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藻糖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及兔耳瘢痕增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海藻糖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及兔耳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制备海藻糖凝胶和卡波姆凝胶,辐照灭菌后观察其外观并检测其粘度、成模率、阻菌率、重金属含量、保湿率、水蒸气透过率、无菌性等理化特性和细胞毒性、皮内刺激、致敏性等生物相容性。取30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在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别进行常规换药、卡波姆凝胶换药、海藻糖凝胶换药处理。统计伤后6、12 d创面愈合率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伤后6 d,采用透射电镜观测大鼠创面组织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和LC3Ⅱ含量并计算其比值,采用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占比及其比值和总胶原蛋白占比。前述实验样本数均为5。取3只3~4个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化模型兔,在每侧兔耳各制备3个深达软骨膜的创面,同前进行分组和处理,每组6个创面。创面愈合后30 d,大体观察并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兔耳瘢痕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兔耳瘢痕组织中表皮和真皮的厚度,采用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检测兔耳瘢痕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占比及其比值和总胶原蛋白占比及其排布情况。样本数为6。结果:辐照后的海藻糖凝胶和卡波姆凝胶均呈淡黄色透明状,无异味和杂质。海藻糖凝胶粘度、成膜率、阻菌率、保湿率均显著优于卡波姆凝胶( t值分别为4.13、3.50、4.03、5.80, P<0.05),但水蒸气透过率显著低于卡波姆凝胶( t=-4.14, P<0.05)。2种凝胶均未检出重金属和细菌。2种凝胶均无细胞毒性,皮内刺激和致敏性均为阴性。伤后6、12 d,阳性对照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6.82和-4.58, P<0.05),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8.90和-4.25, P<0.05)和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8.78和-4.25, P<0.05)。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4±2.5)、(23.4±2.5)d,均明显短于阴性对照组的(27.0±2.1)d( t值分别为2.45、-4.49, P<0.05)。伤后6 d,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均显著多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7.37和9.33, P<0.05)和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7.06和-8.54, P<0.05)。伤后6 d,阳性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中LC3Ⅱ含量及LC3Ⅱ/LC3Ⅰ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4.48和-2.47, P<0.05);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LC3Ⅱ含量及LC3Ⅱ/LC3Ⅰ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98和6.04, P<0.05)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6.64和-4.17, P<0.05),LC3Ⅰ含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t=2.33, P<0.05)。伤后6 d,3组大鼠创面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占比均相近, P>0.05。伤后6 d,阳性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占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3.19, P<0.05),且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t=2.18, P<0.05);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占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8和5.91, P<0.05),且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8和-4.35, P<0.05)。创面愈合后30 d,可观察到阳性对照组兔耳瘢痕增生情况与阴性对照组相近,而实验组兔耳瘢痕增生情况明显减轻。创面愈合后30 d,实验组兔耳瘢痕色泽、血管、厚度、硬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0、3.80、2.39、2.71、4.84, P<0.05)和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1、-4.78、0.04、-2.71、-5.14, P<0.05)。创面愈合后30 d,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中表皮厚度相近( P>0.05);阳性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真皮厚度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 t=5.42, P<0.05),实验组兔耳瘢痕组织真皮厚度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91和8.49, P<0.05)。创面愈合后30 d,3组兔耳瘢痕组织中胶原蛋白排列均紊乱,总胶原蛋白占比相近( P>0.05);实验组兔耳瘢痕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占比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0, P<0.05),Ⅲ型胶原蛋白占比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4.46和4.05, P值均<0.05),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8.50和-5.25, P值均<0.05)。 结论:海藻糖凝胶相较于卡波姆凝胶具有更适于创面愈合的理化特性,且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基于自噬激活作用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减轻兔耳瘢痕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稀土颗粒物Nd 2O 3暴露对C57 BL/6J雄性小鼠性激素分泌及CYP11A1/PLZF/STRA8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稀土颗粒物Nd 2O 3暴露对C57 BL/6J雄性小鼠性激素分泌及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减数分裂前精子发生标志物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和视黄酸刺激基因(STRA8)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21年3月,将48只6~8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Nd 2O 3低、中、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62.5、125.0、250.0 mg/ml Nd 2O 3),每组12只。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对Nd 2O 3组小鼠灌注0.1 ml不同剂量的Nd 2O 3混悬液,对照组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28 d称量小鼠体重、睾丸及附睾的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取两侧附睾制成精子悬液测定精子数量、存活率、畸形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中Nd的含量;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做量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睾酮(T)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组织中CYP11A1、PLZF和STRA8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睾丸内Nd含量呈现升高趋势,精子存活率和LH呈现降低趋势,精子畸形率呈现升高趋势( 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Nd 2O 3中、高剂量组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内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出现生发上皮解体、上皮内空泡化、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剥落的现象;随着染毒剂量升高,其生发上皮高度明显降低,受损伤的生精小管所占百分比呈现升高趋势( P<0.05);Nd 2O 3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FSH和T水平,睾丸组织中CYP11A1、PLZF和STRA8的蛋白水平随剂量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P<0.05)。 