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首诊的干眼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4个临床研究中心连续纳入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141例141眼。所有患者均自行完成中国干眼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和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问卷(DEQS)调查以评估干眼相关症状,患者均接受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无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以评估干眼相关体征,评估受检眼干眼症状与体征之间的关联;根据有无角膜荧光素染色将受检眼分为角膜染色阳性组和角膜染色阴性组,采用各问卷评分方法评估两个组受检眼干眼症状情况。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将受检眼分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组、蒸发过强型干眼组、混合型干眼组和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组,比较组间受检眼干眼相关体征的差别。结果:受检眼中国干眼问卷总评分为12.00(7.00,16.00)分,OSDI问卷总评分为25.00(17.50,36.93)分,DEQS问卷总评分为32.02(15.77,52.34)分。最常见的症状是受检眼中有眼干燥感者130眼,占92.2%;有眼疲劳症状者109眼,占77.3%;有异物感者108眼,占76.6%。眼干、异物感、畏光评分与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正相关( r=0.177、0.297、0.172,均 P<0.05);受检眼眼痛不适、畏光、视力波动评分与泪液分泌量呈弱负相关( r=-0.178、-0.197、-0.174,均 P<0.05)。43.3%(61眼)患者使用视频终端。蒸发过强型干眼75眼,占53.2%;混合型干眼43眼,占30.5%;水液缺乏型干眼18眼,占12.8%;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3眼,占2.1%。 结论: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以轻中度干眼为主,症状与体征具有一定关联。蒸发过强型干眼是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7.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睑缘炎患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儿童睑缘炎疾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小儿眼科因异常瞬目、揉眼等眼表问题来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的14岁以下眼病患儿73例(73眼)作为观察组,症状较重眼纳入本研究,再选取14岁以下健康体检的非睑缘炎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右眼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睑板腺照相,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睫毛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睑缘炎患儿中蠕形螨感染60眼,阳性率为82.19%(60/73),对照组非睑缘炎儿童20眼中蠕形螨感染3眼,阳性率为15.0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 P=0.042);蠕形螨感染患儿干眼症的发生率68.25%(43/63),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患儿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52, P<0.001);蠕形螨感染组患儿睑板腺缺失程度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1, P=0.001)。 结论:儿童蠕形螨感染导致的睑缘炎发病率高,并可能导致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近视未矫正儿童的眼表异常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临床检查分析评估近视未矫正儿童的眼表异常。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眼科体检且首次发现近视的30例(60眼)儿童患者为观察组,裸眼视力正常儿童30例(60眼)为对照组,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评估2组间的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状况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观察组眼表参数间的相关性,使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组成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睑板腺开口状况( Z=-4.08, P<0.001)及分泌物性状评分( Z=-2.99, P=0.003)、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 Z=-2.65, P=0.008)、泪膜破裂时间(BUT) ( Z=-7.09,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BUT值与睑板腺开口形态、分泌性状评分及Marx线位置评分呈负相关性( rs=-0.501, P<0.001; rs=-0.400, P=0.002; rs=-0.557, P<0.001),而FL评分与睑板腺分泌性状评分、Marx线位置评分无相关性,与睑板腺开口形态评分呈弱正相关性( rs=0.332, P=0.012)。 结论::近视未矫正儿童可能是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群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1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个部分,每部分32只,分别进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各32只小鼠分别按照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正常组、蓝光组、溶剂组和眼贴组,每组8只。预防实验中,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采用波长460 nm、光照度2 000 lx的蓝光,每天暴露6 h,连续暴露15 d建立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模型;溶剂组和眼贴组每天在蓝光暴露前和暴露后,分别用相对应眼贴敷贴预防25 min,连续15 d,蓝光组仅接受蓝光暴露15 d处理,并于第15天行睑板腺开口照相观察小鼠睑板腺功能。治疗实验中,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均采用上述方法建立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模型,溶剂组和眼贴组在结束15 d的蓝光暴露后,每天早上和下午分别用相对应眼贴敷贴治疗25 min,连续15 d,蓝光组置于标准环境中观察15 d,并在第15天行睑板腺开口照相观察小鼠睑板腺功能变化。