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并对方法性能进行评价。采用该方法对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初步评价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现状。方法:采用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同位素标准溶液为内标,重量法进行取样,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采用蛋白沉淀结合弱阳离子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耦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液质联用分析。根据相关EP文件对方法的特异性、基质效应、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正确度和不确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采用该方法对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以该定值结果为靶值,生物学变异最佳可允许总误差标准为评价限,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方法特异性良好,干扰物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检测结果。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检测限及定量限分别为1.08 pg/g和3.54 pg/g,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总 CV分别为0.43%~1.10%、0.61%~1.42%,相对回收率为98.5%~101.9%,4种血浆样品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10%、2.34%、2.16%、1.73%。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结果显示,实验室测定202013和202014样品的及格率分别为80%和8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准确、精密、简便,有望作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参考方法,可应用于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本的定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碳离子放射治疗微剂量测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测量碳离子束的微剂量谱并计算其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分布,为放射治疗微剂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绝缘体上硅(SOI)微剂量计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260 MeV/u的 12C离子束流进行微剂量谱测量,测量所得的脉冲幅度谱经转化得到剂量分布,通过摆放不同厚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组合,实现不同PMMA深度微剂量谱及RBE值的测量。 结果:测量得到不同PMMA深度下260 MeV/u的 12C离子束的微剂量谱,以及剂量线能 yD与RBE随PMMA深度的变化关系。PMMA深度为116.5 mm处,RBE值达到2.6的峰值,并在布拉格峰位后迅速下降,但在拖尾处RBE值仍有1.3约为坪区入口处的2倍。 结论:本文为碳离子束微剂量谱提供基础数据, 12C离子束的RBE值随着PMMA深度增加逐渐上升并达到峰值,布拉格峰位后迅速下降但在拖尾处的生物效应不可忽略。同时体现了不同线能区间处的导致的剂量份额,为评估重离子治疗中继发癌症的风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离子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离子束以其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点,作为肿瘤放疗射线极具优势,重离子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可能成为一种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有望为重离子治疗肿瘤最佳束流品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另外,FLASH和GRID等新型放疗技术在重离子治疗中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重离子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重离子治疗肿瘤相关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抑制肺癌干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药可抑制肺癌干细胞(LCSCs)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延缓自我更新,还能通过干预其生态位、免疫微环境及有氧糖酵解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中涉及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CD133、CD44、ALDH及ABCG2等,而相关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Hedgehog、Notch等。中医药干预LCSCs的研究总体偏少,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且选取的实验指标重复率高,涉及的细胞类型与信号通路较少;临床试验相对缺乏,欠缺与基础实验有机衔接。今后还需提高研究质量,并深入研究具有抗肺癌干细胞效应的中药,以推动肺癌的精准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碳离子放疗远隔效应临床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放射治疗是癌症局部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关研究发现,放疗射线能够诱导产生特殊的免疫刺激效应,即远隔效应(abscopal effect,AE),具体是指针对肿瘤局部病灶照射时,照射靶区之外的病灶亦缩小。碳离子放射治疗(carbon ion radiotherapy,CIRT)是目前临床放射治疗的优选方法,相比于常规放疗,具有更多的优势,被认为具有激活肿瘤细胞更强免疫原性的潜力 [1]。首先,从物理学方面来看,碳离子在深度上表现出一种特征能量分布,称为"布拉格"峰,在靠近靶点的组织中,有高水平的能量沉积;近端组织接收到的能量很少。其次,从生物学方面来看,碳离子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ET),具有比光子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生物学效应较光子放疗在峰区至少放大2~4倍 [2,3,4]。因碳离子的物理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优势,被认为CIRT比常规放疗更能诱导强免疫反应 [5]。相关研究也表明,远隔效应的机制被认为是局部放疗引发了人体免疫系统一系列变化 [6]。对于碳离子放射治疗诱导产生远隔效应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较少,大部分实验结果表明,碳离子放射治疗能够引发强烈的促免疫反应,诱发更明显的远隔效应 [5]。本研究通过对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自正式投入临床治疗以来,发生的3例远隔效应典型病例情况进行汇总报告,为碳离子放射治疗产生远隔效应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质子束放疗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放疗的基本准则是提高肿瘤靶区的放射剂量,同时更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质子束治疗(PBT)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其能更好地体现这一准则。理论上,质子束以其特有的Bragg峰和优越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可给予肿瘤靶区最大剂量,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接受剂量,实现对肿瘤靶区的"定向爆破",提高肿瘤的局部治疗率和控制率,优于传统光子治疗。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研究包括黑色素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和儿童恶性肿瘤等多种病变,但多为回顾性研究,而且建立和维护质子设备的成本巨大,因此用PBT治疗恶性肿瘤尚存争议。PBT面临的挑战是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不明确的生物学效应等,克服这些不足可能会更好地促进PBT的快速发展。笔者详细论述了PBT的物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细胞在骨重建和维持矿物质稳态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细胞是骨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细胞。