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用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epithelial metaplasi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及其证候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借助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Lantern 5.0软件进行隐结构分析.结果:研究录入相关文献165篇,处方214首,药物229味,用药总频次2 642次,核心中药47味(使用频次>15),以甘草、白术、白芍、半夏、茯苓等应用较广.并根据最大剂量、常用剂量和最小剂量,对47味高频中药进行药物剂量统计.性味以甘温为最,归经以肝经为首.提取出病位证素6个,脾、胃、肝位居前列;病性证素12个,气虚、血瘀、气滞频次较高.以置信度>85%,支持度>10%,提升度>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三联药对组合11对;并对高频药物、高频证型汇总进行关联分析,按照置信度>90%,支持度>2%,提升度>1,按证型分类,自高至低筛选前5位关联组合,共得到关联组合40对.隐结构分析得出47个隐变量、7个隐类,总结得出5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CAG伴IM多见虚实夹杂证,脾胃亏虚、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关键所在.临床治疗以"健脾益胃、扶正祛邪"为基础.虚则补益,健脾、益胃、补肾、滋肺以扶正;实则泻之,利湿、清热、散寒、化瘀、解毒以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胃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及对Cyclin E、Th17/Treg比值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益胃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效果及对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水平、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确诊的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胃解毒方组、六君子汤组、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每组50例.益胃解毒方组使用益胃解毒方治疗,六君子汤组使用六君子汤治疗,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使用益胃解毒方联合六君子汤治疗,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3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Cyclin E水平、Th17/Treg比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益胃解毒方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高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胃解毒方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低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yclin E水平、Th17/Treg比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胃解毒方组Cyclin E水平、Th17/Treg比值低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低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胃解毒方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低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胃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Cyclin E、Th17/Treg表达,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血,从凉血解毒论治,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裁;若皮疹散见、色黯,或皮色不变,瘙痒,属脾虚湿盛,从健脾祛湿论治,方用升阳益胃汤、荆防败毒散加减。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王彦刚基于"核心病机观"从"浊毒"论治胃癌前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王彦刚教授承古拓今提出了疾病的"核心病机观"理论,他认为浊毒内蕴脾胃为贯穿于胃癌前病变之始末的"核心病机",浊毒胶结不解是胃癌前病变病情进展之病机关键,也是其迁延不愈、多阶段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在治疗上,以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选用自拟化浊解毒方为主要方药,随证行以清热、祛湿、行气、化积、宣郁、健脾、益胃等治法,使热邪清、浊毒化、清阳升、浊阴降,痰化瘀除,脾升胃降,气机通畅,及时阻断病情发展甚至逆转胃癌前病变,收效显著,颇具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脾虚寒热瘀毒互结"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前疾病,积极防治本病可预防胃癌的发生.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CAG病程长,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辨证相补充,以"脾虚寒热瘀毒互结"为基本病机,立"平调寒热,补脾益胃,祛瘀解毒"为基本治法,以法制方,随证用药,阻断或逆转CAG进展,防止胃黏膜炎癌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叶丽红教授治疗噎膈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噎膈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噎膈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探讨其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规律,并予病案佐证.