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持续性复视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持续性复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治的术后1 d即存在复视的眶底爆裂性骨折患者146例146眼的病历资料,根据观察期间内复视是否持续存在分为持续复视组14例14眼和复视消失组132例132眼,比较2个组不同性别、眼别、年龄、术前病程、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入路、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术后下直肌损伤程度眼数的差异,筛选 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所有患眼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出现眼眶植入物感染、移位等并发症。2个组间不同年龄分类、术前病程、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程度、手术方法、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术后眼外肌损伤程度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9.443, P=0.002; χ 2=29.041, P<0.001; H=53.943, P<0.001; H=34.583, P<0.001; χ 2=46.041, P<0.001; H=101.438,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长病程( OR=8.678,95% CI=1.013~74.304, P=0.031)、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重度: OR=32.963,95% CI=7.647~142.084, P<0.001.中度: OR=11.852,95% CI=2.679~52.436, P=0.001)、术后下直肌损伤(重度: OR=511.000,95% CI=42.815~6 110.808, P<0.001.中度: OR=132.000,95% CI=12.442~1 400.458, P<0.001)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先进的手术方法(个体化塑形钛网法: OR=0.020,95% CI=0.002~0.127, P<0.001.厂家预制钛网法: OR=0.031,95% CI=0.004~0.257, P=0.001)、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良好( OR=0.015,95% CI=0.001~0.197, P<0.001)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结论: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前严重眶内软组织嵌顿和术后下直肌的不可逆损伤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主要危险因素,缩短术前病程、改善手术方法、增强术后眼球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持续性复视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化技术在眼眶骨折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眼眶骨折常导致面部塌陷、复视、眼球内陷,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传统手术依赖医师的经验来实现骨折的复位和眶壁的重建,修复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辅助手术、3D打印、手术导航系统、术中CT成像等技术在眼眶重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优势在于克服传统手术依赖于医师的经验,缺乏植入物位置的预估与定位等难点,帮助医师提高手术效率且实现眼眶精准重建,从而改善患者的美观和眼视功能。因此,笔者就数字化技术在眼眶骨折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对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稳定性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评价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为选择最佳内固定方式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眶颧颌骨折(Zingg B型)的患者1例,术中固定颧额缝、眶下缘,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咬合功能正常、无复视、无内固定植入物移位、面部外观对称。收集术前眼眶CT图像,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baqus软件对健侧镜像处理模拟构建正常的颅面部骨骼有限元模型(FEM/intact)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骨折位置进行分割、装配,结合临床手术固定位点构建骨折内固定模型,分别为固定颧额缝有限元模型(FEM/ZFS)、固定眶下缘有限元模型(FEM/IOR)、固定颧额缝及眶下缘有限元模型(FEM/ZFS+IOR)和固定颧额缝、眶下缘及颧上颌缝有限元模型(FEM/ZFS+IOR+ZMS)。对不同内固定模型加载咬肌牵拉力,分析材料与骨折段的应力及位移、计算颧骨的旋转角度。并根据患者实际的手术情况建立术后模型(FEM/Post),与术前模拟的FEM/ZFS+IOR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建立的FEM/intact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模型通过准确性验证。FEM/ZFS+IOR与FEM/ZFS+IOR+ZMS内固定钛板的最大应力分别为396 MPa和426 MPa,均低于其屈服强度483 MPa,骨折线最大位移分别为0.10 mm和0.06 mm,均≤0.1 mm,颧骨旋转角度均<2°;FEM/ZFS与FEM/IOR内固定钛板的最大应力分别为730 MPa和501 MPa,均高于其屈服强度,骨折线最大位移分别为0.27 mm和0.15 mm,均>0.1 mm,颧骨旋转角度均<2°。FEM/Post应力及位移情况与FEM/ZFS+IOR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在术前对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进行数字化分析评价从而选择出最佳固定方式,为眶颧颌骨折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量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塑形聚醚醚酮在额眶鼻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预塑形聚醚醚酮在额眶鼻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额眶鼻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病变骨质,同时使用预塑形聚醚醚酮修补颅骨缺损。3例视神经受压导致视力下降的患者同时行视神经管开放减压。术中鼻窦开放的患者行鼻窦修补重建。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眼眶及头颅CT,并于术后3、6、12个月采用门诊及电话问询的方式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的外观恢复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鼻窦开放行重建者8例,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出院时,患者术前的额部骨质畸形(12/12)及眼球突出(11/11)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的双侧眉弓均对称,外观恢复良好。