预防实验及治疗实验的各组小鼠在处理完成后进行离体睑板腺拍照、油红O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睑板腺组织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睑板腺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睑板腺组织中核因子(NF)-κB和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评估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炎症的改善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蓝光组暴露后15 d小鼠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逐渐增加,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逐渐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预防实验中,眼贴组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为1.833±0.753,明显少于溶剂组的3.667±1.033,眼贴组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为0.718±0.091,明显大于溶剂组的0.624±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蓝光组和溶剂组睑板腺有炎性细胞浸润;眼贴组无炎性细胞浸润,腺泡形态接近正常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睑板腺均无明显脂质沉积。眼贴组IL-1β、IL-6、TNF-α、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眼贴组NF-κB、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实验中,眼贴组和溶剂组的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分别为4.333±1.211和4.833±1.722,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分别为0.572±0.151和0.588±0.154,2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蓝光组和溶剂组睑板腺有炎性细胞浸润,眼贴组无炎性细胞浸润,腺泡形态接近正常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睑板腺均无明显脂质沉积。眼贴组IL-1β、IL-6、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眼贴组NF-κB、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复方野菊花眼贴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睑板腺组织炎症反应,对蓝光诱导的睑板腺功能异常具有防治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尿病相关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随着对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认识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眼表异常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近50%糖尿病患者合并干眼。糖尿病相关干眼的主要表现为泪液分泌量异常、泪膜稳定性差、角膜知觉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甚至角膜溃疡,这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泪腺结构和功能改变、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睑板腺功能异常及角膜神经发生退行性改变有关。本文主要就糖尿病对泪膜、角膜神经和泪腺神经的影响以及氧化应激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与糖尿病相关干眼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糖尿病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开展诊疗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确诊为MGD相关干眼患者403例(806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眼表综合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泪河高度、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及睑缘形态异常评分等,并行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与睑缘形态异常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 r=0.72、0.64、0.64,均 P<0.001),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与睑缘形态异常评分及睑板腺开口评分均呈正相关( r=0.63、0.55,均 P<0.001);睑缘形态异常评分与睑板腺开口评分存在正相关( r=0.81,均 P<0.001)。非接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呈负相关( r=-0.28, P<0.001)。非接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呈负相关( r=-0.16, P<0.001)。 结论:患者年龄越大,睑板腺缺失面积越多,睑缘形态越异常,睑板腺开口堵塞越严重。睑板腺缺失面积越大、睑板腺开口堵塞越严重、睑缘形态越异常。泪膜脂质层厚度越厚,泪膜的稳定性可能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术后角膜曲率及眼表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角膜曲率、眼表变化。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整形科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88例(194眼),男100例103眼、女88例91眼;单眼182例、双眼6例;年龄1~3 (2.12±0.28)岁。根据病情分别给予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观察术后矫正效果、角膜曲率、眼表变化。结果:3种术式矫正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低于术前、术后7 d ( P<0.05)。术后7 d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 F=2 910.05, P<0.05)。