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安全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采用飞秒激光技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 546例,随机分为非安全组240例和安全组1 306例。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及是否出现眼部/头部不适等情况。对手术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 546例患者中,共有240例患者发生不良情况,其发生率为15.52%,且发生不良情况的患者中,以结膜下出血发生率最高,占发生不良情况患者的24.58%,占全部患者的3.82%;影响手术安全的因素包括患者伴有焦虑情绪、眼部/头部不适感、术中护理操作不当及环境等因素,以上因素均对手术安全产生明显影响( P<0.05)。 结论:影响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伴有焦虑情绪、眼部/头部不适感、术中护理操作不当及环境等因素,通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加强护理管理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该术式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冷受体感觉神经元在干眼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干眼是由泪液质、量和动力学改变引起的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征的多因素疾病,可伴有眼部不适、视觉障碍、眼表及神经损伤等临床表现。冷受体感觉神经元存在于人眼表,对角膜表面温度及泪液渗透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诱导冷觉、痛觉的产生,并调节泪液分泌,与干眼临床表现有诸多联系。本文就角膜表面冷受体对角膜感觉调节、泪液分泌调节,角膜感觉调控相关影响因素,TRPM8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干眼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信迪利单抗致多器官毒性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38岁女性乳腺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前患者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药后第3天,患者腰部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此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脱屑,双上肢及腰背部出现水疱;双眼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2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2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07 U/L,碱性磷酸酶(ALP)424 U/L;血肌酐(Scr)95.6 μmol/L,尿酸691.0 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0.87 mU/L。诊断: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结膜炎,肝损伤。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左甲状腺素钠、海昆肾喜胶囊口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及皮肤护理。16 d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水疱吸收,眼部不适感消失。实验室检查示ALT 111 U/L,AST 122 U/L,γ-GT 1 430 U/L,ALP 321 U/L;Scr 56.0 μmol/L,尿酸243.0 μmol/L;TSH 13.60 m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冷敷疗法缓解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疼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后眼罩冷敷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之江院区行TPRK的患者87例(17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冷敷组和对照组,2组均选取右眼进行观察。冷敷组在术后留观期间给予4 ℃冷藏硅胶眼罩冰敷袋,冷敷20 min,其余处理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药不冷敷。分别于术后2 h、1 d、2 d、3 d、5 d每天相对固定时间填写眼部不适感评分量表,包括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术后不适情况。并于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分别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2 h时,畏光、异物感、眼痛评分等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93, P<0.001; F=9.52, P=0.003; F=13.57, P<0.001)。2组间视物模糊、流泪、眼痒、眼部分泌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视物模糊指标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69, P=0.003),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3、5 d所有不适症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2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UCVA、SE、Haze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2组间客观光学质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TPRK术后冷敷疗法能够改善术后早期疼痛、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但对术后远期视力恢复没有明显作用,且对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视觉质量恢复等无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塑形镜护理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1],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角膜塑形用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简称角膜塑形镜)是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防控手段之一 [2,3]。角膜塑形镜是三类医疗器械,对近视的矫正和防控作用,离不开专业的规范验配和有效护理。现有的大部分角膜塑形镜的配戴方式为夜间配戴,使用周期为1年左右。长期使用的镜片可能出现蛋白质、泪脂等沉淀物以及一些从泪液中吸附的其他带电荷物质。这类物质不及时清理,轻者会增加戴镜不适感 [4,5],减少镜片使用寿命,增加配镜成本 [5,6,7,8];重者可能增加眼部感染风险,导致角膜损伤和眼部感染。因此,角膜塑形镜的正确护理对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CBL)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普陀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80例(80只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佩戴CBL者为试验组,未佩戴者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40只眼)。两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后1 d、3 d及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所有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术后角膜愈合情况、两组角膜创面充血消退时间和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时间。对比两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角膜散光、眼部舒适度、胬肉复发情况和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3 d及1周的VAS评分[(3.27±0.87)、(1.39±0.43)分]均低于对照组[(4.18±0.63)和(2.52±0.57)分]( t=5.36、10.01,均 P<0.001)。试验组术后3 d及1周的角膜愈合评分[(2.36±0.27)、(1.08±0.11)分]均低于对照组[(3.18±0.34)、(1.96±0.23)分]( t=11.95、21.83,均 P<0.001)。试验组角膜创面充血消退时间和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时间[(4.12±0.74)d、(4.15±0.81)d]均短于对照组[(5.33±0.65)、(5.45±0.86)d]( t=7.77、6.96,均 P<0.05)。术后试验组角膜SRI、SAI和角膜散光值[(0.85±0.15)、(0.43±0.12)和(0.53±0.16)D]均低于对照组[(1.16±0.19)、(0.81±0.15)和(1.04±0.13)D]( t=8.10、12.51、15.65,均 P<0.05)。试验组术后的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和分泌物症状评分[(2.13±0.14)、(2.21±0.23)、(1.86±0.13)、(1.89±0.26)、(1.94±0.31)、(1.83±0.22)和(1.45±0.26)分]均低于对照组[(3.06±0.15)、(2.35±0.24)、(2.19±0.27)、(2.18±0.24)、(2.23±0.46)、(2.42±0.31)和(1.56±0.28)分]( t=28.67、2.66、6.97、5.18、3.31、9.82;均 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5.00%(2/4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0%(10/4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χ2=6.28, P<0.001)。 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应用CBL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角膜愈合,改善患者术后不适感,并降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MRI诊断——2024年读片窗(8)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9岁,诉"右侧眼部不适1年余".患者1年前出现右侧眼部不适感,伴视力下降、斜视,伴头晕头痛,病程中睡眠饮食可,二便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ASIK术后中央中毒性角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央中毒性角膜病变(central toxic keratopathy,CTK)为一种罕见的、急性的、自限性的非炎症反应,发生在屈光手术后,表现为中央或旁中央角膜混浊、角膜变薄以及明显的远视飘移.国外报道[1]本病的发病率仅为0.016%.因患者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感明显,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现报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发生CTK1例,以期通过该病例报道,能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认识并及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眼部汗囊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患者男,57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眼内眦部球结膜出现透明、豌豆大小肿物,略高于眼睑球结膜面,表面光滑,伴眼部异物感等不适.出汗时眼部不适感加重,无汗时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发病初期,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将肿物刺破,见透明水样粘液流出,后自愈.近2月,因汗液再次不慎进入眼中,患者揉搓眼睛,原病损处再次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遂于2022年5月27日就诊于我院,手术治疗.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裂隙灯下可见左眼内眦部球结膜下一豌豆大小透明肿物,水疱样,直径约3~4mm,表面光滑发亮,边界清楚(图1A、B),触之较软,无破溃.血、尿常规及血糖均正常,心电图正常.术中发现囊壁薄,分离结膜至肿物底部处,囊壁破裂,囊腔内流出透明液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左眼结膜)汗囊瘤(图2A、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角膜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上皮的修复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102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角膜绷带镜,102只眼)和对照组(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102只眼).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愈合情况、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角膜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的角膜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其眼部不适感,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