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 M( Q1, Q3)]为12(6,12)个月。至末次随访,无一例患者发生植入物移位、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额眶鼻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应用预塑形聚醚醚酮修补病变切除术后的骨质缺损,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者的外观,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青少年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征,评估其手术修复的效果和植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青少年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61例(61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缺损面积,其中57例术中植入可吸收材料(PolyMax Rapid),4例术中植入镶嵌钛网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种植体(Medpor-Titan)。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中男52例,女9例。年龄范围10~22岁,平均(16.98±4.45)岁,交通事故为最常见的骨折原因。术前有复视的55例中,术后53例(96.36%)复视完全矫正;术前有眼球运动障碍的52例中,术后50例(96.15%)眼球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与眼眶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青少年眼眶爆裂性骨折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发生率高,使用可吸收材料作为植入物手术效果良好,对于大面积的骨质缺损,可以使用Medpor-Titan进行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化技术在眼眶骨折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眼眶骨折常导致面部塌陷、复视、眼球内陷,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传统手术依赖医师的经验来实现骨折的复位和眶壁的重建,修复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辅助手术、3D打印、手术导航系统、术中CT成像等技术在眼眶重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优势在于克服传统手术依赖于医师的经验,缺乏植入物位置的预估与定位等难点,帮助医师提高手术效率且实现眼眶精准重建,从而改善患者的美观和眼视功能.因此,笔者就数字化技术在眼眶骨折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31例儿童Trapdoor眼眶下壁骨折手术治疗的观察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下壁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Trapdoor眼眶下壁骨折患儿采用结膜切口人路行眼眶骨折整复术,根据骨缺损面积,27例植入可吸收眶板,4例未使用修复材料.术后指导患儿进行规律眼肌训练,随访12个月.记录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眼球运动情况、眼球突出度以及眼眶CT扫描结果.结果 术后1个月时,受伤后5d内手术者治愈率为90.9%(10/11),5d后手术者治愈率为65.0%(13/20);术后12个月时,受伤后5d内手术者治愈率为90.9%(10/11),5d后手术者治愈率为75.0%(15/20).所有患儿术后无继发性睑内翻、下睑退缩、眶下神经麻痹发生,未发生植入物感染及排斥反应.结论 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确诊后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应用可吸收眶板修复眼眶下壁骨折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手术时机与术后效果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结膜切口入路修补眶壁骨折且复查资料完整的82例以复视为主要症状的单侧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例.依据伤后距离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组、中期组、中晚期组、晚期组,分别于术后2d、1周、1个月、3个月观察视力、复视的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d,术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随着眼刺激症状减轻,结膜组织水肿消退,眼睑肿胀的消退,视力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后视力稳定;术后3个月早期组的治愈率高于中晚期组和晚期组,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v=2,P<0.01),早期组与中期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x2 =0.26,v=1,P>0.05);术后不同观察时间4组病例复视治愈例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早期组及中期组3个月达到最高.除2例视力轻度下降、1例植入物轻度移位,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不缓解的复视,应早期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打印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通过三维打印机将添加材料分层打印,最后叠加形成完整三维物体的一种累积制造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在眼科领域中得到逐步推广,广泛用于角膜和视网膜研究、眼眶手术、眼肿瘤放射治疗、眼科植入物和眼科教学等方面.本文就三维打印技术在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眶骨折重建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眼眶骨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评估和处理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争议性问题.修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和并发症多,是颅颌面外科中复杂性和危险性手术之一.在解决患者功能性问题的同时,也要兼顾到患者的外观美学要求.目前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虚拟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3D打印个性化植入物的实现,使眼眶修复重建更加精准.本文就眼眶骨折的初期评估和初期处理、手术适应证和时机选择、手术技术和预后等问题做一述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