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菌群代谢物胆汁酸与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银屑病(psoriasis)是与免疫相关的、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银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免疫细胞失衡和功能紊乱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近年来,肠道菌群代谢物与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让人们对于肠道菌群代谢物的认识更加深入.胆汁酸(bile acid,BA)是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生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之一,具有调节免疫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维护内环境稳态等功能.现就BA与银屑病的关系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作一概述,以期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后微生物群的时空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创伤和危重症可能影响微生物群。许多关于危重症微生物群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身体部位或时间点,并受先前存在疾病的影响。本研究报道既往体健儿童发生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微生物群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设计:研究人员于入院72 h内收集患儿口腔、直肠和皮肤拭子标本,之后每周采集两次至患儿离开PICU。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分析样本。择期门诊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采用Phyloseq进行α和β多样性比较,采用微生物组组成分析法预测群落丰度差异。场所:5家4级监护PICU。对象:因严重TBI需要放置颅内压监测装置的18岁以下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来自23例TBI患儿和35例对照组儿童的327份样本。TBI组和对照组患儿初始口腔( F=3.275 6, R2=0.053 5, P=0.012)和直肠( F=3.070 2, R2=0.064 9, P=0.007)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TBI患儿直肠标本中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和毛螺菌科的共生菌减少,葡萄球菌科菌增多( P<0.05)。探索性分析发现,抗生素暴露、气管插管和感染与TBI组和对照组患儿组间直肠和口腔微生物群差异增大有关,而肠内营养则与差异缩小有关( P<0.05)。 结论:严重TBI患儿微生物群变化特点为共生细菌早期减少、位置特异性丧失,以及潜在致病菌增多。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这些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皮葡萄球菌共生性稳态与皮肤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表皮葡萄球菌对人体兼具保护和致病双重作用:一方面抑制病原菌和炎症、辅助皮肤固有免疫系统,维持皮肤微环境平衡;另一方面具有致病潜能。表皮葡萄球菌具体作用不仅取决于自身,也与宿主免疫系统、其他微生物以及环境的互相作用有关。这种互相作用的平衡即为表皮葡萄球菌共生性稳态,当稳态被打破后就可能发生多种皮肤疾病,如寻常痤疮、特应性皮炎、玫瑰痤疮以及黑素瘤。影响表皮葡萄球菌共生性稳态的因素包括温度、氧含量和营养等环境条件、抗生素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数量、微生态多样性等。本文对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共生性稳态的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真菌与皮肤微生物组过敏原组分诊断:患者致敏特征与主要致敏蛋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体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生长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引发过敏反应的主要为皮肤微生物组和真菌。全球真菌的种类数量大致介于60万至100万之间,在理论上,IgE介导的致敏作用可以由任何真菌物种导致。但截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免疫学联合会(IUIS)官方数据库中只记录了113种真菌过敏原,这些过敏原源自30种不同的真菌,涵盖了42个过敏原家族。而对于皮肤微生物组,已经鉴定出14种不同的马拉色菌过敏原,这些过敏原均源自3种不同的马拉色霉菌,即毛滴虫、分枝杆菌和 M. globosa。这些过敏病患者的过敏原组分致敏谱异常复杂。本文将详细阐释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的《过敏原组分诊断指导建议2.0》中关于皮肤微生物组和真菌过敏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同时,整理了国内外真菌过敏原的来源、过敏原组分蛋白家族的特征、临床相关性以及诊断策略,以提升相关专业人员对过敏原组分的深刻理解。通过运用先进的过敏原组分诊断技术,旨在精准诊疗过敏患者,为研究中国人群的皮肤微生物组和真菌过敏原蛋白致敏谱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耐药皮肤癣菌感染是近期临床微生物领域与皮肤病领域关注的热点。我国已经出现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病例,预示存在人群传播的风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国耐药皮肤癣菌病诊治与防控工作组组织专家基于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数据,对耐药皮肤癣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菌株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提出推荐建议,制订了完整的诊治方案,以期为我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临床诊治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金属暴露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职业性重金属暴露人群众多,低浓度复合暴露仍广泛存在,加之重金属的难降解性,其危害不容忽视。重金属暴露可导致皮肤、肝、肾和肺等多脏器的急慢性中毒和癌症等疾病,亦可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肠道菌群由超过10 3~10 4个微生物组成,拥有人类基因组150倍的基因,被视为人体自身一个强大的隐藏"器官"。这些菌群对环境和宿主功能的改变十分敏感,其失调可影响机体健康。我们就重金属暴露对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肤微生物群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皮肤微生物群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文综述了目前报道的与玫瑰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重要皮肤微生物群,包括蠕形螨、 Bacillus oleronius、痤疮丙酸杆菌、 Corynebacterium kroppenstedtii等,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肤微生态与创面愈合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面愈合是机体修复组织损伤的一系列复杂而又精密调控的过程,深入全面地研究这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研发有效的干预策略。皮肤微生态在慢性创面的产生和愈合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共生菌群可能参与创面愈合过程,促进皮肤创面修复。本文对创面愈合过程和皮肤微生物群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感染对于创面迁延不愈的影响,探讨微生态平衡对创面良好愈合的重要意义。以皮肤微生态为靶点,有望通过增加共生菌数量、限制病原菌定植等手段促进创面正常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金属硫蛋白表达受损参与特应性皮炎过敏原诱导的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稳定的皮肤免疫平衡状态可保证人体对无害的环境损伤和微生物群生物膜的耐受性,而在特应性皮炎(AD)等炎症性皮肤病中,皮肤免疫平衡调节受到了严重损害,导致皮肤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失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生物群在放疗诱导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的微生物群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它们分布于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皮肤等部位,并且对宿主的代谢、免疫、激素和稳态功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它既保护宿主和维持体内平衡,又能够引起炎症和肿瘤发生。微生物群已被发现可以调节某些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但尚无肿瘤放疗背景下的大型研究。本文对微生物群与患者放疗反应和损伤变化的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为放疗及其诱导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