[结果]叶师认为,阴津亏耗是噎膈发生、发展的关键,气滞、痰凝、血瘀相互搏结,阻滞食管,胃失通降而致本病.叶师在治疗中主张以扶正祛邪为治则,采用理气降逆、祛痰化瘀的方法辨证施治,尤其重视滋润通降、运用经方及虫类药.所举病案以胃阴不足为主要病机,夹有痰瘀之邪,治疗以益胃养阴、祛痰化瘀、和降胃气为主,兼以抗癌解毒散结,获得良效.[结论]叶丽红教授认为噎膈本虚而标实,阴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为标,强调噎膈的治疗以扶正为本、祛邪为辅,临床疗效显著,对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工作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腹痛类方的量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量化分析《伤寒论》腹痛类方的特点,分析其治疗腹痛的思路.方法 收集《伤寒论》中条文明确涉及“腹痛”的方剂,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然后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将方剂划分为不同的簇集,再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每个簇集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最后归纳病机的特点.结果 第1簇集Ⅲ级功效有清大肠、清胆、疏肝、补心、补脾、健脾、益胃、利咽、补气、行气、补血、解毒、祛风、祛湿、化痰、止痛、消痈疮、止咳、降气、散结、消肿、化饮、治心悸;Ⅱ级功效有补肾;Ⅰ级功效有补肺、补肝、通便、止呕、消积满;-Ⅰ级功效有潜阳、清心、生津;-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第2簇集Ⅲ级功效有补脾、补心、补气、补血、止痛、治心悸;Ⅱ级功效有益胃、止呕、降气;Ⅰ级功效有补肺、健脾、温胃、补肾、温经、化痰、止咳、化饮;-Ⅰ级功效有敛肺、敛阴;-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结论 腹痛辨治重视荣通兼施,五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麻黄升麻汤证病机量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量化分析麻黄升麻汤的配伍特点,进一步分析麻黄升麻汤证的病机.方法:收集《伤寒论》中有明确药物组成的方剂,不同剂量、不同炮制方法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麻黄升麻汤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最终得出麻黄升麻汤证的病机特点.结果:麻黄升麻汤Ⅲ级功效有补心、补肾、清肺、温经、祛风、除痹、化痰、止痛、消痈、止咳、化饮;Ⅱ级功效有消肿、治头痛、润肺、清胃、利咽、补血、解毒、解表;Ⅰ级功效有补肺、敛肺、补脾、益胃、滋阴、敛阴、生津、润燥、补气、清热、散寒、利水、止泻、平喘、除烦、治心悸;-Ⅰ级功效有温肺、温脾、潜阳;-Ⅱ级功效有温胃.麻黄升麻汤的病机在于心肾虚寒而肺脾胃热,气阴亏虚而痰湿困阻,以及阳气内郁.结论:麻黄升麻汤主治心肾虚寒,肺脾胃热,气阴亏虚,痰湿困阻,并能发散郁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喘证类方的量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量化分析《伤寒论》喘证类方的特点,分析其治疗喘证的思路.方法:收集《伤寒论》条文明确涉及"喘证"的方剂,同种药物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为不同的对象处理.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将方剂划分为不同的簇集,应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每个簇集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最后归纳病机的特点.结果:第一簇集Ⅲ级功效有补心、补血、解毒、祛风、祛痰、止痛、平喘、止咳、降气、治心悸、解表;Ⅱ级功效有补脾、治头痛、行气、祛湿、除烦;Ⅰ级功效有健脾、清胃、益胃、补肝、补气、凉血、安神、清热、止呕、化饮;-Ⅰ级功效有温脾、温胃、固表、补阳、温阳、生津、润燥;-Ⅱ级功效有滋阴.第二簇集Ⅲ级功效有通便、行气、祛痰、消积满、清大肠;Ⅱ级功效有消痈疮;Ⅰ级功效有清胃、利咽、清热、祛湿、降气、宽胸;-Ⅰ级功效有温脾、温胃、生津、止泻;-Ⅱ级功效有补脾、益胃、和胃、补气、散寒;-Ⅲ级功效有安胎.第三簇集Ⅲ级功效有:温肺、补肾、补心、祛风、散寒、祛痰、止痛、平喘、止咳、降气;Ⅱ级功效有:温经、温阳、除痹;Ⅰ级功效有:温脾、温胃、补肝、治头痛、补气、止泻、止呕、消肿、解表;-Ⅰ级功效有:润肺、清胃、清心、固表、生津、凉血;-Ⅱ级功效有:清热;-Ⅲ级功效有:清肺、滋阴.结论:喘证辨治重视扶正祛邪,且与五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西医结合饮食营养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恶性淋巴瘤发生的位置、肿瘤本身的消耗或治疗的影响,淋巴瘤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从而导致治疗耐受性差,影响生存质量和预后.有机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营养评估和干预方法,发挥中医学药食同源的优势,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分阶段饮食营养管理思路,即淋巴瘤患者饮食营养管理分临床营养干预期(术后或放、化疗期间)、食疗先导期(临床治疗≤3个月)、食疗养生期(临床治疗结束>3个月)3个阶段,临床营养干预期以临床营养制剂为主、以中医食疗为辅,食疗先导期以常规饮食基础上配合使用临床营养制剂为主,食疗养生期则以日常饮食调养为主.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分阶段食疗营养管理的具体方法为,食疗先导期在化疗、放疗、手术不同治疗手段后,根据不同证型分别予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清热凉血、活血解毒、益气养阴,益气养血、健脾益胃;食疗养生期则根据具体情况加用药食同源的补虚类中药.该思路有助于恶性淋巴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和科学管理,并促进中医特色食疗研究的科学阐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