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辐射诱导的多倍体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辐射诱导的多倍体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生物学特性,以探讨多倍体HeLa细胞利于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的潜在作用。方法:使用6 MV-X射线分别以7 Gy、14 Gy的剂量照射HeLa细胞,继续孵育3 d后收集细胞并标记为7 Gy组和14 Gy组,将未经辐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倍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7 Gy组和14 Gy组HeLa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对照组、7 Gy组、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6.33±1.26)%、(21.13±0.50)%、(46.07±1.68)%,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780.47, P<0.001)。对照组、7 Gy组和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培养24 h后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1、0.23±0.02、0.16±0.01;48 h后分别为0.37±0.03、0.38±0.06、0.21±0.00;72 h后分别为0.66±0.02、0.55±0.01、0.28±0.01,3组间增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62, P=0.001; F=20.10, P=0.002; F=708.52,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培养24、48、72 h后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增殖活力均较对照组细胞和7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显著下降(均 P<0.05)。对照组、7 Gy组和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的凋亡亚群比例分别为(3.67±1.16)%、(3.07±0.81)%、(3.83±0.91)%,其中早期凋亡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2.33±0.35)%、(2.13±0.61)%、(2.23±0.32)%,晚期凋亡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1.33±0.81)%、(0.93±0.31)%、(1.60±0.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52, P=0.620; F=0.15, P=0.864; F=0.92, P=0.450)。对照组、7 Gy组和14 Gy组的多倍体HeLa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为297.40±26.53、121.33±15.16、18.40±4.79,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195.67±20.26、63.60±6.91、9.47±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647.28, P<0.001; F=213.94, P<0.001)。7 Gy和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显著低于7 Gy组(均 P<0.001)。辐射诱导的多倍体HeLa细胞P-STAT3(Tyr 705)、Bcl-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与对照组相比,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Survivin、Mcl-1表达水平均上调(均 P<0.05)。3组间Bcl-x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52, P=0.618)。 结论:辐射诱导的多倍体HeL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凋亡率无显著变化,但STAT3信号通路激活伴随下游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有利于多倍体肿瘤细胞成为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6版)修订内容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是人类精液检查与精子评估程序和方法的重要参考文献。在手册第6版,精子活力采用4级分类系统评定,精子形态使用结构化顺序分析,不再表述精液参数参考值范围、限值和精液质量术语,强调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删除了精子与宫颈黏液、卵透明带和卵母细胞相互作用试验,以及去透明带仓鼠卵穿透试验;新增加检测精子DNA损伤、精子染色质、精子非整倍体和精液白细胞介素的试验,新介绍玻璃化冷冻精子、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omputer-aided sperm analysis,CASA)系统评价精子超活化运动、磁激活细胞分选术制备精子和检查射精顺序的方法。手册第6版中保留、修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上现今精液检查与精子评估的标准化、实用性和发展方向,对我国男科学实验室的发展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B7-H4和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负性共刺激分子B7同源物4(B7-H4)和蛋白激酶Cδ(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在本院做宫颈癌前筛查的女性1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或炎症组( n=52)、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 n=68)、高级别CIN组( n=40)。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宫颈细胞DNA倍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7-H4、PKCδ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B7-H4、PKC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例数分别为16(30.8%)、27(39.7%)、26(65.0%)、12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55.86,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正常或炎症组比较,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均高(均 P<0.05);与低级别CIN组比较,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高( P<0.05)。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分别为(57.21±10.21)、(79.17±11.34)、(92.73±15.36)、(126.56±2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5.45, P<0.001),血清PKCδ水平分别为(89.34±18.29)、(71.79±15.82)、(53.39±11.84)、(40.23±1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6.28,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依次升高(均 P<0.05);正常或炎症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PKCδ水平依次降低(均 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B7-H4、PKCδ水平呈负相关( r=-0.47,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细胞DNA倍体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 CI为0.78~0.8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9%、79.9%;血清B7-H4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 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76.1%,截断值为111.12 ng/ml;血清PKCδ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 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6%、88.9%,截断值为54.83 ng/ml;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9(95% CI为0.97~0.9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3%、75.9%。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大于宫颈细胞DNA倍体( Z=8.00, P<0.001)、血清B7-H4( Z=4.34, P<0.001)、血清PKCδ( Z=4.61, P<0.001)单独诊断的AU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7-H4高水平( OR=2.94,95% CI为1.78~4.84, P<0.001)、PKCδ低水平( OR=4.33,95% CI为1.88~10.00, P=0.001)、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 OR=5.77,95% CI为2.38~13.99, P<0.001)均为影响宫颈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比例升高,血清B7-H4水平升高、PKCδ水平降低,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和PKCδ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PV阳性女性中宫颈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及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分流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在HPV阳性女性中,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及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分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的妇女590例.