408例次,占81.5%(1 408/1 728);高血压发生减少,但仍有顽固性高血压病例。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出现时,1 989例次表现为渐降型低血压,容易引起临床关注;763例次表现为骤降型低血压,临床症状出现前血压较稳定,出现时血压骤然下降;446例次临床症状出现时较透析前有明显升高,给临床症状的判断带来困难;329例次维持了透析前的血压。过度水潴留在全程透析临床症状均有发作,总次数显著增多。一般水潴留发生次数少,多发生于透析>180~≤240 min。血浆胶体和晶体渗透压影响血浆再充盈,透析超滤方式的改变以及透析温度对血压和血容量变化有影响。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因其发病特点和治疗的特殊性,透析超滤过程易发生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的出现并不与血压变化同步,提高对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认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有利于后续血液透析的安全治疗,较好的完成超滤目标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蛋白,不只是复苏液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低白蛋白血症是危重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液体被广泛使用。除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外,白蛋白亦具有整合血管内皮细胞多糖包被、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及抗凝的特殊作用。白蛋白不仅可用于扩充血容量和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其潜在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亦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6%羟乙基淀粉130/0.4在创伤骨科患者血液稀释后血管渗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6% hydroxyethyl starch,HES)用于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急性血液稀释后血管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符合入选标准、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e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Ⅲ级。按创伤程度分为两组,即普通骨科患者组24例、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24例。按照血容量公式计算患者的血容量,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经静脉以0.5 ml/(kg·min)的速率输注10%血容量的HES行急性血液稀释。于急性血液稀释前即刻(T0)、急性血液稀释结束后15 min(T1)、30 min(T2)时测定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红蛋白。测定T1、T2血浆HES浓度,保存输液开始至输液结束后30 min的尿量,测定尿量和HES浓度从而计算出尿中HES含量。结果:普通骨科患者组和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患者输入HES的量相同,分别为(7.71±0.30) ml/kg和(7.70±0.20) ml/kg,扩容比例约为100%。与T0比较,普通骨科患者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T1、T2时[(27.9±1.5) mmHg (1 mmHg=0.133 kPa)和(27.7±1.5) mmHg]高于T0[(26.5±1.5) mmHg, P<0.05];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T1、T2[(27.0±1.6) mmHg和(26.9±1.5) mmHg]与T0[(26.3±1.7) mmHg, 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血浆HES浓度在T1、T2时[(6.8±0.6) g/L与(5.8±0.5) g/L]低于普通骨科患者组[7.7±0.5) g/L与(7.1±0.5) g/L, t值分别为5.660、6.755, P<0.05];输液后30 min内尿HES的含量普通骨科患者组与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分别为[(29.0±3.5 ) mg和(28.4±3.3) 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1, P>0.05)。 结论:两组患者HES行急性血液稀释扩容比例相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HES浓度在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变化低,HES在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血管外渗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从而引起浆膜腔渗液、全身水肿、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属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未明,研究报道少,治疗手段有限,急性期病死率高。现对1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致分布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酸、白蛋白及其比值在ICU高致死率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乳酸(Lac)是细胞通过无氧代谢而产生的重要产物,在组织灌注不足、缺氧时Lac水平会逐渐升高,临床上多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评价营养状态.目前,血清Lac、Alb及其比值的研究多集中于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等重症监护病房(ICU)高致死率疾病中,三者的研究结果均与疾病的演变相关,可作为有效指标辅助诊治.但Lac、Alb及其比值在不同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病情监测等方面所涉及的调节机制、临床运用有所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Lac、Alb及其比值在临床疾病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ICU高致死率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等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人血白蛋白心外科围手术期应用合理性多中心回顾性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调查国内多地区心外科围手术期人血白蛋白(HSA)临床应用情况,结合临床指南评价其应用合理性,为促进HSA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4-6月全国8家医院行心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一般资料、HSA的用法用量、疗程、费用,用药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信息,分析HSA的使用情况,建立相关评价标准对其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患者449例,HSA用药合理率为81.1%.用药疗程>2~5d居多,HSA应用总量在50~99 g居多,用药目的主要为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渗出以改善间质水肿和术后扩充血容量.结论 保证心外科围手术期HSA的合理应用,防止血液制品滥用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