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癫痫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SWS)并发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的38例SWS并发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2年通过门诊或网络平台随访并分析患儿的手术疗效,包括癫痫预后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癫痫预后采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预后标准,认知功能评估采用Kelly神经学评分.同时按手术年龄≤1岁、>1~3岁、>3~6岁、>6岁分层比较患儿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38例患儿均顺利行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术后无一例患儿死亡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术后2年随访时,38例患儿中33例ILAE1级,2例3级,1例4级,2例5级.认知功能方面,38例患儿术后2年的认知功能评分优于术前[分别为(1.32±0.96)分、(1.79±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3.17,P=0.003).38例患儿中,16例术后认知功能较术前改善,19例无变化,3例恶化.手术年龄≤1岁和>1~3岁的患儿术后认知功能评分[(0.90±0.57)分和(1.20±1.01)分]均优于术前[(1.80±1.14)分和(1.73±1.1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年龄>3~6岁和>6岁患儿的术前与术后2年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可安全、有效地控制SWS并发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发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川省首例猴痘病例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四川省首例猴痘病例感染病毒全基因组特征,为猴痘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集病例咽拭子和疱疹液拭子提取核酸,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初筛,确认阳性后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用Minimap2 v2.18-r1015、Medaka v1.8.0、Snpeff v4.3.1软件进行组装、核苷酸突变位点识别和功能注释,通过在线分析平台Nextclade(https://clades.nextstrain.org/)进行型别鉴定,以IQ-TREE v2.1.2软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结果 3种实时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咽拭子和疱疹液拭子均显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且疱疹液拭子每个反应管内荧光信号达到设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Ct值)均低于咽拭子.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该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SC001)属于Ⅱb分支B.1.3基因型,与美国、日本、中国浙江省等地流行的毒株同源(核苷酸相似性99.98%~99.99%),其中与浙江省流行的毒株最为相近(核苷酸相似性99.99%).与参考基因组(NC_063383.1)相比,SC001株含有70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结论 四川省首例猴痘病例感染的病毒与我国其他地区流行株的基因型一致,后续应持续关注病毒遗传进化情况,警惕新变异株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挂式辅助系统在住院病案首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是医疗、科研、医保付费的重要信息来源,现有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孤岛现状导致了录入住院病案首页时查阅病案资料繁琐、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以进程注入、系统挂钩和数据中台等技术为基础研发了住院病案首页录入辅助系统,打破了与医院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对关键操作的跨进程感知与响应,自动整合业务系统中的患者信息加以呈现,以及根据工作人员的选择自动完成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项的填入或对录入内容进行质控.随着住院病案首页录入辅助系统的应用,建立起了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与医院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桥梁,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全局地把握患者信息、简化录入操作,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录入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痰湿阻肺证方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探讨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方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文献,采用Excel软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运用R语言对中药频次、频率、中药剂量、关联度、聚类等进行挖掘分析,并结合方药频次、频率,分析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 357篇,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纳入中药37味,累计频次196次,其中频次>5的中药共5味,累计频次142次,占比72.45%,依次为茯苓(30,15.31%)、橘红(30,15.31%)、陈皮(29,14.80%)、厚朴(28,14.29%)、姜半夏(25,12.76%).37味中药可分为13类,前5类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64,32.65%)、化痰止咳平喘药(40,20.41%)、化湿药(33,16.84%)、利水渗湿药(32,16.33%)、补益药(13,6.63%).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以温化寒痰药(34,17.35%)、止咳平喘药(4,2.04%)为主;补益药以补气药(11,5.61%)为主.药性偏温、平、微寒,药味偏辛、苦、甘;主归肺、脾、胃经.共涉及方剂6首,累计频次38次,其中频率最高的方剂为燥湿化痰方(30,78.95%),其次为二陈汤(4,10.53%).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形成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核心药物组方,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气健脾和中、宽胸散结的中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未来可进一步规范COPD合并R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加以辨证为前提精准施治的相关研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龚保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龚保文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龚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案处方,整理方药信息,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龚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处方279首,涉及200味中药,临床证型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龚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以补气、利尿通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药物为主,常用中药有甘草、萆薢、牛膝、土茯苓、葛根、车前草等.