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阳性,且行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DNA 倍体分析、P16/Ki-67 双染 3 种检查,对上述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和P16/Ki-67双染3种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4.2%、77.5%、76.4%,特异性分别为 40.7%、49.2%、7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 C)分别是 0.625、0.634、0.733,其中,P16/Ki-67双染检测显著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及DNA倍体分析(P<0.0001).结论 本研究认为,在HPV阳性女性中,P16/Ki-67双染检测的分流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DNA倍体分析在50岁以上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宫颈癌筛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及死亡率,Landy等发现定期参加筛查,可预防83%(95%CI:82%~84%)的宫颈癌死亡[1].50岁以上女性多数处于绝经或围绝经期,宫颈上皮相对变薄,缺乏中表层细胞,细胞学筛查中判读有一定难度.文献报道DNA倍体分析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与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无显著性差异[2-3].本研究从DNA倍体结果异常角度结合LBC、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探讨其在50岁以上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MCM蛋白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主要以单倍体、二聚体、MCM4/MCM6/MCM7球形三聚体、MCM2~7环状六聚体等形式存在;其参与DNA复制前复合物的形成、DNA复制的起始及DNA的延长,并保证在1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仅发生1次,是目前已知的评价细胞增殖最可靠的指标之一.其参与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可能通过影响DNA损伤修复能力导致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卵巢癌疗效评价的潜在标志物;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可作为宫颈癌细胞复制应激的备份,其调节机制可能与癌细胞中的HPV状态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黄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损伤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探究了抗肿瘤药物、化疗增敏剂大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免疫荧光-端粒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区特异性DNA损伤水平.利用中期染色体-端粒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异常信号,包括多端粒信号(multitelomeric signals,MTSs)和端粒信号缺失(signal free ends,SFEs).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端粒重复扩增程序分别检测端粒相对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与0 μmol/L对照组相比,20 μmol/L大黄素处理Hela细胞48 h能够诱导端粒长度缩短至80%,同时还发现端粒功能障碍损伤灶(telomere dysfunction induced foci,TIFs)和端粒异常信号增多,包括MTSs由1.65%增加至3.98%(P<0.01)、SFEs由2.74%增加至8.49% (P<0.01).同时,结果还发现,大黄素处理后,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10 μmol/L和20 μmol/L大黄素处理48 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升高为对照组的1.42倍(P<0.05)和1.92倍(P<0.01).综上,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的急性暴露能够引起端粒功能障碍以及端粒酶活性升高,后者可能与端粒损伤后修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倍体检查和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DNA倍体技术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0月5 291例在该院行宫颈癌筛查者,均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DNA倍体检查,任一阳性行阴道镜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CIN中的准确性.结果 5 291例受检者中,TCT和DNA倍体检查阳性分别为489例和579例.病理结果显示,炎性184例CIN Ⅰ 368例,CINⅡ~Ⅲ84例,宫颈癌15例.489例TCT阳性者有356例CIN;162例阴性者有111例CIN,其中1例为宫颈癌.579例DNA倍体检查阳性者有403例CIN,72例阴性者有64例CIN.DNA倍体检查与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高于TCT(61.91% vs.54.69%,P<0.05).结论 DNA倍体技术能够及早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异常变化,检出率和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倍体分析和HPV E6/E7检测诊断宫颈ASCUS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人乳头状病毒(HPV)E6/E7 mRNA监测对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诊断结果影响.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经宫颈分泌物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980例患者行DNA倍体分析及 HPV E6/E7 mRNA检测.所有受检者均于经期结束第3~10天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作为对照诊断.依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5组,分析DNA倍体异常情况及 HPV E6/E7 mRNA拷贝数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98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ASCUS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及以上病变者458例.与DNA正常组相比,ASCUS 伴DNA 异倍体1~3个组发生 CIN Ⅰ及以上病变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12 =15.399,P1=0.000);而ASCUS伴DNA异倍体1~3个组发生CIN Ⅰ及以上病变者低于ASCUS伴DNA异倍体>3个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32 =17.288,P3=0.000).CINⅠ及以上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或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221,35.302,23.894,18.439,均 P=0.000),CINⅠ及以上病变者 HPV E6/E7 mRNA检出率提高.DNA倍体分析联合 HPV E6/E7mRNA对CINⅡ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为92.4%,特异性为32.7%.结论 DNA倍体分析联合HPVE6/E7mRNA可辅助用于ASCUS的分流诊断,从而避免过多的阴道镜活检,同时减少CIN及宫颈癌的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蛋白用于宫颈肿瘤筛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蛋白,将其应用于宫颈肿瘤筛查. 方法 搜集2015年1月-2016年5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进行宫颈组织学活检并进行过TCT和/或DNA倍体分析检测标本,宫颈脱落细胞离心甩片进行TCT检测,Feulgen染色行DNA倍体分析,TRFIA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 结果 694例标本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炎性病变501例,宫颈肿瘤性病变193例,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 83例、高级别上皮内病变89例(HSIL)、鳞状细胞癌(SCC)21例.TCT检测筛查宫颈肿瘤敏感性为76.68%,特异性为87.03%;DNA倍体分析检测敏感性84.97%(优于TCT,x2=4.280,P=0.039),特异性73.45%(低于TCT,x2=29.105,P<0.001).TRFIA检测p16INK4a筛查宫颈肿瘤敏感性为86.01%,与DNA倍体分析相似(x2=0.084,0=0.773),优于TCT检测(x2=5.532,P=0.019),且特异性达92.42%,亦优于TCT检测(x2=7.889,P=0.005). 结论 时间分辨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蛋白用于宫颈肿瘤筛查,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如果试剂盒商品化,还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用仪器自动化检测并给出客观判读结果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