结论:稀土颗粒物Nd 2O 3可能通过干扰CYP11A1、PLZF和STRA8蛋白的表达,导致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精原细胞的维持及减数分裂过程受阻,引起生殖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B7-H4和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负性共刺激分子B7同源物4(B7-H4)和蛋白激酶Cδ(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在本院做宫颈癌前筛查的女性1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或炎症组( n=52)、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 n=68)、高级别CIN组( n=40)。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宫颈细胞DNA倍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7-H4、PKCδ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B7-H4、PKC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例数分别为16(30.8%)、27(39.7%)、26(65.0%)、12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55.86,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正常或炎症组比较,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均高(均 P<0.05);与低级别CIN组比较,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高( P<0.05)。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分别为(57.21±10.21)、(79.17±11.34)、(92.73±15.36)、(126.56±2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5.45, P<0.001),血清PKCδ水平分别为(89.34±18.29)、(71.79±15.82)、(53.39±11.84)、(40.23±1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6.28,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依次升高(均 P<0.05);正常或炎症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PKCδ水平依次降低(均 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B7-H4、PKCδ水平呈负相关( r=-0.47,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细胞DNA倍体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 CI为0.78~0.8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9%、79.9%;血清B7-H4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 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76.1%,截断值为111.12 ng/ml;血清PKCδ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 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6%、88.9%,截断值为54.83 ng/ml;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9(95% CI为0.97~0.9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3%、75.9%。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大于宫颈细胞DNA倍体( Z=8.00, P<0.001)、血清B7-H4( Z=4.34, P<0.001)、血清PKCδ( Z=4.61, P<0.001)单独诊断的AU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7-H4高水平( OR=2.94,95% CI为1.78~4.84, P<0.001)、PKCδ低水平( OR=4.33,95% CI为1.88~10.00, P=0.001)、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 OR=5.77,95% CI为2.38~13.99, P<0.001)均为影响宫颈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比例升高,血清B7-H4水平升高、PKCδ水平降低,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和PKCδ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鱼鳞癣病样子宫内膜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属于鳞状细胞癌(SCC)的癌前病变,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通常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子宫内膜鱼鳞癣病罕见,好发于老年绝经后女性,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罕见情况下,以上两种病变共存并有关联。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9岁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宫颈HSIL,合并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HSIL,宫颈及宫腔上、下病变连续,子宫内膜伴微小浸润性SC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α-半水硫酸钙/磷酸八钙/RGD多肽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将α-半水硫酸钙(α-CSH)、磷酸八钙(OCP)与RGD多肽(RGD)复合,探究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材料浸提液备用并作为实验组,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CCK-8实验将材料浸提液与前期实验保存的第3代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以完全培养液、0.64%苯酚溶液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状态,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购自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MK小鼠(6个月龄,18~22 g)腹腔内,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小鼠的生物学行为及死亡情况评估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新西兰大白兔(3个月龄,2.0~2.5 kg)背部脊柱两侧皮肤,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的情况评估材料的皮内刺激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CK-8实验中α-CSH组1、3、5、7 d时BMSCs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85.87%、91.49%、91.30%、91.20%;α-CSH/OCP组分别为86.99%、92.53%、94.11%、89.98%;α-CSH/OCP/RGD组分别为91.45%、97.40%、97.66%、95.10%,3种材料浸提液共培养的BMSCs的RGR均>80%,按照细胞毒性分级其为0~1级,说明材料无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实验小鼠术后一般情况、行为活动、神经反应方面均未见异常,说明材料无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中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材料的原发刺激指数(PII)分别为0.125、0.250、0,均在0.0~0.4范围内,其反应类型为极轻微型。