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眼相关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角膜上皮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上皮功能与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角膜上皮细胞层部分或全层缺失。干眼是角膜上皮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角膜上皮损伤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我国研究者强调泪膜稳定性的改变是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这也提示我们改善泪膜稳定性在干眼及其相关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重要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眼表润滑剂补充泪液中水液、黏蛋白、脂质等成分,同时应用抗炎药物以提高泪膜稳定性。当眼表微环境存在异常或损伤时,其角膜上皮损伤位点积聚的生长因子满足不了损伤快速修复的需要,需要及时局部补充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损伤愈合。本文从眼表润滑剂、抗炎治疗、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几个方面就干眼相关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我国眼部细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菌是眼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部位通常发生在眼表,而眼内感染则危害更明显,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造成不可逆性视力损伤。导致眼部感染的细菌种类众多,其分布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在改变。为了提高眼科临床眼部细菌感染的诊疗水平,本文提出及时了解眼部细菌种类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掌握眼局部抗生素使用价值,应是眼科工作的重点。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21-7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冷受体感觉神经元在干眼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干眼是由泪液质、量和动力学改变引起的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征的多因素疾病,可伴有眼部不适、视觉障碍、眼表及神经损伤等临床表现。冷受体感觉神经元存在于人眼表,对角膜表面温度及泪液渗透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诱导冷觉、痛觉的产生,并调节泪液分泌,与干眼临床表现有诸多联系。本文就角膜表面冷受体对角膜感觉调节、泪液分泌调节,角膜感觉调控相关影响因素,TRPM8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干眼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2021年1月至6月8~14岁近视青少年80例(80眼)。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40例(40眼)和对照组(佩戴角膜塑形镜)40例(40眼)两组。所有受试者比较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泪膜指标、睑板腺改变、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和角膜染色分级。结果:试验组在戴镜后1个月出现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4, P=0.026),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05)。两组在戴镜后不同时间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评分和角膜染色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的,对青少年眼表和睑板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的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慢性oGVHD的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他克莫司组30例30眼和环孢素组30例30眼。他克莫司组主要采用0.1%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日;环孢素组采用0.05%环孢素滴眼液点眼,4次/日。此外,2个组患眼均采用0.1%氟米龙滴眼液2次/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3次/日、0.1%玻璃酸钠滴眼液8次/日点眼,进行抗炎和润滑治疗。用药后1个月随访并依据排除标准筛选患者,最终将他克莫司组21例21眼和环孢素组12例12眼纳入后续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患眼进行检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采用Luminex芯片法检测患眼治疗前后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治疗前后OSDI差值分别为0.4(-5.6,21.5)和27.2(4.6,45.0),环孢素组OSD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他克莫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47, P=0.009)。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差值分别为5.0(2.5,10.0)分和3.5(-0.5,13.8)分,BUT差值分别为0.0(-3.0,0.0)s和-1.5(-3.0,0.0)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526、-0.804,均 P>0.05)。他克莫司组与环孢素组治疗前后IL-6、IL-8、IL-17、EGF和TNF-α表达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487、-0.112、-0.412、-1.085、-1.198,均 P>0.05)。 结论:2种药物治疗慢性oGVHD后,患者泪液中各因子含量的改变程度均未见显著差异。慢性oGVHD患者应用0.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可能比0.1%他克莫司滴眼液有更好的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表微生物群及其与眼表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参与免疫耐受、代谢和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微生物组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布失衡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细菌。在微生物组学研究中,最初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5个部位。随着16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16SrRNA)高通量测序及宏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眼表细菌群落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眼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的分布有一定差异,菌群存在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年龄、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眼表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一定影响,眼局部重复使用抗生素可增加眼表的耐药菌群。不同类型的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与眼表菌群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就正常眼表菌群的组成、分布、影响因素及眼表菌群与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表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同时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前后的眼表菌群特征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前后的眼表菌群组成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与代谢病肥胖管理中心的35例肥胖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1 600~1 800 kcal低热量膳食干预,观察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体成分(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等级、身体总水分、骨骼肌)变化,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肥胖患者干预前后眼表菌群特征。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肥胖患者4周后体重、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等级、身体总水分显著降低( P<0.05),骨骼肌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眼表菌群α、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机会致病菌假单胞菌属和痤疮丙酸杆菌属显著降低,粪杆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组、Oscillospiraceae UCG 002和布劳特氏菌属等产短链脂肪酸菌属显著升高( P<0.05)。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降解相关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显著富集。 结论:肥胖患者膳食干预后机会致病菌减少,产短链脂肪酸菌属升高,改变的眼表菌群可能与降解VOCs,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表微环境与干眼诊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将眼表组织及其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成分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眼表微环境,其稳态对于维持眼表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干眼的发生往往起始于眼表微环境成分改变,导致眼表稳态失衡。本文基于眼表微环境对干眼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干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成人睑板腺功能障碍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5至10月,在33家医院的眼表疾病门诊收集2 4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780例(32.2%),女1 639例(67.8%),年龄18~89(46±16)岁,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同时进行右眼睑板腺相关检查和评分。结果: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196、1 556、567和100例。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中重度MGD的比例明显较高(59.1%、71.0%比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睑缘改变评分、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按年龄分层,在青年组中,肥胖人群的以上3项评分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体重正常相比,超重和肥胖与中重度MGD相关, OR值分别为2.19(95 %CI:1.06~4.50, P=0.033)和3.70(95 %CI:2.57~5.04, P=0.008)。 结论:中国成人中重度MGD与高BMI具有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接触镜相关性干眼与睑板腺形态变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CL)长期配戴者睑板腺形态改变与干眼观察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性手术的患者157例314眼,其中长期配戴软性CL者91例182眼作为CL组,未配戴CL者66例132眼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个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NI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NIT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情况;并进行睑板腺形态评估,包括睑板腺缺失率及腺体弯曲个数。结果:CL组OSDI、CFS评分分别为16.67(10.00,25.00)和2.00(1.00,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8(7.50,18.26)和1.00(0.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9 401.00、6 969.50,均 P<0.01);CL组TMH、fNIBUT和avNIBUT分别为0.20(0.17,0.23)mm、5.64(3.95,7.92)s和8.56(6.56,12.1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2(0.17,0.29)mm、7.33(4.54,13.21)s和11.49(7.46,17.8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9 258.00、9 047.00、8 864.00,均 P<0.01)。CL组患者的总睑板腺缺失率为(29.42±12.24)%,腺体弯曲个数为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7±10.83)%和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6, P<0.01; U=7 656.00, P<0.01)。CL组总睑板腺缺失率与配戴时间、OSDI评分、CFS评分均呈正相关( rS=0.404、0.275、0.319,均 P<0.01)。 结论:长期配戴软性CL可导致较严重的眼部不适症状、干眼体征以及睑板腺形态的异常;长期配戴软性CL者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干眼体征可能与其睑板腺异常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