术后7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 F=758.12, 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结膜充血评分低于术后7 d,术后3个月睑板腺功能障碍、睫毛角度异常发生率低于术后7 d( t=113.56,χ 2=11.02、11.46, P<0.05)。术后3个月角膜定点为中心,3、5 mm平均屈光度较术前增高( t=12.35、15.19, P<0.05)。 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眼表、角膜曲率,可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睑板腺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且患病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MGD的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占重要地位。按照作用机制可将治疗MGD的药物大致分为3大类:第1类是改善泪液质量和泪膜稳定性的药物,包括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促泌剂(促进脂质、水液以及黏蛋白分泌)和雄激素等;第2类是改善眼表微环境的药物,包括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除螨药物等;第3类是营养补充剂和神经保护剂,包括维生素D3、ω-3脂肪酸、自体血清等。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及研究较多的MGD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为MGD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动脉溶栓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38岁。因发作性右眼视力下降2 d并加重1 d,于2019年12月5日就诊于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眼视力下降,否认眼胀、眼痛、头痛等,持续3 min左右症状自行缓解,未予重视。1 d前晨起后患者右眼视力明显下降,自觉以正中视野缺损为著,持续性,无眼痛,于当地医院眼科就诊。眼底照相检查,右眼视盘与黄斑间局部视网膜呈苍白"舌形",可见散在小片状视网膜出血,静脉血管纡曲,黄斑呈樱桃红斑(图1A);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右眼睫状动脉于14 s开始充盈;上支16 s显影,其血流区域背景荧光弱于其他区域;左眼未见异常荧光。诊断:右眼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ILRAO)。当地医院予以改善微循环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等治疗,患者症状仍加重;遂急诊转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以"CILRAO"收住院。患者既往缺铁性贫血及子宫肌瘤病史10余年。个人史、婚姻史、家族史正常。月经史规律,量大。入院眼部检查:双侧眼睑结膜及四肢甲床稍苍白。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数指/眼前、20/2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右眼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横断面像可见黄斑拱形形态破坏、黄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鼻侧血流密度降低(图1B);视盘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颞侧局部毛细血管缺失(图1C)。右眼OCTA黄斑区B扫描像可见视网膜水肿明显,下方脉络膜血流信号降低(鼻侧为著)(图1D);视盘B扫描像可见局部视盘隆起,周围组织水肿,边界不清,以视盘颞侧为著(图1E)。右眼OCTA黄斑区脉络膜深层扫描,局部血流信号偏低(图2A);横断面定位图可见局部缺血,边界不清及静脉纡曲(图2B)。左眼眼前节、眼底、OCTA检查均未见异常。急查头颅CT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10 12个/L(参考值3.8~5.0×10 12个/L),血红蛋白80 g/L(参考值115~150 g/L),红细胞压积0.28 L/L(参考值0.35~0.45 L/L),红细胞平均体积70.9 fl(参考值82.0~100.0 fl),平均血红蛋白量20.4 pg(参考值27.0~34.0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87.0%(参考值316.0%~354.0%),血小板393×10 9个/L(参考值125~350×10 9个/L),血小板压积0.34%(参考值0.11%~0.28%)。铁浓度2.2 μmol/L(参考值7.8~32.2 μmol/L),铁蛋白3.6 ng/ml(参考值11.0~306.8 ng/ml),叶酸9.24 nmol/L(参考值>14.93 nmol/L)。蛋白S活性39.6%(参考值63.5%~149.0%)。红细胞沉降率24 mm/h(参考值0~20 mm/h)。乙肝病毒抗原(+)。尿便常规、凝血系列、生物化学、C反应蛋白、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蛋白C活性、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Ig)M及IgG、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甲状腺功能、抗链球菌"O"抗体、类风湿因子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子宫、附件超声检查,2个子宫壁低回声结节(较大者3.8 cm×3.6 cm),考虑子宫肌瘤。入院诊断:(1)CILRAO;(2)蛋白S活性减低;(3)缺铁性贫血;(4)子宫肌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工智能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以及部分人群过度用眼等因素影响,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作为其主要类型的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生多是由于脂质层出现质或量异常而引起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所致,由于诊断和分类的差异,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临床医生对其诊疗效果的判断和随访管理受限。随着大数据的可获得性、计算机图形处理及数学模型的改进,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获得广泛应用。AI系统能够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发挥先进的问题求解能力,使诊断更客观,提高诊疗效率。AI在眼科的应用主要是基于眼科图像的辅助诊断、眼病筛查,减少医疗系统对人工的依赖程度,使眼病相关筛查诊断更快速、更便捷、一致性更高,缓解医疗负担,从而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目前,AI在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领域的使用日趋成熟,在MGD相关干眼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AI在MGD相关干眼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