治疗药物以甘、苦、辛味居多,药性以平、温、寒性为主,多归于肝、脾、胃、肺经.龚教授临床常用的药物组合有萆薢-土茯苓、萆薢-葛根-牛膝.聚类分析得到牛膝-土茯苓-葛根-萆薢-甘草、车前草-威灵仙-马齿苋-薏苡仁-淫羊藿-苍术-杜仲、丹参-黄芪-党参-海螵蛸-半夏-山药-牡蛎-桂枝等3首新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常用处方为萆薢-土茯苓-葛根-牛膝-车前草-威灵仙-薏苡仁-苍术-海螵蛸.结论:龚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以湿热为主,常采用通利关节、清热祛湿法治疗,临床以萆薢-土茯苓-牛膝-葛根-甘草为底方加减,用药和缓,五脏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王笑民教授治疗乳腺癌处方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统计和收录王笑民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病案,分析王教授诊治乳腺癌的思路及处方用药经验.方法 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诊断明确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经筛选后采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王教授治疗乳腺癌常用药物、性味归经、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313首有效处方,涉及145味中药,出现频次排前3位分别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和黄芩.药物四气分布以寒、温、平为主;五味分布以甘、苦、辛常见;归经分布以肝、脾经为最多.最终得出5个药物核心组合及5首新处方,其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处方2首.结论 王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主要从肝、脾入手,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和引火归元治则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究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谢作钢教授门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病历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的使用频率、四气五味、归经的分布情况,探究药物配伍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共纳入350首符合标准的处方,涉及药物110味,其中频次>80次的中药23味,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归肝、脾、肾经;获取常用药物组合18对,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黄精-炙甘草,出现频次为141次;从熵聚类获取核心组合药物5组.结论: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以"补肾强精""益气补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具有温寒并用、攻补兼施、灵活多变的用药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慢性肾脏病脾肾气虚兼湿瘀证的药量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脾肾气虚兼湿瘀证的临床用药及其剂量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自2004年1月至2024年2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将合格文献中的处方用药录入,建立对应的数据库.运用WPS 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7.0软件进行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类别统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3篇,包含53首处方,127种中药,总频次为715次,高频中药有21味,高频中药剂量范围为10~30 g.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及剂量依次为黄芪30 g、茯苓15 g、大黄10 g等.药性以温、寒、平多见,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肝、脾、肾经.药物功效类别统计获得16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核心药对14组、核心药量对13组.聚类分析得出10个聚类方.结论 本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脾肾气虚兼湿瘀证的用药及其剂量规律,可为临床药量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血精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血精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3个中文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有关中医治疗血精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收集和录入.对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频率分布、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共纳入112首方剂,获得198味中药,用药频次总计为1418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牡丹皮、生地黄、黄柏、墨旱莲、甘草等.高频药物多为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味为主;归经以肝、肾、心经为主.关联分析获得7组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出5个新的方剂组合,因子分析得到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67%.结论 中医药治疗血精以补虚、清热、止血为主,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藏医药研发转化的思路探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是极具治疗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卫生资源和生态资源.2023年9月 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包含34首藏医药方剂在内的217首古代经典名方被收录其中.该目录的出台旨在充分发挥藏医药等各民族医药的治疗优势,简化注册审批程序并加快相关制剂的研发创新.然而,由于藏医药产业整体起步较晚,且其他地区对藏医药及各民族药的认识和应用较少,因此,藏医药的研发转化尚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的藏医药部分,文章对所纳入藏医药的整体特点和其中的代表性方剂进行分析梳理,并针对藏医药在转化和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思考和建议,希望有助于藏医药产业的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