既往认为骨细胞是相对静止和休眠的细胞,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最近几年里,骨生物学的知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认为骨细胞是维持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高度活跃的细胞,其在骨组织微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骨细胞的研究现状,以及骨细胞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除此之外,骨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它能分泌硬化素(Sclerostin)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硬化素对个体的骨量起负性调节作用,而FGF-23可以调节磷酸盐代谢。骨细胞还能感受机械应力,并将机械应力转化为一系列生物化学信号,从而对效应细胞(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起作用。因此,骨细胞在骨生物学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骨细胞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发现新的骨细胞分子,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疾病的潜在药理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清差异蛋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鉴定和分析布加综合征(BCS)及对照组血清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住院治疗的30例BCS患者与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清,利用iTRAQ技术检测出具有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探究差异蛋白的生物学信息及相关信号通路。应用Omics Bean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基于GO的生物学过程(BP)、细胞成分(CC)及分子功能(MF)分类,应用STRING(http://string-db.org/)数据库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结果:共检测出差异蛋白143种,BCS组有76个蛋白显著升高,有67个蛋白显著降低( P值均<0.05)。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防御反应、囊泡介导转运、免疫效应过程、补体激活和血液凝集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P<0.05)[注:该处 P值是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方法,富集分析的 P值只有矫正值的错误发现率(FDR)]。 结论:运用iTRAQ技术鉴定出BCS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部分蛋白可能成为诊断BCS的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ncRNA ANCR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LncRNA抗分化非编码RNA(anti-differetiation non-coding RNA, ANCR)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收集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72例,同时培养胃癌细胞HGC-27,慢病毒转染ANCR cDNA全长载体于HGC-27细胞中作为实验组,并转染空白载体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组织或细胞中ANCR、转录因子Oct4及Sox2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ct4及Sox2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转移能力。结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NCR表达分别为0.013(0.006,0.025)及0.041(0.011,0.136),胃癌组织中ANCR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1),且高表达ANCR的患者TNM分期更高及细胞分化程度更低( χ2=7.414、8.236, 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ANCR mRNA表达分别为(1.000±0.064)、(6.250±0.889),Oct4 mRNA表达分别为(1.000±0.208)、(2.815±0.349),Sox2 mRNA表达分别为(1.000±0.173)、(2.526±0.390),Oct4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148)、(3.396±0.105),Sox2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119)、(2.916±0.130),实验组细胞ANCR、Oct4、Sox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细胞Oct4、S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72h的相对增殖能力分别为(7.164±0.426)、(9.627±0.605);96h的相对增殖能力分别为(13.750±1.089)、(19.166±1.649),实验组细胞72 h、96 h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对照组及实验组每视野平均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7.26±5.48)个、(39.43±5.21)个;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0.49±7.74)、(62.20±7.51)个,实验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1)。 结论:LncRNA ANCR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且与患者病情进展及细胞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体外可促进胃癌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并增强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circRNA表达的变化及对Hippo信号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环状RNA(circRNA)及Hippo信号分子YAP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circRNA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组织病理改变判断模型成功。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系统进行高通量双端测序建立显著差异表达circRNA表达谱。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测序结果及检测相关基因。采用基因功能(GO)分析、通路(KEGG)分析等方法探讨差异表达circRNA参与肾IR损伤的生物功能及作用的主要信号通路。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主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的circRNA 21个( P < 0.05, FC> 2),其中10个表达上调,11个表达下调。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circRNA.1100和cⅡrcRNA.1122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肾IR 1d二者的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0.23±0.016)和(0.36±0.12),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0.05),与测序数据趋势一致。circRNA.1100在IR 2 d和3 d的肾组织中表达依然显著下调,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0.24±0.08)和(0.34±0.03)( P<0.05)。circRNA.1100母基因Cpeb3在肾IR 1 d、2 d及3 d的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0.047±0.022)、(0.098±0.027)和(0.185±0.05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调。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circRNA显著富集在细胞周期、分裂、生长、凋亡、死亡等生物过程及Hippo信号通路。肾IR1d后Hippo通路效应分子YAP蛋白明显上调,持续至IR第3天。 结论:circRNA参与了肾IR损伤的生理病理过程,差异表达的circRNA及Hippo信号通路可能在肾IR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