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对护理执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在护士长管理中实施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对提升护理执业环境的影响,为改善护理执业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实施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2021年1—12月)的5个护理单元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盖洛普Q12调查问卷(以下简称Q12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基本需求、护士长支持、团队合作和自我成长4个维度,共12个条目;同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10名调查对象进行有关定期督查沟通体验的访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5名调查对象,督查沟通实施前77人,实施后88人。Q12问卷总分平均值从实施督查沟通前的53.75分增加至实施后的56.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需求、护士长支持、团队合作和自我成长4个维度得分从实施前的4.59分、4.41分、4.50分和4.45分增至实施后的4.84分、4.69分、4.75分和4.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访谈结果显示督查沟通能够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结论:实施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能够加强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联系,提升护士对基本需求、护士长支持、团队合作和自我成长的认可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理执业环境,满足护士情感需求和成长需求,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院外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欠佳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深入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院外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差的原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为下肢DVT、院外自我管理6个月且依从性差的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医疗行为管理和健康行为管理2个主题;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归纳为:血栓系统化防治知识缺乏、医患沟通欠佳、家庭社会支持弱。结论:下肢DVT患者院外疾病自我管理依从性差,医护应从血栓治疗系统化知识进行宣教,加强医患沟通,强化家庭社会支持力度,落实复查及不遵医行为督查,提高院外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构建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并验证其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质量督查提供指导.方法:以SAID反馈沟通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明确督查者和被督查者对护理质量现场督查的态度、感受及需求,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形成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 21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形成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并在两家医院应用,比较模式应用前后督查者和被督查者对护理质量现场督查过程的评价.结果:形成的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包括明确问题、陈述情境、说明影响、指导改进 4 个环节和16 项具体要求.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7%、95.5%;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 0.90、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17、0.24(P<0.05);模式应用后督查者和被督查者对现场督查过程的评价得分高于模式应用前(P<0.01).结论: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形成过程科学、规范,可作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品管圈活动对腔镜手术器械报损率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索应用品管圈手法对腔镜手术器械报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组建多部门联合的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腔镜手术器械的报损率"为主题,选取改善前2022年8-10月复用腔镜手术器械3520件,其报损率2.33%,以其损坏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器械部件缺失和内芯、外鞘、手柄混淆的现状,进行解析并制定对策,应用愚巧法改进培训方案、创建"四点式"腔镜手术器械保养流程方法、修订细化查检表等措施.选取改善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腔镜手术器械5213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报损率来分析此次改善措施的效果.结果 改善后5213件腔镜手术器械的报损率降低至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标达成率为137.33%.对处理流程中的8种问题类型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改善后均低于改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品管圈实施后,圈成员的品管圈手法、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专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一定程度提升.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腔镜手术器械报损率的同时,科学应用管理工具多部门联动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器械报损的评分标准可以落实手供同行评议督查模式,保障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再造医院客服中心提升患者服务水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了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领“线上线下”服务和舆论高地,提升医院品牌和竞争力.方法:通过转变思想和自我变革,深入剖析患者的需求和医院面临的挑战,整合资源成立集预约、接待、导医、便民、咨询、随访、投诉、督查、问卷和网络舆情监管为一体的客服服务中心,再造服务流程,加强医务人员服务监管和考核,提供人文关怀服务并及时沟通和解决患者诊疗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正面引导.结果: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自觉性,大大降低患者不满情绪和投诉量,提高患者诊疗体验值和满意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成为医院良好名誉和声誉传播者和维护者,形成正向舆情引导,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结论:做好患者服务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必经之路,可以提高医院服务效率和质量,培育忠实患者和维护良好的口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社会和经济效益,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集束法干预对首台手术开台准点率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集束法干预提高首台手术开台准点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首台手术开台准点率督查组,通过分析总结,找出问题,针对性的采取集束法干预措施,如制定目标与制度,多学科部门的沟通协调,麻醉科手术室工作时间及模式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手术开台准点率,以2015年6~9月集束法干预前的2050例首台手术为对照组,干预后的2016年6~9月的2100例首台手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入室准点率、安全核查准点率、麻醉准点率、刀碰皮准点率,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过集束法干预,首台手术开台准点率明显提高,观察组首台手术刀碰皮准点率为95.2%,入室准点率为98.0%,安全核查准点率为96.4%,麻醉准点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91.4%、75.6%、74.9%,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法干预优化了手术科室工作流程,提高了首台手术开台准点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6年合肥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追踪未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合肥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追踪未到位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总体到位率.方法 收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16年合肥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应转诊的37 854例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信息,运用Excel及SPSS 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汇总及统计分析,以构成比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1-2016年各级各类非结防机构共报告应转诊的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总体到位患者36 286例(95.86%);应追踪患者16 484例,追踪到位患者14 916例(90.49%),追踪未到位患者1561例(9.47%),7例(0.04%)患者无追踪信息.1561例未到位原因分别为患者自身因素(45.04%,703/1561)、非结防机构因素(29.34%,458/1561)及结防机构因素(25.62%,400/156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报告医院类别、现住址所属地区、职业、患者分类对患者是否能追踪到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x2值分别为33.19、938.83、206.13、26.71、24.64,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报告医院类别、现住址所属地区、职业均为患者追踪未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Wald x2值分别为39.65、621.62、288.81、25.65,P值均<0.001).结论 患者年龄、报告医院类别、住址所属地区和职业等为追踪未到位的影响因素,应增加结防机构与非结防机构的交流、沟通,加强对非结防机构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培训和督查,以提高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胆(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鼻胆(胃)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总结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鼻胆(胃)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结果 鼻胆(胃)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咽喉部不适、导管固定不妥、老年患者依从性差、约束不当、缺乏有效沟通和知识宣教以及医务人员缺乏导管管理及督查.结论 降低患者不适感,规范导管固定和维护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适当约束,加强沟通宣教,加强导管管理和督查等措施是降低鼻胆(胃)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科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对老年科高危药品的管理成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1-12月与2017年1-12月高危药的管理制度执行实施后的同期环比.质量控制小组按年份进行分组,2016年1-12月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设为观察组,按医院对高危药质控管理规范标准要求进行48次督查,督查内容:高危药的制度执行有效性、警示标示的规范性、专柜专放、是否规范操作、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高危药的管理缺陷、责任护士对高危药的掌握采用£检验;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采用百分比统计.结果 医院对高危药进行统一管理后,提高护士责任心,增加与药剂科沟通,落实巡视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在高危药品管理中,记录出入量的登记数目P<0.101,巡视规范执行P<0.101,专人专柜放置及保管P<0.101.责任护士对高危药的知识掌握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4.243,P<0.01.同时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均提高.结论 医院统一对高危药品管理及对护士规范培训,使护士在临床中按高危药品规范执行,并将高危药使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儿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护理管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5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院儿科迅速制订疫情应对方案,包括提前储备并强化培训应急护理人员、及时制订科室疫情防控方案、流程并培训演练、成立应急隔离病房、进行标准化沟通和每日质控督查等,确保了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所有制度措施有效落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