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湿热自汗经验探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汗是临床的常见病症,湿热自汗亦是中医分型之一,但目前却少有专论.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认为湿热自汗之病因可分内外两端:外责阳明邪盛,内责湿热蕴蒸.杨老临证治疗湿热自汗主张立足脾胃、外疏内清,外宜疏达阳明、斡中渗下,内当清化宣利、平调寒热,方选经验方杨氏清化饮,依湿热内伤、外感之不同灵活加减,并重视兼证的辨治,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患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张老2021年4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滞脉”患者医案,采用Excel 2019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中药使用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张老临床诊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收集医案213份,纳入处方332首,涉及患者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木土壅郁等;涉及中药243味,总频次3 459次,其中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甘草(163次)、柴胡(117次)、清半夏(110次)、茯苓(108次)、黄芩(104次),用药药性以寒、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肺、肝、胃、心经为主,常用药对为柴胡-当归,基础方为柴胡、清半夏、甘草、茯苓、白芍、黄芩、当归、陈皮、香附。聚类分析得到4类核心方,类1大枣、生姜、党参、炙甘草、清半夏、黄芩、黄连、牡蛎;类2神曲、苍术、川芎;类3香附、栀子、柴胡、薄荷、牡丹皮、白芍、当归、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类4薏苡仁、大黄。结论:张老对“滞脉”的治疗以解郁为主,注重寒热平调,兼以顾护正气,以助祛邪并防止传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运中调衡”法辨治肿瘤患者食欲减退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中医脾胃学说,以“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为核心指导思想,结合临床提出针对肿瘤患者食欲减退的“运中调衡”法。其核心要旨为以运为健、以调为要、以衡为期,通过调运中焦脾胃,复升降,利枢机,燮阴阳,平调脏腑阴阳气血之寒热,并以八纲辨证统领辨证全局,注重痰、饮、积、瘀等有形之邪的治疗,可达中医学“阴阳平衡”及现代医学“免疫平衡”,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寒热平调法联合八段锦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举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功能性胃肠病多为慢性病,常反复发作,为中焦气机失常所致,多为本虚标实、寒热并见。临证中,每遇功能性胃肠病,主张用经方半夏泻心汤、乌梅丸、柴胡龙骨牡蛎汤等寒热平调,并联合八段锦调理气机、安和五脏,疗效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徐云生从“胃唯冲和”辨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徐云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当审证求因,以寒热错杂、阴阳两虚为总纲,重视胃中冲和之气,并提出“饮食入则为邪”且“邪随气动”的理论,重视饮食邪气所致元气不足、络脉闭阻的病机变化,治疗以和中祛邪、平调寒热为主,结合临床辨证,方以半夏泻心汤合香砂养胃丸加减,同时配合脐疗外治法,用上方加通络之地龙敷于脐部,使药物由神阙渗透进胃络附近,化散脾胃邪气,使邪从脐发,以防邪气随治疗的深入而传变到其他脏腑,还可通过刺激神阙滋养元气、健脾益胃,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解释了体表经脉穴位与内在脏腑之间的双向联系,是中医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反映于体表穴位.当体表感受一定刺激时,经络可将信息传导于脏腑.该理论为针刺调理经络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提供了理论支持.IBS的基础病机为脾虚湿浊内蕴,大肠传导失司.针灸在缓解和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上具有显著疗效,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原则,临床根据其不同分型选用合适腧穴.肝脾不调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止泻;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固肠止泻;虚实夹杂治宜寒热平调,祛湿止泻;肺失宣降,大肠腑气不通之便秘型IBS(IBS-C),治宜宣发肺气,化浊通腑.针灸治疗时应调理足太阴经、足阳明经、任脉,针刺其腧穴,并根据实际情况加用足厥阴经、足太阳经、手太阴经之腧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下焦积聚类病分期辨治特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历代医家对下焦积聚的发生形成了不同病因理论,结合不同的病程阶段与病人体质,提出各种治疗理念,积之始起属寒,当顺气通络化痰瘀、平调寒热解恶气、解毒调血散固结,用辛暖药物消导之.积若久化为热,用辛凉药以推之,并鼓舞胃气、固护真阴,攻消补散,因势利导.若积病新起,正气未伤,当以积聚为急,速功为宜,若积久伤元,当以恢复元气为要,缓行其法.临床分期拟定其治则治法,达到扶正固本祛邪等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体寒瘤热"探析恶性肿瘤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疑难疾病,西医学认为,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是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关键病机.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属"积聚""癥瘕"等范畴.基于整体与局部的寒热属性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正邪交争特点,本文提出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体寒瘤热"病机观,其病机特点与西医学所认为的肿瘤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的病机内涵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认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紊乱是"全身体寒"的微观表象,肿瘤炎性微环境失调是"局部瘤热"的形成基础.同时,提出寒热平调、顾护阳气、温肾健脾以补"体寒",行气化湿、祛痰化瘀、解毒散结以祛"瘤热"的治疗思路,通过补其虚、祛其邪、通其滞,改善"全身体寒、局部瘤热"的寒热错杂状态,恢复阴阳平衡,以此改善微环境紊乱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王付使用经方治疗胃癌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王付使用经方治疗胃癌用药规律.方法:使用王付经方门诊大数据系统,搜集王付治疗胃癌的门诊处方,使用Excel表格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SPSS Modeler18.0、Cytoscape及R语言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王付治疗胃癌的处方515张,涉及中药109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8 197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是人参、甘草、半夏、黄芩、黄连.药物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温热药多于寒凉、平性药,归经以脾、胃、肺经最多.关联规则中的药物均为半夏泻心汤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治疗胃癌基础方5张.结论:王付在运用经方治疗胃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阴阳平调,常用基础方有半夏泻心汤等,配合使用十八反药物,如人参-藜芦,附子-半夏,海藻-甘草,为深入挖掘经方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