结论:α-CSH/OCP/RGD多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胶原蛋白缝线和胶原蛋白生物膜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评价胶原蛋白缝线(CS)和胶原蛋白生物膜(CB)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热原实验判断CS和CB中所含热原量是否符合人体要求;分别采用皮肤和皮内刺激实验评价CS和CB对皮肤是否具有刺激作用;通过溶血实验评价CS和CB是否具有溶血作用;通过肌肉埋植实验评价CS和CB植入兔肌肉组织后的刺激和毒性反应。结果:热原实验结果显示每组兔的体温升温值均低于0.6 ℃,且体温升温总和均低于1.4 ℃,表明CS和CB符合热原检查要求,热原实验合格;CS和CB的皮肤和皮内刺激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两种材料对皮肤无刺激作用;CS和CB的溶血率分别为2.943%和4.127%(均<5%),表明这两种材料不会引起溶血反应;CS和CB埋植于兔肌肉组织后,肌肉组织耐受性良好,组织反应不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反应逐渐减轻。结论:CS和C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IVF/ICSI助孕结局及宫颈局部手术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对生育力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的助孕结局影响及宫颈局部手术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ICSI的SIL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设为SIL组( n=113);根据SIL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取卵时间按1∶3标准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首次行IVF/ICSI的无宫颈病变患者,记为对照组( n=339)。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IVF/ICSI助孕指标、新鲜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及母婴预后,评估SIL患者的助孕结局及宫颈局部手术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结果:SIL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SIL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可利用囊胚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鲜胚移植周期中SIL组移植胚胎数略少于对照组,而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达妊娠时间、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79例获得活产的SIL患者根据局部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宫颈锥切亚组、环形电切术亚组和未手术亚组,3组间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IL不影响患者的生育力及IVF/ICSI的助孕结局,且局部手术治疗未增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等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雌二醇片改善绝经女性下生殖道环境对阴道镜下病变检出率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观察绝经女性使用雌二醇片对阴道镜下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妇科宫颈门诊具有转诊阴道镜指征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在行阴道镜检查前1周开始给予雌二醇片治疗,每次0.5mg,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对照组阴道镜检查前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阴道镜检查结果、患者疼痛、阴道镜满意度、雌激素水平、阴道镜检查总体评价以及用药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以及筛查前合并生殖道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出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00%)(P<0.05),试验组宫颈慢性炎症占比(19%)明显低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宫颈癌占比、HSIL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后1周,试验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血清LH和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LH、FSH及E2水平在术前和术后1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停药1周后血清FSH、LH水平恢复原状,E2下降到原来水平.试验组绝经年限<5年、5~10年及>10年的患者阴道镜检查评估为较充分占比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宫颈鳞柱交界区部分可见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有轻微的乳房胀、下腹胀及外阴饱满感,停药1周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 绝经女性使用雌二醇片能够明显减轻阴道镜活检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阴道镜检测满意度,通过改善局部雌激素水平,使得阴道壁及宫颈正常组织雌激素水平提高,碘实验非病变部位着色,凸显病变组织的碘实验不着色,使得阴道镜下活检取材更准确,提高老年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阴道镜下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5例CIN Ⅲ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的107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根据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将观察组患者进一步分为HR-HPV亚组(n=70,各型HR-HPV感染者)及非HR-HPV亚组(n=35,各型低危型HPV或无HPV感染者)。对2组受试者或者2个亚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不同型别HR-HPV单一感染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分别进行总体及两两比较。对2组受试者HR-HPV不同型别单一、双重及总感染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审批文号:201906),所有受试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受试者,血清催乳素、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则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HPV16、HPV18、HPV52单一感染率,HPV16+HPV18双重感染率,以及HR-HPV总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R-HPV亚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分别为(1.8±0.4) mIU/mL、(1.6±0.1) mIU/mL,均低于非HR-HPV亚组的(2.4±0.5) mIU/mL、(1.9±0.3) mIU/mL;血清雌二醇浓度为(302.5±32.3) pmoL/L,则高于非HR-HPV亚组的(268.2±23.1) p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4、5.55、6.54,均为P<0.001)。④HPV16型感染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高于HPV18、HPV52及HPV58型感染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4个亚型HR-HPV单一感染患者血清FSH、催乳素、LH及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 Ⅲ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与HR-HPV感染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CIN Ⅲ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监测HR-HPV感染情况,为临床制定宫颈癌防治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介绍符文彬教授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外感热毒化火并流窜喉部为本病核心病机,疏肝泄热为治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一针即毫针针刺,选取百会、印堂、廉泉、四关穴、"引气归元"组穴,双侧风池、完骨、翳风等,并点刺咽后壁以疏肝调神,泄热利咽;二灸即精灸疗法,选取风池、肺俞、四花穴、肾俞、命门等,可温养脾肾,以热引热;三巩固即选取心俞、肝俞、肩井运用刺络拔罐疏肝排淤,并通过皮内针埋针持续刺激巩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